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126章 命運

陳寅恪在清華國學院時的助手、後為清華中文系代主任浦江清說:“那時候左右分明,中間人難於立足。他(陳寅恪)不反對共產主義,但他不贊成俄國式共產主義。”這個記錄,與抗戰時期陳寅恪在成都燕大與學生石泉所談極其相似,此一思想觀念伴隨了陳氏一生。 1948年12月,當北平解放戰爭打響的時候,陳雪屏等人的“搶救學人”計劃也開始了,當浦江清告訴陳寅恪此事時,陳僅表示已知此事。隨後胡適找到北大校長辦公室不掛名的秘書鄧廣銘,急切地詢問能否找到陳寅恪,並謂昨日南京政府來電,說今日派專機抵達南苑機場,“搶救”胡與陳寅恪等著名教授離平。鄧廣銘在陳寅恪大嫂(陳師曾遺孀)找到陳,把胡適的囑託向陳復述一遍,並問是否願意與胡氏一起離平南飛。陳寅恪頗為乾脆地回答:“走。前許多天,陳雪屏曾專機來接我。他是國民黨的官僚,坐的是國民黨的飛機,我絕不跟他走!現在跟胡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

當晚,鄧廣銘到東廠胡同與陳寅恪話別,陳對鄧意味深長地說了下面一段話:“其實,胡先生因政治上的關係,是非走不可的;我則原可不走。但是,聽說在共產黨統治區大家一律吃小米,要我也吃小米可受不了。而且,我身體多病,離開美國藥也不行。所以我也得走。” 1948年12月15日清晨,胡、陳兩家趕至中南海,下午從勤政殿門前換乘傅作義的坐駕,順利穿過宣武門抵達南苑機場,乘機飛離北平,抵達南京明故宮機場。當胡、陳等人及其家眷乘坐的飛機時,王世傑、朱家驊、傅斯年、杭立武、蔣經國等前往機場迎接。亂世紛紜中,陳寅恪只在南京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便攜家眷悄然赴上海,在俞大維弟弟俞大綱家中住了下來。一個月後,陳寅恪沒有踏上赴台的船板,而是轉赴廣州嶺南大學任教,自此,終生留在了嶺南這塊潮濕溫熱的土地上。

按美籍華人學者、“國民黨的同道人”(李敖語)余英時的說法,身處嶺南的陳寅恪和夫人唐篔曾為去留問題發生強烈爭執,唐篔執意要走,因此隻身去了香港,住在“一家無招牌的私家旅館”,後來陳序經做工作後派人迎還。陳寅恪事後深深佩服夫人的遠見,後悔自己沒有及早謀身遠去,《柳如是別傳》就是陳氏的懺悔之作云云。但據美籍華人學者汪榮祖考證,陳和夫人並無去留爭執,因而余氏的結論只能屬於胡言亂語一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