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82章 81、趙博生——赤幟高擎血染紅星

趙博生(1897~1933年),學名恩溥。河北黃驊人。中共黨員。寧都起義領導人。 趙博生1897年9月出生於河北省滄縣東慈莊(今屬黃驊市)一個農民家庭。 1917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先後在北洋軍閥皖系、直系、奉係部隊中任職。 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歷任團部參謀、團附、參謀處處長,第五旅參謀長,第十四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等職。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期間受共產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傾向革命。他曾親自創作《革命精神歌》在部隊中教唱:“側耳傾聽,宇宙充滿飢寒聲。警醒先鋒,個人自由全犧牲。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 正當趙博生對未來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之際,風雲突變,蔣介石叛變了革命,將中國推進內戰的深淵。 1929年,趙博生派其心腹張志誠去尋找共產黨。 1930年趙博生接受了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的邀請,擔任了該軍的參謀長。不久被蔣介石調到江西去剿共。在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前夕,趙博生派人到上海費盡周折也沒有同共產黨取得聯繫。這時,二十六路軍地下黨組織關注到他的政治態度,並派地下黨員羅亞平與他聯繫。 1931年9月黨組織經過討論批准他為中共黨員。

趙博生入黨後,使黨在二十六路軍中的兵運工作進放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使起義圓滿成功,趙博生不僅大力團結下層兵官,深入開展政治形勢宣傳教育,而且廣泛爭取高級軍官。經過趙博生和黨組織艱苦細緻的工作,二十六路軍起義的條件日趨成熟。 12月14日,在紅軍反圍剿勝利的影響和全國抗日反蔣浪潮的推動下,寧都起義爆發了。趙博生指揮全城統一行動,鳴槍三響,全軍開始起義。寧都起義的成功,表現了趙博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赤膽忠心。 16日,劉伯堅代表中央軍委向起義部隊全體官兵宣布軍委命令,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趙博生先後任紅五軍團第十四、第十三軍軍長,軍團參謀長、副總指揮,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寧)黎(川)泰(寧)等戰役戰鬥。趙博生注意在實踐中學習紅軍的作戰原則,每戰都親臨前線,部署周密,指揮果斷。

1933年初,蔣介石的主力第九十師,二十七師和十五師向金溪、南城一帶蘇區進犯。正圖殲滅我紅軍主力一、三軍團。為保障紅軍主力於黃獅渡殲滅敵人,趙博生奉命率四個團在長員廟吸引和箝制三倍於已的敵人。趙博生深感責任重大,帶領幹部戰士親臨前線察看地形,縝密研究與部署戰鬥,告誡叮囑指揮員,在長員廟利守難攻的地形上,要擇險而守,要注意發揮老兵的長處,善挖戰壕構築碉堡,發揚我們善於防守陣地的作用。這次戰鬥事關全軍勝利,必須要完成這次戰役的光榮使命。 戰鬥開始後,敵人的進攻十分猖狂,先是集中大砲轟炸我軍前哨陣地,然後發起連續數次進攻,但均被打退。此時,我軍彈藥所剩不多,到中午11時左右,敵人又向我左路發動進攻。趙博生很快意識到,如果敵人攻下右路一三五團的陣地,左路一二八團就有被包圍的危險,要守住陣地是十分困難的。於是他立即命令一二八團“特務連立即出擊,協助一三五團恢復陣地”。特務連多為身強力壯的老兵,武器配備較為精良,每人擁有大刀、手槍、衝鋒槍三大件,戰鬥力較強。出擊以後很快打退敵人,恢復了一三五團的陣地。趙博生把一二八團團長袁血卒找去說,估計敵人還會進攻一三五團陣地。一三五團陣地地勢低,工事薄弱,戰鬥動作不熟。要他補充工事,形成扇面火力,注意節省彈藥,他把指揮任務交給他的參謀。自己則親赴一三五團這處最前線、最危險的陣地上。

敵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喘息,又立馬集中力量向兩翼陣地輪番發起衝鋒。我守軍戰士子彈打完了,手榴彈扔完了,趙博生就指揮戰士們用石塊猛砸敵人,用寫有“百戰百勝”字樣的斗笠裝上鵝卵石回擊敵人。部隊傷亡增大,陣地發生了動搖。趙博生親自帶領軍官組成的最後突擊隊,向瘋狂的敵人發起猛烈的反沖鋒。趙博生在距敵百米遠的地方,一邊指揮,一邊回擊敵人,不幸頭部中彈,當即倒地。 為了永遠紀念“寧都起義”的領導者、紅五軍團的締造人之一趙博生,1月13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下瑞金的博生堡令,將寧都縣改為博生縣,命令全蘇區於1月21日舉行追悼大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又在瑞金葉坪廣場上,建造“博生堡”以示紀念,朱德總司令還親筆題寫了“博生堡”三個大字。趙博生的遺體被安葬在他領導起義的寧都縣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