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41章 一、把省下來的錢用於更新裝備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在國際形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和國內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對國防建設和軍隊工作的指導思想也實行了戰略性轉變:由過去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準備狀態,真正轉入和平建設軌道,充分利用今後較長時期內大仗打不起來的和平環境,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抓緊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以現代化為中心的軍隊建設,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增強我軍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自衛能力。這一轉變的標誌就是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的擴大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裁減軍隊員額100萬,軍隊進行精簡整編和體制改革。 裁軍分為單邊裁軍、雙邊裁軍和多邊裁軍。單邊裁主要是某個國家主動自願地裁減軍隊員額和部隊裝備。雙邊和多邊裁軍主要是根據達成的協議規定進行裁軍。中國從1985年開始的三次大裁軍都是單邊裁軍行動。

中國過去不用“裁軍”這兩個字,而是用“精減整編”。早在紅軍時期我們就進行過這樣的工作,只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才開始用上“裁軍”這個詞,也算是與國際接軌吧。 1983年,中國第一次向日內瓦派出了專門負責裁軍事務的“裁軍大使”,首任大使錢嘉東。 1997年,中國外交部里新增了一個司“軍控司”,首任司長就是前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此前外交部負責軍控與裁軍事務的部門只是國際司的一個處。 2001年,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成立。這個以非營利、非政府面目出現,但員工仍拿著政府薪水、具有中國特色的“非政府組織”現今成為國內外學者交流軍控、裁軍、防擴散的重要平台。 中國裁軍史新中國成立後可分兩個階段,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分水嶺。此前,中國對待由西方大國主導的國際軍控與裁軍體系和國際條約均持保留態度,有時還提出批評。如對待1970年生效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國曾認為,這是大國壟斷核技術的條約,是一個不公平的條約,直到1992年中國才正式加入這個條約,而且認為該條約是當前維護國際核秩序有效的條約。這種轉變是根本性的,今天中國幾乎加入了所有的國際軍控與裁軍條約和國際安全組織,而且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諸如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上,中國的角色不可或缺。

中國首都北京於1984年國慶節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強大的國防力量。在舉世矚目的中國大閱兵之後一個月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軍委主席鄧小平向全世界鄭重宣布裁軍100萬。在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美蘇及其集團加緊擴張軍備發動競賽的時候,中國單方面裁軍100萬,一時受到世界上許多愛好和平的國家和反戰團體的熱烈讚頌。 1985年也因此成了中國的裁軍年。 這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機關人員精簡了近一半。對此,鄧小平在1981年說過的一句話很有概括性,即“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這一次,用改良的辦法,根本行不通”。 原先的十一大軍區,一下子就精減合併為七個大軍區。軍級以上單位減少了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到1986年底,就全部完成了百萬大裁軍的偉大行動。只用一年多時間,完成如此艱鉅細緻的任務,表現了中央軍委的計劃周詳與行動迅速而果斷。

百萬裁軍思想正體現了鄧小平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思想。 1981年9月,在華北某地檢閱軍事演習部隊時,鄧小平提出:“當前,我國正處在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時期。由於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得到了有力貫徹,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更加安定團結,各條戰線出現了越來越好的形勢。……但必須看到,超級大國的爭奪日益加劇……嚴重地威脅著世界的和平和我國的安全。 “我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保衛四化建設的光榮使命。因此,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我們一定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努力使部隊成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範。

“我們一定要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改善武器裝備,加速國防現代化。” 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還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軍事訓練,進一步增強部隊的軍事素質;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增強軍隊內部團結,加強民兵建設,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等思想。 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中,強大的國家離不開現代化的軍隊。現代化的軍隊不等於人多勢眾。 “小米加步槍”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立體作戰已成為現代軍事史上的奇蹟。鄧小平與中央軍委的領導同志敢於裁軍百萬,一方面說明中國人民熱愛嚮往和平的意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建軍思想向現代化,正規化轉變的決心。用鄧小平的話來講,這就是“精簡軍隊,提高戰鬥力”。 鄧小平認為軍隊要提高戰鬥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腫”不行。軍隊機構的重疊使得中國現在支付的軍費相當大,這不僅不利於國家的建設,而且軍隊人員過多,也妨礙軍隊裝備的現代化。減少軍隊人員,把省下來的錢用於更新裝備,這是一條建軍方針。

