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許世友的最後一戰

第8章 第六章邊關求實

許世友的最後一戰 周德礼 8979 2018-03-16
“情況明,才能決心大,不能朦朦朧朧瞎指揮”。這是許世友經常對下級的要求,他本人更是嚴格按照這一條辦事的。到達南寧後,他聽取了情報部的匯報,了解了大概的情況,隨即又趕到第一線,實地進行勘察。 對廣西邊境一帶的地形,許司令員1973年調來廣州軍區後,已經有重點地看過。現在要打仗了,方案與實際地形是否相符,他心裡還不踏實。各單位的偵察部隊在第一線展開後,我就建議許司令員到第一線看地形,他老是說:“不要慌。”方案上報中央軍委和總參後,他提出要勘察地形。 許司令員要看地形,看哪些點好呢?這時,我們部隊都已到達集結地域,在敵我雙方劍拔弩張的情況下,不便於隱蔽企圖和保證許司令員的安全,那麼只能是有重點地看。根據我們預定的作戰方案,許司令員確定看友誼關和佈局兩個點。

在這一帶本來有兩個突破口可供選擇。一個是水口,有一條縱向公路,便於機械化部隊機動和展開,但這裡敵方兵力較強,工事、障礙比較完善,而且有50米寬的巴望河橫向流過,成為我軍前進道路上的天然障礙,必須有把握奪取並保住水口大橋才行。若從這個方向進攻,擔的風險比較大。另一個突破口就是佈局,這里山高谷深,地形複雜,雖然只有鄉村土路可資利用,卻是敵人防禦的薄弱環節,易於突破,有利於快速對敵進行穿插分割,可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經過反复比較,我們認為佈局和友誼關這兩個方向的作戰,在整個戰役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有必要在著重仔細看一看。 司令部根據許司令員的意思,把勘察計劃擬好後,我讓作戰部龔谷成副科長帶了1比5萬地形圖,和我一起到司令員那裡匯報。我指著圖上的位置對許司令員說:“到友誼關方向勘察,最好上金雞山,這座山緊接友誼關,地勢較高,觀察條件好,晴天在山上能看到諒山附近的扣馬山。到高平方向勘察,就去佈局那個口子,你看行不行?”

許司令員戴著老花眼鏡,在圖上仔細地端詳了一會兒,滿意地點了點頭:“好,就去這兩個點,先上金雞山。不過上山要保密,不能讓別人知道。” 我理解許司令員的意圖,他的意思是不要驚動更多的人,勘察時目標小一些,以利隱蔽企圖。這個問題也是我所擔心的。當時,中越邊境局勢已經比較緊張,而且敵人對我方行動監視很嚴,經常派遣特工人員深入我境內刺探軍情,保密工作稍有不慎,對我軍整個戰役行動都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另外,我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要保證許司令員的安全。選定的兩個勘察點,雖然都位於我國境內,但離敵前沿都不過數百米,別說重火器,就是各種輕火器也能夠得著。那時,敵人對我境內槍擊砲轟是常事,而且沒有什麼規律。在這種情況下,縮小知密範圍,實現隱蔽勘察,是完全必要的。於是我向許司令員建議:“要上金雞山,得先乘火車到憑祥,再換汽車上山。這就需要通知鐵路局準備專用車廂,通知憑祥旅準備汽車。還有不少具體事需要有一個人去辦。”我指著身邊的龔谷成副科長說:“得帶他去,他是辦具體事的。”

“那好吧!給憑祥旅長打個電話,其他任何人都不要告訴!”許司令員同意了我的建議。 離開許司令員的住處,我直接給憑祥旅邊貴祥旅長打了電話,叫他親自準備兩輛空車,在憑祥火車站等候,不要帶人。我事先計算好了火車運行時間,只要火車一到,他帶的汽車也到了,頂多早到那麼三五分鐘。電話中我沒說許司令員要上金雞山,只說我要上。邊旅長很精明,我這麼一說,他也就估計八九不離十了,很乾脆地回答說:“好!堅決執行,按時到。” 這一天早晨6時許,我們乘專用車從南寧出發,隨許司令員前往的,除我之外,還有管理局陳良順副科長、作戰部龔谷成副科長、許司令員的秘書、護士、警衛員一共6人。 火車正點到達憑祥,邊貴祥已等候在車站。見面後,我把他介紹給許司令員,許司令員跟他握了握手。邊旅長問我:“山上是否派點部隊警戒?”我考慮山上已有空軍的一個雷達站、一個砲兵觀察所、憑祥旅一個步兵連,就對他說:“不要派部隊了,動靜越小越好。”

