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57章 56、楊虎城——革命先驅忠烈千秋

楊虎城(1893~1949年),原名忠祥,號虎臣,後改為虎城。陝西蒲城縣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 楊虎城1910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率會眾參加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 1912年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 1915年率眾參加陝西護國軍,在華縣、華陰等地截擊袁世凱軍。次年所部被編為陝西陸軍第三混成團第一營,任營長。 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先後任陝西靖國軍左翼軍支隊司令和第三路司令。 1922年拒絕直系軍閥收編,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陝北。 1924年,加入國民黨,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北京政變後,任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先後率部擊敗鎮嵩軍和陝西督辦吳新田部。遂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師長,聘共產黨員在其舉辦的三民軍官學校和所屬部隊任職。 1926年,與國民軍第二軍李虎臣等部聯合堅守西安孤城達8個月之久,以不足1萬兵力抗擊7萬鎮嵩軍,從戰略上策應了北伐戰爭。 1927年初就任國民軍聯軍第十路軍司令,旋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軍長,率部東出潼關會攻河南。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二十一師師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拒絕在所部“清黨”。 1928年11月就任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二十一師師長。次年蔣介石與馮玉祥關係瀕於破裂,率部附蔣,任新編第十四師師長,駐防河南。先後參加蔣馮戰爭和蔣唐(生智)之戰。 1930年蔣馮閻戰爭中,相繼任蔣軍第七軍軍長、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率部攻擊馮軍。同年10月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積極主張抗日。次年1月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 1933年曾請纓抗日,遭冷遇。同年6月,所部與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達成互不侵犯默契。 1935年任陝西綏靖公署主任,奉令調兵在陝南阻截紅二十五軍,遭到痛擊。同年4月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下,逐漸傾向聯共抗日,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並與東北軍張學良消除隔閡,從而在抗日救國的基礎上在西北形成紅軍、東北軍、第17路軍三方合作的局面。 1936年12月趁蔣介石親臨西安督逼東北軍和第17路軍“剿共”時,在與張學良多次向蔣進諫無效後,12月12日,同張學良一起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以後,中國共產黨堅決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事變,並派周恩來等為代表到西安幫助張、楊正確解決事變。經過多方努力,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從此,十年內戰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為在抗日前提下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創造了條件。

1937年1月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撤職留任。 6月被迫出國“考察”,遊歷美、英、法、德等國,宣傳抗日主張。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多次向蔣介石發電,要求回國抗日,遭拒絕。 1937年11月底由法國回到香港,準備參加抗日工作。隨後被誘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後的12年中楊虎城一直被監禁,先後關押於湘、黔、川等地。 1947年妻子謝葆真死於重慶獄中。 1949年9月國民黨兵敗潰逃時,楊虎城被蔣介石下令殺害於四川重慶戴公祠,同時被害的還有楊虎城的二兒子楊拯中,不滿十歲的小女兒楊拯國,楊虎城的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楊虎城的秘書宋綺雲夫婦及孩子宋振中。 綜觀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討袁護法,轉戰關中,堅守西安,出師北伐,回陝主政,被迫內戰,直到呼籲抗戰,張楊合作,實行“兵諫”,逼蔣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他同其他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曲折、複雜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過前輩和同時代許多人的地方。他特別偉大處,是1936年12月12日,同張學良將軍聯合一起,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抗日,反對內戰,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49年12月16日致楊虎城家屬的唁電中指出:“楊虎城將軍在1936年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楊將軍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