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權謀高手李鴻章:從刀筆小吏到第一重臣

第31章 官場上的兩種類型

程學啟拒絕歸附李鴻章,讓李鴻章始料未及,為之錯愕。但他終究是個聰明人,略一想就明白了。 恐怕程學啟的心裡,做夢都想跳槽到淮軍這邊來。他本是淮上人氏,待在湘軍那裡,又處處不如意。李鴻章這邊卻全都是淮上子弟,是程學啟最渴望的地方。但問題是,曾氏兄弟本來就疑忌他程學啟,如果這時候他急切要走,恐怕激怒曾氏兄弟,偏偏不放他走,諒他程學啟也無計可施。 所以,程學啟不想轉隸淮軍是假的,真實的目的,是希望李鴻章替他把事辦利落了。 想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李鴻章又苦思冥想,給曾國荃寫了封信,盡量淡化程學啟轉隸的意義與價值,並再次表態,自己永遠是曾老九的先鋒官。 曾老九見信,被李鴻章的文筆打動,遂答應放程學啟走。程學啟歡天喜地,拉著隊伍來到安慶,從此投奔了李鴻章。

1862年3月4日,曾國藩在李鴻章陪同之下,檢閱了淮軍。這一天,標誌著淮軍正式成立。 檢閱過後,曾夫子發布了一道詭異的命令:命李鴻章所部淮軍,開赴鎮江,與馮子材會合。 為什麼要開赴鎮江呢? 擺到桌面上的理由,是從安慶到上海,距離遙遠,而且中間還隔著太平軍控制的大片區域,所以淮軍只能繞路而行。另外,太平軍為了解南京之圍,一邊攻打上海,一邊不時敲打守在鎮江的馮子材。小老弟馮子材一夜數驚,招架不住,頻頻向安慶求救。所以曾國藩考慮:要不上海再說吧,還是先援救鎮江吧。 介於擺到桌面上與沒擺到桌面上之間的理由,是往援鎮江比往援上海更有利於整體戰局,可以鎖死南京城的外圍,更易於攻下南京城。畢竟,只要攻下南京城,太平軍失其首腦,基本上來說就沒咒念了。

沒有擺到桌面上的理由,是為了等曾國荃醒過神來,放棄屯兵南京城下的短視做法,趕緊回來接收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在曾國藩的心中,排第一位的永遠是他親愛的弟弟,李鴻章排得也不靠後,但肯定是排在曾國荃的後面。所以曾國藩心目中淮軍的建制,是以曾國荃為帥,以李鴻章為副手。 曾老師的命令,李鴻章能夠拒絕嗎? 他能。 這時候的李鴻章才把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告訴曾國藩:上海那邊,急切等待著淮軍的到達,為此,滬上鄉紳父老準備湊足十八萬兩銀子的巨款,僱用火輪船來接淮軍,穿越由太平軍控制的長江水域,將淮軍運往上海。 直到李鴻章說出這件事,曾國藩才知道,他心愛的弟子都瞞著他乾了些什麼! 李鴻章有可能是已經收服了上海來使錢鼎銘,也可能沒有。但無論有沒有,錢鼎銘都在做著一件有利於李鴻章的事情。唯恐這支剛剛建立起來的軍隊不能如願抵達上海,錢鼎銘不知何時已經悄然溜回了上海,開始謀劃這件事。

當錢鼎銘回到滬上之時,蘇松太道吳煦收到曾國藩的書信,信上稱:若尊處能辦火輪夾板等船前來迎接,則水路行走較速;若無船來接,則須由陸路穿過賊中,循和州、天(長)、六(合)而達於揚、鎮。 要知道,此時淮軍總計是六千五百人,以當時的航運能力,這麼多人走水路,根本是不現實的。就算是能夠找到數目足夠的船隻,也湊不足數目如此龐大的運費。所以曾國藩雖然要求對方最好能走水路,但實際上淮軍最終的目的地,只能是揚州和鎮江,終究是不會脫離他老人家的手掌心。 事實上,曾國藩所料絲毫也沒錯。蘇松太道吳煦,最初是考慮僱用洋人的火輪船,將淮軍接到上海。但是通商大臣薛煥否決了這個議案,理由是這個議案太花錢了,弄不來那麼多錢,還是算了吧。