1979年1月中旬的一天,朝陽剛剛爬上山顛,兩輛軍用吉普車急駛在峰巒疊嶂的廣西邊境。後邊一輛車子前座上,坐著一位兩鬢斑白、腳登布鞋的老軍人,他兩手抓著扶手,腰桿挺裡,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前方。這就是沙場老將許世友。 憑祥火車站距金雞山有20多公里,車子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駛40多分鐘,就上了金雞山。金雞山海拔593米,位於友誼關西側,扼同登至憑祥的交通要道,距邊界線500米左右,山形似一隻雄雞昂首鳴啼,故名金雞山。山頂上有3座磚結構的古砲台,分別叫鎮南、鎮中、鎮北,據說是我國清代抗法英雄馮子材所建。 90多年前,這裡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戰。當時70高齡的清軍將領馮子材,率部英勇抗擊入侵我國的法國侵略軍,殲敵2000多人,取得了抗法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我給許司令員選的第一個觀察點是位於金雞山南側突出部的南砲台。這裡離敵前沿最近處只有300多米,可以看到敵人陣地上的鐵絲網、暗堡機槍射孔和塹壕,在塹壕里游動的敵哨兵隱約可見。 許司令員來到南砲台,環視一周,連聲說道:“這個點很好,很開闊,看得很清楚。”那天是晴天,能見度也比較好。舉目往南眺望,可以看到位於一個凹部的同登及其周圍的5個大小不等的高地。再往東南,是海拔811米的扣考山和800米的扣馬山。這兩座山就像諒山的兩扇大門,只要首先予以攻占,諒山之敵就成了網中之魚。透過兩山之間的低凹地區往南看,是黑壓壓的一片山,諒山市坐落其間。 我向許司令員介紹了地形情況,敵軍的佈置和我們的作戰方案。許世友邊看邊說:“這個方向的地形對我們很有利,拿下同登等於一槍殺兩眼。”簡明的一句話,生動形象,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攻打同登的重要意義:在打高平時,可以起到牽制諒山方向敵人的作用;打諒山時,可以作為前進陣地。在南砲台,許司令員看得很高興,不時地對著地圖問一些問題。看了近半個小時,我估計許司令員看得差不多了,就對他說:“這個點就看到這裡吧!是不是先到雷達站喝點水,再去西砲台看看?在那裡可看到被敵人侵占的那座山。”

“不要,看完了再休息吧!”說著他就向西砲台走去。看著他那毫無倦意的表情,真難想像他已是73歲高齡的人了。我們沿著蜿蜒的山道走了近200米,來到西砲台。這裡的觀察條件也很好,向西看去,距離約1500米處的國境線內,有一個山頭格外注目,山上鐵絲網遍布,新挖的塹壕像一條條長蛇纏繞山腰,這就是我國神聖領土浦念嶺,如今卻成了越南侵略者的“黑窩子”。 1978年8月15日,越南當局派200多名軍人,腰里別著匕首、手槍和手榴彈,手裡揮舞著木棒,惡狼似地從三面撲向浦念嶺,用雨點般的石塊打傷了執行上級決定未予還擊的我方工作人員9名,公然侵占了我國領土。 遠望著被越軍侵占的浦念嶺,我抑制住無比憤慨的心情,向許司令員作了介紹。他沒吱聲,過了許久,才憋出一句話:“這叫徒弟打師父,恩將仇報。”

金雞山兩個點的勘察,用了一個多小時。看完後,我們來到了雷達站,剛在操場上坐下,就有不少戰士圍了上來。戰士們沒見過許司令員,都想看看這位傳奇性的沙場老將。看到這個情況,跟我們一起來的副科長以及雷達站的領導同志可著急了,連聲叫戰士們走開。許司令員卻擺擺手說:“哎!戰士麼,自己的戰士,他們在這不是很好嗎?” 聽許司令員這麼一說,戰士們都湊到跟前來了。許司令員親切地問道:“你們是什麼時候到這裡來的?” “報告首長,我們一入伍就在這裡。”雷達站的一個戰士回答說。 許司令員又指著另外幾個戰士問道:“你們是什麼時候來的?” 其中一個老練一點的戰士搶先回答:“我們是炮團的,來這裡20多天了,主要任務是搞偵察、測地。”

