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劉邦發跡史·神一樣的無賴

第17章 回國風波

上一次在鴻門宴,劉邦驚險脫逃,氣得范增大罵粗口,項羽也因此對劉邦有了點清醒的認識,雖封他為王,卻堅決不讓他離開咸陽。張良身陷敵營,也一籌莫展。左思右想,只好求別人幫忙,這個人就是陳平。 陳平是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中十分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書。他哥哥見他喜歡交遊讀書,便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有一年正逢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肉。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特別均勻。為此,父老鄉親們都豎起了大拇指:“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陳平卻感慨地說:“假使我陳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後來陳勝在大澤鄉起義,立魏咎為魏王。陳平便辭別兄長,前去投奔魏王。後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但項羽似乎只喜歡重用像他一樣的肌肉男,而對陳平這樣的白面書生,則總提不起興趣,所以陳平一直未受到重視,鬱鬱不得志。 就在這樣的低谷時期,上天安排他和劉邦相遇了。那次鴻門宴上,他第一次見到了劉邦,儘管劉邦宴席上的表現並非能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卻令陳平耳目一新,並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莫非陳平也會相面)。 於是,才華橫溢的陳平就處於“身在楚營心在漢”的矛盾之中了。正在這時,劉邦被項羽困在了咸陽,相當於是軟禁。一籌莫展的張良決定孤注一擲,暗中去找陳平。 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臨別,張良直言來訪的意圖,陳平思考片刻後,計上心頭:“要從項羽身邊救出劉邦,首先要'調虎離山',必須讓范增離開項羽幾天,不然怎麼也不行。”

第二天,陳平設計:請項羽給楚懷王上義帝的尊號,送他到郴州去養老,這樣項羽就可以此號召天下了。陳平的話,正合項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見項羽,項羽便對范增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接著,把陳平的話變成自己的話說了一遍,說是自己想起來的,范增立即附和說:“大王,這事兒還真得解決,宜快不宜遲。而且,這事兒還就得我去。” 范增畢竟也是謀士,臨行前向項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讓劉邦回到漢中,項羽答應後,范增才走。 陳平估計范增走遠了,就趁著早朝奏上一本說:“剛安定下來,必須節約。現在諸侯們聚集咸陽,每路兵馬都不下四萬人,軍糧的負擔極重,若不趕快讓諸侯們回國,恐怕老百姓就負擔不起了。” 項羽一聽,大吃一驚,馬上傳旨:天下諸侯,路遠的給十天期限,路近的給五天期限,在限期內做好回國的準備。於是到了四月份,各路諸侯在項羽的大將軍旗幟下罷兵,回各自的封國去。而唯有劉邦仍留在咸陽,陪王伴駕。

項羽扣住劉邦,也在陳平的意料之中,陳平趁各路諸侯返國的機會,授意張良,使用聲東擊西的計策。於是,劉邦依張良之意上表,向項羽請假回故鄉沛縣省親。 項羽猶疑不決,張良故意說:“不能叫劉邦回鄉取家眷,不然他也許就在沛縣稱王了。您不如派遣他帶著殘兵敗將回漢中去,再派人去沛縣取他的家眷做人質,好教他規規矩矩做人。” 陳平乘機上奏:“陛下既封劉邦為漢王,也已經佈告天下,臣民共知,卻不讓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許會說,陛下一登位便說假話,那以後執行法令,也會陽奉陰違了。不如聽張良的話,把劉邦的眷屬當人質,留在咸陽,遣他回漢中去,這樣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約束劉邦,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項羽想了很久,同意了。劉邦心裡歡喜無比,回營後立即拔寨起程。陳平出的聲東擊西的計策救出了劉邦,不僅保住了劉邦的性命,更為劉邦日後東山再起贏得了良機。

劉邦終於可以前往封國了。但張良卻因為韓王成的事情,不能和劉邦一同到封地去,送至褒中便回去了。 韓王成是怎麼回事呢?這話要從頭說起。 在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國王,只有韓沒有立下後嗣。劉邦到了薛地,會見了項梁。張良本是韓國人,家中五代為韓相,對韓王的忠心,在其傾盡家產行刺秦王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張良便抓住這次機會,勸項梁立個代理王,並推薦了韓成。項梁覺得有道理,便派張良去找韓成,把他立為韓王,想以此來佔據平定原韓國的土地。 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韓成投奔了楚懷王。沛公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的地盤。

劉邦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隨韓王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餘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劉邦於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 等到項羽封諸侯王的時候,韓王成卻沒被派到封地去,而被改封為列侯。表面的原因是韓成沒跟隨項羽征戰,所以沒有戰功,實際上是因為張良跟隨劉邦的緣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