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松下幸之助全傳

第26章 第二十五章經營寶典:點石成金商界傳奇

松下幸之助全傳 赵凡禹 12702 2018-03-16
松下幸之助曾經直言不諱地說:“賺錢是企業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贏利”。但他同時又聲言,“擔負起貢獻社會的責任是經營事業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企業當做宗教事業來經營。 這種從表面文字上看來是矛盾的經營理想,在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經營實踐中,卻是高度統一的。如果進行簡單的解釋就是:正因為把自己的企業、事業納入了整個社會的發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強調賺錢、贏利,只有這樣才是對社會的貢獻;相反,不賺錢、虧損,社會也必將虧損。反過來說,如果組成社會的團體、個人都虧損,何來社會的贏利? 社會何以發展?賺錢贏利與貢獻社會的矛盾,是不難解決的,困難的是樹立服務、貢獻社會的信念,並把它付諸行動。松下幸之助是基於怎樣的認識,樹立起貢獻社會的企業信條的呢?他是基於對人、人生的認識。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不僅在於他是賺錢的好手,是優秀的企業家,也在於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偉大的人。他的許多經營理念,實質上是基於他對人和人生的認識。松下幸之助認為,人幼時需要父母的撫養、社會的培育,所以應有所回報,企業也應如此。這就是松下幸之助經營理想最簡明的邏輯。 只為自私,不做任何回報的公司,怎麼能夠在社會中存在和發展?我們在前面已經了解到,松下幸之助把宗教事業和企業經營聯繫在一起,那是他在參觀了一個宗教團體的總部後回程途中的聯想。他認為,宗教的宗旨是指導人們解脫精神煩惱,享受人生幸福,是指向精神的;企業經營的宗旨是無中生有,除貧造富,是指向物質的。企業經營可以幫助人類社會趨向富裕與繁榮,同宗教一樣,也是神聖的事業。

今天的日本企業,視薄利多銷為成功經營的信條,至少大部分的成功者,在他們的傳記中,都這麼表示。對這個問題,松下幸之助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薄利多銷”是資本主義中最大的缺點。因為這會妨害企業共同發展的原則,使少數企業過分壯大,因此應該是“厚利多銷”,這是公司與社會共同繁榮的基礎。 所謂的“厚利多銷”,並不是將原來一成的利益提高為二成,將高出來的一成利潤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而是企業將合理化經營所獲得的利益,分享給顧客,這才是松下幸之助的本意。競爭使公司絞盡腦汁,賺取最合理的利潤,提供最優良的服務。 因為有競爭,所以你不能想賺多少就能賺到多少,也不能如願地以你的價格將產品賣出去。同樣的商品,你賣得貴,人家就不買,要到比較便宜的地方去買。如果你總是賣得貴,生意就會清淡,終將維持不下去,所以非要設法降價不可。這就是社會。

賣得比別人便宜,還能有最低限度的利益,能吃得飽,能做售後服務。能分配盈餘給股東,能分發獎金。每一個公司都是一面競爭,一面盡最大的努力,取得最低限度的必要的利益,這就是今天的情形,這是大家絞盡腦汁努力的結果,是自由經濟制度下社會發展的原則。大眾必須毫不鬆懈地拼命工作。重要的是,應該取得多少利益才算合理?這必須以該公司的方針、人生觀和社會觀,來做正確的決定。該公司若是站在社會責任的立場來決定,便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企業即是社會的“公器”,有助於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所以存在可供發展用的財力也有必要。它應包括利益在內,只是不久後應還給社會。經營者必須有這樣的觀念,同時也是賦予全公司的重大責任。