現在打仗,部隊的指戰員沒有現代化的戰爭知識不行。現在當一個連長,不是過去的連長,當個團長,不是過去的團長。他們必須有相應的知識,天上、地下、水下,包括通信聯絡都要懂得。從排長起,各級軍官都必須經過軍官學校的訓練。過去,我們的軍官是在戰爭中訓練,從戰爭中學習,且這種學習也相當過硬。但是在和平環境裡,不經過學校學習是不行的。因為裝備不同了,指揮現代化戰爭必然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如一個連作戰,配備上幾輛坦克,幾門火砲,該怎麼指揮,連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是絕對不行的。部隊的訓練不能總停留在練射擊、刺殺、投手榴彈的水平上,現代化的戰爭不僅需要部隊有這些基本功,且怎樣對付坦克、飛機等等,每個戰士都得學會。怎樣把天上地下協同起來,我們也要學會。

百萬大裁軍,為軍隊幹部的年輕化也提供契機。在軍隊精減的過程中,營團一級、軍一級、師一級幹部年齡大體差不多,都相當大了,再過幾年,這些人工作起來都很困難,因此,這些人退下來,有利於軍隊幹部的更新與軍隊的穩定。 1985年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雲集北京京西賓館,出席鄧小平主持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上,鄧小平發表了長達90分鐘的重要講話,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戰略意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決定裁軍100萬。他說:“我們下這樣大的決心,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它表明,擁有十億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並且用自己實際行動對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鄧小平還意味深長地告誡部隊的將領們:“大家很關心軍隊的建設,關心軍隊裝備的現代化,這個問題也涉及大局。四個現代化,其中就有一個國防現代化。如果不搞國防現代化,那豈不是只有三個現代化了?但是,四化總得有先有後。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忍耐幾年。我看,到本世紀末我們肯定會超過近兩番的目標,到那個時候我們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來更新裝備。”“先把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好辦。現在就是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就這麼一個大局,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 裁軍100萬人,約佔當時中國軍隊人數的1/4。裁軍100萬人,對中國軍隊來說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振盪”,是對一個龐大的機制實施脫胎換骨的大手術。這一驚心動魄的舉動,牽動著每一個軍人及其家庭的實際利益,觸一發而動全局,錯綜複雜,極難操作。當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裁軍問題上討價還價,爭論不休之時,當他們將軍備競賽由地面引向太空時,國外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要在一年完成裁軍100萬,不過是一種夢幻,一種姿態,一個空洞的口號。

鄧小平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蹟的軍事領導人。在他的領導下,中國軍隊乾淨、利落、穩妥地完成了這個傷筋動骨的大手術。在1975年那次未能完成的軍隊整頓的基礎上,在1982年那次有很大成效的軍隊精簡整編的基礎上,1985年,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徹底消腫,實行百萬大裁軍:中央軍委所屬的總參、總政、總後三總部總部機關的人員精簡了一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為國防大學;各縣、市人民武裝部不再歸軍分區管轄,改為地方建制,幹部和戰士退出現役;軍隊內部管理的76種干部職務改為由士兵擔任,官兵的比例達到1比3.3;同時,從1985年起,3年內有60萬幹部退出現役,轉業到地方從事經濟建設。 1987年4月4日,在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徐信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精簡整編的任務已基本完成!裁減員額100萬後,軍隊的總定額為300萬!”

中國軍隊創造了世界裁軍史上的奇蹟,以實際行動推動了整個世界的和平進程。一時間,世界輿論為鄧小平的大決心、大手筆所傾倒,中國軍隊也贏得了信譽和全世界的尊敬。 《美洲華僑日報》和《波恩評論》說:“現在世界上都在談裁軍,可是迄今為止只有中國人言行一致。”巴西前總統薩爾內說:“我認為鄧小平是一位時代的偉人,是為了世界和平奮鬥的重要人物之一。人類希望世界和平穩定,中國是一個為之奮鬥的國家。無論從中國的立場還是世界的立場出發,鄧小平為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了貢獻。” 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說:“毛澤東、鄧小平都曾擔心蘇聯可能發動戰爭,這種擔心在80年代幾乎消失,今天已完全沒有了。所以,今天中國可以集中精力發展本國的經濟,這對中國是特別幸運的事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