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紅軍總政委周恩來

第9章 (一)電報爭吵

紅軍總政委周恩來 潘星海 5454 2018-03-16
水口戰役後,紅一方面軍下一步作何行動?中共蘇區中央局根據臨時中央制定的爭取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方針,要求紅一方面軍與蔣軍決戰,迅速奪取贛江流域各個中心城市,實現江西首先勝利,並規定方面軍應以一部兵力佯攻贛州,調動敵人,經求主力乘機在贛江上游渡河,沿贛江西岸北進,同蔣介石嫡系陳誠部4個師決戰。帶著蘇區中央局的意見到前方督戰的周恩來,在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等人反复研究討論後,認為蘇區中央局的計劃難以實現。 早在7月25日,就蔣軍已集結40個團兵力準備阻止紅軍西渡贛江的情況,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致電蘇區中央局:“我們再四考慮,認為贛州上游敵軍密接,在任何一點渡河出擊贛敵,都有被敵人絕斷危險,如攻新城、南康,將引起寧、贛敵人分進合擊,或隔江對峙,造成更不利條件。”“因此,決往贛江下游先取萬安,求得渡河,解決陳、羅等四個師主力,以取吉安等城市。”同時認為如能把蔣軍聽引到河東地區,將更有利於紅軍作戰。

29日,周恩來又致信中共蘇區中央局, 強調指出:“在贛州上游渡河成為不可能,如準備與敵作戰後再渡河,則敵人又有憑河而守以稽延我軍行動的可能……你們說河東決戰可能極微,是不盡然的,只要行動迅速,必能給敵人各個擊破。” 為對紅一方面軍下一步的行動作出部署,在周恩來主持下,紅一方面軍總部和中共蘇區中央局分別於8月初在興國的竹壩召開軍事會議,重新討論行動方向問題。此時,蔣軍發現紅軍北移行動後,將支援粵軍的第14、52師調回吉安、泰和,與第11、90師靠攏,將主力集結於河西地區,防紅軍西渡和北進。如果紅軍攻打萬安,渡河北上,蔣軍可以依托贛江阻擊。即使紅軍渡過贛江,在當前粵贛湘三面敵人靠攏包圍的形勢下,敵可在紅軍還未能集合整理部隊的情況下,立即出擊,陷紅軍於不利地位。

分析上述敵情后,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認為,贛東蔣軍較少,3個師分佈在南豐、南城、樂安宜黃地區,紅軍可集中力量消滅樂安、宜黃、永豐之敵,而後求殲由贛江以西和由南豐南城等地來援之敵,進而調動湘鄂贛和贛東北兩地區的敵軍,造成由贛江下游渡河奪取吉安的有利條件;如撫州空虛,則奪取撫州。會議決定,為了適應新的作戰任務,對紅一方面軍進行了整編。 8月8日,中革軍委下達了紅一方面軍發動樂安、宜黃戰役的命令,要求紅一方面軍集中全力,經堅決、迅速、秘密的行動,首先消滅樂安、宜黃方面蔣第27師,並相機消滅敵增援部隊。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一方面軍向西佯動,主力卻隱蔽急行北上。經一星期連續行軍,紅軍於8月15日開抵同蔣軍相持的招攜、東韶一線時,蔣軍絲毫未察覺。此時,樂安、宜黃兩地駐有蔣軍孫連仲部第27師,師長高樹勳率全師6個團的兵力擺在蘇區家門口;樂安城駐有27師87旅2個團。 16日,林彪指揮紅1軍團攻打樂安。紅軍一面組織強大火力掩護,一面搭雲梯強攻城頭。儘管部隊傷亡很大,但城門很快就被攻破,城裡從旅長、團長到伙夫馬夫共三千餘人全部成了紅軍的俘虜。