他的話剛落,另一個戰士接著問道:“首長,越南鬼子欺人太甚,什麼時候教訓他們一頓解解恨。” “打仗怕不怕?”許司令員沒有正面答复他們的問話。 “不怕!有首長指揮,我們一定打勝仗,還怕什麼?”回話的還是那個老練一點的戰士。他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許司令員邊喝水,邊和戰士們拉家常,顯得那麼親密無間。 從金雞山回到南寧不久,許司令員又勘察了佈局方向的地形。這一次是我陪他坐飛機去的,準備工作比較簡單,因為總部已撥給比較好的值班飛機,就停在吳圩機場上。 1979年1月下旬的一天,我們乘3輛吉普車,從住地出發直奔吳圩機場。上午9時到達登機地點,飛機已準備好了。許世友下車和機長握手,邊走邊問:“你們準備好了嗎?”機長回答說:“一切都準備好了,請首長上飛機。”飛機起飛後僅十幾分鐘就降落在寧明機場上。南集團的吉普車以等在停機坪上了,我們下了飛機就上車直奔南集團司令部。

接著,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向勘察的目的地前進。進入佈局關這條溝中,所看到的地形都是利守難攻的陡峭石山,很多山都有石洞。這些石洞有的在山腳,有的在山腰。石洞加上陡峭的石山,有很高的軍事價值,它們是防禦作戰的良好陣地。 許世友司令員坐在吉普車內,不斷伸出頭來張望。他在觀察、在分析、在研究這種地形的價值,在考慮敵人如何利用這種地形進行布防,也在考慮我軍在這種地形上應運用何種戰術手段發起攻擊。 我們的吉普車,過了下洞公社不遠就上了部隊搶修的急造軍路,路面窄,質量差,坑洼不平。幾處有小溪流過,道路泥濘,連吉普車通過都有困難。對此,許世友專門交待陪同前來的南集團的領導:對這段路要加修,否則,一旦大部隊通過,前送後運,肯定會有影響。特別是上百輛坦克通過後,對這條路還會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後面的車輛更難通行。

