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護士在美國

第11章 1、童年啟蒙樂趣無窮

中國護士在美國 张萍 6760 2018-03-16
1984年10月5日,我們的小天使安妮來到了這個世上。她的到來像是天邊的一抹彩虹,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神奇的色彩和無限的欣喜。 在一個母親的眼裡,小女兒安妮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最漂亮的嬰兒了。她的天性中有著一副卓爾不群的神態。她的皮膚出奇地白皙,圓圓的小臉上,有著十分整潔的好似修剪過的眉毛和一雙稚氣十足的眼睛,嬌小的鼻子下有著一張誘人喜愛的小嘴,全身上下都是那樣白胖圓滑,散發著一陣陣迷人的乳香。 女兒自幼生性聰慧樂觀,愛笑不愛哭。她出生二十多天后,每當聽到旋律美妙的音樂,看到五顏六色的玩具,她都會笑起來。她笑時,眼睛生動有神,小嘴角微微地翹起,像是掛在天邊的美麗的月亮。兩隻小手不停地揮舞著,小腳則興奮地蹬來蹬去。望著她那副天真爛漫的樣子,我的心也隨之飄了起來。多麼可愛的娃娃,多麼快樂的寶寶,多麼美麗的小天使!

我愛我的小女兒。如果母女情是一首詩,女兒便是詩的韻腳;如果母女情是一支歌,女兒便是歌的旋律;如果母女情是一串項鍊,女兒便是閃亮的珍珠。我堅信我的小女兒是個天才,我願盡我的全力伴她長大。 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著濃得化不開的母愛,讓我能夠二十年如一日地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陪伴著她。我將我的信念、我的愛化成無休無止的勤奮和努力,溶在教養女兒的漫長歲月中。養育是辛苦的,然而收穫也是豐厚的。 我們母女的合作是從零歲開始的。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從“零”開始的。 “零歲”是幼兒智能和情感開發的最佳起點。在心理學中叫做“敏感期”。由於這個時期的幼兒還處在朦朧階段,所以,母親的主觀意識在此刻起著主導的、舉足輕重的實質性作用。母親推動搖籃的手,往往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然而,在對女兒的一切啟蒙教育之初,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女儿知道我愛她。從她還在母乳期的時刻起,我就經常不斷地親吻和擁抱她,每天柔聲細語告訴她無數遍“媽媽愛你”。我深信她是明白我的愛意的,因為從她那天真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到她的歡喜、快樂、熱愛、舒暢和滿意。 對我來說,母愛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一種最深沉、最赤誠、最無私的情感。它既可以熱烈而奔放,好似奔流直瀉的瀑布;又可以溫馨而平和,恰似山澗靜靜的小溪。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用“愛”編織成一個彩色的光環,隨時隨地縈繞著、環抱著、陪伴著她的孩子,走過一生的每一個階段,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淒風苦雨,不管是康莊大道,還是崎嶇小徑,“我愛你”的這種情感,無堅不摧。

但是,母親的這種愛必須通過語言和行為等多種方式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光有“愛”的語言,而沒有“愛”的行動,“愛”則變得虛偽而不真誠;而光有“愛”的行動,而缺少“愛”的語言,“愛”則會變得模糊而不明確。幼兒只有通過愛的“言”和“行”,才能明確地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愛。在這個愛的大前提下,所要做的便是微不足道的、卻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女兒的早期智能開發中,我始終以兒童文學和玩具作為重要的工具。通過它們,培養女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她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想像力。我那時雖然工資不高,但卻總能擠出“錢”來,給女兒買玩具和圖書。 從女兒三個月起,我便每天堅持做兩件事。一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她一起玩玩具。還有就是在她每晚入睡前,堅持用讀故事書的方法引她入夢鄉。我以為,博覽群書不必受到年齡的限制,嬰兒的誕生就是博覽群書的起點。因此,無論工作多忙,或是身體不佳,我從未間斷過,它是我每日的必修課。直到女兒漸漸地有了閱讀能力、有了自己的朋友以後,我在這兩方面的投入才逐漸地減少下來。

由於受到我自己母親的指導(我母親是幼兒教育專家、北京市玩具協會委員),我經常購買的玩具是能讓女兒自己動手的那種。玩具的價錢和它的價值往往不是成正比的。昂貴的電動玩具,只能看,不能動手參與,對幼兒的智力開發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物美價廉的、能讓幼兒自己動手拆裝的玩具能起到提高幼兒智能的作用。俗話說,心靈手巧。我卻說,手巧心才靈。讓女兒不斷地動手做事,才能促進她大腦智力的早期發育,才能讓她有一種創造的喜悅。手和腦的發展,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 在購買玩具的記憶中,我只給女兒買過一輛電動車,僅此而已。其餘大量的玩具,都是要讓她自己動手,才能達到玩的目的。 當女兒七個月大時,我母親送給她一套套碗。這套玩具既簡單又復雜,既別緻又平常。玩具是由里向外的、由小到大的、顏色不一的小碗組成的。核心是兩個淡粉色的小碗,上下扣在一起,便形成一個“小盒子”。淡粉色的外面又套上稍大一些的一套乳黃色的碗,然後是綠、紫、紅三套,依次見大的碗,一層層地套在一起,故叫做“套碗”。碗的大小,正好符合幼兒的小手,可以把握自如。

