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權謀高手李鴻章:從刀筆小吏到第一重臣

第17章 成功學三定律

開篇我們說過,李鴻章的自我認知出現了錯誤。對於社會規則的認知,他出現了錯誤,對於天地自然規律的認知,又出現了錯誤。這三個錯誤,導致了他空懷才情,卻處處碰壁。 有關他過低的自我定位和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對於社會規則的錯誤認知,他在老師曾國藩處,也深深地體驗到了。那麼,這種錯誤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李鴻章所犯的這個錯誤,焦點就在社會規則與自然規律二者的交界上。這個錯誤,源於他對人生成功的錯誤認知。 追踪李鴻章淮上的發展路線,可以發現,他始終在做這麼兩件事:頭一件是讓自己的軍事能力迅速成長起來;第二件是東奔西走,尋找一個賞識他能力的人。其人所行所為,於現代人而言心有戚戚焉,這實際上是現代社會最為流行的成功法則三定律。

成功學第一定律:你要行。 成功學第二定律:要有人說你行。 成功學第三定律:說你行的人要行。 成功學第一定律,說的是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人類社會的競爭激烈而繁複,倘若一個平庸的人得到了高位,這就意味著對公眾智力的嘲諷,同樣也標誌著對社會規則的破壞。所以,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競爭的規則總是強者勝出,在更高的位置上,必然是更有能力的人。 第二定律是說,僅有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獲得公眾的承認。真正的人生悲劇,不是你缺乏能力,而是你的能力不被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空有能力而未獲得公眾認同的人,遠比有能力而走上高位的人要多。如果你缺乏讓公眾承認你的能力的本事,那麼你的人生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悲劇。

第三定律是說,如果你的能力只有公眾的認同而缺乏權威的認可,那就意味著你的崛起對權威構成了挑戰。這往往預示著比之於能力未獲公眾認可更可怕的悲劇,因為權威有著充足的資源可以調度,將你淹沒於口水之中,一事無成而徒留笑柄,任人恥笑。 三十三歲時的李鴻章,終於悲哀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之所以那麼容易地被從翰林院編修的位置上打回原形,就是因為他在朝中沒有靠山。李氏父子雙雙被逐出京城,更凸顯了這種情形的殘酷與無奈。 理論上來說,李鴻章投奔老師曾國藩,正印證了這個成功理論:李鴻章本人行,老師曾國藩行,而且曾國藩願意說他行。何以雙方合作到最後,竟然是雞飛蛋打、分道揚鑣呢? 這是因為,曾國藩並不是李鴻章所要尋找的那個說李鴻章行的人。

曾國藩,聖者也,是古往今來難得的公允之士。他對於李鴻章的愛護與栽培之心,是毫無保留的。但問題在於,他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可能以李鴻章為中心,而是以他自己為中心,運籌並把握整個天下的時局。在曾國藩所思考的這個棋局中,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幕府中的任何人,注定了只是枚棋子,是曾國藩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曾國藩是不可能替棋子解決問題的。 那麼,誰又是替李鴻章解決問題的人呢? 答案是,洪秀全! 敵人,只有敵人,才有可能為你創造機會。而你的戰友和同伴,都是和你爭奪機會的人。 所以,除了成功學三定律,還有一個成功原理,必須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敵人創造機會,同伴爭奪機會。 只有當洪秀全製造麻煩之時,李鴻章的機遇才會真正來臨。而事實上,洪秀全本人的成功機遇,也是他的敵人送給他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