佈局是一個有幾十戶人家的村莊,離國境線還有500米。我們來到佈局村的東南側,這裡是個小鞍部,道路就在這個地點向前沿伸展。南集團的領導同志就讓許司令員在這裡觀察敵人的前沿。許司令員上到山腰看了一會,覺得沒有看到什麼,特別是沒有看到敵人。說也湊巧,這天是個陰雨天氣,一陣小雨過後,起了霧,越發看不清。許世友想到前面去看,我向南集團楊、陳二位領導同志傳達了這個意思,他們堅持不讓去。說前面一段開闊地不好通過,敵人的衝鋒槍都可以打到,太危險了。許司令員沒有再堅持,只好在佈局東南小山上進行觀察,他一邊觀察一邊說:“你們看這個方向的地形、氣候、環境,是很有特點的,概括起來是:山高坡陡,溝窄谷深,路少質差;山洞多,石縫密;林密草深,藤葛攀纏,河溪縱橫,流急岸陡;雨多、霧大、潮濕、蟲多有毒,氣候炎熱;少數民族多。” 我們根據許世友對這個地區的概括,又把中越邊境全線的地理、地形情況加進去,在司令部進行了研究: 廣西方向自衛還擊作戰區域,東起東興縣,西至那坡縣,南至越南北部高平、諒山一線。東西長637公里,南北寬50餘公里,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 戰區我方一側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欽州、南寧、百色3個地區;防城、寧明、龍州、大新、靖西、那坡6個縣和憑祥市。軍事上屬廣西軍區管轄範圍。 作戰地區位於北緯21度50分至23度之間,屬於亞熱帶山岳叢林地,自然條件十分複雜。其主要特點是: 山高脊窄,坡陡谷深。戰區範圍內除高平、諒山、七溪地區有小塊盆地外,其他均為山地,面積佔80%以上,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有的高達2000米。在較大壩區邊沿為低山地和丘陵地,海拔一般在200至500米。山脈走向多自西向北向東南,北高南低,支脈蜿蜒曲折,縱橫交錯,走向很不規則。山脊一般較窄,有的山谷深達數十米,河流穿越的地方,形成許多峽谷。 自然洞穴多,石灰岩山佔戰區山地面積一半以上。這種山,形狀非常奇特,諸山彼此矗立,坡度普遍為40至60度,有的甚至達80度。山上天然溶洞遍布,小者容幾人或幾十人,大者能容幾百人。如朔江東北之長白山,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餘個;諒山地區的“二青洞”、“三青洞”,都是有名的大岩洞。這些岩洞容量大,出口多,多數洞口有雜草灌木遮蓋,難以發現,稍加整修便可作為大倉庫、隱蔽部或隱蔽火力點。 林密草深,藤葛攀纏,難以通行。大部分山地長著茂密的叢林,少部分為茅草山或禿山。植被茂密,種類繁雜,四季常青,闊葉林和藤葛、寄生植物縱橫交錯,茅草高達兩米以上,有的草葉鋒利帶刺。河谷和江河兩岸的山坡,長著茂密的朱琳和灌木叢,人馬車炮通行極為困難。 河流較多,流急岸陡,水位變化大。山區溝谷河溪交錯,河床狹窄,大的河流水深一般在兩米以上,流速每秒1.5至3米。水位、流量受季節影響很大。旱季除較大河流外,一般均可徒涉;雨季山洪暴發前後,水位可達3至12米。河底多卵石質,兩岸陡峻,攀越困難。如高平方向的平江和諒山方向的奇窮河,河谷狹窄,岸高坡陡,河底多為石質。河寬6至12米,最高達18米,岸坡50至70度。 道路少,質量差,隘口多。戰區範圍內,我方有一條鐵路從友誼關通往越南,越方一側有河內至同登、太原至克夫、北江至鴻基3條窄軌鐵路。我方的平孟、龍邦、水口、友誼關、東興等11個口岸有公路通往越南,與高諒公路相接,但乾線只有4條。越方一側公路稀少,線路依山傍水,穿行於高山峽谷之中,坡陡彎急,路面窄,質量差,橋樑、涵洞多。如3號公路龍邦至高平段,全長42公里,有橋樑10餘座,平均每3公里一座橋。其他邊境公路,彎多坡度大,如夏和至東溪公路,僅19公里就有100多個彎,平均每公里6個彎。道路沿線關口、隘口遍布。有些地段不到10公里,關、隘口就有數十個,地勢十分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戰區氣候特殊,雨多、霧多、潮濕,晝夜溫差很大。該地區沒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5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0至25攝氏度,最熱為7月份,平均氣溫29攝氏度,極端高溫接近40攝氏度;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溫15攝氏度,極端低溫4至6攝氏度。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晴雨、晝夜溫差達15至20攝氏度,白天悶熱,入夜寒冷。 每年雨季,刮東北季風期間,會出現連綿陰雨,短則數天,長達一個月。