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分眾的藍海·創意江南春

第40章 資本戰略

企業成立要錢,渠道擴展要錢,廣告推廣要錢,企業的發展勢必面對吞吐大量資金的需求。而“沒有資本,找資本;有了資本,缺戰略”,這是中國目前多數企業面臨的共同窘境與尷尬。 資本戰略能保證企業快速、安全、穩定、持久、健康地發展。同時,資本戰略實施得成功與否又關係到企業的生死。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商業運作的“鐵的規律”。 另一方面,作為現代社會資本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資金資本注定要展現自己的價值,而不僅僅只是技術、人力資本的附庸或變種。企業運營的歷史經驗更是表明,“這是個資本說話的年代”。 中國進行開放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進國外技術。在國有企業和本土民營企業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技術手段(從產品工藝到管理體制)的劣勢也常常被描繪為勝敗的關鍵。其實這種邏輯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顯得相當片面與幼稚。

技術固然重要,但,是資本而不是技術,決定著產業的所屬權。 可以簡單地設想一下,只要擁有充足的資本,工程師和經理都可以僱傭,市場可以開拓,甚至再先進的技術也可以引進。 在一個更具有像徵意義的例子裡,聯想電腦收購了技術更加“先進”的IBM筆記本電腦品牌Thinkpad。在此項交易達成後,就純粹的技術水平來說,聯想已經優於向來不以技術見長的主要對手戴爾電腦。可是,幾乎所有的產業評論家都對其是否可以擊敗戴爾表示懷疑。因為戴爾擁有聯想不敢想像的資本,而真正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興風作浪”的無疑是資本雄厚的企業。 如果說這種說法過於“資本決定論”的話,或者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進行思考。 美國經濟的競爭力是來自哈佛這樣的文科學校(優勢在於法律制度和工商管理),還是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理科院校(優勢在於科學和工程技術)?毫無疑問,商業社會的主流觀點對這個問題從來不會含糊——只要有了深謀遠慮的資本製度,適應市場發展的科技自然可以因得到良好的資助而誕生。

相反,單純的科技水平(例如前蘇聯的軍事科技)在缺乏相應經濟實力的支撐下,也未必能將科技這一“第一生產力”轉化為國家或企業的競爭力。 即使從中國自身的改革開放發展實踐來看,今天仍能維持經營的企業,無疑不是源於運用適當的資本戰略保持優良的資本結構,維持持續的低成本。 所以,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不應該被一些似乎有理的“技術因素”——無論是眼花繚亂的電腦信息系統還是更加顯得神秘莫測的“風險管理”擾亂視野,這些並非來自海外的跨國工業公司或者金融機構的優勢所在。犧牲“市場”,引入“技術”也不一定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掌握好資本戰略中資本運作的流程才是企業成敗得失的根本。 關於資本戰略怎樣操作,江南春和他的分眾在資本籌集、資本分配和資本擴張的資本戰略主脈上的精彩表演又給中國相當數量的企業上了一課。

資本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心中長期的隱痛。 面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潮流,應對入世後境外商業勢力的大舉入侵、“搶灘圈地”,處於嚴峻形勢中的中國企業普遍在探索新的資本戰略。不過,大多數企業依然停留在原來的思維水平上——貸款,依靠銀行的支持獲得資本的籌集。 對於這點,分眾成功地摸索出了自己的資本戰略思想和方法模式——“拿來主義”,構建出適應於自身的資本戰略結構,使其在新媒體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處於不敗之地。 具體而言就是,分眾的資本戰略不用脆弱而“原始”的“券商—銀行—信託”金融鏈條籌集周轉現金,因而也不受國內整頓金融秩序的影響。 穩定的現金流保證了分眾業務的快速增長及其在中國戶外樓宇電視廣告業市場的霸主地位。更重要的是,如火如荼的銷售業績會形成資源集聚效應,“迫使”更多的資金供應商做更大的投資。分眾這種資本戰略的自我發展模式,如果運作得當,則似乎資金鍊永遠不會斷裂。

由此可見,分眾“拿來主義”的資本戰略的高速實踐離不開風險投資的積極推動。換句話說,即在分眾傳奇的背後,我們看到了眾多國際資本的推波助瀾。在積極的資本戰略的引導下,分眾在樓宇電視市場牢牢地奠定了不可撼動的領導地位。 制度經濟學家林毅夫稱:“勞動力和資本的相對價格與該經濟的要素禀賦結構有關。在不存在政策扭曲的情況下,那些勞動力相對豐裕、資本相對稀缺的經濟必然擁有較低的勞動力價格和較高的資本價格;反之,那些勞動力相對稀缺、資本相對豐裕的經濟則必然擁有較高的勞動力價格和較低的資本價格。”簡單地說,“拿來主義”的資本戰略是分眾成長戰略的“靈魂”。充足的資本輔之以精準的戰略思維,才能保障分眾穩定的人員結構,支撐其他戰略的順利執行。

從2003年開始,分眾運營5個月即受到廣泛的媒體關注,雖然發展迅猛,但這5個月,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設備投資和陣地投入已“燒掉”了江南春2000多萬元。當時由於SARS的原因,廣告銷售卻不盡如人意。可以說,那時的江南春除了養老的錢,已經“一貧如洗”,再也沒有後續的資金投入分眾的市場運作了。 江南春清醒地意識到:“如果覆蓋面不夠廣泛,無法對廣告主形成強大的影響力。而這個極耗費現金流的樓宇電視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源源不斷的支持。” 這時他想到了引進國際資本,而國際資本也在註視著分眾的一舉一動。 2003年5月,市場的先行者分眾率先贏得了軟銀的投資,開始憑藉資本力量在全國展開圈地圈樓運動,同時,又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圈錢融資運動。

2004年4月,成功投資蒙牛、李寧等公司的鼎暉國際CDH(前身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投資部)攜手曾投資空中網、百度的國際知名風險投資基金DFJ等公司注資1250萬美元進入分眾傳媒,推動其全國網絡的鋪展。 2004年11月,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歐洲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英國3i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發布會,宣布投資3000萬美元成為分眾傳媒第三輪的投資者,使2004年度分眾的融資總額上升至4250萬美元,創造了10年來國內廣告傳媒私募融資的全新紀錄。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實現資本來源多元化、有了足夠資本的江南春立即調整重心,運營資本,改善資金成本,優化資金分配結構,打造分眾品牌的核心。而準確的資本戰略也使得江南春在應對對手的衝擊時得心應手,保持了分眾在競爭中穩健地成長發展。

後來在成長過程中,分眾又多次運用資本的力量,運用M&A(Merger和Acquisiti的簡稱,意指併購),將在樓宇視頻領域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聚眾傳媒、框架媒介液晶屏業務、邊界液晶屏業務等收歸旗下,將最大的公寓電梯媒體運營商框架媒介、最大的賣場視頻媒體運營商璽誠傳媒全資併購,也同樣以資本做支撐,通過收購成功進入互聯網廣告和手機無線廣告領域。 創新+執行+資本=分眾的快速成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