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胡適傳

第18章 真博士,還是假博士?

胡適傳 易竹贤 5169 2018-03-16
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加上他在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學的一部分課程,便達到了當時哥大研究生的規定學分。 1916年11月,他考過哲學和哲學史的初級口試和筆試,成績及格,取得了“博士候選人”資格。同年8月初,便開始寫“博士論文”了。論文題目是: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 一連寫了近九個月才寫成,全文約九萬字,打印稿多達243頁,真是皇皇大文! 1917年5月22日,胡適參加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他走進考場抬眼一望,上面坐著六位大主考:五個洋教授,一個洋博士。他的導師杜威和夏德兩個老頭,昂昂地坐在當中。 ①這六位主考,只有夏德是懂漢文的漢學家,但也讀不懂先秦典籍;

其他五位洋學者,漢文一字不識,他們的中國學問實在可憐巴巴,對這些人談先秦名學,簡直可以說是對牛彈琴。胡適嘰哩咕嚕報告了論文要旨之後,他們便七嘴八舌地提問、詰難,問答往復,直考了兩個半小時。口試考過,結果是很不理想;②然而七年的留學生活總算結束了。 當時國內,新文化運動正迅猛展開。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幾篇文章,倡導文學革命,一時名聲大噪,以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也慕名聘請他當教授。胡適得此美差,便匆匆忙忙告別杜威,離開紐約,經溫哥華乘船返國,以洋翰林(博士)的身份出現在國內文化界和北京大學的講壇上。 1919年2月,胡適的博士論文,經過擴充修改,作為《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初版封面上竟赫赫印著“胡適博士著”五個大字。各種報章雜誌上,“胡博士”的頭銜更是滿天飛。 “博士”簡直成了胡適的專稱,大有非胡適莫屬之概!

“胡博士”在近代中國文化學術界風風火火數十年,誰也沒有懷疑過他的博士學位,誰會不相信胡適是真博士呢? 可是,事隔三十多年之後,胡適的博士學位竟引起問題了。 1952年,哥大東亞圖書館館長林頓先生,為慶祝1954年哥大二百週年紀念,著手編一本《哥倫比亞大學有關亞洲研究的博士碩士論文目錄》,1957年出版,③卻沒有大名鼎鼎的胡適博士。林氏是根據校方正式紀錄編纂的,難道這些正式紀錄裡竟沒有胡適論文的紀錄?這不就成問題了嗎? 後來,袁同禮先生編《中國留美同學博士論文目錄》,④據哥大所提供的正式名單,胡適是1927年的博士,晚了10年,自然又是一個疑問。袁君便托當年在哥大留學的唐德剛先生復查。唐君為好奇心所驅使,乃去哥大校史圖書館及其他有關部門“徹底清查一遍”,查得胡適的“正式學位紀錄確是1927而非1917”。於是袁同禮只好將胡適得博士學位的年份同時列入1917年和1927年,含混過去了。

這兩份目錄,都是英文的,又專業性很強,流傳不廣,因而胡適的博士學位問題沒有引起外間人士的注意。倒是去哥大“徹底清查”過有關文件紀錄的唐德剛,曾經“慢慢委婉地”向當年流亡在紐約的胡適透露了這個學位的問題。胡適便也逐漸地向唐君“說明其中原委”。而每次解釋時,他都免不了“有點苦笑的表情”,並為此“而感到尷尬了”。 ⑤胡適儘管尷尬,但那時僅有他的“小朋友”唐德剛君知情,外人並未與聞,也沒有人懷疑胡適是真博士。他仍然頂著博士頭銜,在太平洋兩岸飛來飛去,最後飛回台灣省,出掌台北的“中央研究院”。 胡適的“博士問題”公諸於世,引起風波,並大開筆戰,是在他逝世15年之後。 1977年,台北《傳記文學》連續刊出唐德剛的《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三篇,⑥“之三”題為《七分傳統,三分洋貨》,其中說:

胡先生在哥大當學生時,……按理他那時應該規規矩矩搞“哲學”,把個“哲學博士”讀完再說。他不此之圖,卻丟下正當“莊稼”不搞,而去和陳獨秀、蔡元培“撈魚摸蝦”。撈得熱鬧了,他就甩下哥大這個爛攤子不要,跑回北大做教授去了。一時名聲赫赫,《中國哲學史大綱》第一版的封面上也印出了“胡適博士著”的頭銜。其實那時他在哥大的註冊記錄上仍然只是個“博士候選人”,或如今日很多人的名片上所用的“待贈博士”(Ph. D. candidate),離正式學位尚差一大截。胡先生這個“待贈”階段一直維持了十年。到1927年他再到紐約時才攜來一百本1922年在上海印刷出版的博士論文,由杜威玉成,經過補交手續,始由校方正式頒予“哲學博士”學位的。胡氏原先在哥大註冊時的英文名字是Shu Hu,拿學位的名字則是Hu Shih,二名分用,在哥大校史上可能也是沒有前例的。

這篇文章是第一次在刊物上公開披露胡適的學位問題,宣布胡適到1927年才拿到博士學位!文章裡有不少閃爍其辭的話,不免令人疑竇叢生。消息傳出,便成了大新聞,並引起疑胡和衛胡兩派的一場筆戰。紐約的中文報紙《星島日報》(後改稱《北美日報》),首先發表潘維疆、胡祖強的三篇文章,並用特大字體標題:“胡適非真博士”,作頭條新聞刊出,說胡適冒稱博士,且“冒稱一生”云云。於是繫鈴人唐德剛不得不出而解鈴,投書該報,提出批評,謂“胡適乃真博士”!⑦接著,台北的《傳記文學》也發表了湯晏、夏志清等人的文章,起而衛胡。 ⑧其中夏志清的文章主要還是針對唐德剛、湯晏二人,批駁他們所謂胡適晚十年才拿到學位,是考試“砸鍋”,是“規定住校年限不足”,或“撈魚摸蝦”搞文學革命,或“談戀愛”,不務正業,等等說法。夏君認為只是個“手續問題”,並請已退休的哥大丁龍講座教授富路得先生出來作證。富氏在答复夏志清的信中說:

事實很簡單。數日前我已將全部事實真相提供給唐德剛。緣於胡適攻讀博士學位時,曾有一項規定,要求每位博士候選人要向學校當局呈送論文副本一百份。我想胡適當時認為,對他來說,在中國同儕中展露才華,遠比集中精力去出版他的論文更重要。因之,1919年他撰寫並出版了他的第一卷《中國哲學史大綱》。至1922年,他又出版了《先秦名學史》(上海亞東圖書公司出版),但他當時沒有想到將副本呈送給哥大當局。迨至英國政府聘他和丁文江博士擔任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工作時,他又要去美國。於是,他電請他的出版商將他所需要的論文副本一百份寄往哥大。 當我獲悉胡適將返美時,即徵得教務長武德布立奇的同意,約請他在哥大作九次演講(六次對中文系,三次對一般聽眾),他接受了約請。到那年畢業典禮時,他順理成章的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我也有幸,陪他一同走上講台。當時我認為,迄今我仍如此認為,胡適覺得哥大這項規定至為幼稚,他畢竟已經展露了才華,何必為此而煩心呢。不過,後來當他曉得他要返回母校時,他又改變了他的想法。

富路得於1978年8月15日⑨1927年,富路得先生是胡適取得學位,領取文憑,接受加帶的見證人,他的話應該是可信的。 從我們現在的和旁觀的人看來,所謂“胡適的博士問題”,並不是什麼“真假” 的問題,只是晚了10年才拿到。不論1927年胡適取得學位,是“拍拍肩膀,握握手”,或由“杜威玉成”,總是由校方正式授予的博士,怎麼假得了呢?在西方今日多如牛毛的博士隊伍中,胡適的博士頭銜難道比誰遜色嗎?更何況他一生還獲得那麼多的名譽博士學位,他的學術成就是得到世界承認了的!⑩然而,胡適的博士學位畢竟又早用了10年。即使是由於夏、富二氏所說的“手續問題”,胡適本人也應該明白。明知博士尚未到手,不加澄清,反而自稱博士,並且白紙黑字印在書上,就涉及讀書人的“誠實”品格了。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有人要作詞,譏笑他“哥倫比亞讀未終,先把博士使用”,怎奈他何!有人要說他“難免有'欺世盜名'10年之'罪'”,也不能指為誣衊。這博士學位問題之所以成為話柄,不是也可以見出胡適青年時期性格的某一側面嗎?