在平原地區,每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高原山區達2300毫米。 空氣十分潮濕,相對濕度達70%至80%,終年有露水。山區幾乎終年有霧,每月10至12個霧日,通常是午夜起霧。午前8至10時才消散。 每年7月至11月為颱風季節,東部沿海常受來自菲律賓的颱風襲擊,年平均2次,最多達10餘次。颱風襲擊期間,常伴有狂風暴雨,致使河水氾濫,交通斷絕。 旱季和雨季明顯不同的氣候條件,給軍隊作戰行動帶來了不同的影響。旱季晴朗乾燥,道路通行條件和越野條件較好,大部分河流水淺流緩,障礙較小,便於地面部隊和航空兵活動;但在山區和高原、夜間和上午多霧,能見度小。雨季多密雲、陣雨、雷暴,濕度大,大雨後山洪暴發,河水上漲,道路易受阻塞,部隊運動,尤其是機械化部隊運動困難。 戰區氣候潮熱,植物繁茂,因而十分適於病菌、昆蟲滋生和繁殖。傳染病流行較廣,種類很多,已知的有幾十種,瘧疾、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對人員危害較為嚴重,瘧疾流行最廣。據統計,該區患過瘧疾的人數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大部分山區為高虐區;痢疾較普遍,在雨季流行更為嚴重;恙蟲、鉤端螺旋體多存於潮濕環境和水網地帶,人員在這些地區活動,容易引起大面積感染。此外,肺結核、麻風、雅司等慢性病和各種寄生蟲病亦有流行。 有害昆蟲也較多,毒蛇最為常見,螞蟥、馬鹿蝨、瞎蠓、小咬等是叢林區常見的咬人害蟲,可引起局部紅腫、瘙癢或出血。蚊、蠅、蝨、蚤、蟎、鼠等均很多,是許多疾病傳播的媒介。 高平和同登、諒山這兩個方向的地形條件,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特點。高平地區毗鄰我國廣西龍州、大新、靖西、那坡等縣。這里地形特殊,除高平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岩山,海拔多為500米以上,有的達千米左右,覆蓋著茂密的叢林和蒿草。石山坡度陡,一般為80度左右,多數無路可走,難以攀登。山上天然洞穴多,兩山之間形成深谷。公路多穿行於兩山夾一溝的峽谷之中,路窄、彎急,曲半徑小,坡度大,絕大多數路段不能會車。河流較多,多數地段雖可徒涉,但水流很急,河岸一般又陡又高,坦克涉水時,上下河岸有困難。氣候變化快,霧大雨多,晝夜溫差15至20攝氏度。 高平地區最大城鎮是高平市,是高平省會。市區長寬各兩公里,四面環山,地形複雜險要,系越北地區軍事重鎮,通往河內的一個重要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登、諒山地區與我廣西憑祥市毗鄰。諒山距我邊境18公里,是諒山省省會,越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市區為一小塊盆地,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3.5公里,四面環山,交通發達,南通河內,北達高平,東至祿平,西抵太原,鐵路經城內縱橫南北,奇窮河橫斷市區,是越南北方的要塞,通往河內的大門。同登距我友誼關4公里,扼守中越主要通道,是諒山的咽喉,自古就是軍事重地。 同登、諒山地區,也屬山岳叢林地帶。與高平地區地形特點所不同的是,土山較多,夾雜著部分石山,多呈東西走向,支脈縱橫交錯,海拔在300至900米之間,高差較大,南緩北陡,坡度一般在30至50度,有的達60至80度。大部分山地為茂密的雜樹草叢所覆蓋,藤葛盤繞,四季常青。石山多分佈於同登、諒山以西,怪石突起,荊棘叢生,奇形怪狀的大小石灰岩溶洞、縫隙,密佈於山的谷部,多為草叢、藤葛遮蓋。綿亙起伏的大小山頭,形成若干深溝峽谷。村寨稀少,道路不多,河溪縱橫,流量受季節影響很大,除奇窮河外,一般可徒涉。氣候潮濕多霧,晝夜晴雨溫差較大。同登東北側的扣考山、南側的扣馬山和諒山以東的扣當山三足鼎立,形成同、諒地區的天然屏障。 廣西方向作戰地區的地形、氣候特點,對軍事行動有著很大的影響,總的來看利守不利攻。對我還擊作戰來說,不利因素是:部隊機動不便,體力消耗大,判定方向困難,組織指揮複雜;不便觀察、射擊和諸兵種協同;通信聯絡、前送後運等保障任務十分艱鉅;部隊的衛生防疫、傷員救治以及武器裝備的防腐防銹問題非常突出。有利因素是:隱蔽條件好,便於部隊密切接敵,突然發起攻擊。便於實施包圍迂迴,近戰夜戰;便於穿插分割、各個殲滅敵人;便於就地取材構築工事、設置障礙、架設便橋和製作泅渡漂浮器材。 站區範圍內的社會條件比較複雜,居民稀少,民族眾多,風俗各異,而且由於黎筍集團長期的反華宣傳,群眾中毒較深,與我軍敵對情緒較大。 