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首富·世界各國首富成名史

第9章 第八章瑞士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鐘錶匠精神的典範

在歐洲,沒有哪個富豪比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更迷人了。 他出生於富豪世家,祖父的公司在20世紀初創辦,並且早早成為了歐洲最有聲譽的生物製藥企業;他10歲開始跟隨其父親接觸商界,被周圍的人認為前途無限,17歲時幫助公司製作年度預算,31歲時正式接替父親成為整個家族企業的國際公司的CEO;他富有才華,先後取得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波士頓大學理學士學位,一份歐洲華爾街期刊把他稱為“瑞士產業王朝的皇儲”;他第一次率領內陸國家的帆船隊參加世界上最知名的美洲杯帆船比賽就贏得冠軍,不僅讓該項賽事在150多年後第一次重返歐洲,還把它從吞噬金錢的無底洞里拉了出來,改造成一場贏利豐厚的賽事…… 年輕,英俊,而且風度翩翩,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顯得異常光彩奪目。現年只有40歲的他是歐洲最大藥品生物技術公司、全球三大生化企業之一——瑞士雪蘭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個人淨資產為58億美元,在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列第77位。

沒有人知道,這個擁有優秀的瑞士企業家品質的富豪還將創造怎樣的奇蹟,或者說他還將創造怎樣色彩斑斕的生活。 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於1965年9月22日在意大利出生,但國籍屬於瑞士。 在瑞士,除了享譽世界的羅氏製藥集團外,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雪蘭諾公司是另外一家非常著名的醫藥公司。 1906年,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祖父獲得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從而開始了整個家族的事業。雪蘭諾公司初期主要是抽取蛋白作醫藥用途,1978年,雪蘭諾公司所開發的藥物協助全球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令公司聲名大噪,從此奠定了在受孕藥物方面的領導地位。 在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接替祖父成為雪蘭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記得他(父親)讓我坐在他辦公桌前的椅子上,告訴我說:'總有一天你會坐在我這把椅子上,你將(在這兒)作出決策。'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貝爾塔雷利回憶說。正是在父親的有意栽培下,年僅10歲的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就開始和父親一起去見各種客戶。到17歲,貝爾塔雷利就幫助父親的公司製作年度預算,並在20歲時正式加入雪蘭諾公司。不過即使貴為公司首席執行官之子,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卻做過普通的銷售員,也擔任過公司項目經理的職務。 1994年,貝爾塔雷利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並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當同學們都急著出去面試找工作的時候,他卻忙著翻閱父親每週發給他的一堆堆公司文件。

1996年,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接替因患癌症去世的父親,當上雪蘭諾公司的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這一年,他才31歲。 如果說雪蘭諾公司內部或外部的任何人可能對這一繼任產生任何懷疑的話,他們的疑慮很快就消散了。貝爾塔雷利迅速乾出了一番成績,他大大增加了公司在研究與發展方面的投入,2001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達到驚人的3億美元,佔當年銷售額的24%,大大超過了1993年的1.14億美元。由於成功開發出暢銷全球的新藥,雪蘭諾公司的銷售總額從1996年的8.09億美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15.46億美元,純利潤則從5000萬美元增加到3.21億美元。 除了管理雪蘭諾公司外,早年,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還投資房地產、高級度假酒店,另外又與友人合資投資阿根廷農場。

雖然是祖父和父親為這個公司奠定了基礎,並創造了財富,但貝爾塔雷利利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使雪蘭諾公司年收入翻番,並發展成全球領先的生化企業之一。他在全世界45個國家設立了雪蘭諾的分支機構,樹起了雪蘭諾品牌,也建立起了一種現代企業的集中管理模式。 用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自己的話說:“父親創造了一個平台,但做事情的是我自己。” 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是讓人驚訝的,在他的頭頂上不僅有耀眼的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頭銜,還有波士頓大學理學士學位,一份歐洲華爾街期刊甚至把他稱作“瑞士產業王朝的皇儲”。 雪蘭諾公司最早設在意大利羅馬,1977年,貝爾塔雷利的父親將雪蘭諾公司總部遷往瑞士日內瓦。早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於生物技術研究的雪蘭諾公司就已經研製出超過10種的基因重組藥物,其中大部分已經上市。在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成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後,他下定決心要拓寬公司的產品範圍和治療領域。為此,貝爾塔雷利加大了在研究與發展部門的投入,公司每年平均有銷售額的25%投入在研發方面。

