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168章 早秀

梁啟超自幼聰明絕頂,四、五歲就讀完了《四書》、;6歲在父親教導下,五經卒業,除經學外,還讀《史記》、《漢書》、《綱鑑易知錄》、《古文辭類纂》等;9歲時,能作千言的文章;12歲便中秀才,17歲中舉,被譽為“嶺南奇才”。 據說,梁啟超出生時,產房內忽然閃出一道白光,然後胎出母體。迨至其髫齡時期,聰悟超群,反應敏捷,記憶力強,向其口授四書五經之句,能入耳不忘。有一次,他到三江東勝街書舖購書,選好一本書後,與店主議價,店主分文不願減,梁啟超說:“我買不買這本書無甚麼相干,反正我已看完了,已能從頭到尾背誦出來。”店主以為他吹牛,便隨手翻開書中的一頁說:“你能背出這一頁,我便將此書送給你。”結果他一字不漏背出。店主亦守信,將此書送給小梁啟超。

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險,趕緊叫他下來:“快下來,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並不下來,繼續往上再攀一級,還衝口念出:“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祖父不由開心大笑。 梁啟超7歲時,家中有客來訪。當時梁啟超從外面玩得滿頭大汗衝進家門,端起一大碗涼開水正想喝,卻被客人叫住了。客人提筆寫了一個狂草的“龍”字,讓梁啟超辨認。梁啟超看後,搖搖頭表示不認識。客人哈哈大笑。梁啟超並未理會,一口氣喝完了那碗涼開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飲茶龍上水。”小梁啟超迅速接口道:“寫字狗耙田。”梁啟超的譏諷讓父親很是尷尬,便要懲罰他,客人忙阻止說:“令公子對答工整,才思敏捷,實在令人驚異。” 梁實秋少時與祖父一起睡,每晚,祖父授《楚辭》一段,翌日,梁便能背出,不多日,便能全篇背誦。多年後,他在東南大學附中發表演講時,背誦《楚辭》,一字不遺。

1882年,虛齡10歲的梁啟超去省城考秀才,與其他考生同行。從新會到省城,水路要走三天。滿船都是趕考的學子,年長的已有四五十歲。一日,眾學子在船上吃飯,白米飯,蒸鹹魚。有人便提議以鹹魚為題作詩。鹹魚不雅,難以入詩,然而梁啟超即吟出“太公垂釣後,膠鬲舉鹽初”兩句,立即語驚四座。膠鬲販鹽,魚加鹽,為鹹魚。這次,梁啟超並未考上秀才。兩年之後,12歲的梁啟超再赴省城參加考試,得中秀才,梁當時為年齡最小的秀才,因此被譽為“童子秀才”。 10歲時,梁啟超隨父親到秀才李兆鏡家中做客。他見李家院中杏樹花開正好,就偷偷折下一枝,藏於袖中。父親看後並未點破。筵席上,父親當眾對啟超說:“開宴前,我先出一副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准落座。”遂出上聯曰:“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聽後恍然大悟,知父親知其折花一事,但他並未慌張,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出,堂前喝彩不已。李兆鏡拍掌叫絕:“讓老夫也來考一考賢侄,'推車出小陌',怎樣?”梁啟超立刻對:“策馬入長安。”眾人連聲讚好。

梁啟超家鄉某山上有座凌雲塔。童年時,梁啟超常和小伙伴爬上凌雲塔望風景。一天,11歲的梁啟超作《登塔》詩,詩云:“朝登凌雲塔,引領望四極,暮登凌雲塔,天地漸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時寒暑易。為何多變幻?此理無人識。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我欲問孔子,孔子難解釋。搔首獨徘徊,此時終難得。” 1885年,梁啟超入著名學府“學海堂”繼續求學。梁啟超入學之後,刻苦鑽研,努力探求,“四季大考皆第一”,這在學海堂以往的歷史上,只有江南才子文廷式有此殊榮。梁每年都獲得學堂的“獎學金”。每次拿到“獎學金”,他都去買書。與此同時,梁啟超還到菊坡精舍、粵秀、粵華書院等書院選修一些課程。 1889年,虛齡17歲的梁啟超在廣州參加鄉試,中第八名舉人。他是年齡最小的舉人,可謂“少年舉人”。

1895年,梁啟超會試未中。據胡思敬《國聞備乘》所記:主持乙未(1895年)科會試的主考官是大學士徐桐,副主考則為啟秀、李文田、唐景崇三人。李文田看到梁啟超的試卷後,想錄取梁,但名額已滿。徐桐手中還有一些機動的錄取名額,李文田便與唐景崇一起請求徐給一個名額,錄取梁啟超。但徐桐不喜樑的卷稿牽引古義,越出繩尺,不肯撥給名額。他還對李文田袒庇粵省同鄉,頗有微詞。李無奈,只好將梁卷“抑而不錄”,並在卷末批曰:“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此後,梁啟超便絕跡科場,他做《時務報》主筆時,更是痛批科舉制度扼殺人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