女兒在玩這套玩具時,必須做到手、眼、腦並用,特別是對手的細微動作的協調和掌握。同時,通過這套玩具,女兒可以對大小、顏色、形狀和數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它通過女兒的感覺、視覺和知覺的互動,從而有效地訓練了注意力和觀察力,啟發了早期的思維、想像和記憶,培養了耐心、好奇、獨立和自信。 女兒安妮玩這套玩具,從七個月大時玩起,一直玩到她一歲多。夏令時節,我們常常在客廳的地板上鋪上涼蓆,放上一段外國經典著名的樂曲或是中國兒歌,女兒坐在涼蓆上,伴著音樂,玩她的小套碗,拆拆裝裝,一玩便是很久,而且百玩不厭。 女兒安妮幼時喜歡玩的另一個動手玩具是串珠子。這套玩具的結構也極為簡易。一個玩具筒裡裝著色彩鮮豔、五光十色的木質珠子和幾條水藍色的粗線。女兒通過左右手的協調,用線將珠子串在一起。每當我和她一起玩時,我總是串一個數一個,給她一個數字和實物相關聯的初步概念。或是我有時要求她將所有的紅珠子串在一起,讓她準確地識別色彩。她會很認真地做,並將串好的一色珠子,做成項鍊,套在我的脖子上。我也很欣慰,我親她、抱她,告訴她“你是個聰明的女孩兒,媽媽愛你”。她那時雖不會說話,她的思維方式已通過這些有意識的遊戲慢慢地形成、發展起來了。

我在和女兒的合作過程中,也陸陸續續地讀了一些有關幼兒心理學及教育學方面的書。這一類的書在那個年代裡,雖不像今天這樣鋪天蓋地、包羅萬象、信息豐富、各取所需,但也是林林總總,從中可以學到不少的育兒經驗。然而,對我來說,我更相信自己的女兒,她本身就是一部趣味十足、感人之深的書。教育專家的理論,固然高明和超脫,但卻不如“我女兒安妮”這本書來得真實和寶貴。 即便一個母親書讀萬卷,如果不肯用心地去讀自己的孩子,那麼,她必然會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事無成。而一個真正明智的母親,不僅要懂得育兒理論,同時還要善於觀察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徵、情趣愛好,根據情況採取相應辦法,要順其自然,切忌武斷,不強求不扭曲。這樣隨著孩子的腳步,憑著自己的感覺,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女兒安妮說話不算早,準確地是在她一歲零三個月的時候。但不說則已,一說就是一串串連貫、通順、能表達她個人要求和願望的語言,而且字正腔圓。其中,她對於介詞、副詞和形容詞的運用還真恰到好處,常常是妙語連珠。 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從始至終地堅守著四個原則。一是尊重女兒。民主、平等地對待她,做她的朋友,細心傾聽她內心的想法和要求,通過不斷地溝通與交流,引導她朝著更有利於她個人方向發展。二是隨時隨地肯定她,鼓勵她,賞識她,讚揚她,從而幫助她一點點地樹立起自信心。自信心不僅在兒童時期,乃至人的一生,都起著磐石般的作用。它就如同人的能力的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都推到最佳狀態。三是把女兒的快樂放在首位。既然兒女的教育始於父母的膝下,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四是堅信興趣是孩子成材的最好的導師。因此,一切知識都力求在玩中學,從而將興趣的種子儘早地播入女兒的心田,激發她的求知欲。

因為內心確立了原則,教育女兒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安妮一歲半時,我決定開始教她識字。我不喜歡用書店裡的識字卡,而是善於自己動手製作識字卡。我將中文字整整齊齊、一筆一畫地寫在方形卡片上。學齡前兒童識字,學的不是字的結構,而是字的形象,所以必須從感性認識著手。比如:教“大”和“小”時,告訴她,媽媽是大人,寶寶是小孩,並分別將“大”和“小”字貼在我和她的衣服上;又如:教“多”和“少”時,把一堆糖分成兩組,一組有無數顆,另一組只有兩顆,再把“多”與“少”兩字,分別放在兩組糖上,讓女兒在視覺上有著明顯的“多”與“少”的差異,從而認識和記住了“多少”二字。這樣的教字方法的另一個好處是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識字。字來自於生活,是對生活的表達和概括,識字為的是更好地認識生活。