2000年,雪蘭諾公司全世界的銷售收入達到11.40億美元,2001年銷售收入13.8億美元,增長速度為21%,成為《福布斯》公佈的世界500強中發展最快的公司。 也在這一年,在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帶領下,雪蘭諾公司的股票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在美國上市為雪蘭諾籌措資金達10億美元,但貝爾塔雷利並沒有利用那筆錢去做盲目的併購。相反,他採取了一個更慢但更合理有序的步驟,把目標瞄準美國市場。 “我們可以在歐洲成為生物技術的橋樑,但我們的未來在美國。”貝爾塔雷利說。 他的想法沒有錯,在進入美國市場第一年,雪蘭諾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就占到了雪蘭諾公司總銷售額的35%,貝爾塔雷利計劃5年內將這一比例提高到60%。為了實現這一個目標,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還努力把公司利用DNA重組技術開發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的王牌藥物推進美國市場——Rebif在美國以外市場的銷售額已達到3.8億美元,並佔據美國以外市場份額的38%,不過Rebif卻被阻擋在美國市場門外——經過努力,雪蘭諾公司終於在2002年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許可,獲准在美國經銷Rebif。分析人士預計,到2005年,Rebif將控制全世界多發性硬化藥物40億美元市場的35%。

除了美國市場外,雪蘭諾公司在全球尋找著更寬闊的空間,到2004年,雪蘭諾公司已在45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產品銷售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1994年進入中國後,雪蘭諾公司的眾多藥物已經紛紛通過審查,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在一些領域獲得了成功。 德國商業銀行的一位生物技術分析家說:“雪蘭諾的轉型非常成功,而該公司的引航員貝爾塔雷利更是前途無量。” 真正讓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顯得與眾不同,並成為媒體寵兒的事件是他組建的帆船隊奪得美洲杯冠軍,並為這項賽事推廣做出的傑出貢獻。 組建船隊的機遇同樣是相當偶然的。在2000年美洲杯賽事結束後,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認識了新西蘭隊當時的隊長Russell Coutts, Coutts曾經獲奧運金牌和三奪美洲杯。在這次會面後,自小就渴望在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有了自己組建船隊的構想。在第二次會面後,Coutts表達了願意加盟一支新船隊的想法——有傳聞指出,當時新西蘭隊人員正因薪金過低鬧不滿,而貝爾塔雷利卻以250萬歐元薪酬,即市價的5倍,與Coutts簽下三年合約,之後他又順利挖走新西蘭隊的戰術專家Brad Butterworth及其他帆船賽精英。

與其他一些純粹愛出風頭而參加美洲杯賽事的富豪不同的是,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本身就是純粹的帆船迷。儘管居住在沒有海岸線的瑞士,但他從小就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學習帆船,並先後參加過多個大大小小的帆船比賽。因此,這次組建帆船隊是他非常慎重的選擇。在開始組建自己的船隊的同時,他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提出了“為了方便各船隊購買船隻和招募隊員,取消對船員國籍的限制,廢除禁止與船體同時出售工程技術和性能資料的規定;把賽事移往歐洲並讓各城市爭奪主辦權,推動各船隊想出更多花招來取悅贊助商,同時也使各船隊獲得更多籌集參賽資金的機會”等種種想法,並獲得了大賽委員會的支持。 在成功招募了Russell Coutts數個月之後,一支名叫阿林奇的帆船隊終於誕生,並隨即展開各項籌備工作——包括在瑞士設計和建造新船。阿林奇是一個由貝爾塔雷利憑空想像的新名字,聲稱會帶來好運。除了十分重視帆船的設計和性能,找來頂級工程師外,他還非常注重船身的顏色,以紅色代表取勝決心,煤灰色則代表帆船的各種尖端科技。據說,整個阿林奇帆船隊的設計經費高達驚人的9000萬歐元,其中貝爾塔雷利自掏腰包達5500萬歐元,另外獲得瑞士銀行及Infonet各自讚助1000萬歐元。