合理利潤的獲得,不僅是商人經營的目的,也是社會繁榮的基石。 商人的目的,就是贏利。當然這是指正當的利益。如果沒有利益,任何事業都沒有發展的前途。當鬆下幸之助回顧松下電器創業以來,始終以合理售價的產品提供市場,斷不妄加不正當利益,便感到驕傲。 現在,由於競爭比較激烈,抱持錯誤經營法的競爭者陸續出現,但松下公司仍以徹底合理化的經營,生產優秀產品廉價供應市場,藉以貢獻社會;對內則以正當利潤所得,鞏固事業經營基礎。 企業的合理利潤,是為了維持整個社會的協調。 日本自古就有“士農工商”的說法。 “商”被放在最底層,由此可知,從商的人有人輕視的傾向,這雖然是古時的說法,可是其陰影至今還存在。

從前曾有“商人被殺不償命”的說法。在戰前中央的官廳,商人甚至不能從正門出入,必須由另設的“御用商人出入口”進出。可見當時商人是備受輕視,商業談判也被認為是卑賤的。這種輕商的風氣一直殘留至今。 一般觀念中對“賺錢”、“追求利潤”的看法都有偏差,認為“賺錢”是低俗而卑賤的,“安貧”才是清高的。繪畫、彈琴,被視為藝術,受到很高的評價,這是正確的。但站在一個商人的立場,認為世人對“賺錢”的觀念應加以修正,而給予較高層次的評價。 正因為社會上對“賺錢”這種觀念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造成一般人有謀取利潤是不光明正大的想法。這裡所指是“正當的賺錢”,而不是不擇手段的謀取利益。 公司沒有利潤,是因為它對社會貢獻太少。確保適當利潤,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談到企業的利潤,有些人認為它是難以啟齒的問題。當然,把追求利潤當做企業最高的目的,而忽略對社會所負的責任,是不應該的。但獲取適當的利潤和負起對社會的責任,並不衝突,一樣能夠獲得成功。獲得利潤的企業,往往也能同時使社會獲得利益。 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和適當利潤的關係,可以這麼說明。當某人以某種價格購買物品時,是因為他認為這項物品的實際價值比售價要高。例如,價格100元的物品,他認為有110元或120元的價值,因此他肯花100元買下來。但只值80元或90元價值的物品,是沒有人會出100元來買的,除非有特殊的情況。另外,從供應的立場來看,將有110元或120元的價值的產品,賣100元,可說是對社會大眾的服務及貢獻,而它獲得的利潤,等於是它對市場供需調節所做的服務及貢獻的報酬。製造商運用各種方法,使價值120元的產品,以90元的成本製造出來。然後使供應商能以100元供應。由此可見,無論是供應商或製造商,都能因自身的努力,從而使社會大眾獲得報酬,與大眾合理地分享利潤。

企業所提供的物資或服務中所包含的努力與奉獻越多,對需要者或社會的貢獻程度就越大,而企業所得的報酬,也就是利潤,也就會越多。不經由奉獻或努力所得到暴利,並非不存在,但那畢竟是例外,在本質上,我們必須把利潤看成企業達到使命所獲得的報酬。因此,經營沒有獲得利潤,可以說是因為它對社會貢獻太少,或是沒有完成它所負的使命。沒有利潤的經營,違反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換句話說,企業由經營的活動來達成貢獻社會的使命,並從中獲得適當的利潤,這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任何企業,不管處於何種社會情勢之中,都必須誠實及努力地完成它對社會的使命,同時從其事業的活動中獲取適當的利潤,然後依法納稅,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對企業來說,有相當重要的責任和義務。

社會上普遍有同情虧損者的傾向,站在人情的立場來看,這固然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想法和前面說的有相互矛盾之處。既然獲取適當的利潤繳稅,是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那麼出現赤字,就證明它沒有善盡之,這種情形,不能任其繼續存在。我們不能因同情,而忽略了企業應盡的義務。 企業除了繳納國家的稅金外,將所剩的利潤,再以紅利名義分配給各個股東。企業的股份多半由多人持有,這種企業形態,使幾十萬人變成股東。企業當然要給這些出資的股東,適當及穩定的報酬,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項相當大的社會責任。 企業的業績不穩定,自然會減少紅利,甚至無法分紅,如此一來,股東當然不會安心購買企業的股票。假如有人領取紅利來維護生活,紅利減少或沒有分紅,就成為生死攸關的問題,從這點來看,企業獲得適當的利益,是有其重要性的。另外,是企業既然負有促進人類生活,使其無限成長和發展的責任,企業本身就必須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換句話說,企業必須不斷從事新的研究,開發新的產品,擴充設備投資,以供應人類不斷增加的各種需求。