越南北部地區主要民族有18個,如將各種支系計算在內,則有40餘個。其中越南族最多,約佔85%以上。這些民族,各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複雜,禁忌較多。 越南族又叫京族,講越語,大部分以農業生產為主,衣著樸素,著白色,主食大米,有飲茶及嚼檳榔等嗜好。大多數人信奉大乘佛教,其次是天主教,有的信儒教。一般用農曆,同我國一樣過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較大的宗姓有阮、範、陳、吳等,姓在前名在後,子女用父姓,婦女在姓與名之間加一個“氏”字。 土族為壯族的一個支系,約佔越北人口的3.1%,居於低山地或谷地,講土語。主要從事農業,種稻穀。衣服平常為藍靛色,節日為白色,男子盤髮辮於腦後。主食糯米,有嚼檳榔及染指的嗜好。山寨一般有10至15戶,住高腳房,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外人不得進入內室。信鬼神,凡事請巫師卜卦,在神座前不能亂說話。用農曆,較大節日與越南族相同。 孟族人外貌與越南族相似,約佔越北人口2.6%,講傣語,有10餘個支系,其中角孟佔該族三分之二。越南解放前,處於酋長制部落社會,以務農狩獵為生,服裝艷麗整齊,主食大米,玉米。房屋依山坡建築,十分簡陋,三四戶合住。信鬼神,風俗習慣與越南族相似。 傣族與泰國的泰族、老撾的老族、緬甸的撣族有族屬關係,分白傣、黑傣等6個支系,約佔越北部總人口的2.4%,多住河谷壩區,務農為主,穿深藍色衣服,包頭巾。白傣婦女喜穿秀有紅、白花的衣服,包白頭巾。黑傣婦女穿黑衣,愛戴首飾品。主食糯米,住高腳房,家具簡陋。信鬼神、靈魂,忌睡覺時將白被裡翻在外邊。除春節外,“春耕”、“新灶”是兩個最熱鬧的節日。 農族又叫黑衣族,與我國壯族同族,約佔越北總人口的2%,說話同廣西口音,用漢文、越文。與土族雜居,語言和風俗習慣接近土族。務農為主,少數經商。喜穿藍色褲,男人結髮辮於頭上。主食大米,包穀和黍。 苗族與我國苗族同族,分紅苗、青苗、花苗、白苗4種,約佔北部總人口的1.4%。有本民族語言。會說越語、傣語,有些人識漢字。苗族人性格真誠,重團結,勤勞勇敢,務農為主。白苗和花苗喜好淺色服裝,青苗和紅苗喜愛深色服裝。房屋和家具簡陋,各住戶相距兩三百米,遇不幸的事就遷居。主食大米、苞谷,好飲酒、宴客。不多與女人說話,有的不願別人摸孩子的頭和手,忌客人說菜裡鹽不多,有搶親的風俗。 瑤族與我國瑤族同族,約佔越北總人口1.2%,多住山區,有本民族語言,也說傣語和漢語,並能用漢字。以務農、伐木、狩獵為生,種山地。服裝喜愛黑青色,婦女頭上用布攀纏,像草帽形。禁忌較多:忌吃狗肉;門口掛有青樹枝,表示敬神,外人不得進入;忌掛白色蚊帳;農曆三月祭祖先,忌外人進入。 另外,還有山由族、高朗族、寧族、山支族、羅羅族、雲橋族、烏尼族等,約佔越北部總人口0.2%至0.5%。 眾多的民族,複雜的風俗習慣,繁雜的語言,加之黎筍集團的反動宣傳,將給我軍的群眾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戰區的經濟條件,可以說對雙方作戰行動都沒有多少有利之處。這一地區雖有豐富的林業和礦產資源。但是由於連年戰爭,特別是黎筍集團窮兵黷武,推行“要大砲,不要大米”的政策,資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經濟十分落後。除煤炭、電力、紡織、水泥和小型機械修配外,幾乎沒有工業,農業連年歉收,糧食奇缺。越軍消耗的軍需物資,城鄉商店裡銷售的商品,相當一部分還是我國援助的儲備物資。 這種經濟狀況,給我軍自衛還擊作戰和後勤保障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各種物資要靠國內供應,在戰區難以就地籌措。 現地勘察之後,各兵種、各部隊都在積極進行準備,修改、補充行動計劃。各級聯合指揮機關,在各兵種、各單位的計劃基礎上,又補充修改了本級的作戰計劃。各軍種、兵種的計劃確定後,軍區前指又補充、修改了一次作戰計劃,並上報軍委和總參謀部。 計劃經軍委批准後,軍區前指又開了作戰會議,向所屬軍種、兵種、各大單位下達了作戰命令。為了保密,命令的內容只講該單位執行的部分,這叫個別命令。 各軍種、兵種、各大單位接到命令後,就按規定的部署,將各自的部隊調到應到達的位置。按命令規定的時間做好一切準備,等待命令向越軍發起還擊。 許世友司令員在考慮如何給越軍一個突然猛烈的打擊,如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它個措手不及,把戰場的主動權穩穩地操在自己的手中,打破越軍任何挽救敗局的企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