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毛澤東傳

第46章 把握未來(8)

毛澤東傳 罗斯·特里尔 1791 2018-03-16
現在,當他鬱悶地想到與張國燾的會合時,焦慮再一次成為生病的前兆*。 ----------------------------------- *1938年在延安,毛對梁漱溟承認,他不時地為神經衰弱所困擾。 一天,一塊不像是部落蕃人凶狠地投來的石頭滾到一名紅軍戰士腳下。石頭上繫著一張紙條,上面潦草地寫著:“我們是紅四方面軍,在伊涅河40裡的上游處,有一座用繩子結成的吊橋,你們可以從那里通過。”戰士們歡欣鼓舞。 毛則不然。因為他正面臨著一個人的挑戰,這個人自認為他應是共產黨的領袖,儘管他沒有參加遵義會議。 毛已有八年沒有與張見面了,不過並不是躲避他。兩人都不像28個布爾什維克,儘管張也去過莫斯科但並不了解蘇聯。他們二人都比28個布爾什維克有經驗,他們的相互不信任也早於28個布爾什維克。

1918年第一次見面時,他們的風格和背景明顯地相距甚遠。地主的兒子張是北京大學的註冊學生,而毛則是一個無著落的旁聽生。在毛置身於農村運動之後很久,張才開始參加城市的勞工運動。 長征又帶來了新的分歧,張認為毛是在滑向“游擊主義”。他批評共產黨領導全國抗日的想法是癡心妄想,並認為遵義會議是“獨斷專橫刀的,所以遵義會議的決定應該修正。 毛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張懷疑建立蘇區根據地的思想。他判定,由於張“逃離”根據地,兩度使毛朱的部隊失望。在他的眼中,張的第四方面軍沒有絲毫的共產黨人精神,卻有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在遠在川西的某地一條路邊,紅軍戰士搭起了講台,樹起了旗幟和標語。毛站在大雨中等待著張的到來。一會兒一支有三十名隨行人員的馬隊飛馳而來。

毛張緊張關係的本質根源在這些漂亮的馬身上就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張的軍隊(五萬人)比毛朱的軍隊人數(四萬五千人) 多。 *張的部隊衣著整齊,裝備精良,和整個長征的生活比起來,他們的隱蔽式生活好像是在度假。 ------------------------------ * 原文有誤。當時一方面軍不足二萬人;四方面軍有七、八萬戰鬥部隊,另有幾萬名非戰鬥人員。 ——譯註 當張走近前來的時候,毛突然對身邊的一個人大笑著說:“不要羨慕那些馬。”他可能回憶起自己的部下沒少吃不時作為補給的馬肉。 張對這次會面作了不同的描述:“我一看見他們,立即下馬,跑過去和他們擁抱握手。” 一位親毛的軍官回憶說:“張國燾在他的三十名隨從的陪伴下騎馬而來,就像演員登台演出一樣。朱德和毛跑上前去迎接他,他卻在原地等著,甚至沒有往前走半步。”

情形就是這樣。可以肯定地說,毛和張彼此對對方和對方的部隊都存疑慮。 當天晚上,毛、張和其他主要人物一起共餐。張以一個失寵者的留心注意到飯桌上沒有進行任何嚴肅的談話,他回憶說。 “他們甚至沒有興趣聽我介紹四方面軍的情況。” 足智多謀的毛以很少的交談使笨拙的張感到煩躁不安。他自已是一個喜歡吃辣椒的人,因此吹噓說,喜歡吃辣椒與成為一名革命者是有聯繫的。張可能並不喜歡吃辣椒,他的回憶錄中有一個產生分歧時無趣的鏡頭:“毛遭到了博古的反駁……他不喜歡吃辣椒。” 如果說這是長征中的最低點的話,卻有其原因。兩支部隊企圖融合在一起,各有自己的特點、經歷和目的。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出現了問題:性格的衝突、慣常的驕縱、窮苦士兵對未來的美夢。

毛和張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統率軍隊,而且誰也不想失去對自己軍隊的控制權。 為了未來,毛希望繼續北上以便抗日;張則更願意呆在西部積蓄力量,因為他對這裡已較熟悉了。 8月份,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了重要會議。這一地區的居:民主要是藏族,毛住在一家藏民的家裡。這是一棟兩層的木製房子,一層餵養牲畜,二層住人。政治局會議在一個喇嘛寺裡舉行。 毛顯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是,張統率著紅軍中最精良的部隊,因此達成了妥協,兩支部隊分別向北迸發。 但是,在執行這一決議時出了問題。毛張關係的惡化使張找到了藉口——地形惡劣——不再向北而是掉頭向西。毛則率領部隊從四川西部驟然向北,好像是害怕張的部隊會從後面向他的人發起突然襲擊。不管怎麼說,像他一生中許多關鍵的時刻一樣,在毛兒蓋發生的事使毛處於生涯中最危急緊要的關頭。他終究不能與張國燾抗衡。

令人費解的是,朱德這時是隨張一起向西而沒有和毛一起向北,由此也可以看出分裂的嚴重性。毛在這種轉折關頭一定產生過動搖,他後來說朱德是在槍口的威逼下才這樣做的。張則堅持說朱德和他在一起是他自己的意願,因為他不滿毛以軍事天才自負。 真理在兩者之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