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14章 興趣

童年時,林語堂驚嘆於中醫藥粉治療外傷的神奇功效,自己也采了很多不知名的草藥,發明了一種草藥,並命名為“好四散”。 從小林語堂就熱衷於發明創造,夢想當發明家。他知曉了虹吸管原理,就花幾個月時間琢磨在自家菜園裡搞自流灌溉,準備製造一台抽水機,讓井裡的水自動流到菜園裡;第一次乘輪船,他就盯上輪船的蒸汽機,立定不動,凝神察看,從此對機械著迷;中學時酷愛數學、物理和地理,以至於中文竟不及格。 少年時,林語堂想長大後開一個“辯論”商店,他說:這“不是一個真正的行業。就是說你開一個商店,參加論戰的一邊,向對方挑戰,你稱一件白東西為黑,或稱一件黑東西為白,這樣向人挑戰”。 讀中學時,林語堂很討厭查字典,一次,他查“川”,卻怎麼都查不到,後來發現“川”字在“巛”部。他覺得奇怪,“巛”部只有八個字,為什麼“巡”不用“辶”部,“巢”不用“木”部;他又查“西”,發現屬於“西”部的只有九個字,其中“要”下面還不是“女”,為什麼不屬於“女”部……諸如此類,他覺得應該有更簡單方便的檢字法。到聖約翰大學後,林覺得應該對檢字的部首進行分類,比如“宀”容易認,凡“宀”的字都應歸這部;又如“秋”字,是歸“禾”還是“火”部,要看是“禾”重要還是“火”重要,所以歸“禾”部;又如“肉”原來歸“月”部,學者都知道,但印刷上已經失去了聯繫,小學生無從得知,所以不應再歸“月”部……根據上述想法,他寫了《漢字索引制說明》,在《新青年》上發表,得到了蔡元培與錢玄同的聲援。

1936年,林語堂舉家赴美後,沒有傭人,家務都得自己動手。林對擦皮鞋很感興趣,他站在路上仔細觀察擦皮鞋的黑人小童怎樣把皮鞋擦得發亮,然後教給孩子們。他先在鞋上抹油,用一條軟布劈劈啪啪地擦,手勢就和街口小童一樣,擦出來的鞋和小童擦的一樣光亮,非常得意。林還告訴孩子們,在浴缸裡洗澡之後順手用水抹一下浴缸,便不會留下污垢印子。 30年代初,林語堂希望能發明一種最精巧、最完美的新式中文打字機,經常翻閱英文版的《機械手冊》,有時間就畫打字機的結構草圖。 1932年,他到瑞士參加會議時,順路到英國找工程師研究中文打字機。幾個月後,他口袋裡裝著僅剩的3毛錢,帶著一台不完整的打字機模型回到了上海。 1947年,林終於研製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中文打字機,只有64個鍵,每分鐘能打50多個漢字,與英文打字機一樣大小的打字機,取名“明快”。

打字機研究成功後,協助林語堂解決機械方面問題的意大利籍工程師(此人不認識一個中國字)居然寄信給林說,中文打字機是他發明的,如果林不承認,就和林打官司。林語堂目瞪口呆,只能請律師解決此事。 為了這項發明,林語堂耗費了12萬美元,幾乎“傾家蕩產”。由於戰爭和造價原因,這種中文打字機雖然1948年就取得專利,但一直無法批量生產。 除了打字機,林語堂還繪製了“自動牙刷”手繪草稿、“自動門鎖”草圖和自動打橋牌機等,並為夫人設計符合人體力學的舒適座椅,在當時可謂相當前衛。 林語堂每寫完一部作品,給自己放一兩個月的假,也曾到拉斯維加斯去賭一把。他好輪盤賭,但並不著迷,把口袋裡的錢輸光,他便安心離去,回家繼續工作。

林語堂喜歡釣魚,在美國時,他會乘坐專供釣魚的輪船,出海釣魚,每次都滿載而歸。他說,垂釣歸來,把竹簍子交給太太,看她把魚放進冰箱或是分送給鄰居,是一件快活的事。到台灣後,他不再釣魚,而是在屋前的游泳池裡養了一群魚,從此便常在池旁餵魚、觀魚。 黎至怡回憶,林語堂喜歡擺弄釣具和人工做的魚餌,例如假蒼蠅,他對製造這種魚餌的技術佩服不已,有時,也自己給魚餌改良,用的是廖翠鳳的指甲油,給每隻假蒼蠅都添上笑容。 晚年,林語堂歷時5年改良他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其中採用的“上下形減字法”,在台灣獲得發明專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