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護士在美國

第20章 1、母性偉大不求回報

中國護士在美國 张萍 7070 2018-03-16
母性是偉大的。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珍愛的。儘管如此,有時也會因為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諸如時代的不同、社會的各異、文化的差別、個性的影響,使每個母親所付出的愛有程度上的不同。 我曾經認識過這樣一個母親,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上講,她都可算得上一個溫柔、細心、體貼、堅強的母親。這就是居住在美國南方小鎮上已有二十多年的泰國媽媽。 泰國媽媽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她父母卻是老一代的中國移民。為此,泰國媽媽有一個響亮的、寄託著她父母厚望的中國名字叫“陳見志”。泰國媽媽雖然有個男兒的名字,人卻生得漂亮、溫柔、清雅。現在她雖已年過半百,從其舉手投足中可以看到她年輕時的影子。 她最美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就是她的那雙眼睛。那種美,不是在於眼睛的形狀,也不是在於眼睛的大小,更不是在於睫毛的長短,而是在於眼睛裡的神態和流露出來的點點滴滴的溫柔。每當她和你說話時,她的眼睛總是緊緊地追隨著你的雙眼,從不離開。從那視線中,你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她對你的關懷和理解。

泰國媽媽身材適中,保養良好,既沒有中年人的臃腫,又不像年輕人那樣清瘦。平日里,她個人的生活儉樸有加。終日素面朝天,頭髮既不染也不燙,直直地貼在耳後。但她在穿著上,卻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她雖離開泰國多年,但仍舊喜歡著裙裝,一年四季,大多如此。她最喜歡穿的是筒式長裙,她有幾條很好看的素色花紋做成的長裙,上面再配上一件淡色的短袖衫或是毛衣。走起路來,裙子隨身而動,看上去總是飄飄灑灑,清新高雅,平添了萬種風情。她真正是屬於那種輕而不弱,美而不俗,似退卻進,舉重若輕的女人。 最早,我是通過一個朋友才認識泰國媽媽的。我第一次面對面和她扯家常時,她就很坦誠又自豪地告訴我,她是三個兒子的母親。老三是個智障兒,現年已經十幾歲了,生活仍舊不能自理。這讓我吃驚不小。看看眼前這位乾淨整潔、樂觀開朗、說笑自如的女人,我怎麼也無法把她和一個智障兒連在一起。

自從那次交談以後,沒過多久,我就見到了她的智障兒默文。默文身材細高,帶著一幅高深度的近視黑邊眼鏡。無論你對他說什麼,他的回答總是一個“NO”字,實際上他也不大明白“NO”的真正含義。他有著自己的許多經常性的、不自主的、習慣性的動作,外加上沒人能聽得懂的語言和怪叫。他的舉止引起了我深深的同情。然而,從同情到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孩子,還是後來聽了泰國媽媽親口講了默文的故事。 泰國媽媽在生育了兩個健康而又活潑的兒子之後,於1986生下了默文。據泰國媽媽講,懷老三時,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只是到了懷孕後期,胎兒躁動頻繁,泰國媽媽及時做了檢查,美國醫生告知一切良好。這樣,默文就一直等到足月時來到了世上。由於整個產程極其順利,泰國媽媽又有著以前生育的經驗,所以說不上緊張、忙亂,一切好像都在準備和預料之中。默文離開了母體之後,只見了媽媽一面,便被送往嬰兒室去了。這時泰國媽媽才感到疲憊不堪,於是也就朦朧睡去了。

直到次日清晨,泰國媽媽被醫生從睡夢中喚醒,被告知默文夜間突然抽搐、周身青紫缺氧,已緊急轉入小兒科作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泰國媽媽心裡想著自己兩個健康的大寶貝,覺得老三也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毛病。所以開始並沒有多著急。只是電話通知了她先生,讓他去兒科看看小兒子。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像泰國媽媽想得那樣輕鬆。在小兒科觀察多日,默文的病情不但毫無好轉,而且抽搐日漸頻繁,造成新生兒缺氧和輕度腦水腫。醫生不斷地會診,試圖找出默文發病的真正原因。最初默文被診斷為原發性癲癇,繼而又被否定。最後,默文的父母得到了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默文的左右腦的連接處發生障礙,屬於先天性中樞病變的一種,其後果可以導致終生癡呆,生活無法自理。由於現代醫學還達不到明確診斷該病誘因的水平,也無法對此病做徹底的根治。唯一可以做的事是,用藥物控制抽搐等多種對症治療的辦法。

