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

第33章 “美高聯姻”到此為止

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3個月之後,何享健正式對戰略投資者張開懷抱,他指派美的集團董事副總裁栗建偉負責資本引進工作。自此以後,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希望牽手美的的各方投資者排起的長隊足以令他焦頭爛額。 在眾多競爭者中,高盛的風頭無疑最為搶眼,在半年時間內便獲得了美的管理層的信任。 2006年11月中旬,當時中國股市不斷走高,美的電器的股價已經從2006年初的6元左右攀升到9元上下。高盛希望先通過一份意向書把收購美的電器股權的價格定死,然後再派出大批人馬對美的進行全方位調查。 然而何享健斷然回絕了高盛的提議,並給予極其強硬的回复:要合作就簽署正式的協議書,而且高盛必須在一周之內完成調查、談判和各種法律文件的起草。

對於投資風格一向謹慎的高盛來說,何享健的要求太過苛刻。但是,長期關注美的發展的高盛很清楚:這家企業“擁有15年的行業經驗和積累,連續10年以上贏利;主要產品在各自領域中或是中國第一、或是世界前三,符合'數一數二原則';產權清晰;擁有優秀、穩定的經理人團隊”,自己不可能放棄美的。自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以來,高盛在中國大型國企重組上市、高科技公司風險投資、地方國企併購出售等領域都受益巨大,而入股美的則是其首次分享民營企業的勝利果實。 何享健的“最後通牒”無疑起了作用。一周後,高盛總部作出決定,高盛全資控股的子公司“高盛投資”以9.48元/股的價格認購美的電器10.71%的股份,投入金額為7.17億元,鎖定期為三年。為了表示誠意,高盛承諾以自有資本而非旗下募集到的私募基金對美的進行投資,更不會聯手任何一家同行業國際巨頭;何享健也報之以李,提出高盛可以派出一名董事並且提名一名獨立董事進入董事會,交割前美的不再與其他戰略投資者談判,高盛在即將發行的新股中有優先認購權。

2007年6月14日,商務部簽發關於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的批复文件,原則上同意美的公司向美國高盛集團全資擁有的子公司定向增發75595183股人民幣普通股,要求定向發行價格不低於董事會決議公告前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均價的90%。這就意味著只需中國證監會最後核准,何享健期盼已久的資本盛宴就要開始了。 截至2007年6月15日,美的旗下的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的市值高達491億元人民幣,為國內A股和香港H股市場所有家電類上市公司之首。其主要競爭對手格力電器的市值為290億元,青島海爾為225億元。而2005年底美的電器的市值還不足50億元,不到兩年就取得如此巨大增幅的事實令許多人確信:照這樣發展下去,已經轉型為控股公司的美的集團不做投資也不行了。

引入高盛以後,美的集團內部已悄然發生變化。作為在全球商品期貨方面首屈一指的交易商,高盛派出了相關專家到美的講課,對整個大宗原材料的走勢甚至集團採購提供一些分析指導和幫助。美的在總部的二層專門為高盛的董事會代表安排了辦公室,而四層就是何老總的辦公室。顯然,高盛未來在美的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一個投行顧問可以概括的。 高盛提供的還遠遠不止幾個億的資金和國際視野,它更增強了眾多的主流境外投資機構對美的電器未來的信心。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美的電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外資股東就佔五席,其中包括了摩根斯坦利、高盛等著名投行,它們的持股比例已達11.5%。據了解,在美的電器的所有流通股權中,外資股東的佔股比例已達到了20%。

然而,2個多月之後,曾被業界認定是板上釘釘的“美高聯姻”卻無疾而終,令人惋惜。 2007年8月30日,長達9個月(從2006年11月中旬雙方簽約算起)的審批終於塵埃落定,該方案未能通過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的審核。這也意味著美的引入高盛的計劃“到此為止”,因為據證監會2007年六七月份公佈的規定,外資戰略投資者如要提高收購價必須以新董事會通過前20天該公司的平均股價為最低收購價,這個條件高盛顯然不能接受。 事實上,從2006年11月與高盛簽約到2008年8月28日收盤時,美的電器股價已經從每股不到10元漲到35.79元,若以復權價計算則已超過70元,整整漲了7倍。黃曉明說,面對不斷上漲的股票,美的高層曾向高盛表達過希望提高定向發行價格的意向,但因為雙方要恪守此前的協議,因此美的也沒有過多地堅持。

“今年6月方案獲得商務部批准,遞交證監會時,證監會曾和我們溝通,所以我們也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說,“證監會認為在審批過程中,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美的的股價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還按以前較低的價格向高盛定向發行,可能對公司原有的股東不公平。” 面對這個“無言的結局”,何享健說:“這不是理想的結果,不過未來機會還很多。”在他看來,這不是融資的問題,而是國際化的問題。美的仍然在與國際性的投資公司不斷接觸,美的既定的國際化戰略不會受到影響。 通過1992年股份制改造到上市、MBO、股權分置改革再到嘗試與國際資本牽手,何享健逐漸找到了“用資本解放美的”的“通行證”,為美的在相關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征程中大舉擴張提供了資本保證。

然而,與此同時的另外一個事實是,上市並非是為企業包治百病的“萬能藥”。 1993年上市以後,美的將募集來的資金投入到生產、銷售環節,希望盡快實現飛躍。然而欲速則不達,從1993年到1997年的5年時間是何享健創業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比1984年的“寒流來襲”還要難熬。 1997年,在“鼓勵工人下崗再就業”的時代背景中,劉歡以一曲催人奮發的《從頭再來》家喻戶曉,“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這句充滿魄力和氣勢的勵志歌詞為無數失業者點亮了創業的明燈,燃起前行的希望。 對於何享健來說,他這一年的心境要比下崗工人愁苦得多。不過,像大多數“從頭再來”的創業者一樣,他必須為美的照亮在迷茫中前行的路,而這一次點亮希望明燈的火星,又是何享健在砸向哪塊頑石的電光火石中捕捉到的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