然而開發和投資,都需要資金,如何籌集資金呢?政府經營的事業,或許可以從稅收來補足必要的資金;民間企業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能靠自己去籌集。因此企業需要獲得利潤,並累積起來當做資金。 松下幸之助將10%的利潤,視為適當的利潤,以這種利率來經營他的企業。當然適當利潤的基準,因各個行業以及企業本身的發展階段,而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樣,從應繳的稅款、分配給股東的紅利、為達成企業使命所必須積存的資金,這三個觀點來分析,應該可以衡量適當的利潤率。而確保適當的利潤,是企業對社會應負的重大責任,這是企業家應當有的觀念。 松下幸之助認為,使產品像自來水那樣充足而廉價,這應該是每一個經營者追求的目標,也是經營者的義務和使命。實業家的使命就是克服貧窮,造福社會,為人民建立幸福的樂園。

“自來水經營哲學”是松下電器公司最基本的經營理念,相當於憲法中的總綱。這是松下幸之助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受到自來水的啟發而總結出來的。 他的經營信念即在於此:如果一切東西都像自來水一樣,能夠隨便取用的話,社會上的情形就將完全改變了。我的任務就是製造像自來水一樣多的電氣用具,這是我的生產使命。儘管實際上不容易辦得到,但我仍要盡力使物品的價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準。 1932年5月5日,在松下電器公司的創業紀念日大會上,松下幸之助向全體員工表明了自己的這種信念,並把它確定為公司的經營哲學,要求全體員工遵照執行。松下幸之助在演講詞中講道:“大抵生產的目的,不外乎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充實生活的內容。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願望。松下電器公司要以達成這些使命為我們的目標,今後更要全力以赴、更上一層樓,期待早日完成使命。我殷切希望諸君能深刻體察這一目標和使命,並共同努力達成之。”松下幸之助體會到,以透明、公開的方式,讓幹部和員工了解企業的目標和目前的狀況,建立互相的了解、信任,可以加強責任感,提高工作熱情,達成既定目標。 松下幸之助經營秘訣中,有4項是最突出的,即自來水經營理念、水壩式、玻璃式經營法和適應性經營。 “玻璃式”經營法,要求企業對內對外都要增強透明度,也就是堅持開放式經營、公開化的經營原則。 所謂“玻璃式”,也就是要像玻璃那樣透明。對此,松下幸之助曾解釋:在工廠還只有五六個人的時候,他每月都和公司的會計作公開的結算,把結算的結果向大家公佈。這種方法激發了員工的進取熱情。大家聽到這種結果,都興奮地認為:這月如此,下月應該更加努力。由於這種經營方法的成功,松下幸之助在設立分公司的時候仍然了採取這種方式,讓分公司、事業部也公開企業的情況。 “目標公開”,是玻璃式經營的核心內容。松下幸之助向來注重向幹部和員工揭示目標。松下電器公司在每年的1月定期召開全體從業人員大會,發佈公司全年的經營方針;每個月各事業部又都有自己的部門經營計劃。這樣一來,公司的每個員工對全年應達到的計劃指標、每個月應完成的進度瞭如指掌,齊心協力為完成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不僅年年月月如此,松下幸之助還做過“五年計劃”,像政府制定規劃那樣指明遠期目標。 1933年,松下幸之助組織全體員工集會,宣布松下電器的使命,並做出250年的遠景規劃目標。當時,員工聽了松下幸之助的講演,紛紛上台發言,群情振奮,士氣高昂。可見,這種公開目標是可以喚起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的。 “經營實況公開”,也是“玻璃式”經營法的重要內容。有些經營者,總是把經營實況有意無意地掩蓋起來,不論好壞,都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員工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其結果必然是老闆一個人衝鋒在前,員工作壁上觀,而鬆下幸之助則不是這樣。