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第15章 谷羽成了他心中的“鳳凰”

就在胡喬木非常忙碌的時刻,兩位姑娘從延安前來找他。 她倆剛從延安的陝北公學畢業。內中的一位被分配到“安吳青訓班”工作,另一位卻是分配到武漢工作,順道去安吳堡探望胡喬木。 這兩位姑娘,一位十九歲,安徽省天長縣人氏,在北平女一中上高中,投奔延安。她一頭短髮,眉目清秀,姓李名桂英。另一位則是方銘,胡喬木的二妹。 真巧,當方銘進入延安,來到陝北公學學習,與李桂英正好同班,住同一間房。不過,方銘那時並未說及她有個哥哥在安吳青訓班。 1938年1月,她倆從陝北公學畢業了,李桂英被分配到安吳青訓班工作。當李桂英從延安搭上一輛卡車南行時,方銘也上了車,也說要去安吳——雖然方銘被分配到武漢工作。問起方銘為什麼去安吳,李桂英才知道方銘去安吳探望哥哥喬木。大抵由於有這麼一層關係,所以李桂英在未見到胡喬木之前,已經有了一點了解。

卡車上坐滿了人。那時,在延安、西安之間,能搭上卡車,算是很幸運的了。通常,要靠步行,走一個來星期。 卡車經過三原縣時,她倆下了車,改為騎馬,前往涇陽縣安吳堡。 這位李桂英,也就是如今的谷羽。筆者請她回憶對胡喬木的第一印象,她這麼敘述道: 那時,安吳青訓班來了許多女學員,成立女生分隊,我被分配那裡,擔任女生隊指導員。 我到了安吳堡,到了青訓班的'班部',見到了主任馮文彬。 馮文彬帶我們去見副主任胡喬木。胡喬木不在'班部',在一片小松林,正在那兒招待外國記者——他能講英語,所以這類外事活動由他主持。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胡喬木,他瘦得很,沒有穿軍裝,而是穿一件古銅色綢面大褂(他在陝北多半穿這件大褂,留著小分頭。他不習慣於穿軍裝,嫌裹綁腿太麻煩。

他跟我第一次談話,介紹女生連的情況,說明指導員的工作職責…… 記得,那時人們對胡喬木的習慣稱呼是“喬主任”。就這樣,谷羽在“喬主任”手下工作。 安吳青訓班在一座地主莊園裡,四周有圍牆。這裡的學生,按照軍事編制,以連為單位。連隊設連長、指導員各一人,後來又增設協理員一人。 青訓班的影響日漸擴大。有一回,谷羽要帶領宣傳隊,到北面的鄰縣——耀縣去。記得,胡喬木到女生連辦公室,跟她談話,教她如何做宣傳,如何開展統一戰線工作。 最初,“喬主任”跟“指導員”之間,談的都是工作。 後來,有一回進行野營拉練,記得已是晚上,谷羽正在女生連召開小組會,胡喬木忽地來了。谷羽覺得奇怪,因為她以為他這麼晚來,一定有什麼緊急的事,而“喬主任”則只是說來看看她。沉緬於往事的回憶的谷羽對筆者說:“在結婚之後我才明白,那時他已愛上了我,而我並不知道。”

他和她的一次傾心長談,是谷羽向“喬主任”談自己的入黨經過,他才第一次詳細知道她的身世…… 她的故鄉天長縣(現改為天長市),在安徽東北部,與江蘇省相鄰(天長縣曾一度劃屬江蘇省),跟鹽城相距不遠。她生於1918年12月,他小六歲。 谷羽,原名李桂英,曾用名周淑貞、黎明、王志遠。父親李興泰是個小商人,經營香燭和雜貨。母親周氏,希望把李桂英培養成有出息的人,教育她要自強自立,要有文化。 李桂英在天長讀完小學後,進入天長中學讀初中。 1933年夏,李桂英到當時的安徽省會安慶,進入省立第一女子中學讀高中。 1934年暑假,李桂英從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學轉入北平安徽中學高二學習。 1935年初,她轉入北平女一中高二(第二學期)學習。

當時,高一學生郭桂英(現名郭明秋)是共青團員。李桂英與她同住一屋,接觸密切。 1935年10月經郭介紹,李桂英加入共青團。此後,李桂英曾幫助郭編印《時代婦女》。郭寫稿,李校對。只出了幾期,後被認為該刊有“色彩”而停刊。郭桂英又介紹李桂英認識了師範大學的周懷球(後改名周小舟)。李桂英曾參加週負責的抗日武裝自衛會西城區工作,在女一中秘密宣傳抗日救國。 1936年1月,郭桂英去天津,到省委工作,把李桂英的關係介紹給老夏(後改名王國華)。這年秋天,通知取消共青團,團員均轉為黨員,黨齡從入團時計算。此時,由老夏將李桂英的組織關係轉到“鐵委”的老孔(即吳德)處擔任聯絡。 1936年底,由於中共北方局要建北平分局,根據吳德指示,要李桂英與黃愛民假扮夫妻住機關,在北平分局擔任刻印蠟版和送文件工作。

1937年,發生“七·七盧溝橋事變”,二十多天后,日軍攻陷北平、天津。平津學生南下宣傳抗日救亡,谷羽也離開北平。離開前夕,中共北平地下組織負責人之一吳德關照谷羽,如果她進入延安,可去涇陽找楊尚昆聯繫,並告知了聯絡暗號。 谷羽化裝成做買賣的婦女,和平津學生們一起,從北平到了天津,再由天津坐船到煙台。他們搭乘的是一艘運煤的船,上面裝煤,人住在陰濕的底艙。在眕上岸,前往濟南,再搭軍運卡車來到南京。在南京,學生們分為三路:一路到北方打游擊,一路前往大後方武漢,一路奔向延安。谷羽決定前往延安。 她從南京來到西安,在西安青聯辦事處做青年統戰工作。 不久,她與七、八個青年一起從西安步行,走了十來天,這才於1937年9月抵達延安……

胡喬木曾寫過一首題為《鳳凰》的詩: 誰最早畫出鳳凰的形象? 誰最早唱出鳳凰的詩章? 不知道。多謝往古的巨匠, 讓多情的仙鳥歌舞在穹蒼。 飛下去,你五彩繽紛的翅膀! 向天高地遠,地久天長。 相互的了解,兩顆心迅速貼近了。谷羽成了他心中的鳳凰。 谷羽回憶說: 有一次,我們在路上邊走邊談,忽然,他遞給我一封信。我回到宿捨一看,信封上沒有收信人的名字,很納悶,就去問他這信交給誰。他反問我:“信看過了?”我一下愣住了。他連忙說:“這是給你的。”回到宿舍打開信,我的臉一下子發燙了,原來這是一封向我表示愛慕之情的信。經過幾次傾心長談,我們更加了解了,心更加貼近了。 1938年7月裡的一天,胡喬木和谷羽把他倆的事,向主任馮文彬說了一聲,那就算是向組織報告了。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他倆就結婚了,住在一起了。

後來,過了快一年——1939年4月,他倆在延安,請了李昌、黃華等吃了一包花生米,再吃碗條,那就算是補辦的“婚禮”,如此而已。 前文已經敘及,在結婚的時候,胡喬木咬文嚼字,依照中那句“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把李桂英改名為“谷羽”。沒有披婚紗,沒有戴金戒指,他倆在黃土地上的簡樸的結合,此後倒是同甘共苦度過了漫長的一生。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