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69章 研物

1922年,還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任司書的沈從文便負責為陳管理收藏的書籍、字畫,為了做好工作,他讀過《西清古鑑》、《薛氏遺器鐘鼎款識》等書,對字畫作過一些研究。到北平後,沈喜歡逛古董店,學到了許多文物知識。 抗戰時期,初到昆明的沈從文常和在雲南大學任教的施蟄存逛夜市,淘古董,在電石燈的綠光裡晃動著他們的身影。一次,沈從文在一堆盆子碗盞中發現一個小小的瓷碟,瓷質潔白,很薄,畫著一匹青花奔馬。他很高興地買下,對施蟄存說,這是康熙青花瓷,一定有八個一套,名為“八駿圖”。施蟄存在《滇雲浦雨話從文》中說:“這個康熙八駿圖瓷碟,引起了從文很大的興趣。他告訴我,他專收古瓷,古瓷之中,又專收盆子碟子。在北平家裡,已有了幾十個明清兩代的瓷盆。這回到昆明,卻想不到也有一個大有希望的拓荒地。”

抗戰結束回北平後,沈從文總拉著妻妹張充和他一起去淘古董。張充和對古董不大感興趣,她知道“沈二哥”拉她一起去的目的,一是回家合謀謊報古董的價格,以免姐姐張兆和生氣;二是張充和逛的高興了,可以大方地掏錢代他買下。 與沈從文一起買古董的還有朱光潛,到了年關,沈從文到朱家對朱夫人說:“快過年,我想邀孟實(朱光潛的字)陪我去逛逛古董店。”意思是讓朱夫人給朱一些錢。朱也到沈家對張兆和如是說。後來兩位夫人見了面,他們的小把戲便被戳穿了。 沈從文也常光顧舊書店。 1945年10月5日,沈從文購得中華書局1936年版《漆器考》。他在此書上批註:“從槍聲盈耳中購來”,“書過於簡率不合用。多錯誤,少材料”。

1947年左右,北大開始籌備建立博物館,沈從文表現出莫大的熱情。他把自己多年來搜羅到的一些有歷史或藝術價值的文物都贈送給博物館籌備處,並積極做大量事務性工作。他還動員別人捐文物。周定一就被沈從文說服,捐了一個康熙青花小瓷杯、一枚吳三桂在雲南所鑄“利用通寶”銅錢。 50年代,沈從文到古玩業檢查組負責文物的檢查鑑定工作,演員鄭榕曾和沈一起到收藏大戶趙家清查。鄭回憶,沈從文“身材不高,戴近視鏡,講話很快,像是和思想賽跑。一進趙家,面對琳瑯滿室,立即全神貫注,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當他來到四五件宋代的鈞窯瓷器面前時,面色凝重起來,輕輕托起一件,反複審視,喃喃自語道:'這……不會是真的吧?'身旁的趙老聽到,立即跳了起來,大聲吼叫:'什麼?你說我這瓷器不是真的?'像要撲上去和沈先生拼命……在場的人都笑了”。

1953年,有一個能讀的波蘭東方博物館主任來北京考察,在歷史博物館時,她提出要看銅鏡,沈從文不查賬本,直接列出300個銅鏡的目錄,擺出來後當場給她講解,這位波蘭專家大表驚異和欽佩。 1954年,沈從文發表了一篇關於鬍子的文章,他認為,作為歷史博物館人員,必須懂得鬍子這門學問,因為歷代各個歷史人物的鬍子,各朝老年人的鬍子,都各有不同,他認為根據歷史文物整理出歷代鬍子的狀貌,是很有價值和必要的,但這項研究遭到了粗暴的干涉,沒有繼續下去。 在博物館,沈從文只是個小職員,上面有組長、本部主任、館長,每天按時簽到,離開辦公桌也要禀告主任,印二寸大照片作資料,必先得到主任批准,然後再報另一部主任批准,才能進行。工作時間,沈從文不是寫卡片就是在倉庫裡清理塵封已久的文物,他清理得非常投入,到了中午下班時間還渾然不覺,甚至被工作人員鎖在倉庫中,到下午上班才被人發現,他也不以為意。

沈從文希望能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儘管館中房舍很多,他的要求卻始終得不到滿足。他熱心為館中購買文物,看見有價值的,先自己花錢買下來,館中不要的,他就自己留下。時間長了,也分不清是他的還是館裡的,於是他的東西就稀里糊塗地歸了公,包括他的《阿房宮》長卷。有人發現沈買了很多“破爛”,還以此為題舉辦了一場“反浪費”的展覽。沈從文埋頭工作也被看成“不合群”、“清高”的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往往他從庫房辛苦工作半天出來,“一切似乎照舊,釣魚的釣魚,打鬧的打鬧,毀人的毀人,很是悲憫”。 1958年,人藝排《蔡文姬》,請沈從文當顧問。他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將全組人領進歷史博物館,捧出大量資料,引經據典,給大家講解了幾個小時,每份資料裡都插有他事先做好的標籤。為了介紹宋畫《文姬歸漢圖》,他特地拿出兩函台灣影印的《故宮博物院藏畫集》,向大家介紹。

一次,沈從文帶著王亞蓉等人到歷史博物館看一幅社會生活圖《大駕鹵簿圖》,這幅殘卷上還有兩千多個人物。回來後,沈問大家:“你們看第七方隊,前排人腰間的物件是什麼?”大家都答不上來。於是沈將第幾方隊頭戴什麼、手執什麼、身上佩戴什麼,一連說了很多。王予予一一記下,抽空去核對,竟完全無誤。 沈從文後來到咸寧幹校勞動。他隨身攜帶的30萬字的《中國服飾史》初稿被扣下來,結果被弄丟了,而他居然又重新寫出一本來。 70年代,沈從文和黃苗子住得很近,經常互相拜訪、聊天。黃苗子不在家的時候,沈從文就把收集到的漢代或是明朝的繡花拿給黃13歲的三兒子看,說:“這個東西美極了!美極了!” 黃苗子回憶,沈從文形容新出土的楚漆器紋樣,戰國玉器的雕工,洛陽博物館陳列的漢壁畫……總是帶著悠然神往的心情說:“真美呀!美得簡直叫你不可想像。”

沈從文擅長鑑別古畫的真偽。世人多認為展子虔的《游春圖》是隋代的作品,但沈卻考證應是唐代。一次,李輝問他如何辨別真偽,他說,一般人鑑定真偽,多是根據筆墨、印章的真假,他則是根據畫面上人物的服飾、物件的摸樣來判斷。譬如說,有的畫裡的人物穿著是唐代的,可畫面上有的物件確實唐以後才有的,那就證明不是唐代的,是後人模仿的。 黃永玉回憶,日本政府曾派了三個專家向他請教,說日本某張錢幣上古代皇太子的畫像的服裝有些問題,所以他們覺得這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如果不是,那就要廢止這張錢幣。黃並不擅長這方面的知識,推薦了沈從文。 沈從文看後說:“既然這位太子在長安住過很久,人又年輕,那一定是很開心的了。青年人嘛!長安是很繁榮的,那麼買點外國服飾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樂那是有的,就好像現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褲趕時髦一樣。……敦煌壁畫上有穿黑白直條窄褲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進口褲子(至今意大利還有同樣直紋黑白道的衣裝)。不要因為服裝某些地不統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會歷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經過沈從文的解釋,日本政府才明白了,據說這張錢幣到目前還在使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