好的時候,他把喜訊帶給員工,請大家分享成功的歡樂;壞的時候,他也如實地把所有的一切都講出來,依靠大家的力量共渡難關。可以說,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能一次次渡過這樣那樣的難關,能夠在其他公司員工罷工的時候而獲得員工的請願支持,其個中緣由是和他向員工公開經營實況分不開的。 “財務公開”,是現代股份公司不言而喻的事情。松下幸之助在經營小型私人公司的時候,就全面公開財務,告訴員工公司或部門的收支情況,資金使用情況。諸如多少留作福利基金,多少留作企業發展基金,多少用於員工薪金……如此做法,一是可以培養員工主人翁精神;二是可以在公司遇到困難而不得不壓縮某些非生產性開支時,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支持。松下電器成為股份公司以後,更是每年公開結算,不僅對內,而且對社會大眾也如此。 松下“玻璃式”經營法的目的何在?他說:“為了使員工能保持開朗的心情和喜悅的工作態度,我認為採取開放式的經營確實比較理想。開放的內容不只是財務,甚至技術、管理、經營方針和經營實況,都盡量讓公司內的員工了解。開放式經營法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喚起和加強員工的責任感,消除他們的依賴心理。” 這種“玻璃狀態”能夠持續發展,並形成一種經營思想,與松下幸之助自身的經營體驗密不可分。最初是天天算賬,當經營略有擴大、開始規範化時,松下幸之助把它變成每個月都結算盈虧,向所有員工公佈。在松下公司,這是習慣和常態,而與當時的其他企業相比,則是一種特立獨行。松下幸之助很快發現,這種做法具有明顯的經營優勢。因為其他企業都不這樣做,有的老闆本人也稀里糊塗,一旦家大業大就不清楚整體的經營狀況,不具備公開透明的基礎。松下幸之助不一樣,他對經營狀況滾瓜爛熟,公開盈虧,同時總結各人的貢獻情況輕而易舉。這一舉措,正面效應十分明顯。相對於其他企業的員工,松下公司的員工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同時也能感受到老闆的誠懇和信任,由此而催生出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員工的士氣。 “玻璃式”經營法的實質是雇主與員工坦誠相待,互相信任。難能可貴的是,松下公司在快速增長後,這種做法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小型作坊採用玻璃式經營比較簡單,而中型企業就已經有了難度,大型公司則更是難上加難。松下幸之助能夠一直堅持玻璃式經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松下公司的發展是一種自然的增長,是順應市場需要的增長,沒有揠苗助長人為擴大規模。有點像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數公司的做法,增長的慾望和勁頭,不是來自於上層的壓力,而是來自於下層的自覺。松下幸之助也在實踐中感受到,這種做法能夠有效激勵士氣,能夠保證上下一心,能夠深切檢討經營得失並化解衝突,還能夠培養出高度自主的中層管理者和工作骨幹。即使不採用其他措施,也能很好地防範阿吉里斯指出的那種“習慣性防衛”。 隨著企業的擴展,松下幸之助把玻璃式經營規範化。如定期對員工公開企業的財務狀況,定期向員工說明企業的規劃目標,經營當局和工會組織保持有效地溝通和協商等。對此,松下幸之助把它上升到經營理念。他說:“企業的經營者應該採取民主作風,不可以讓部下存在依賴上司的心理而盲目服從。個人都應以自主的精神,在負責的前提下獨立地工作。所以,企業家更有義務讓公司職員了解經營上的所有實況。總之,我相信一個現代的經營者必須做到寧可讓每個人都知道,不可讓任何人心存依賴的認識,才能在同事之間激起一股蓬勃的朝氣,推動整個業務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人們修築水壩是為了蓄水,便於洪水來臨時蓄洪,減少災害;乾旱了又可以開閘洩洪,平日則用於灌溉和發電,這一收一放,是水壩的最大特點。松下幸之助認為,企業也需要這種調節和啟動的機制,水壩是用來抗禦自然災害的,而將其原理用於企業,則可應付突髮變故和經濟蕭條。 “堤壩式經營”是“自來水哲學”在企業運作上的邏輯展開。 1965年2月,松下幸之助在關西商界討論會上提出了這一概念,做了題為“堤壩經營和適正經營”的演講。他說:“關於行之有效的經營方法,我想在這裡提倡'堤壩經營'的方法。為什麼要修堤壩呢?是為了不讓河水不創造任何價值地白白流走。如果河流的水量劇增就會變成洪水,帶來巨大災害;而如果遇到干旱天氣就會造成水量減少。因此,要在河流的適當位置修建堤壩,一來調整水流,二來利用水力發電。修建堤壩的目的就是珍惜老天賜予的每一滴水,並加以有效利用。這樣既能夠保證安全,又能夠創造價值。經營公司的道理不是一樣的嗎?經營也需要堤壩。 “我說的堤壩經營,從一開始就應該具有後備設備,有多少是多少。這樣的話,即使經濟發生一些變化或者需求有變化,還能保證商品供應,不會導致漲價,因為這時只要運轉後備設備即可。相反,如果商品過多,就可以讓設備暫停運轉。這個道理就和根據需要來調整堤壩裡的蓄水量一樣。資金、庫存和人才也同樣需要'堤壩'。 “正確認識堤壩經營的意義,就能使經營變得更加穩健,獲得高額利潤。堤壩經營能夠為社會帶來真正的安定和繁榮。” 堤壩式經營的實質,是避免經營過程中的周期性震盪,減少不確定性對企業的衝擊。企業家在經營中所建造的堤壩不止一種,市場如同河流,經營如同堤壩。堤壩的功能多種多樣,蓄水、防洪、供水、發電等都少不了堤壩。對於企業來說,需要建立的堤壩主要有: (1)“資金水壩”。經營10億資金的項目,需要11億或12億資金的準備。如果不留餘地,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再追加資金的可能性甚微,如此就會造成計劃中的項目半途而廢。 (2)“設備水壩”。就是設備的使用不需要達到100%,那種“滿負荷”的設想,有可能會使企業運行的弓弦繃得太緊,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拉斷弓弦。一般來說,使設備只運用到80%或90%,應該就能正常獲利。如果設備到了100%的營運才能贏利,那是相當危險的。一是疲勞,容易發生故障而不能運行;二是一旦市場需求增加,也無能為力。如果保有10%或20%的設備能力,一旦產品市場反應良好,即可提高產量,滿足市場。 (3)“庫存水壩”。即要有適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及產品庫存,以適應因原材料減少、能源供應緊缺等原因造成的減產,及對市場需求激增作出及時的反應。產品庫存要適量,這些庫存有兩個作用方向:對內作為生產線出問題時的緩衝,對外作為市場波動時的緩衝。就好像中國古代建立的“常平倉”,豐收則糴,歉收則糶,維持市場供應的大致平衡,使物價保持穩定。 (4)“新產品水壩”。在新產品投入市場的同時,其換代產品已經研製定型並等待投產,另有更新的第三代產品已經投入開發。 但是,有一點還必須注意,“設備水壩”或“庫存水壩”並不是設備閒置或庫存過剩。如果一個企業預估它的銷售量,並根據這一預測來購置設備和進行生產,卻因為沒有賣出去而有庫存,設備也沒有完全利用。這和“堤壩式經營”沒有關係,只不過是估計錯誤所造成的,而這種剩餘是不應該發生的。松下幸之助特別強調“堤壩式經營”是基於正確的估計,事先保有10%或20%的準備。 同時,松下幸之助認為除了有形的水壩,還有更加重要的無形水壩——“心理堤壩”。經濟有漲有落,任何一個企業,經營過程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基層員工,都要對環境變化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心理上以不變應萬變,在行動上以變制變,實現經營的自主性。 在企業中,不論設備、資金、人員、庫存、技術、企劃等各方面都必須有水壩,並發揮其功能。換句話說,在經營各方面都要保留寬裕的運用彈性。 “堤壩式經營”的道理很簡單,無非就是把經營中的剛性變為彈性,預留出適應環境變化的餘地。但是,現實中的經營者卻往往做不好這一點。按照松下幸之助的說法,日本的企業一直靠貸款運行,沒有走上堤壩式經營的道路。要建立各種堤壩,首先需要不再靠貸款經營。這一點,松下幸之助已經做到了。但是,建壩不易,護理堤壩更難。松下幸之助認為,護理堤壩實際上仍然是一個觀念問題。首先要考慮如何運用堤壩,如果不能隨機應變,即便建立了堤壩,也不會根據水量的變化進行適時調節。其次要明確堤壩的用途,堤壩是為消費者服務的,不是為企業自身服務的。偏離了顧客導向,堤壩的作用就會適得其反。