剛剛離開醫院的那段日子,是泰國媽媽一生中最緊張、最忙亂、最擔心的日子。小小的默文不發病時,和正常的新生兒沒什麼兩樣,白白胖胖的,能吃也能睡。一犯起病來就是驚天動地,全身不停地抽搐、呼吸困難、周身變色。每一次犯病,泰國媽媽都帶默文去急診。然而,病來如山倒,犯病的時間是沒有選擇的,有時在白天,有時在深夜,泰國媽媽幾乎是不吃不睡地守護著默文。 在這段日子裡,不僅是體力上的透支,還有精神上的高度壓力。對於一個原本完好的家庭來說,突然間要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況且這件事,並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而將是一個長年累月的痛。毫無疑問,全家愁云密布,連兩個年幼的大兒子也受到了影響。 在這種痛苦中,第一個站起來的是泰國媽媽。她後來對我說,當年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病成這樣,並且會成為終身的智障,她的心都碎了。無論如何,她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她垮了這個家就完了。所以,她必須挺下去,別無選擇。她說:那時她也不敢再多想未來的事,只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地為這個家過好每一天。當時的這種想法和決心,也成了泰國媽媽日後的一句口頭語:“別管明天的事,把今天過好才是最重要的。”是呀,人的一生是由無數個“今天”連成的一條線,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全力以赴地做好今天的事,我們的一生就會活得有價值,就會活得問心無愧。

從此,憑著信心,憑著樂觀,憑著毅力,泰國媽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照顧智障兒和全家人的漫長而又操心的路上。艱苦,但卻無怨無悔;忙碌,卻樂在其中。 默文長到三歲時,由於長年的藥物治療,抽搐的症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是智力卻連一歲的幼兒都不如。到了默文入學的年齡,泰國媽媽堅持把兒子送到公立學校的特殊班就讀。泰國媽媽每日親自將兒子送上校車,下午再準時接回來。這樣地日復一日,默文居然也讀到了高中。儘管他還是隻字不識,卻格外地熱愛學校的生活。泰國媽媽也跟著高興,因為默文終於可以走出家門,去見識社會了。 歲月不居。十幾歲的默文儘管智力不增,但身高卻年年見長,以至於長得比泰國媽媽還高。但是默文的日常生活,仍然需要別人照料。泰國媽媽每天要付出很多的體力,來照顧這個比自己高出半頭的兒子。她除了要按時給他餵飯、換尿布、洗澡、更衣以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陪默文玩。一個智障兒的母親身邊就像有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嬰兒一樣,無窮無盡的操勞,看不到希望的付出。

然而泰國媽媽卻能自始至終地抱以樂觀態度。她以驚人的耐心和毅力牽著默文的手,讓他盡量享受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默文除了學校的生活以外,還有一些自己的愛好,比如聽音樂、畫畫、游泳。每一樣愛好都是泰國媽媽用心血一點點地幫他培養起來的。泰國媽媽家裡有很多教幼兒畫畫的書,每天放學後,泰國媽媽便手把手地教默文照著書上的樣子畫。畫了很多年,默文仍舊畫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他卻很愛畫,也懂得染色。在泰國媽媽的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幅默文染出來的傑作。 在泰國媽媽家的附近,有一家運動中心。其中不僅包括了各種運動器材,室內各類球場,室內跑場,而且還有一個十分規範的室內游泳池。由於是在南方,又是在室內,所以游泳池一年四季都開放。每到傍晚時分,人們常常會看到一對東方面孔的夫婦帶著一個活蹦亂跳的男孩兒在那裡戲水,那就是泰國媽媽的一家。