①參看《藏暉室札記》卷十六,“二六博士考試”(1917年5月27日追記),上海亞東圖書館版,第143頁。其中記主試者六人: Professor John Dewey (杜威) Professor DS MillerProfessor WP MontagueProfessor WT BushProfessor Frederich Hirth (夏德) Dr.WF Cooley②胡適自己在《藏暉室札記》卷十六“二六博士考試”中,記為“考過”,而不是“通過”。 1919年9月7日,仍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的好友朱經農致信胡適,說: 今有一件無味的事體不得不告訴你。近來一班與足下素不相識的留美學生聽了一位與足下“昔為好友,今為讎仇”的先生的胡說,大有“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的神氣,說“老胡冒充博士”,說“老胡口試沒有Pass”,說老胡這樣那樣。我想“博士”不“博士”本沒有關係,只是“冒充”兩字決不能承受的。我本不應該把這無聊的話傳給你聽,使你心中不快。但因“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種謠言甚為可惡,所以以直言奉告,我兄也應設法“自衛”才是。凡是足下的朋友,自然無人相信這種說法。但是足下的朋友不多,現在“口眾我寡”,辯不勝辯。只有請你把論文趕緊印出,謠言就沒有傳布的方法了。 胡適沒有採取自衛手段刊布論文。 1920年8月9日,朱經農致胡適信中又提起這件事,說:“你的博士論文應當設法刊布,此間對於這件事,鬧的謠言不少,我真聽厭了,請你早早刊布罷”(以上兩信,見《胡適來往書信選》,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5月一版,上冊,第67頁、110頁)。對於這等關係個人名譽的大事,朋友如此著急,而胡適卻不能自衛,可以推斷“昔為好友,今為讎仇”的人說的話,“口試沒有Pass”云云,大約是言之有據,而胡適卻有難言之隱。

③Howard P. Linton, Comp, Columbia Vniversity Masters'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Asia, 1875—195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ies, 1957.④Tung-li Yuan, Comp, A Guide to Doctoral Dissertations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1905—1960, Washington, DC 1961.⑤參看唐德剛文:《七分傳統,三分洋貨——回憶胡適之先生口述歷史之三》,載台北《傳記文學》第31卷第4期。 ⑥唐德剛的《回憶胡適之先生與口述歷史》之一至之三,原載台北《傳記文學》第31卷第2至4期,後來續至10篇,集為《胡適雜憶》一書,1981年11月,由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有周策縱、夏志清二先生序,附錄周策縱致唐氏信,即《論胡適的詩——論詩小札之一》。 ⑦紐約《星島日報》所刊的三篇文章是:潘維疆的《胡適的博士頭銜索隱》,胡祖強的《從胡適博士頭銜被考據說起》,潘維疆的《胡適博士頭銜索隱補述》,分別見1978年4月17日、5月13日、5月29日該報。唐德剛信載該報同年6月7日。 ⑧湯晏的《胡適博士的學位的風波》,載《傳記文學》第33卷第1期,並附錄了唐德剛致《星島日報》主編信《胡適乃真博士》。夏志清的《胡適博士學位考證》,載《傳記文學》第33卷第5期。 ⑨富路得(Luther Currington Goodrich)先生這封信的原件曾影印製版,附印於台北《傳記文學》第33卷第5期所刊夏志清文,並由夏氏中譯。 (原件尚有一行:Subject Dr. HuShih's ph. D. degree. 中譯為:關於胡適博士的哲學博士學位問題) ⑩胡適一生所得榮譽博士學位,據胡頌平先生所作《適之先生的博士學位及其他》、《適之先生博士學位補遺》(載台北《傳記文學》第2卷第3期及第3卷第2期),共35個,按年代先後排列如下: 1935年香港大學法學博士 1936年美國哈佛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文學博士 193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 1940年美國韋斯爾陽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杜克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克拉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卜隆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柏令馬學院博士 美國賓州大學法學博士 1941年美國加州大學法學博士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森林湖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狄克森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密達伯瑞學院法學博士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佛蒙特州大學博士 1942年美國達脫茅斯學院文學博士 美國第納遜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文學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羅卻斯德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奧白林學院法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妥爾陀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東北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法學博士 1943年美國伯克納爾大學文學博士 1945年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 1949年美國柯魯開特大學文學博士 1950年美國克萊蒙研究院文學博士 1959年美國夏威夷大學人文學博士 詞,系張子英作,轉引自《胡適口述自傳》唐德剛譯註本第五章註九。說“胡適難免有'欺世盜名'十年之罪”的,是“庸椽樓主”,他在1979年5月4日《中國時報》上發表《胡適的博士問題》一文,對夏志清的文章有所批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