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18章 三、在江西的日子

1969年10月,一架專門押送卓琳、鄧小平及其繼母的飛機騰空而起,直達南昌。就在飛機到達南昌之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一個電話打到江西省軍區,在電話中,周恩來要求省軍區一定要保證鄧小平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飛機降落在南昌後,他被帶到了一個招待所,幾天后,他們被送到新建縣望城崗原步兵學校,一住就是三年。 “步校在'文革'中早已解散,偌大的校園空無人用,十分冷落。原來的校舍、課堂都已殘損不全,風雨來時,常可聽到門窗撞擊的響聲。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遠遠望去,空曠的校園內只有小丘頂上老人居住的小樓燈光閃爍。” 每天早上,鄧小平和妻子由人持槍押送到新建縣拖拉機製造廠參加勞動。在那裡,他又重操在法國勤工儉學時鉗工的舊業,一絲不苟地工作。對他來說,到工廠勞動是長期與世隔絕後得到與外界與群眾接觸的極好機會。開始時,廠裡的工人懷著好奇的心情觀察這個“全國第二號走資派”,時間久了,工人們被他的勞動態度、為人處世感動了,漸漸消除了與他的隔閡,同他的情誼開始密切起來。在勞動中,在生活上,鄧小平經常得到工友的幫助。從步校到工廠有一段路十分泥濘,一次鄧小平在上班的路上滑倒了,工人們知道後立即悄悄連夜把那段路修好了。

上午在工廠勞動半天,下午在步校的校園裡,在用冬青和竹籬圍成的空地邊拓出一片菜地,種上白菜、胡豆、辣椒、絲瓜等各色菜蔬。鄧小平每日總要抓緊時間在園中勞作,挖土、施肥、澆水、鋤草。淋漓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在砂石地上開出的菜園竟然鬱鬱蔥蔥,果實累累。老人還在小院裡養了幾隻雞,每當散步時,小雞常常結隊而行,跟在人後咕咕作聲,小院裡充滿了盎然的生活氣息。 那時,鄧小平已65歲,但在小院的3個人中他卻是壯勞力,所以那些清掃、拖地、劈柴、砸煤之類的工作自然由他來做。鄧樸方被批准到江西與他們同住之後,給兒子擦澡翻身之類的重活也落到了他的肩上。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吃過晚飯,三位老人便圍坐一起聽新聞廣播。然後鄧小平夫婦倆就抓緊時間讀書看報,在那些日子裡,他們除讀了大量馬列著作外,還讀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的其它書籍,在讀書中,他們撫古思今,收益匪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有一處可以安心讀書的世外桃源,很不容易呀!

鄧榕對鄧小平在江西的工作、生活是這樣看的:“我父親為人性格內向,沉穩寡言,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養成了臨危不懼,遇喜不亢的作風,特別是對待個人命運,相當達觀。在逆境之中,他善於用樂觀主義精神對待一切,並用一些實際的工作來調節生活,從不感到空虛與徬徨。在江西的那段日子裡,他就主要用勞動和讀書來充實生活,陶冶精神。”的確,正是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才能使得他在一次次打擊面前毫不動搖,巍然屹立。 誠然,在江西的日子里大多數心情比較沉重,但是也有心情激動,精神振奮的時候,1971年11月5日,在拖拉機廠——鄧小平自被打倒以來,享受了第一次“政治待遇”和工人一起聽中央文件的傳達。當然,他已經猜到可能出了什麼事。因為1971年10月1日的國慶活動,身為副統帥的林彪竟沒有參加,而且林彪的名字已好幾個星期沒在報上出現了。中午時分,參加會議的鄧小平和卓琳在監視人的看護下回來了,卓琳把女兒拉到廚房,在女兒手心寫了四個字“林彪死了”,看守人走了之後,全家人才聚到一起,聽卓琳講文件的內容,當時鄧小平相當興奮和激動。他只說了一句話:“林彪不死,天理難容。”

林彪的死在“文革”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事件,同時也深刻地影響了鄧小平的政治命運,他立即給中央委員會寫了一封信,表示堅決擁護中央關於林彪反黨集團的決議。 林彪垮台後,他在江西的黨羽也被撤換了。從此之後,鄧小平一家的政治環境開始有了轉機,生活待遇也較以前好轉了,不久,鄧小平和妻子被安排到江西的井岡山等地參觀考查,他的老秘書王瑞林也獲准前往,這是政治形勢變化的新標誌。果然,不久他就接到了要他們回京的通知,這樣他們全家一起踏上北上的列車,回到了闊別三年之久的首都北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