阿林奇帆船隊在2001年開始進行練習,隊員來自15個國家。而和這支聯合艦隊在一起的貝爾塔雷利不但出錢,而且身體力行,他在帆船隊中擔當導航員。他每天早上都花時間在健身室鍛煉身體。參加美洲杯,需要付出大量金錢、精力和時間,貝爾塔雷利認為十分值得,他說:“能夠聘請到一批頂級帆船工作人員,是一生中只可遇到一次的機會。” 充足的財力和優秀的選手帶來的是最高級別的勝利。 2003年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辦的第31屆美洲杯帆船賽上,由貝爾塔雷利領導的瑞士阿林奇隊在決賽中成功擊敗兩屆冠軍新西蘭隊,捧走美洲杯,使得瑞士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體育比賽自1851年創辦以來首個獲勝的歐洲國家。瑞士隊也創造了一支內陸國家隊伍奪取獎杯的歷史。

當貝爾塔雷利帶著他的隊伍從新西蘭返回瑞士時,他們在日內瓦機場受到了“阿林奇”迷們國家英雄般的熱烈歡迎,就連瑞士總統庫什潘也親自趕到機場向他們表示祝賀。當貝爾塔雷利手捧銀光閃閃的獎杯走下飛機時,他激動地說:“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比賽的勝利僅僅是開始,擁有巨大的財富創造力的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他要把這項賽事辦成一個巨大的贏利機器。於是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開始和另一位億萬富翁埃里森合作,並一起與下屆比賽的挑戰隊簽署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協議,即下屆比賽的轉播權的出售將由專門經營美洲杯的管理公司全權負責,避免了為分割電視轉播權收入的細枝末節爭吵不休的混亂局面。而且他認為將比賽時間縮短,天氣情況穩定,帆船賽的推廣工作將更容易進行,因而也將贏得更多現場和電視觀眾。