另外還要密切關注各種信息,如果水源枯竭卻毫不知情,或者溢水管湧卻視而不見,堤壩就失去了意義。 總而言之,松下幸之助要求公司各部門不論幹什麼都要寬打窄用,留有餘地,不能吃光用盡,要有儲備。除了這些有形的“水壩”外,松下幸之助尤其倡導建立無形的“水壩”。他要求各部門領導者要有超前的意識,未雨綢繆。商場如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只有經常處於有準備的狀態下,方能遇事不驚,游刃有餘。 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堤壩式經營”法。只要遵循這種經營方法,隨時做好準備,寬裕地運用各項資源,企業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長期穩定地發展。 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型企業取得一時性的成功後,往往沒有多長時間就會走向衰亡,使得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左右,形成了“各領風騷三五載,你方唱罷我登台”的局面。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克服過度擴張的風險,而鬆下幸之助的“堤壩式經營”法能很好地克服這種風險。這種“經營要留有餘地”的思想,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永續經營提供了重要的保證,是值得我國企業經營者藉鑑和學習的。 與“堤壩式經營”法並列,松下幸之助還提出了適應性法。松下幸之助認為,經營的規模大小、門類多少,一定要和公司的綜合實力相稱,一定要與經營者的才能、精力相稱。如果貪大求多,其效果反而不如專而精。 企業擴張前,應先確切了解公司在技術、資金、銷售等各方面具有多少實力而在能力的範圍內經營;要一步一步在自己能力之內前進,不要勉強。 這就好比相撲比賽,最好是與自己級別相同的對手比賽;如果與高出自己級別許多的那一級比賽,無論怎樣拼命,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因此,任何一個公司,最好能認清自己的綜合實力,做與此相符的工作。 松下幸之助認為:公司不分大小,規模大小無關緊要,只要讓它的長處發揮出來,再加上“堤壩式經營法”,這才是安定經營的大道。 松下幸之助集70餘年經營經驗,總結出30條經營秘訣,並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這些秘訣實在是經營者的福音和信條,經營企業的朋友們不妨一試。 (1)生意是為社會大眾貢獻的服務,因此,利潤是它應得的合理報酬。 ——生意是為社會服務而存在的,而服務的報酬就是獲得利潤。如果得不到利潤,就表明對社會服務得不夠。照理來說,只要服務完善,必定會產生利潤。 (2)把交易對像都看成自己的親人,能否贏得顧客的支持,決定商品的興衰。 ——能否贏得顧客的支持,決定了產品的旺銷或滯銷。要把顧客當成自家人,將心比心,才會得到顧客的好感和支持。要誠懇地去了解顧客,正確掌握他們的各種實際情況,不一定非把某種商品賣出,而不管對方的需要。 (3)地點的好壞比商店的大小重要,商品的優劣又比地點的好壞更重要。 ——松下幸之助的經營銷售中,諸多重要因素的重要性依次為:產品質量—商店選址—商店規模。 (4)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見得生意就好,反倒是雜亂的小店常有顧客上門。 ——不論店面如何,應該讓顧客感到商品豐富,可以隨意挑選。 (5)不必憂慮資金短缺,該憂慮的是信用不足。 ——即使資金充足,但沒有信用,也做不成生意。因為沒有信用,資金用盡,業務也就相應停止了;有了信用,沒有資金可以憑信用籌集到資金。 (6)銷售前的奉承,不如事後服務。此乃獲得永久顧客的唯一途徑。 ——生意的成敗,取決於能否使初次購買的顧客成為固定的常客,而要做到此,就需要有完善的售後服務。有了完善的售後服務,才可以建立其顧客對產品乃至對生產製品的公司的信賴,從而使其產生“安全感”並做“回頭客”。 (7)要把顧客的責備當成神佛的呵護,不論是責備什麼,都應該欣然接受。 ——傾聽顧客意見,聽後應立即付諸行動改進。 (8)不可一直盯著顧客,不可糾纏不休。 ——要讓顧客輕鬆自在地盡興逛店,不受干擾,順利營建“回頭客”的妙方。 (9)採購要穩定、簡化,這是生意興隆的基礎。 ——採購之前要有銷售計劃,而製訂銷售計劃之前要有利潤計劃。 (10)只花1元的顧客,比花100元的顧客,對生意興隆更具有根本影響力。 ——常人往往殷勤接待大主顧,對小顧客則不免怠慢。其實,若能誠懇接待一位購貨不多的小顧客,他會成為你永久的主顧,不斷為你帶來大筆生意。 (11)不要強迫推銷,要賣出對顧客有用的東西。 ——顧客是否購買商品是顧客的權利,要做顧客的採購人員,為顧客考慮哪些東西對他有幫助,但也要尊重他的嗜好。 (12)決不二價。減價反而會引起混亂和不愉快,有損信用。 ——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對銷售前景有信心。對殺價顧客就減價,對不講價的顧客就高價出售,這種行徑對顧客是極不公平的。無論什麼樣的顧客,都應統一銷售價格。 (13)遇到顧客前來退換貨品時,態度要比出售時更和氣。 ——拒不退貨或與客戶爭吵,將損失更多的生意,還損失了聲譽。所以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要對顧客擺出不高興的臉孔,這是商人的基本態度。保持這種經則,必能獲得美好的商譽。 (14)當著顧客的面斥責店員,或夫妻吵架,是趕走顧客的“妙方”。 ——讓顧客看到老闆斥責、吵架的場面,會使他感到厭惡難受。 (15)出售好商品是件善事,為好商品打廣告更是件善事。 ——即使顧客有潛在需要,若接收不到正確的情報,仍然無法實現他的要求。廣告是把商品情報正確、快速地提供給顧客的方法。這也是企業對顧客應盡的義務。 (16)如果我不從事這種銷售,社會就不能圓滿運轉。要有這種堅定的自信和責任感。 ——要深切體會企業對社會的使命,才能有充沛的信心做自己的生意。千萬不能以為自己做生意就是為了賺取佣金。 (17)對批發商要親切。有正當的要求,就要不客氣地提出來。 ——若沒有批發商的配合和幫助,企業是無法繁榮的。要以“共存共榮”的原則,平等協商,找出合理可行的營銷對策。 (18)即使贈品是一張紙,顧客也會高興的。如果沒有贈品,就贈送笑容。 ——小小的贈品可以維繫顧客對商店的新奇感,而能持久維繫顧客的最好辦法,就是微笑、再微笑。 (19)既然僱用店員為自己工作,就應在待遇、福利方面訂立合理的製度。 ——這是理所當然的用人基本經則。 (20)要不時創新、美化商品的陳列,這是吸引顧客登門的秘訣之一。 ——這會使商品更富有魅力,吸引顧客,激發顧客的購買慾望。 (21)浪費一張紙,也會使商品價格上漲。 ——“不二價”不等於不去設法降低商品的生產成本,這樣才能使顧客獲得廉價的商品,而成本的降低,要避免任何無畏的浪費。 (22)商品賣完缺貨,等於是怠慢顧客,也是商店要不得的疏忽。這時應著重道歉,並說“我們會盡快補寄到府上”,要記住留下顧客的地址。 ——這種緊跟的補救行動是理所當然的,但漠視這一點的商店特別多。平日是否累積這種能力,會使經營成果有極大的差距。 (23)加快資金周轉。 100元的資金周轉10次,就是1000元。 ——加快資金的周轉率,否則,永遠是“死錢”。 (24)孩子是“福神”。對攜帶小孩的顧客,或被使喚前來購物的小孩,要特別照顧。 ——傾心地照顧顧客的小孩,此舉不僅關係商店的信譽、形象,也出於社會的責任。 (25)經常思考今日的損益。要養成沒算出今日損益就不睡覺的習慣。 ——當日就要結算清楚,是否真正賺錢,時刻掌握盈虧。 (26)每天的新聞廣告至少要看一遍。不知道顧客正熱衷於什麼商品,是商人的恥辱。 ——信息化時代,要每日、每時留心市場信息,以便根據變化的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產銷。 (27)推銷員一定要攜帶一兩件商品和廣告說明書。 ——有備而來的推銷,才可期望有所成果,切忌空手做不著邊際的推銷。 (28)要精神飽滿地工作,使店裡充滿生氣和活力,顧客自然會聚攏過來。 ——要讓顧客推開厚重的大門才能進去,和拒之門外相差無幾。商店應該製造顧客能輕鬆愉快進出的氣氛。 (29)要得到顧客的信用和誇讚:只要是這家店賣的,就是好的。 ——商店正如每個人獨特的臉孔,因為信任那張臉、喜愛那張臉,才會去親近光臨。 (30)商業沒有所謂的景氣、不景氣。無論情況如何,非賺錢不可。 ——在任何不景氣的狀態中,都要靠自己求生存。不怨天尤人,憑自己的力量,專心探求突破之道,並奮勇進擊。 除了經營秘訣,在經營上還有戰術。松下幸之助總結了使商店的生意興隆的七大原則,它們看起來好像極為平凡,但如果你能靈活地應用起來,必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則之一:力求創新。