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76章 禮遇

蔣介石對錢穆禮遇有加,以至於蔣、錢關係,一直眾說紛紜,錢穆為此也不少挨罵。 抗戰時,錢穆就數度於四川會見蔣介石,談及理學與歷史,蔣托錢穆編寫《清儒學案》,邀他到重慶中央訓練團演講,素有交情。 1949年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之際,錢穆是主張蔣介石應下野的人士之一。日後,蔣介石卻對錢穆禮遇有加,甚至公開說,或許錢穆等人當時所言,“對國事是有利的”;為表達對錢穆的敬重,蔣介石在面見錢穆時,特別將中山裝改為一襲長袍;錢穆對朱熹與王陽明學說的專精,與崇尚王陽明的蔣介石更是一拍即合。 錢穆曾回憶他與蔣介石的見面:第一次召見面,“談話不到數分鐘,已使我忘卻一切拘束,權暢盡懷,如對師長,如晤老友,恍如仍在我日常之學究生活中。”第二次蔣介石設宴,“餐桌旁備兩座,一座背對室門進口,一座在右側,我見座椅不同,即趨向右側之座,乃總統堅命我坐背向室門之座。我堅不敢移步,總統屢命輟。旁侍者告我,委員長之意,不可堅辭。余遂換至背室門之座。侍者見我移座,即將桌上預放兩碗筷互易,我乃確知此座乃預定為總統座位,心滋不安,但已無可奈何。”

錢穆創辦新亞書院後,蔣介石不但親自邀請錢穆來台一敘,由宋美齡、蔣經國招待,同時指示台灣行政當局每月撥給港幣三千元,供新亞紓解資金困境,前後長達四年,直到耶魯大學提供新亞書院補助為止。 1950年之後,錢穆大約每年受邀到台灣演說或與蔣介石小敘,蔣經國多會作陪,與錢穆建立一定交情。錢穆曾考慮在台興辦新亞分校,但因未獲國民黨支持,不了了之。 1966年文化大革命,讓身在海島一隅的蔣介石興起對抗的念頭,發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將台灣建設成國際漢學的中心,蔣介石禮賢下士,力邀散居海外的大師級人物返台,錢穆稱許此舉是“自辛亥以來最大的一件事”,自己也成為蔣介石極力敦請的對象。除錢穆之外,在美國的林語堂,僑居巴西的張大千,也是指針性人物。

因有蔣介石的盛情邀請,加上香港情勢丕變,形成新一波難民潮,左派抗爭不斷,政局不穩,剛發表《四書道貫》,被視為一代儒宗的錢穆先於1967年5月應中大新亞書院學生之請,返港演講“五四運動”,8月決定赴台定居,10月,七十三歲的錢穆偕夫人胡美琦遷居台北,終老於此。 移居台灣之初,錢穆先住進台北市區的“自由之家”,繼租居於台北金山街,在蔣介石的高度禮遇下,國民政府撥出位於台北外雙溪東吳大學旁的土地,並撥公款建屋,供錢穆夫婦居住。這棟雅緻的別墅式兩層樓房,正是大名鼎鼎的“素書樓”。故宮博物院特聘他為研究員,不僅讓錢穆免於為生活發愁,亦得以遍覽四庫全書等重要典籍,安心創作。 蔣介石死後,錢穆自稱“內心震悼,不知所措。日常閱覽寫作,無可持續,惟坐電視機前,看各方弔祭情況,稍遣哀思”。

1986年,在蔣經國的邀請下,九十二高齡的錢穆受聘為總統府資政。為表達對錢穆的敬重,蔣經國特委由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親到素書樓致送聘書,一時傳為美談,顯示兩蔣對一代儒宗的高度尊重。錢穆則說,在他之前從無學者出任資政的前例,他是為知識分子開這個先例。 李敖看不慣錢穆為蔣介石歌功頌德的態度,他說:“試看錢穆寫的《總統蔣公八秩華誕祝壽文》,歌頌蔣介石是'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禀貞德而蹈貞運,斯以見天心之所屬,而吾國家民族此一時代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勝之也'。肉麻兮兮,已是全然無恥,知識分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大令人失望矣!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係,如今'學問'竟不能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為他悲哀!”並且說:“歷史上,真正的'一代儒宗'是不會倒在統治階級的懷裡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