另外,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還精心安排了五個歐洲城市爭奪2007年美洲杯帆船賽的舉辦權,讓它們競相抬高競標價碼。最終西班牙城市瓦倫西亞以6億美元的標價獲得了舉辦權。 除此之外,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還專門出資成立了美洲杯管理公司,並獲得了2007年美洲杯帆船賽的管理權,他將從每個參賽隊手中收取一定費用。參賽隊還必須購買一份125萬美元的債券,然後向美洲杯管理公司的關聯機構“捐贈”將近10萬美元。美洲杯管理公司承諾從賽事電視轉播和廣告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紅給參賽隊——當然美洲杯管理公司將事先從賽事利潤中提取10%。 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似乎很快就可以將其投入的1億多美元從這個比賽中收回了。 媒體透露的信息顯示,在未來幾年內,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很有可能將體育作為自己重要的產業之一。作為在意大利出生的瑞士人,雖然七歲時便移居瑞士,但他一直對自己的出生地表示出濃濃的熱愛,他非常希望能夠在意大利擁有自己的足球隊。據說已經有數支意甲勁旅正在和他洽談,如果成功的話,他將是世界富豪中第一個擁有帆船隊和足球隊的富翁。 要評估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財富智慧,就不得不說瑞士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瑞士位於歐洲中西部,距中國約8000公里,國土面積僅4萬平方公里,700多萬人口,相當於上海的一半。雖然地少人稀,但瑞士人均年收入高達3.4萬美元,遠遠高於美國和日本。該國最富有的數百名富翁財產均在10億瑞士法郎以上(1瑞士法郎約等於6元人民幣),不僅在歐洲首屈一指,還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之國”! 另外,這個小國還擁有世界上許多知名的企業,除了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雪蘭諾公司外,雀巢、羅氏製藥、瑞士航空、瑞士銀行、勞力士、瑞士皮克泰銀行、斯沃琪等機構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聲譽。 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在掌控企業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可以說正是數百年來瑞士企業家特質的集中顯現:嚴謹、執著,並且富於創新精神。 2000年,瑞士計時公司就被選定承擔當年度幾乎所有世界杯速度項目(滑雪、游泳、雪板等項目)比賽的計時重任。這一共包括65項競賽,舉辦地點從上海到Garmisch-Partenkirchen,從美國鹽湖城到Kranjska Gora。與此同時,瑞士計時公司還負責世界各地的國際錦標賽、歐洲杯等重要體育活動的計時。憑藉著瑞士的高新技術,瑞士計時的精確度現已達到了千分之一秒,可以極為準確無誤地裁定到達終點順序,分析數據,顯示成績,並在瞬間傳送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今天世界一半以上的鐘錶產自瑞士,也就是說世界上一半的人是在看著瑞士表,確認准確的時間。 這幾乎就是瑞士企業嚴謹意志的標誌化體現。 體現瑞士企業的嚴肅態度的還有兩個產業:銀行業和機械業。銀行業毋庸多言,而瑞士這樣一個幾乎沒有資源的國家在機械領域所處的地位,則更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機械工業一直是瑞士的支柱產業,最早是在16世紀起隨著鐘錶業發展而興起的,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努力,目前瑞士在高精度機械和機器人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機械製造的各種門類中,瑞士幾乎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僅在機器、電子技術和金屬加工業領域,每年的科研經費就高達30億瑞士法郎,其效果是年出口額達500億瑞士法郎。在紡織機械領域,瑞士紡織機械佔據了30%的國際市場,穩坐世界第三把交椅,除了世界知名的Rieter公司、蘇爾壽公司和Arbon城的Saurer公司這幾大巨人公司外,還有40個左右的高度專業化企業,為紡織業生產專門設備、系統配置、控制裝置、機械和電子配件。在機床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士率先進入了自動化流水生產和不同機械之間連接作業這個現代工業基礎領域。瑞士特別擅長製造小型和微型組合機床,用於精密度極高的小型零部件的多工序多重加工,該行業世界頭號製造廠商就是瑞士的Mikron公司。 除此之外,瑞士還是世界第二造紙機械大國,世界第四包裝機械大國,世界第五印刷機械大國。對於一個僅700萬人口的小國,這無疑是極難得的記錄。 世界上第一個測量精度達到百萬分之一克的微天平秤由瑞士於1952年開發製造,世界上第一個一級天平秤(一級為世界最高水平)由瑞士製造,世界上第一塊精確到千分之一秒的手錶由瑞士製造……就瑞士的企業而言,正是嚴謹而準確的態度才是他們不同於歐洲企業之處。 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幾乎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打破富不過三代神話的最好典範,但在瑞士,富不過三代卻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笑話,因為似乎所有瑞士人都會把一件事情很好地執行到最後。 瑞士皮克泰銀行是瑞士最大的私人銀行,佔瑞士信貸總額的15%,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私人銀行,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第八代傳人皮克泰對媒體表示,正是自己和自己的父輩始終執著於銀行業的發展才使得財富不斷增加。