默文其實並不會游泳,但他喜歡玩水。泰國媽媽會給他戴上救生圈,任憑他在水里玩個痛快。他們有時會帶來一個彩球,三個人在水上傳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們的歡笑聲久久地迴盪在游泳大廳中,成為世上許許多多美好家庭的一個真實縮影。 默文從小到大都是和父母同室就寢。到了他十五歲那一年,泰國媽媽想試著讓默文自己單獨睡在一個房間了。這種事,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易如反掌,兩三句話就可以解釋通了。對於可憐的默文來說,卻成了天下的一大難事。首先,默文不明白父母為何突然不要他了?其次,一人睡覺,有著無法想像的恐怖和不安。 每天晚上,泰國媽媽讓默文回房睡覺,他都極不情願。泰國媽媽只好陪著他,給他講故事、唱歌,默文越是緊張越睡不著,常常要折騰到午夜以後才能入睡。泰國媽媽早已是人困馬乏了,回到自己房中,仍舊睡不安穩,一心惦記著隔壁房間裡的默文,半夜要起身察看多次。有幾次,發現默文醒了,卻一個人坐在客廳裡發呆。於是,泰國媽媽又得重新哄他上床,接著又是一番從頭到尾的麻煩。

我曾勸泰國媽媽算了,就讓默文睡回父母的房間裡去好了!何必這樣既辛苦了自己,又委屈了兒子呢?可泰國媽媽說不行。她的理由是,總有一天她和她的先生要先走一步,如果現在不花時間和精力訓練默文獨立一些,到了那時默文就更可憐了。在泰國媽媽的堅持下,如此這般地磨來磨去,前前後後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默文終於接受獨睡一房的事實,並已漸漸地習慣了。從此,也就了了泰國媽媽的一個後顧之憂。 有一段時間,默文很瘦。其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午在校吃飯時,特殊班的老師要求這些智障的孩子們自己用餐,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餵他們。默文其實是會自己吃飯的,只是慢,一頓飯常常要耗上一個小時才能吃完。然而,學校的午餐時間,大多數較短。這樣做實在是難為了特殊班的孩子們,經常是還沒吃上幾口呢,午餐已經告結束了。默文的飯量不足,但他卻出奇地好動,每日的消耗量極大。長時間的出入量不平衡的情況下,默文的體重日漸下降,一直到了皮包骨的地步。