我那時用了一個安徽的小保姆,二十多歲,初中畢業,她是那種善解人意的女孩兒,因此在教女兒識字方面,一直和我配合得很好。我每晚教女兒一個新字,小保姆便會在第二天我上班時,讓女兒複習,從而加深了女兒的記憶。 伴隨著女兒識字量的增長,我開始和她玩字。最簡單的玩法是撲克牌識字法。這種方法,也是當時我自己編的。即我和她每人分到一些識字卡,一人出一張。出卡片時,要同時念出該字,念對了,便加一分,錯了,就減一分,最後以累計分數來分勝負。勝者,可自選一顆喜歡的糖果。我當然會故意認錯字,讓女兒來糾正。這種糾正,對她來說,不僅是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反复地加強記憶的過程。實踐證明:這種眼看字形,耳聽其音,口裡念誦,腦想其義的識字方法是相當有效的。這種玩法的歪打正著的結果是,通過加分減分的記錄,女兒無形中對數字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加減法。這讓我有一種喜出望外的收穫,也更加堅定了這種以我為主導、母女聯合進行早期幼兒智力開發的信心。

另一種玩字的方法,是通過一些兒童的普通遊戲。比如:玩娃娃家。女兒自然搶著作“媽媽”,讓我和娃娃作她的“孩子”。到了吃飯時,她會問我要吃什麼?我說:“米飯和肉炒白菜。”她便會在一堆字裡,挑出“菜”和“肉”兩個字來,在鍋裡炒來炒去,然後放在盤子裡,再將“飯”字放在碗裡,讓我和娃娃吃,我們會吃得“津津有味”。第二次,我又會點別的菜和湯,她都會如此這般地用“字”來做“飯”。又如:我和她玩看醫生的遊戲。這樣她就認識了“藥”和“針”字。最豐富的識字和計算的機會是和她玩商店購物的遊戲,她總是要做售貨員的,把所有她認識的和物品有關的字擺放在桌上。我們用紙做成錢幣,我當顧客,我要什麼,她便從桌上找到那個字,放在我的提籃裡,然後由我付錢,她算賬。 這樣的遊戲,我們母女倆每天晚上都會交替著玩,而且玩得有板有眼。玩得越熱鬧,女兒的識字和計算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奇怪的是,這種漸進的玩中求學的方法,從來都沒有讓我們母女厭倦過,女兒也從未有過逆反心理,或是抵觸情緒。在玩中學,她是那樣興高采烈,我則是樂此不疲。 再進一步的是,我要求女兒用她認識的字口頭造句。或是由她選一個字或詞,我們母女倆一人圍繞著這個字詞,講一個故事,其作用相當於口頭作文練習。故事可長可短,重在啟發女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和女兒常常玩一種特別的遊戲,由她隨意拿來一樣玩具,比如一個皮球。然後,我們就圍繞著皮球來想想“皮球有什麼用?”多數時間,是她說一句,我說一句,看誰說得多。諸如皮球可以變成皮筋,皮球上貼張字條,寫著“安妮愛奶奶”,然後把球滾到奶奶的房間裡,由此皮球像鴿子,可以傳遞信息等等。我試著引導女兒從皮球的材料、重量、體積、色彩、彈性等多方面去想像皮球的用途。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中叫做“發散思維”。這種思維是力求孩子自幼對某一個問題就能從不同的方面思考。鼓勵孩子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多多益善。這種思維方法最好是通過玩來讓幼兒習慣它,掌握它,一直到運用自如。這種方法就像燭光一樣,朝四面八方輻射,由此增強兒童的發散思維,使她的智慧光芒四射。 除了利用玩具以外,我仍舊沒有忘記幼兒圖書這個巨大的知識寶庫。我為女兒買的書,大多是中外著名的童話故事、兒童文學讀物和唐詩等。自她三個月大時,我就每晚給她讀故事。對於她那時到底能夠理解多少,我雖無從知道,但我相信,這些生動、形象、趣味、流傳甚久的故事,多少能在她的潛意識中留下一個印象,這是引領她今後走向知識殿堂的基礎和起步。 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已經由我講給她聽,逐漸地變成她講給我聽。她兩歲多時,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小書櫃,裡面擺滿了中外的各種童話書,總有百十來本,隨意從中選出一本,女兒便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當然,她每晚入睡前,仍由我來給她讀長篇的兒童故事文字書。久而久之,她連那些睡前的故事也都記下來了。後來我又不斷地給她買些錄音故事,她對此也是百聽不厭,並且能很快上口了。她這種講故事的本領,後來在北京東華門幼兒園裡,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和運用。老師在日常的觀察中,發現女兒口齒伶俐,語言的發展超過同齡的孩子,於是,經常讓女兒站在前邊,為全班的小朋友講故事。 