他說:“我是個新教徒。新教徒在生活上十分儉樸。我就是用這種作風管理金錢。我沒有司機,銀行沒有公車。我每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時,並且每天抽出半天見客人。職員信任銀行,客戶信任銀行,確保了銀行的發展。” 正是大量和皮克泰一樣的瑞士人的執著和穩健才使得瑞士的銀行業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翹楚:目前,瑞士信貸集團(尚不包括與之聯盟的豐泰集團)管理著全球1萬億美元的資產,瑞士聯合銀行管理著1.7萬億美元的資產。 另外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在瑞士和銀行業一樣出名的保險業,自從19世紀瑞士開出第一家保險公司來,還沒有一家破產。他們對於自己產業的執著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雀巢則是瑞士執著的企業文化在全球傳播的另外一個範本,在這家企業內部,他們稱這種執著精神為笨拙精神。 笨拙精神的提法最早來自瑞士著名的鐘錶師馬修,當人們問他,為什麼他造的鐘錶總是那樣準確,馬修總回答說,或許因為我比較笨拙的緣故吧。他的這種態度也被雀巢公司借鑒著,並把這種充滿哲學味道的商業精神帶到全球。雀巢早在1979年就來到了中國,先後成立了14家獨資企業、19家控股的合資企業和一個研究中心,但直到兩年前,公司才實現了可觀的贏利。對此雀巢的一位高層卻表示:“可口可樂帶來的是一個絕密的配方,大眾汽車帶來的是圖紙和技術,而我們不僅要把這些帶到中國,還要幫中國的農場改良奶牛,教中國的農民種植咖啡豆,我們甚至試圖改變中國延續千年的飲食習慣,而做到這些只有執著、堅持。” 事實上,和那些只進行工業化流程生產的跨國公司不同,雀巢在中國的確是從改變農民開始:雀巢在1979年4月派員來中國討論合作事宜,1982年正式談判與中國的第一個合作項目——合資建立黑龍江雙城牛奶製品廠,但由於該工廠供奶區奶產量低,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品質,為了解決奶的供應問題,雀巢從歐洲派來一支專家隊伍,不僅建立了一套鼓勵奶農積極性的牛奶採集網絡和收購制度,而且還向農戶傳授照顧奶牛的技術和採奶技術。而到了1989年,東莞雀巢有限公司開始製造和銷售速溶咖啡及相關產品。在開始的時候,雀巢無法獲得滿意的原料,當時中國咖啡豆的種植既不得法又沒銷路。為了在中國獲得咖啡豆的本地貨源,雀巢再次耐心地幫助中國農民種植咖啡豆,不僅保證每年收購咖啡豆的總量,明文規定了咖啡豆收購的質量標準和基價、付款方式和將產品運往工廠的方法,還同意幫農民支付咖啡種植貸款的利息,並且派資深農藝師傳授農民種植技術。 就是這個笨拙的從源頭開始做起的企業,卻成為了瑞士公司執著精神的最好典範。 正如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在成為首席執行官後迅速擴大公司在研究與發展方面的投入,提出每年投入研發金額必須超過當年銷售額25%一樣,瑞士企業從來就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群落之一。 瑞士是盛產名牌產品的國家,而這些名牌產品的背後,正是瑞士企業對創新精神的近乎痴迷的追求。瑞士的企業為廣攬科技人才,增強自身科研實力,紛紛跳出本國人才資源的圈子,廣攬各國精英。瑞士為保證本國人員能優先就業,對企業招聘外國人實行了種種限制,但對科研人員卻廣開綠燈。企業可以不必考慮科研人才的國籍以及他們是否在瑞士定居等,只要他們有能力就可以聘用,如有必要還給其辦理定居手續。有些企業則乾脆到美、德、法等科技人才雲集的國家興建實驗室,在當地招聘專業科技人才,從事科研活動。 同樣是上文所說的雀巢,在美、英、法、德、瑞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11個國家建立了22個技術開發中心,每個開發中心均專注於適應本地區消費特點的食品開發研究。如德國的技術中心主要開發肉類食品,英國的技術中心主要開發奶類食品,低溫、冷凍食品的技術開發中心設在瑞典,麵類食品技術開發中心設在意大利,而大豆系列食品的技術開發中心則設在新加坡。雀巢公司用於開發的經費每年竟高達4.9億瑞士法郎,當然巨額投資換來的則是雀巢公司每年高達5454億瑞士法郎的銷售額。 瑞士最富有的製表商是海耶克,他也是斯沃琪手錶企業的最大股東,擁有資產15億—20億瑞士法郎。在20世紀80年代瑞士鐘錶業遭受衝擊、行將覆滅之際,正是他推出了塑料時裝手錶斯沃琪,並創建了瑞士微電子與鍾表聯合會,挽救了瑞士鐘錶業。他認為,作為企業家,就應該有義務創造新產品並解決失業問題。 1970年,石英科技開始主宰手錶工業,但瑞士公司推出的古董表系列風靡全球,到80年代後半期,瑞士公司開始生產多種豪華機械表,這一傾向隨後進一步發展、加強,複雜的上發條或全自動機械手錶日益受到青睞。今天,瑞士擁有世界手錶頂級品牌中的絕大部分,正是瑞士鐘錶巨匠們的不斷創新,才使得瑞士的鐘錶產業獲得了百年的盛譽。 瑞士的藥物領域同樣成為了最具創新意義的國家支柱產業。瑞士是世界上擁有藥物研究中心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該行業20%的營業額都投入到科研業務中,鼓勵創新,不斷開發出尖端新藥。另外瑞士醫藥行業在全球有8萬個合作者,每年投入超現代化設備的經費近40億瑞士法郎。 另外,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化工行業的科研投資上能超過瑞士,瑞士在化工領域的科研投資佔營業額的10%(日本是8%,美國和德國是6%),即每年30多億瑞士法郎。現在,瑞士化工行業中32%的員工從事研究發展和創新,而瑞士化工業在國外公司和研究機構每年的科研費用也高達36億瑞士法郎。 瑞士人是富於創造力的:瑞士人Julius Maggi在1883年就發明了速沖湯,其後就出現了速溶咖啡、無咖啡因的咖啡和不含酒精的啤酒。此外,擠管芥末、密封小盒奶油(添加在咖啡中)、玻璃杯裝兒童食品、奶酪火鍋、酸奶、含雜糧的巧克力棒,這些都是瑞士食品行業首先開發製造的。 從大型的機械設備到速溶咖啡,瑞士人只要進入一個領域就會在這個領域實現新的創造。 “做事情的是我自己。”埃內斯托·貝爾塔雷利的這句話,也許早就已經銘記在每一個富於創新精神的瑞士人的心中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