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41章 40、吳運鐸——兵工戰士中國保爾

吳運鐸(1917~1991年),湖北省武漢市人,中共黨員。許多年來,他一直被人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把一切獻給黨》,是一部在20世紀50年代膾炙人口的自傳體小說,寫的是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感人故事。它問世以來,至今印數達1000多萬冊,不僅在我國多次再版,教育影響了幾代人,而且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這本書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吳運鐸。 吳運鐸,1917年生於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湖北大冶源華煤礦當工人。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奔向皖南雲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車間主任,淮南抗日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砲彈廠廠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引信廠廠長,株洲兵工廠廠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奉命轉移到淮南抗日根據地。在異常艱險的條件下,他帶領工人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為前方部隊製造急需的槍砲彈藥。每當日偽軍進攻根據地時,他就帶領大家抬著機器打游擊,只要有空就堅持生產,每次都按時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一次,在修復前方急需的砲彈時,雷管發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個指頭,左腿膝蓋被炸開,左眼水晶體被炸破,幾近失明。但是,他知道前方急需彈藥,等不及傷愈就回到兵工廠。抗戰期間,他帶領工人們研究改善武器裝備,主持研製成功射程達540餘米的槍榴彈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砲,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戰鬥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7年,吳運鐸奉命去大連建立引信廠並擔任廠長。在一次試驗彈藥爆炸力的時候發生意外,他被炸得渾身是傷。在幾個月的治療中,他閱讀蘇聯小說,從中得到鼓舞和激勵;為了傷癒後更好地工作,他努力學會了日文;當他能下地時,便請示領導買來化學藥品和儀器,把病房變成實驗室,研製成一種高效炸藥。

在戰爭年代,他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餘次手術,身上仍留有幾十塊彈片。他以頑強毅力戰勝傷殘,堅持戰斗在生產、科研第一線。他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一定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冬,黨組織送他到蘇聯去治療。在莫斯科,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聽到了關於他的事蹟,特地到醫院看望他。蘇聯醫生對這位“中國的保爾”十分熱愛和崇敬。經過精心治療,他的左眼重見光明。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他特邀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邀請他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介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兵工功臣吳運鐸》。從此,“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

全國解放後,吳運鐸先後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長、二機部第一研究所所長和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並於1952年至1954年在原蘇聯遠東兵工廠進修實習。回國後,任447廠(新建火砲工廠)總工程師。此後他又從事火砲技術研究。 1954年至1965年間,他主持無後坐力砲、高射砲、迫擊砲和輕武器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並且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年青的兵工專家,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我軍裝備作出了貢獻。 吳運鐸工作勤奮,生活儉樸,始終保持著工人階級本色。他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經常深入工廠車間和試驗場,親自動手,與技術人員和工人起研究產品的改進,使得技術成果能迅速轉化為可靠的產品,大大縮短了兵工產品的研製週期。他即使在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下,仍在思索著兵器的改進問題,並且不停地繪製方案草圖。

離休之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多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許多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和一些刊物、群眾團體的顧問,用共產主義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廣大群眾。由於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傷殘和痼疾,1991年5月2日終因肺心病復發搶救無效,停止了呼吸。一顆傳奇式兵工之星從此隕落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