薛煥雖然是通商大臣,但此時新任巡撫未到,他仍然兼著江蘇巡撫的職務。聽了他的話,吳煦也動搖了。 這時候,卻跳出個顧文彬。細說這個顧文彬,也不是橫空跳出來的,最早把林則徐的弟子馮桂芬推出來策劃乞兵的,就是這個顧文彬。此人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畫家,也曾在朝廷刑部任職。推究起來他是上海城中最有眼光的人,知道必須要快一點兒把淮軍接過來。所以他再三遊說吳煦,最終逼得吳煦不得不去找薛煥,當麵攤牌。 薛煥道:已經說過不行,你怎麼又提這事? 吳煦道:老薛啊,你就別固執了,就算你替我想想好了。你現在沒有了守土的職責,當然是一身輕鬆。我老吳可慘了,倘若太平軍攻入上海,第一個死的,可就是我啊。所以一定要快點兒把淮軍接過來。

薛煥道:甭想了,不可能的事兒。 吳煦:必須這樣做,不這樣不行。 薛煥:我看過你們的預算,要把淮軍接過來,要花十八萬兩銀子。我來問你,哪去弄這麼大的一筆錢? 吳煦:這事由顧文彬來解決。 薛煥:顧文彬?那個詩人?畫家?六扇門的捕頭?你不是開玩笑吧? 吳煦:生死攸關,誰敢在這時候開玩笑? 薛煥:顧文彬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錢? 吳煦:他也沒錢,不過他去找洋人貸款。 薛煥聽後,沉默良久,終於點頭應允。 事情到了這一步,往後還有一個詭異的變局。在這裡,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是蘇松太道吳煦堅持快點兒把淮軍接過來,而通商大臣薛煥反對。後來李鴻章到了上海,薛煥卻和李鴻章處得極好,他家裡有兩個女兒,一口氣全都嫁給了李鴻章大哥李瀚章的兩個兒子。反倒是堅持迎請李鴻章的吳煦,成了李鴻章的敵人,慘遭李鴻章修理打擊。

何以會有這種變局呢? 這是因為,薛煥與吳煦,兩人在智商和情商上存在著一段無可彌補的差距。薛煥其人,智商高情商也高,起初不答應用洋火輪接淮軍入滬,是因為他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只要需要他承擔責任,就甭指望他能答應。除非不需要他承擔責任,這種情況下他才肯做順水人情。李鴻章入滬之後,薛煥立即發現,李鴻章各方面的才能都在他之上,早晚必然飛黃騰達,所以立即在第一時間衝過去,和李鴻章站在一起,並分享勝利果實。 薛煥是一個精明的官員,而吳煦卻是最典型的笨官。這種官員,工作都是他來做,麻煩都是他來承擔,最後還不討上司歡心,慘遭修理。究其原因,是因為如吳煦這種人,缺乏對外部世界的觀察能力,分不清孰高孰低。如吳煦,明明是他把李鴻章接過來的,卻硬是看不出李鴻章的過人之處,反而在小事上給李鴻章添堵,結果惹火了李鴻章,遭到了李鴻章不客氣的修理。

精明的薛煥與憨頭憨腦的吳煦,是官場上最常見的兩種類型。任何人只要稍微加以留心,保准會在你的周圍,發現這兩種人。 吳煦與李鴻章之間的糾鬥,是以後的事情。眼前的事情是,曾夫子發現李鴻章為了逃脫他的手掌心,竟然以既成事實的方式強迫他就範,盛怒之下,曾國藩發火了,他回到屋子裡,把門一關,不再搭理李鴻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