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百世豐碑

第14章 任何時候都要防止特殊化

百世豐碑 李祥 1370 2018-03-16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參加周恩來弔唁活動的親屬們,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鄧穎超同志傳達的周恩來總理對親屬的遺言:任何時候都要防止特殊化。千萬記住,不要因為是親屬,而在革命征途上搞特殊化!參加這次會議的親屬們,噙著眼淚,泣不成聲,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生前諄諄教誨的一幕幕往事,立刻浮現在他們的腦海裡。 週爾輝是周恩來八嬸母的孫子,他的父親周恩碩被日本鬼子和漢奸殺害。解放初期,家境十分窮困。周恩來就讓這個侄兒在他身邊讀書,從自己的工資中支付他的生活費和學費。當時北京有乾部子弟中學,又有許多條件好的重點學校,周恩來卻沒有送他進這類學校,而是把他送進了二十六中。這個學校是由私立中學剛剛改為公辦的,條件較差,就讀的學生多是附近勞動人民子女。在爾輝入學之前,周恩來一再叮囑他,不論是填表或談話,都不許透露出和他的關係。周恩來對爾輝說:你要是說出和我的關係,人家知道你是總理的侄兒,就會處處照顧你,遷就你,你也會產生優越感;那樣,你的進步就慢了。一九六一年七月,週爾輝結婚以後,北京鋼鐵學院為了照顧夫妻關係,通過協商,把他愛人孫桂雲從淮安調到北京工作。報到以後,爾輝夫婦倆一道去看望伯父伯母。這時,周恩來才知道這件事,他說:“照顧夫妻關係,為什麼只能調到北京,不能調到外地去呢?”鄧穎超同志也教育他們說:“伯伯是抓城市人口壓縮工作的,不能帶頭違反這個政策。”後來,週總理批評了有關方面的同志,讓侄媳孫桂雲仍回淮安工作了。一年以後,又讓爾輝也調回了淮安。爾輝臨行時,周恩來對他說:“學校裡學的東西,可以帶到家鄉去發揮作用。”並告誡他:“回去以後,也不能特殊化”,“任何時候都要防止特殊化”。

周恩來生前非常喜愛的侄女周秉建,當年在內蒙勞動鍛煉時,聽伯伯的話,表現很好,後來在當地參軍了。參軍以後,她穿上新軍裝,非常高興地向伯伯匯報。周恩來卻耐心地說服她脫去軍裝,仍回內蒙當了牧民。自治區領導根據周秉建的表現,打算提拔她當乾部,周恩來知道後,說還是讓她當個普通勞動者好,就這樣,被阻止了。為了和蒙族同胞打成一片,秉建決心學好蒙語,考入了內蒙古大學蒙語系。這,得到了伯伯的支持。周恩來說:你學好蒙語,就能更好地為內蒙人民服務了。後來周秉建和一位蒙族青年結婚,也得到了伯父的熱情鼓勵。 周恩來對晚輩親屬是如此,對他的平輩親屬,也同樣不允許搞任何特殊化。遠在解放初期,周恩來的姨表妹陳繡雲,曾要求他給她安排個工作。陳繡雲在舊社會是個受苦受難的知識分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她還敢於冒著生命危險去梅園新村看望大表哥。上海解放以後,她待業在家,就寫信請表哥周恩來幫忙。後來周恩來委託鄧穎超給這個姨表妹寫了回信,告訴她,表哥不能利用職權為親友安排工作。信中說:“人民政府的用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工作表現,只要他的工作努力,吃苦耐勞,工作效率高,群眾關係好,則不管他是誰,都將得到人民政府的器重,相反,則不管誰的'情面'去'提攜',也是沒有用的。這種作風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和你表哥現在的工作崗位,更不能以親故而違反原則。……對於你的工作意見,我意以去蘇北,生產或從事文教工作為宜,現人民政府正有組織地在進行,望你注意讀報並直接去接洽。”這封珍貴的書信,是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教育親屬“任何時候都要防止特殊化”的光輝見證,現在成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珍藏在周恩來故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