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師們

第123章 問道

1908年,熊十力返回故里黃岡,改名換姓為周定中,在百福寺白石書院孔廟教書,不久又到鄰近之馬鞍山的黃龍巖教書。熊十力此時認真閱讀朱子的《近思錄》、程頤的《程氏易傳》、王船山的《周易內傳》與《周易外傳》。他對程氏和船山的易學思想頗有感觸,並與何自新相切磋,對陰陽、乾坤、動靜之關係有了新的理解,萌生了坤元即是乾元、動乃靜之主的思想。次年讀易學,讀《列子》,由讀《列子》啟發了對王陽明“良知”和《大學》“明德”的理解,忽而觸悟天地萬物本吾一體,須向天地萬物同體處(即萬化大源處)認識本心。 1910年,讀康有為《人類公理》,病其淺薄;初聞西洋哲學唯物唯心之說,病其支離;更加堅信《大易》乾坤之義。 護法運動失敗後,熊十力決定不再從事政治活動,全力步入學問之中,專門研讀儒佛,探討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修養自身。熊十力當時認為,中國之亂,不僅僅在於軍閥、官僚作怪,同時在於“眾昏無知”,在於清代以來傳統道德價值的失序。所以,此後熊十力思考的重心就轉到重建民族的道德、重建民族的精神上來了。熊十力也常常反省自己,說自己“私慾潛伏,多不堪問”,“賴天之誘,忽爾發覺,無限慚惶”。

1920年暑假,梁漱溟介紹熊十力先生入南京內學院求學。此後兩年間,熊先生一直在歐陽竟無先生門下學佛。 1923年十月,熊十力的《唯識學概論》出版。這一講義基本上依據佛家本義,忠實於內院所學。此時,他擺脫了章太炎的影響,批評章太炎《建立宗教論》、《齊物論釋》的一些說法,同時又表現出他對佛學沒有宗教徒式的信仰,而是力求得到理論上的滿足。他對佛學的認同、理解,深得內學院師友的讚譽。此時,他雖然對佛學某些派別不滿,但整個說來對佛學缺乏批評、揚棄。然而,這並不是說他對唯識學取經院派的教條式的態度,他在同情地理解的基礎上,亦加入了自己的創見。 1930年,熊十力結識馬一浮。熊十力後來修訂《新唯識論》(文言文本)的末章《明心》章部分,吸收了馬一浮的許多意見,特別是在心、性、天、命、理等宋明理學範疇的同一性疏解上,受馬一浮的影響甚深。

1932年,竭熊十力十年之力的煌煌鉅作《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出版,這標誌著蜚聲中外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的誕生。但此書一出,即刻遭到佛學界人士尤其是內學院師友之群起攻擊。其師歐陽閱後痛言:“滅棄聖言,唯子真為尤”,措辭嚴厲。歐陽弟子劉衡如更著《破新唯識論》對熊氏其書進行系統破斥,指責他“於唯識學幾乎全無知曉”,並指斥其書乃“雜取中土儒道兩家之義,又旁採印度外道之談,懸揣佛法,臆當亦爾”。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應戰,並著成《破(破新唯識論)》一書,對劉氏之斥逐一破解。他為自己辯護說,《新》著“義既遠離唯識,旨亦上符般若”,認為自己非但沒有離經叛道,反而是對佛學的維護和發展,與歐陽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馬一浮等人卻對此書推崇備至,評價甚高。

熊十力認為,一個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有自己的哲學,自己的文化。為此,他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學說,並寫成《讀經示要》等關於儒學的著作。 1944年,熊十力《新唯識論》語體文本殺青付梓,由重慶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哲學會中國哲學叢書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書是熊氏最主要的哲學著作,它標誌著熊十力哲學思想體系的完全成熟。 《新唯識論》語體文本不僅僅是文言文本的改寫,實際上已逐漸脫離了原有的佛學袈裟,完全是一獨立的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如果依據文言文本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學者的話,那麼,以語體文本為界,則應當視其為“新儒家”學者。此書與稍後出版的《十力語要》、《十力語要初續》等書一起,構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熊十力主要的哲學觀點是: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他所謂“體”是“心體”、“性體”,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宇宙萬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道德的本體和道德的主體。所謂“體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是為了在物慾橫流的世界重新尋找“人生本質”和“宇宙本體”。熊氏認為,吾人與天地萬物所同具的仁心本體,內蘊著極大的力量,可以創造出、生化出整個人文世界。他高揚了仁心本體剛健、創生的特質,實際上是以積極的人生態度、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去面對世界,創造世界,同時又主張不被人們創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和人文建制所異化、所遮蔽,以致忘卻、淪喪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基。

1956年,熊十力完成了《原儒》一書的下卷,並將上下卷同時印刷出版。全書共33萬餘字,重點發掘了儒學中有價值的部分,並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經註我”的精神,重新闡釋了儒學經典和儒學史。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為新儒家學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繼此書之後,熊十力又以超凡的毅力和速度完成了《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寫。 《體用論》集中表達了熊十力的哲學創見,特別是“體用不二”的學說。熊先生說:“此書之作,專以解決宇宙論中之體用問題。”“本論以體用不二立宗。本原現像不許離而為二,真實變異不許離而為二,絕對相對不許離而為二,心物不許離而為二,質力不許離而為二,天人不許離而為二。種種原理,皆禀《大易》之辯證法。”

在晚年出版的《體用論》一書的《贅語》中,熊十力明確指出:“《新論》(指《新唯識論》)兩本(指語體文本和文言文本)俱毀棄,無保存之必要”。這話,他也成書之後多次對友人提及。 熊十力的《明心篇》是熊十力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本書主要討論心性論與認識論問題,發揮生命體驗的形上睿智,對本心與習心、科學與哲學、科學的心理學與哲學的心理學、精神與物質、知識與道德、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之關係都有深入的探討。書末附錄《書札六通及體用論佛法上下兩章補記》一文,均係《體用論》出版之後的答疑之作。 熊十力的“體用不二”之論,成為整個當代新儒學思潮“重立大本、重開大用”和“保內聖,開新外王”的濫觴,亦成為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間架。

綜觀熊十力哲學,大致經歷了由融儒入佛到儒佛同參,再到融佛入儒、歸宗儒學的演進歷程。其一生為學,融貫中西,平章華梵,摒棄陳說,絕少依傍。其哲學思想雖有不少局限,但他以其廣闊的文化視野,獨具的哲人慧思,提出並力求解決的人生問題與文化問題,諸如人的終極關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困惑和疏離等,仍是人類現在乃至以後所面臨而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他憑著對生命存在的獨特體驗,所作出的對人的內在的道德自覺、價值自覺、文化自覺的闡揚,又為人類開創了一條探尋價值的新路,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