只有努力創新的商店,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後一定會失敗。任何商店,都必須表現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不斷增加顧客。做生意總會遭遇到困難和挫折,這就要靠自己去突破了。不可為商品的滯銷找藉口,也不可低價出售。你一定要拿出魄力和決斷力,在創新方面,去尋求機會。 原則之二:追求成長。做生意如果不追求成長,或不向更高的目標挑戰的話,就無法感受到身為商人的喜悅和充實感了。要是生意人只想混口飯吃,抱著成不成長都無所謂的心理,在他底下做事的人,自然就會很散漫了。業務的成長,通常都是以營業額來衡量的。要想擴大營業額,就必須加強有關的一切活動,例如銷售、採購、門市、部屬、資金等。當然,這些大量的工作,必須有一個完善的製度來管理。 原則之三:確保合理的利潤。做生意,必須獲得合理的利潤。你不能以低價的方式,去吸引顧客。你必須以更好的服務,才能獲得正常的利潤。從正常的利潤中,取出一部分再投資到所有事業,以便長期性地對顧客提供更佳的服務以及更佳的商品。 原則之四:以顧客為出發點。做生意要站在顧客的立場為出發點,才能讓他買到他所需要的東西。顧客的價值觀念,不見得跟我們的相同,何況顧客還分男女老幼。因此我們應該設法去了解顧客的需要,然後去滿足他。經營商店,必須把自己當做是替顧客採購商品,這樣才會去設法了解顧客的需要和數量。因此,了解顧客是開店的第一步。 原則之五:傾聽顧客的意見。要了解顧客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地傾聽。經營事業,要順應自然,集思廣益,然後才去做該做的事,必然無往不利。如果只顧推銷商品,而聽不進顧客的意見,就不會受到大眾歡迎。在日常生意中,以謙虛的態度,去傾聽顧客的看法,只要持之以恆,必然會生意興隆。 原則之六:掌握良機。生意的成功,關鍵在是否能夠把握良機。平時,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調查顧客預定購買的物品以及購買時機,這樣在銷售上,就方便多了。比如電器商店,不論是去顧客家送貨或修理,事情辦妥後,不要扭頭就走,最好再順便看看他家的電器用品是否有小毛病,同時做一點簡單的服務,這樣必然會培養顧客對你的信賴感。到客戶家安裝空調時,在安裝過程中,一定要表現出親切、仔細的態度。同時,問問客戶,是否有認識的朋友想要購買空調,如果他對你有好感,覺得值得信賴,就會把生意介紹給你。 原則之七:發揮特色。賣同樣東西的商店到處都是,要使顧客上門,非得有一些特點不可。商店的特徵,好比每個人的特點。商店沒有特色,就變得毫無品位。陳列的商品雖然相同,但若服務不同,則會使商品顯得不同,這就是因為發揮了商店特性的關係。商店的特色,當然要配合顧客的需要。至於如何去發揮,則要個別考慮。除了要注意地域性和開店條件,還要考慮該地區的生活水準、文化水平等。如果是在工薪階層居住的地段,最好在周末或假日,也能照常營業。必要時,還可將商店的營業時間延長。但有時候,難免受到空間、人事、技能、資金等現實因素的限制。因此,應該先從可能的事項著手,一步步去發揮特色。例如,把重點放在自己比較熟悉、較有競爭性的商品,由較內行的經理,親自介紹上門的顧客,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其實,特色並不限於商品,其他如良好的服務、舒適的店面、誠懇的員工等,只要發揮其中一兩項特點,就足以吸引顧客上門了。 松下幸之助指出:經營不是變幻莫測的魔術,不是見不得人的神秘玩意兒,也不是詭譎多變的權術,不是靠心機詭詐所能完成的;經營就是實實在在地做事情。坦誠地向員工講明情況,坦率地提出要求,說實話,做實事的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甚至在其他發達國家,都被稱作“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還指出:不僅玩弄權術不能成為真正的經營者,想依賴知識和技術經營的人,也不能如願以償。松下幸之助認為,經營者不一定要具備最高的智能和技術,只要實實在在地做事,又有綜合經營的能力,就足夠了。這正如軍隊打仗,元帥並不一定要能征善戰、武藝高強,這些方面該是戰將具備的素質,而元帥需要的是“運籌帷幄,決胜千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