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第3章 百年奎因(On the Centenary of Ellery Queen)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ellry 2445 2018-03-16
2005年是兩位布魯克林出生的表兄弟百年誕辰,他們是文學史上無可非議的藝術成就最高、商業運作最成功的組合。在成為偵探小說作家埃勒里·奎因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各自的筆名。曼弗德·李潑夫斯基———出生於1905年1月11日———變成了曼弗雷德·本寧頓·李。丹尼爾·南西———出生於1905年10月20日———變成了弗瑞德里克·丹奈。他們1920年代在曼哈頓工作,李從事電影宣傳,丹奈是廣告編輯兼藝術指導,他們決定參加一場雜誌主辦的獎金為7500美金的偵探小說比賽。儘管私下被告知獲獎,但是雜誌倒閉,接任者挑選了另外的獲獎者導致他們失去了獎金。但是———由作家奎因撰寫的關於偵探奎因的小說———於1928年出版。這開啟了最為成功的———儘管通常是言詞激烈、互不相讓的———合作,並且一直持續了超過40年。

第一部小說隨後是幾部國名/物件標題模式的小說,從《弗蘭奇寓所粉末之謎》(1930)到(1935)。值得特別指出是1932年,這年他們出版了4部本格經典小說:埃勒里·奎因名下的和,以及他們第二個筆名巴納比·羅斯名下的兩部描寫聾演員兼偵探哲瑞·雷恩的小說《X之悲劇》和《Y之悲劇》。在嚴守兩個筆名的身份之謎情況下,表兄弟戴著面具參加演講,李扮演奎因,而丹奈扮演羅斯。羅斯的筆名在寫完第四部《雷恩先生的最後探案》(1933)之後便不再出現。而關於羅斯和奎因的真正身份直到1936年才得以公諸於世。 奎因30年代後期的小說,從(1936)到(1939),標誌著一個過渡時期,這時期出於在光面雜誌連載的考慮,他們試圖將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兇鎮》(1942)———第一部設置在新英格蘭小鎮萊特鎮的小說———開啟了他們1940年代和50年代的巔峰時期,這期間包括了經典的連續殺人作品(1949),最好的好萊塢偵探小說之一《惡之源》(1951),勇敢的反麥卡錫主義寓言小說(1954),敏銳地看待退休問題的小說《奎因探長自己的案子》(1956),以及懷舊往昔的小說———最初此書是作為埃勒里的最後一案。

在他們合作的早期,這對搭檔這樣分工:丹奈負責謎團情節、人物和事件的詳細大綱,李將其敷衍成長篇小說以及短篇小說。儘管這種合作產生過一些二十世紀最好的偵探小說,但是絕非一件易事。在1967年接受《MD》雜誌採訪的時候,李說:“我們對偵探小說有著很不同的看法。”丹奈補充道:“我們對任何事都有著很不同的看法。” 兩人對待文學都很認真,但是他們在偵探小說———那些處於兩次世界大戰間隔內的黃金時代作品———能不能像文學一樣被認真對待的問題上有不同看法。丹奈認為可以,但是李在私人通信中表示懷疑。奎因最偉大的成就也許是丹奈和李平衡狀態下的副產品。他們總是與時俱進,表現當前文化和政治,加上深層的心理分析,嚴肅主題在他們的小說中也日益增多,然而從沒有放棄充分的線索,公平的遊戲———這些在早期作品中已經上升到一種藝術層面。丹奈不允許丟掉這種本格元素,而李越來越沉浸於將政治、社會和心理主題混合到小說中。

在創作這些作品的同時,埃勒里·奎因在編輯和學術領域的成就也能與之並駕齊驅,他著有關於短篇偵探小說先驅性的書目著作,當然還有這本發行於1941年的雜誌。這些成就的大部分是丹奈個人功績,但是一開始並非如此。在《EQMM》發行之前數年,埃勒里·奎因編輯了高質量的廉價雜誌《神秘聯盟》,僅在1933年和1934年發行了4期。曼弗雷德·李戴著面具扮成奎因的照片出現在雜誌第一期上,但是根據李在1969年寫給《安樂椅偵探》雜誌的信中所說,他們兩個共同承擔了雜誌工作:“我們就是全部的職員———你看好———全部;我們甚至沒有一個秘書。我們挑選小說,準備拷貝,閱讀校樣,裝幀樣張,超負荷工作,等等,甚至還打掃辦公室……所有這些發生在30多年之前,但是痛苦似乎才開始消退。”這也許能部分解釋為什麼李將後期的大部分編輯工作留給丹奈承擔。

廣播劇是李的領域。他操持各種細節,並且,當其他需要促使丹奈放棄廣播稿編劇角色的時候,李便和安東尼·布徹以及其他作家合作。兩卷本真實犯罪文選《埃勒里·奎因的國際案件簿》(1964)以及《案件中的女性》(1966)是李個人的功勞。當嚴重的書寫障礙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導致·在1960年代某段時間放棄奎因小說創作時,丹奈曾和其他合作者合作,包括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西奧多·斯特吉(Theodore Sturgeon)和艾弗拉姆·戴維森(Avram Danidson)。 最後一部埃勒里·奎因小說《美好的私密之地》(1971),李重新回到合作者的角色中。他於當年4月3日去世。弗瑞德·丹奈沒有再寫小說,但是繼續編輯《EQMM》直到他於1982年9月3日去世。

安東尼·布徹寫道:“埃勒里·奎因就是美國偵探小說。”他們所有的成就加在一起,以及他們在文學和編輯領域的影響,這句話很明顯不是誇大其詞。但是如果沒有埃勒里·奎因會怎麼樣呢?如果弗瑞德·丹奈和曼尼·李成為那次徵文比賽的獲獎者,僅僅簡單考慮合作但是不決定這麼做,還會這樣麼?如果他們沒有預見到成功和名譽而是預見到矛盾———他們在個性和見解方面的不同點———他們強烈的自負心理注定在文學合作方面不會有成功而只會毀滅他們之間的美好友誼,那麼會如何?簡而言之,如果他們決定仍然從事他們以往的工作,會如何呢? 還有誰能寫出這樣的偵探小說,既是黃金時代謎團佈局、線索佈置的經典又充滿美國味?還有誰能將純粹的挑戰讀者帶入廣播劇和電視?還有誰能促成早期美國偵探小說作家協會(MWA)的發展(奎因並不是MWA最早的發起者之一,但是參加了MWA籌備會,並且擔當過第二屆MWA主席。———譯註)?還有誰能收集、重視、編目如此海量的短篇偵探小說,讓那些名家以及被人淡忘的名字保持生機?還有誰能編輯這樣一份雜誌為所有類型的高質量犯罪小說尋找出路?如果沒有埃勒里·奎因,有多少事情不會發生,這個領域的發展會變得怎樣困難?短篇偵探小說會如何發展———還是無法發展?這些答案太過壓抑令人不敢想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