18日,紅1軍團配合紅3軍團圍攻宜黃。 1軍團除留紅10師在樂安打掃戰場外,其餘部隊迅速趕到宜黃西北地區。 20日拂曉,紅3軍團率先攻城。但苦戰一天,仍未能破城,遂改白天攻城為夜間攻城。當夜,紅1軍團第3軍由西北門攻入城內,紅3軍團也相繼攻入西南門和東南門。除師長帶少數隨從逃脫外,第27師全部被殲。駐守南豐的蔣軍毛炳文部見狀,自感難保,便急向南城方向靠攏。紅12軍於23日乘機佔領南豐。 紅一方面軍一周內連攻克三城,速戰速決,共殲蔣軍第27師大部,俘五千多人,繳獲了包括山炮、迫擊砲、 機關槍等在內的大批武器、彈藥和物資。波及南昌、撫州,兩城大震。 樂安、宜黃戰役後,紅一方面軍準備乘勝攻取南城。 8月24日,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等率軍抵達南城近郊,發現南城蔣軍已集結17個團的兵力,且城防工事堅固,若強攻勢必形成相持對壘的局面。而蔣軍在樂、宜戰役後受到很大震動,擔心紅軍乘胜北取撫州,威脅南昌,正由武漢、南昌、吉安等地調兵增援。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何應欽為防紅軍深入北進,令其第8、24師由南豐北撤,與第23師集結南城;第二路軍指揮官陳誠率第11、14、90師集中樟樹,新淦以容之部隊集結臨川,誘紅軍進入殲滅;第5師推進至臨川東北趙公渡附近策應;第一路軍遠應以兩個師接防遂川、萬安;第43師交防後速集結吉安;第1師及唐云山旅趕赴南昌鞏固省防。

針對蔣軍新的部署,周恩來與毛澤東等人決定再次改變蘇區中央局原定計劃,揮師東進,攻打南城,以求打開贛東的局面。周恩來為此於8月22日致電蘇區中央局:“我們判斷樂宜攻下,迫近撫州、樟樹,威脅南昌,敵大震動。在贛東北之週渾元、李抱冰兩師迅速開至撫州、崇仁、贛西北之史霖、岳森、朱耀華等師將開至豐河沿岸,敵之主力吳、羅、朱三師及李明、劉紹先兩師向東尋找我主力作戰”。 “我軍決立即向東消滅毛[炳文]、李[雲傑]、許[克祥]三師,佔領南豐,以至南城、黎川,然後迎擊西來之敵。” 8月24日,紅軍主力進抵南城近郊時,發現蔣軍3個師共17個團已在南城布防就緒。風雲突變,周恩來、毛澤東等當機立斷改變預定計劃,主動撤退至東韶、洛口一帶休整,尋找戰機。周恩來即致電蘇區中央局並轉臨時中央,說明改變計劃的原因:“南城內外險要,工事堅固,硬未易得手。下步行動計劃為,俟西來增援吳(奇偉)、陳(誠)各部進至相當地點,便給予迎頭痛擊,以消滅敵人主力。”

中共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卻一再催促,要求紅一方面軍繼續向北出擊,威脅南昌,認為這樣才能減輕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贛蘇區的壓力,給這些蘇區以直接支援。 6月中旬,一度下野後東山再起的蔣介石,此時早已同日本侵略軍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將本該用於抵禦日寇侵略的兵力集中向紅軍進攻。這就是蔣介石對蘇區和紅軍發動的第四次“圍剿”,共調集約50萬兵力,下半年對江西中央蘇區暫取守勢,而以主力“圍剿”鄂豫皖、湘鄂兩個蘇區。 所以,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這時候指責紅一方面軍“不宜在南豐、南城、宜黃間久待,應繞至樂、宜一帶,以敵之左側背,給予各個擊破”。還指出,這次方面軍北上,雖表示其行動迅速秘密的進步,但不迅速向西求得在宜黃以西打陳誠、吳奇偉則是缺點。這樣造成敵人更積極向蘇區中心前進,使之受敵摧殘,這給群眾以十二分不好影響。