誠然,故事除了訓練講和聽的能力以外,更多的是啟發了女兒語言的流暢性、運用詞彙的豐富性、思維的靈敏性、想像的廣泛性和記憶的牢固性。同時也讓女兒從小故事裡學到了諸如謙虛、自信、大方、嚴格、誠實、正直、認真、負責等多方面的人生的大道理,這為女兒獲得健康的心理髮展和人格成長,進而走上德才兼備的完善的人生之路,起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拋磚引玉的作用。這便是兒童文學的偉大之處了。 我有時也會讓安妮背誦一些古詩,但並不在乎她能記住多少首,而重在她對詩詞本身的理解有多深。 在女兒的童年的黃金歲月裡,我除了運用玩具和圖書來開發她的智商之外,就是我從來沒有忽略大自然的感染力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美化她們的心靈,鞭策她們的成長。 安妮幼時,我們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公婆婆的家在東皇城根北街,即北京美術館後街。這里四通八達,鬧中取靜,別具風味。我當年正是利用這種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牽著女兒的小手,愉快地度過了每一個週末。 春夏季節,我帶安妮去景山攀登,去北海泛舟,去故宮訪古。初秋來臨,我帶安妮去動物園遊玩。我們看頑皮的猴子攀山;看“高個子”長頸鹿咀嚼樹葉;我們向戴著“黑邊眼鏡”的熊貓問好;我們向穿著“翠色長裙”的孔雀說再見。冬季時分,我帶安妮去美術館賞畫。無論是怎樣的玩法,我們都玩得很投入,很盡興,常常是樂而忘返。我們母女這樣遊山玩水的事,從安妮一歲開始,直到她四歲出國為止,整整三年的時間,我們從未間斷過,無論冬秋還是春夏。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自己也會陶醉。但無論如何,我沒有忘記隨時隨地培養和訓練安妮細心觀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習慣。我常常帶她,仔細地賞識一朵鮮花的美妙和細膩,從花心到花瓣,由淺色到深色。我也會帶她,認真地觀看一棵松樹的挺拔和雄偉,從樹幹的奇形怪狀到松針的纖細繁多。從遠山到近景,從整體到部分,由粗到細,由顯到隱。 兒童的觀察力是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是知覺的高級形式和特殊形式。然而觀察能力的強弱,往往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必須經過父母的耐心誘導,逐步形成一種良好的觀察習慣。讓幼兒既能發現事物的同中之異,又能發現事物的異中之同。對於幼兒來說,培養她們的觀察力越早越好,習慣成自然。若兒童在早期就能形成觀察的良好習慣,在他們今後的求學的路上,就會很自然地細心觀察,從而順利地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看到一般人不易發現和容易忽略的事物。 許多觀察到的現象若不經過整理再現,那些現象就會稍縱即逝,無頭無緒,雜亂零落,最終收效甚微。為此,我每個週末帶女兒出遊之後,總會幫她把看到的東西進行整理加工。方法也是我自編的,很簡單,卻很有效。一是口頭敘述,二是圖畫描繪。 口頭敘述,是通過我們母女倆前一周的活動內容,自編一個故事,講給對方聽。而圖畫描繪,是我們將看到的東西用彩色筆劃在紙上。至於採用哪種方法,任憑安妮自選。在做這兩樣事時,我從不限制和規範她,而是鼓勵她自由發揮、添枝加葉、拓展思路。其目的在於既訓練了她的觀察力,又堅固了她的記憶力;既豐富了她的想像力,有發展了她的創造力。 我在講述所見所聞的故事時,常常沒有結尾,而是有意讓她續上結尾。如果是用繪畫的方法,我便會仔細地看她的圖畫。我並不會在乎她的畫畫得好壞,而在於寫生的宏觀和微觀的結合。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凡是女兒表現得優秀時,我都會在日曆上,在周日的那一天,貼上一顆金紙剪的五角星。如果連續得到五顆金星,便可以換一件小禮物。我們母女倆在做這些事時,從不覺得繁瑣或乏味而總是處於一種輕鬆、平和、享受的狀態中。樂趣是我們能夠持之以恆的根本。 女兒從三歲起,正式拜師學習鋼琴和繪畫。兩位家教都是造詣很深的青年教師,分別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並分別成為安妮在音樂和繪畫方面的啟蒙教師。 安妮四歲半時,隨我一起橫跨太平洋,來到美國與她父親相聚。至此,安妮在她的故鄉北京所受的早期教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由此開始了她在美國繼續求學的嶄新歷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