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15章 四、“來吧,哪個走不動哪個先騎”

長征開始後,行軍是異常艱苦的,然而一向樂觀豁達的鄧小平並沒有被在中央蘇區受到的批判和冷遇所壓倒,也沒有被身體的疲憊所征服,他不僅自己保持著樂觀的情緒和旺盛的精力,而且以他那風趣幽默的談話,感染著周圍的人。行軍時,或休息時,鄧小平就同周圍的人說天道地,海闊天空,常常引來一陣陣笑聲。同志們開玩笑,自封了一個“牛皮公司”。由於天天行軍,再加上給養困難,經常吃不上飯,於是,大家就吹噓各自家鄉的風味美食,湖南人大談湘菜,廣東人大吹粵菜,而鄧小平則大講川菜如何好吃,如何麻辣噴香,說得大家直咽唾液。長征進入四川地界後,和鄧小平一起行軍的劉英見當地非常貧窮,便開玩笑地對他說:“四川有什麼,只有醪糟!”鄧小平不服氣,說:“這裡是邊區!”堅持說還是四川菜好。

鄧小平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後,十分重視長征中的宣傳鼓動工作。為消除沿途群眾由於不了解紅軍而產生的疑慮甚至恐懼心理,紅軍每到一地,向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主張,便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為此,鄧小平對宣傳隊員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有一天,經過長途行軍,傍晚時分,部隊在一座村鎮宿營了。宣傳隊員們吃過晚飯後就燒水洗腳,準備睡覺。突然,鄧小平推門進來,面帶慍色地問道:“怎麼搞的?街上為什麼一條標語都沒有?”隊員們見鄧部長發火了,不知怎麼回答才好。鄧小平接著批評說:“燒水洗腳有那麼重要嗎?把我們宣傳工作的傳統都丟掉啦!”在鄧小平的批評教育下,隊員們提起石灰桶,點起火把就去寫標語了。從此以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凡是到一個新的地方,宣傳隊員們放下背包,第一項任務就是去寫標語,可自覺啦!

鄧小平對戰士們的要求是嚴格的,同時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又是無微不至的。遵義會議後,鄧小平分到了一匹馬,但在過夾金山之前,這匹馬死了。翻越雪山之後,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鄧小平見到了早年一起留法勤工儉學的傅鍾。這時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傅鍾送給鄧小平三件寶:一匹馬,一件狐皮大衣,一包牛肉乾。過草地時,身邊的小戰士走不動了,鄧小平就跳下馬來,說:“來吧,哪個走不動哪個先騎。”說完,便把“重點對象”扶上馬,自己步行。有時幾個戰士都走不動了,鄧小平一面鼓勵他們堅持住,一面照顧他們輪流騎馬前進,幫助這些小戰士走過了一段艱難的路程。中央紅軍長征到達哈達鋪後,部隊進行了休整。為補充長期消耗的體力,總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號,供給部也發給每個指戰員一塊銀元。宣傳隊的隊員們手捧銀元,捨不得花。鄧小平來看望大家時,隊員們說:“鄧部長,我們會餐,你參加不?”鄧小平說:“好哇!吃什麼呀?”隊員們說:“每人湊一毛錢,買雞吃!”“行啊!”鄧小平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塊銀元,交給警衛員去買雞。雞吃完了,隊員們揩乾淨嘴巴,都走了,誰也不再提起還錢的事了。幾天后,鄧小平見到這些小戰士,逗趣地說:“哈哈!小鬼!我算是上了你們的當嘍!”“哈哈哈哈……”小戰士們都得意地大笑起來。

鄧小平不僅關心戰士,對乾部也是關懷備至。中央紅軍到達阿壩地區時,總政治部動員全體指戰員設法籌糧。有一天,李伯釗和黃鎮在河邊洗糧時,揀到一些漂浮來的麥粒,回來後,多做了幾個饃饃,沒有交公。此事被管糧食的同志知道後,李伯釗雖交出了多做的幾個饃饃,但心裡不太高興。這時,鄧小平提著小布袋來了。他從布袋裡取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饃饃,遞給李伯釗,說:“你餓了吧,給你!”李伯釗說:“我不要。你留著自己吃吧!”鄧小平忙說:“這是我送給你的,不要你還。”李伯釗接過饃饃,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她說:“小平同志對人真好,在困難的時候這麼關心人,多麼難能可貴啊!”紅軍翻過六盤山,在青石嘴殲滅敵人兩個連,繳獲了大量物資。鄧小平要紅四團政委楊成武為“戰士劇社”的宣傳隊員們每人做一身新衣服。在鄧小平的關心下,隊員們穿上了新衣服,上台演出顯得更加神氣了。

生活中的鄧小平平易近人,長征路上經常和乾部、戰士打成一片,並且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鼓舞著廣大的干部戰士,增強了乾部戰士戰勝困難的信心。鄧小平善良隨和,善於聯繫群眾,誰都願意和他在一起,聊起天來,天南海北,無所不談。長征途中,沒有吃的,鄧小平就和大家擺“龍門陣”,講各地方的“吃經”。鄧小平大講四川天府之國的回鍋肉、魚香肉絲、辣子雞丁、麻婆豆腐如何好吃,說得大家直嚥口水。後來,紅軍戰士們把這叫做“精神會餐”。有時,在軍隊宿營時,鄧小平與羅榮桓面對面席地而坐,擺上中國象棋,以黃河為界,將起軍來,許多幹部、戰士都圍攏觀戰,七嘴八舌,熱鬧非凡,頓時,長途行軍的疲勞消失了,大家都沉浸在愉快的歡笑聲中。許多老同志回憶起長征的生活經歷時,都會異常興奮地說:“只要跟小平同志在一起,就來勁。”鄧小平成了紅軍中乾部戰士的貼心人。

和戰士們一樣,鄧小平的生活也是十分艱苦的。他工作十分繁忙,想抽煙卻沒有菸葉,有時,出去搜羅菸葉,往往空手而歸。無奈,只能以樹葉當菸葉。在非常艱苦的環境裡,鄧小平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為了便於行軍轉移,幹部、戰士身邊只帶三五天的糧食,經常需要到30里外的後方山里去背糧。背糧部隊要出發時,鄧小平匆匆趕來了,他堅決要求去背糧,並且風趣地說:“命令是我下的,我能不帶頭執行嗎?要吃飯,就得乾。”於是,鄧小平擠進隊列中,同幹部戰士一起向山里出發了。鄧小平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與乾部戰士同甘共苦,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寬大的革命胸懷。 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問過父親:“長征的時候,你都乾了些什麼工作?”鄧小平用他那一貫的簡明方式回答女兒說:“跟著走!”毛毛這樣評論鄧小平的回答:“父親講的倒是大實話。長征開始他那頂'右傾錯誤'的帽子還沒摘,後來一直又沒有任軍事要職。再說長征嘛,二萬五千里,本來就是走過來的嘛。”其實,翻閱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不難發現,鄧小平在跟著走中,不僅把足跡和風采留在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而且把平凡而又閃光的業績和精神融進了長征這部英雄的史詩之中……是他,在長征初期緊張的行軍戰鬥中,克服種種困難,手刻油印,主持編印了第七期、第八期《紅星》報,為戰士們提供著“精神食糧”;是他,從1935年6至7月間,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以卓有成效的宣傳鼓動工作,激勵著紅軍戰士克服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是他,同戰士們同甘共苦,爬雪山,過草地,跨江河,躍關隘,留下了說不盡的故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