由此,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等為一方,以遠在上海的臨時中央和在瑞金的蘇區中央局後方成員為一方,在作戰方針上產生嚴重分歧,形成了對立陣勢。 考慮再三,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於9月23日聯名致電蘇區中央局並轉臨時中央,電報進一步陳述對紅一方面軍行方針的意見: “目前紅軍的行動最好能立即出擊敵人,開展閩北,發展局勢,振興士氣,並給鄂豫皖、湘鄂西以直接援助。但出擊必須有把握的勝利與消滅敵人一部,以便各個擊破敵人,才是正確策略;否則,急於求成將造成更嚴重錯誤。” “現在因敵人固守白區城市據點,在吉水、永豐、樂安、宜黃、南城、南豐、黎川一線城市周圍,還有廣大區域未曾赤化,加以過去我們戰略錯誤所造成的困難條件,致攻城打增援部隊必須時時顧及敵人分進得以合擊,又紅軍疾病離隊之多,補充不及,在白區還不易打擊與消滅敵人三個較強師的靠攏行動。”

“因此,我們認為,現在不利於馬上作戰的條件,應以奪取南豐,赤化南豐河兩岸,尤其南豐之樂安一片地區,促起敵情變化,準備在運動戰中打擊與消滅目前主要敵人為目前行動方針。具體的而置,以大部隊兵力放在南豐之西直到樂安附近,以一小部兵力放在南豐東南做擴大蘇區工作,以過一期工作,即以小部隊經常向南豐游擊,引起敵軍增援南豐而準備打擊增援部隊,並相機與閩並蘇區求得嫌絡。這一佈置雖不是立即擊敵人,但仍是積極進攻的策略,因為這片地區之赤化與逼近這幾個城市,必能變換敵情,並給紅軍經有利群眾條件,消滅敵人與取得中心城市。 “在這一行動中必須估計到敵情將有變化,當其有利於我們時,自然要機動地集中兵力作戰。”

“我們決定後日出動,如中央局有新意見,望火速電告。” 次日,周恩來又從寧都寫信給蘇區中央局,強調說:“行動計劃已電告。據我們看來,這是目前情形中最好辦法。當然敵情不是不變,敵情一有變遷,我們仍當迅速地抓住敵人的弱點,實行擊破其一方以便各個擊破。”信中針對前方的作戰指揮中存在議而不決的問題,提出應改變目前的作戰指揮方式,“前方組織現不是集權於個人負責制,各人能力又均有長有短”,而“軍事行動須當機立斷,須行專勿疑。大家都不放心,事情一定做不好。即使有錯,也要檢查時予以批評,否則遇事干涉,遇事不放心,即不錯也會弄錯。”他還在信中建議蘇區中央局成員到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解決後方領導人與前方領導人作戰方針分歧問題。

與此同時,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分別緻電湘鄂西和鄂豫皖中央分局:集中力量機動地選擇敵之弱點,打擊消滅其一面,各個擊破敵人。分散與持久硬打是給敵人各個擊破我們以及分進合擊的最好機會。 蘇區中央局接到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23日的電報和周恩來24日的信後,於25日復電:“在目前全國蘇區紅軍積極行動艱苦作戰中,我們不同意你們分散兵力,先赤化南豐、樂安,逼近幾個城市來交換敵情,求得有利條件來消滅敵軍,並解釋這為積極進攻策略的具體佈置與精神,這在實際上將要延緩作戰時間一個月以上。將於鄂豫皖、湘鄂西與更直接的河西十六軍、八軍積極而艱苦的行動,不是呼應配合的。而且更給敵軍以時間不佈置。分散亦有被敵襲擊危險,於我們不利,可以演成嚴重錯誤。”

