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後模範人物

第39章 38、許振超——愛崗敬業攻克難關

許振超,男,漢族,山東省榮成市人,中共黨員。 1950年出生,現任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經理。 許振超是“文革”時期畢業的“老三屆”。這個年齡層次的群體,受教育少,年齡偏大,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下崗再就業的“特困戶”。國家專門實施了“4050”工程,扶持這部分人再就業。但許振超不但沒有下崗,而且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專家”,在合資公司裡再擔重任,連外國合資方都佩服他。許振超前進的武器是“學習”,他在日記中寫到:“悟性在腳下,路由自己找。” 在青島港裡,許振超雖然是工人,但從上到下都把他劃到技術人員圈裡。青島港與英國鐵行、丹麥馬士基、中國遠洋公司組建合資公司時,他反而進一步受到重用,被聘請出任專管設備和技術員的技術部固機部經理,手下工程師就有40多名,名正言順地走進了技術管理人員的行列。合資公司開給他的月工資超過6000元,不但是固機部裡最高的,而且比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的黨委書記還高。公司前兩年還專門獎勵了他一台筆記本電腦。

最令許振超自豪的是,青島港幾乎不用請外人幫助修理橋吊設備故障,他們有能力自己排除。看著設備轉得安全,許振超說:“這是對我最好的獎賞。” 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只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面對這輕鬆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藉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裡的“絕活”愈來愈多了。 “一鉤準”是許振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門機時的創造。集裝箱上有4個鎖孔,從幾十米高的橋吊上看下去,很難分辨,更別說用在空中擺蕩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鎖眼都對齊,把集裝箱抓牢靠了。但是,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就是做到了。許振超煉成“一鉤準”的訣竅是,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一條線”。他的大徒弟張顯新操作起來,輕鬆自如,一鉤一個準。他笑著說:“我練了1年才練出來的。” 30多年來,許振超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並模範地帶出了“王嘯飛燕”、“顯新穿針”、“劉洋神繩”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的工作品牌。他帶領團隊按照“泊位、船時、單機”三大效率的標準要求,深入開展比安全質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風的“四比”活動,先後8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名揚四海,“10小時保班”服務品牌享譽世界航運市場。近年來,他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組織實施了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這一技術的國際空白,年節約資金3000萬元以上,噪音和尾氣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學習型、創新型、充分掌握現代技能的新時期優秀產業工人。他愛崗敬業,不僅自己大膽進行技術創新,練就了高強的本領,還帶出了一支“技術精、作風硬、效率高”的優秀團隊,創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