泰國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先帶默文去醫生那裡作了全面的檢查,在確診身體各方面良好之後,她決定給莫文加餐。辦法是:每日放學後,給默文加一頓正餐,然後在晚七點時和全家一起吃晚餐,在晚餐和入睡前的這一段時間裡,再給默文吃一頓以水果和點心為主的夜宵。有幾次我在泰國媽媽家做客,正好趕上默文放學回來。泰國媽媽會先給兒子一個擁抱,然後再給他洗手,最後再將早已準備好的飯菜端上桌。她會一邊笑望著默文吃,一邊順便給我講一些默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趣事。 默文的語言是沒人能懂的,只有他母親明白。這也是默文總不離母親左右的緣故。所以,泰國媽媽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默文。而泰國媽媽最讓我們大家欽佩的一點正是她從不以有這樣的一個兒子為恥,而是以他為榮。隨著我們這些媽媽群的兒女們一天天地長大,我們每個母親都有著一個如何面對孩子離家求學、遠走高飛之後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的難題。泰國媽媽倒樂了,她說:我比你們大家都有福,我不會有“空巢”的問題,我有默文陪著。她的話倒把我們這些發愁的母親們逗樂了。事實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問過泰國媽媽對默文將來的打算,她說美國的公立學校允許這樣的孩子在校讀到20歲。 20歲以後呢?泰國媽媽很輕鬆地說,就讓他跟著我和他父親過。不過他們早打聽好了一所芝加哥的殘疾人收容所,並對此作了實地考察,認為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他們現在就提前辦好了各種各樣的申請手續,一旦二老不在便可將默文轉入收容所。 默文雖然是個智障兒,卻是個很有感情的孩子。我每次去看望泰國媽媽,只要碰上默文在,便花些時間和他玩一會兒。我學著說他的語言,做他的動作,儘管我從來也沒明白過是什麼意思,默文都很開心。每次我要離開時,他都會親親我,以示友好。我下次再來,他仍不會認出我是誰,但是我以為他是個懂得愛的孩子,心裡有愛的孩子,永遠是愉快的。這和泰國媽媽多年的辛勤養育是分不開的。正像那首中國歌裡唱的“有媽的孩子是個寶”,不是嗎?我以為,默文和世上的所有的寶寶都一樣,美好、幸福、可愛、快樂,擁有他該擁有的一切。 如果人們以為泰國媽媽有一個智障兒就沒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和教養她的另兩個兒子從而忽略了他們的成長,那就大錯特錯了。 母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個母親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份愛。而且給每個孩子的愛都是等同的、熾熱的、全心全意的。 泰國媽媽的大兒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思路敏捷,治學嚴謹。幾年前,以全年級的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當地一所重點高中,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到美國東部的一所著名的大學主修工程學。老大不僅讀書好,並自幼在母親的鼓勵下,拜師修習小提琴,而後成為地方青少年樂隊的主力小提琴手。 老二是個運動型的男孩兒,他是三個孩子中長得最像母親的一個。他天生有著一付運動員的體魄,濃濃的眉毛下,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臉的輪廓圓中見方,給人一種男子氣概十足、信心百倍、精力充沛的感覺。 他曾經是高中摔跤隊的主力隊員。高中畢業後,他在當地一所大學裡主修計算機專業,同時做著一份收入可觀的半職工作。然而一學期之後,他的原高中摔跤隊的副教練因故要遷往他鄉,該校急需一名副教練。在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的情況下,主教練想到了泰國媽媽的二兒子,問他是否可以暫時回校義務幫幫忙?二兒子二話沒說,立刻辭掉了那份有收入的工作,利用每日課後的時間,回校當起了義務教練。 泰國媽媽問二兒子,“你不覺得可惜嗎?丟掉了那份有收入的工作,去做義工。”二兒子理直氣壯地說“媽媽,你不是一直對我說,金錢並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嗎?!我很希望為我的母校做些事情,以報答他們多年對我的辛勤教育。”泰國媽媽聽了兒子的回答之後,知道自己多年對他的教育收到了成效,自然是感到無限的欣慰。 在泰國媽媽有了老三之後,不得不在家以相夫教子為主。在這之前,泰國媽媽是從泰國的某大學畢業後,又在美國獲得動物學碩士的知識人才。儘管因著多種原因,所學的知識無用武之地,但泰國媽媽巧妙地將其所學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來服務於人類。 