面對蘇區中央局的嚴厲指責,周恩來立即主持召開前線最高軍事會議進行討論。會上,他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一致認為,蘇區中央局指責前方軍事領導人不能積極支援湘鄂西、鄂豫皖、湘贛、湘鄂贛蘇區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同時還錯誤地給敵人以發動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的準備時間,是不能接受的。 他們隨即再致電中央局,申辯說:“現在如能馬上求得戰爭,的確對於鄂豫皖、湘鄂西是直接援助,並開展向北發展的局面。我們對此已考慮再四。但在目前敵情與方面軍現有力量條件下,攻城打增援部隊是無把握的。若求戰心切,魯莽行事,結果反會費時無功,徒勞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 “打開目前困難局面,特別要認識敵人正在佈置更大規模的進攻中區,殘酷的戰爭很快就要到來,必須勿失時機地採取赤化北面地區,逼近宜、樂、南豐,變動敵情,爭取有利於決戰以消滅敵人的條件。具本佈置,我們更主張第一期以赤化南豐之西、宜、樂、之南一片地區,並作戰爭的準備,隨時打擊東西進攻,或宜、樂、豐的襲擊部隊。這樣才能勝利地配合全國紅軍的進攻,這自然是積極進攻的。” 接著,在前線最高軍事會議後次日,周恩來與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再次致電蘇區中央局,強調:“樂安敵吳奇偉師,非高樹勳一旅可比,前次攻樂猶費時兩日,如攻樂三日不下,西來援敵必至,內外夾擊轉增不利……因此攻樂安無把握,且用最大力量,即使能消滅吳奇偉師,以現時紅軍實力,將不能打強大增援隊。此點,請中央特別注意。中央局全體會議以項、鄧同志回來後,仍以到前方開為妥,因有許多問題如前電所指,必須討論解決。”同時告中央局,現在只有執行前線最高軍事會議的原定計劃,“佈置宜、樂中間一帶戰場,爭取群眾以調動敵人。” 前方軍事領導人與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後方領導人之間的矛盾,由此進一步激化。為解決這些矛盾,周恩來、毛澤東等一再要求召開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專門討論內部作戰方針的分歧問題。 9月26日,蘇區中央局致電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堅持“向西進擊永豐”的意見, 則不但將失去運動戰中各個擊破敵人,稍緩即逝的時機,而且有反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危險。並以“項英、鄧發已去閩西參加會議,而你們亦須隨軍前進”為由,表示中央局會議不可能開。 同時,朱德、毛澤東發布紅一方面軍關於部隊向北工作一時期的訓令。命令部隊在宜黃、樂安、南豐一帶地區做一時期爭取群眾,發展蘇區以及加強本身訓練的準備工作,在宜黃、樂安、南豐之間佈置戰場,造成更有利於以北面敵人決戰與消滅敵人的條件。蘇區中央局後方領導人對此大為惱怒,於29日致電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以十分強硬的措辭指責道:“我們認為這完全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佈置。中央局決定暫時停止行動,立即在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強調對一切離開原則完成目前任務的分散赤化的觀點,要“給予無情的打擊”。 周恩來將任弼時、項英他們的電報一連看了幾遍,眉頭緊緊地擰了又擰,喃喃自語道:“……完全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佈置……給予無情的打擊……難道這時候還要開展黨內鬥爭?就為了戰略戰術上的分歧!難道……” 在一旁的毛澤東吧噠吧噠地吸著香煙,望著周恩來說:“恩來,你猜對了。他們現在可是憋了一肚子氣,正要找我們發洩哩。” 周恩來冷冷一笑,說:“有氣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我們早就建議開會,他們就是不開。要是早開了會,問題何至於拖到今天呢?” 毛澤東說:“他們是沒有料到,我們幾位會這樣'固執己見',竟敢跟他們一爭到底。” 周恩來說:“他們終於同意開會了,這是好事。有什麼不同看法,都可以在會上倒出來,明擺著的事還不能分出個青紅皂白來?” 毛澤東長吁了口氣,說:“恩來,我對這次會議,不敢抱樂觀態度啊!” 周恩來說:“除非我們的戰略戰術不對頭,不然,我們是沒有理由悲觀的。” 毛澤東搖了搖頭,說:“我總感覺到有一種山雨欲來的味道。” 周恩來笑了笑,說:“澤東同志,你太多慮了。無非我們前方的幾位與他們後方的幾位不講情面大吵一番,看誰能把誰吵服而已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