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第45章 擂響“大躍進”的戰鼓

1957年大張旗鼓的反右運動,導致了1958年“左”的大爆發。 195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報》社論《發動全民,討論四十條綱要,掀起農業生產新高潮》,已經透露了“左”的端倪: “有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爬行得很慢,他們不了解在農業合作化以後,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躍進。” 這是“大躍進”一詞第一次見諸於報刊。 毛澤東讀了社論,欣然道:“這是個偉大的發明,這個口號剝奪了反冒進的口號。” 毛澤東還為這篇社論寫下一段批語: “建議把一號博士頭銜贈給發明'躍進'這個偉大口號的那一位(或者幾位)科學家。” 毛澤東的這段批語,透露了他的“躍進”之情。

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上的一段話,表明了他急於求成之心: “中國人是想努力的。中國從政治上、人口上說是個大國,從經濟上說還是個小國。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十五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十五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因為我和波立特、高蘭同志(引者註:分別為英共主席和總書記)談過兩次話,我問他們國家的情況,他們說現在英國年產兩千萬噸鋼。中國呢?再過十五年可能是四千萬噸,豈不超過了英國嗎?在十五年以後,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無敵於天下了,沒有人敢和我們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 毛澤東深刻地影響著胡喬木。 1957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胡喬木所寫的社論《必須堅持多快好省的建設方針》,便體現了毛澤東當時開始發熱了的頭腦。

胡喬木用了剛剛“發明”不久的“躍進”一詞: “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的躍進的發展,證明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必需的和行之有效的。” 胡喬木指出:“還有少數有保守思想的人實際上在反對這個方針。” 胡喬木批判了“反冒進”: “在去年秋天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在某些部門、某些單位、某些幹部中間起了一股風,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針掉了。有的人說,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冒進了,行不通;有的人說,1956年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全部冒進了,甚至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冒進了,搞錯了;有的人竟說,寧可犯保守的錯誤,也不要犯冒進的錯誤,等等。於是,本來應該和可以多辦、快辦的事情,也少辦、慢辦甚至不辦了。這種做法,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然不能起積極的促進的作用,相反地起了消極的'促退'的作用。”

不久,胡喬木又為《人民日報》寫了元旦社論《乘風破浪》,為1958年的大躍進擂響了戰鼓。 胡喬木寫道:要“爭取1958年農業生產的大躍進和大豐收。” 他向全國人民發出呼號:“讓我們乘壓倒西風的東風前進,乘壓倒右派、壓倒官僚主義、壓倒保守思想的共產主義風前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