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44章 四、走中國特色的建軍之路

裁兵百萬,中國軍隊服從經濟建設大局,精簡整編,走精兵之路,這就改變了歷史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古老模式。毛澤東早就提倡的人民軍隊應該是一個“生產隊”的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根本上得到了發揚光大。人民軍隊在肩負保衛祖國安全重任的同時,在經濟戰線上大顯身手:他們開放了一批軍事設施,為社會提供服務;他們利用自己的科技優勢,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他們在搶險救災方面的功績有口皆碑;他們培養軍地兩用人才,使廣大干部戰士可以在經濟建設中大展風采,真正做到了“養兵千日,用兵千日”。這是在鄧小平軍事思想指導下的人民軍隊在和平時期建設軌道上取得的一大碩果。 現代化的戰爭對中國的國防建設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建立起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是現代國防建設的核心。為使中國的軍隊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的轉變,永遠成為中國國防力量的支柱,鄧小平為中國的國防建設確立了一些基本原則。

在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上,鄧小平指出:“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根本。”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指導國防是毫無疑問的。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它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結晶。它有著豐富的實踐性,鮮明的中國特色。歷史證明它是科學的,是中國軍隊建設乃至國防建設的理論指導。但是,鄧小平也提到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在現代化的國防建設中,還要進一步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結合世界形勢的發展來發展、豐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一如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展、豐富馬列主義一樣。 國防建設要“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堅持平戰結合,軍民兼容的原則。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顯示出了它的實踐性。

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談話就指出,在生產上也要注意軍民兩用,注意學會軍用和民用兩套生產技術,要有兩套設備,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產轉化為軍用生產。鄧小平使毛澤東的這一國防建設原則得以落實,把國防建設推向全軍民,使其成為軍民的共同任務,並依此原則有效地把國防需要和發揮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做到革命生產兩不誤。 加強國防高科技建設,加強國防工業的建設,是鄧小平國防建設的另一重要原則。在現代社會,國防現代化與科技現代化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現代化是國防現代化的支點,發展高科技理應成為國防建設的重點。同時,這也是“兵貴精而不在多”這一條古代建軍原則在新時期賴以成立的基礎。有了強大的高科技作後盾,就不愁建不起一支支快速反應部隊,就不愁沒有陸軍航空兵,電子對抗軍,氣象兵,山地作戰部隊,核潛艇部隊,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等諸兵種。

精幹的常備部隊必須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結合起來,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人民戰爭的精髓。任何戰爭,必須依賴強大的人民作後盾,一方面它可迅速地補充現役部隊,擴大現役部隊,擔負起繁重的戰爭任務,另一方面,有它作為後備力量,對製約戰爭,保衛和平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鄧小平審時度勢,提出現代國防建設的諸原則,理順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等多種關係,結束了我國國防建設長期被動的局面,從根本上增強了我國軍隊的戰鬥潛力,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 裁軍百萬,對節省軍費,支援國家經濟建設,減輕人民負擔,意義重大。同時,更有利於改善武器裝備,提高部隊戰鬥力。現代戰爭情況瞬息萬變,作戰空間加大,若軍隊機構臃腫,行動不便,指揮決策不快,就難以打勝仗。兵貴精不貴多。鄧小平指出,減少100萬,實際上並沒有削弱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裁軍百萬,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

通過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100萬兵員的裁減,以及相應的整編調整,人民解放軍正在有效地、逐步地建設成一支機構精幹、指揮靈便、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反應快速、效率很高、戰鬥力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