泰國媽媽由於在美國長年居住,又讀過書,英文很好,儘管帶有東方口音,說得很流利,詞彙也很豐富,能說會寫,她便用這一特長來幫助所需要的人。所以經常有很多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不懂英文的泰國人來求泰國媽媽幫忙。泰國媽媽總是有求必應,她為他們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諸如尋找住處、協助孩子辦理上學、買菜、看醫生等等。 在泰國媽媽幫助過的眾多的泰國人裡,我認識一個叫米蘭的泰國女人。據說米蘭一生不順,好不容易在泰國結婚生子,又遭丈夫遺棄。為了生活,她將兒女和老母親留在泰國,隻身來美打工掙錢養家。她所從事的工作是家庭護理,護理一對年邁的老姐妹。這戶人家住在一個很偏僻的小鎮上,鎮上以白人為主,很少有東方人。米蘭住在此家,一周工作七天,外加夜晚還要起來照顧老人如廁。工作上的壓力、勞累加上不懂英文又不會開車,米蘭心情一定是不那麼愉快的。 泰國媽媽知道米蘭的情況之後非常同情。她主動出面去和那家主人商量,是否可以讓米蘭每週三休息一天?因為泰國媽媽家附近的教堂裡,每週三上午辦了一個“婦女英文會話班”,分初、中、高三級。主人家考慮讓米蘭多學點英文,當然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最起碼在相互溝通上會方便些,便同意了。問題是,這一家住得離泰國媽媽家和教堂都很遠,往返在高速公路上的時間至少有兩個小時,而且美國的汽油費極貴,這樣不斷地跑長途,消費是很可觀的。泰國媽媽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了,由她每週三接送米蘭。 於是一個長達三年之久的接送米蘭的計劃在泰國媽媽的堅持下開始了。冬天冒著嚴寒,夏日頂著酷暑,泰國媽媽從未間斷過義務接送米蘭。每週三一早,泰國媽媽把小兒子送到校車上之後就急忙忙地上路了。中午英文課結束時,她再將米蘭接到自己的家裡,給她做頓中午飯。傍晚時分,再將她送回主人家。泰國媽媽告訴米蘭說,你一周就休息一天,在我家要像在自己家一樣,別太拘束了好好地放鬆自己。 泰國媽媽不僅經常幫助有難處的人,同時對於我們這個媽媽群中每家的兒女都是關懷備至的。有空時,她會去參加一些朋友孩子的鋼琴比賽或是青少年樂團演奏會。我女兒高中畢業典禮時,我告訴她太忙就不必來了。她說,那不行,再忙也得去,這是孩子一生中的大事。後來,她不僅去了,還帶給我女兒一束百合花以示祝賀。 泰國媽媽的熱情、友好、善良、平易近人,在她住的那個南方小鎮上是有口皆碑的。因此,喜歡泰國媽媽的,願意做她朋友的人也是數不勝數。其中不僅有泰國人和中國人,也有美國人和韓國人,還有一些來自中東國家的人。泰國媽媽對誰都是一視同仁,盡其所能,解他人之難。 然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勞心勞力,泰國媽媽終於身體不支病倒了。最初的症狀並不十分嚴重,只是每次蹲久了,站起來時感到頭暈目眩、右腿乏力,這一切並沒有引起泰國媽媽的十分注意。直到有那麼一天的傍晚,泰國媽媽突然頭部劇痛難忍,便由她先生送醫急診。通過腦部CT的檢查發現在離中樞神經很近的部位長了一個良性腫瘤,因腫瘤壓迫到神經,而引起了上面提到的症狀。當時,醫生提出的方案,一是手術治療,二是保守治療。醫生傾向於手術,而泰國媽媽和她先生都希望以保守治療為主。 在泰國媽媽生病以前,我已搬到美國東海岸定居了。後來聽朋友說泰國媽媽病重,我心裡很難過,馬上給她打了長途電話。電話中,泰國媽媽的聲音倒是極平靜。她告訴我她還好,不必替她擔心。她現在邊吃藥邊堅持氣功療法,已慢慢地見到一些成效了。 接下的一年裡,我們常常通電話、寄卡片,互報平安。所幸的是,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泰國媽媽的病情基本上控制住了。她在養病的日子裡,除了積極治療以外,就是讓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她在身體力行的情況下,在房前種植了一些常春藤。很快,常春藤攀滿了房前的牆壁,無論秋冬還是春夏,總是青春常在,經久不衰。無疑,它們象徵著泰國媽媽那種歷經苦難但卻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精神。 靜觀泰國媽媽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我常想,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在世,有苦又有樂,因為痛苦和快樂本是同根生的。一個人的一生並不需要追求完美,卻要力求全然。事實上,生活中許多看似相互矛盾的東西並非是真正對立的。比如長和短在對比中相互依存;高和低在位置中相互依存;好和壞在評定中相互依存;苦和樂在感受中相互依存。一個真正偉大的母親,所要做的不是選擇,而是讓兩者並存。在兩者之間創造一種和諧、平衡和美好。因為,協調才是一種真正的活力和生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