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122章 第九章悔青了腸子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807 2018-03-16
包括張作霖在內,十三省反皖同盟的形成過程,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段祺瑞、徐樹錚為他們曾經的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必定要償還的“債務”。 趙倜就不提了,他在反皖同盟尚只有七省時加入,七省同盟一下子成了八省同盟。爾後反皖同盟的雪球之所以越滾越大,則多與徐樹錚有關。 段祺瑞幾度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就全國各地的督軍來說,有關請餉、領械、編制隊伍……幾乎沒有哪一件事不要通過陸軍部,而這一切都必須徐樹錚答應才能算數——如果直接向段祺瑞請示,他總是說:“找又錚去。” 徐樹錚這個關口不通過,就意味著什麼事也辦不成;而只要徐樹錚一點頭,即使段祺瑞不知道,也能如願以償。無形之中,徐樹錚不知為自己樹了多少敵。

徐樹錚在具備過人能力的同時,也有氣量褊狹、不能容人的一面,有人評價他“成見太深,自信太強”,可謂入木三分。因為這一性格缺陷,他又額外得罪了許多人,甚至有很多將領、政客本屬於段幕或打算投段,也被他逼得只好另找出路,加入了反皖同盟的行列。 張志潭在段幕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文人幕僚。馮國璋當總統時,他曾擔任國務院秘書長。段祺瑞繼王士珍之後重任國務總理,遂又任命張志潭為院秘書長,明令已經發表,張志潭也已到院接事。那時徐樹錚正在天津,一個電話就把張志潭叫過去,當面把他訓了一頓,說:“上次你當秘書長,不聽我的話,這一次你不用到任了。” 張志潭解釋說昨天已經到任,可是徐樹錚卻讓他馬上呈請辭職。張志潭知道惹不起徐樹錚,只好當面寫了一個辭呈交上來,說:“我暫時不回北京了,請你代我交了吧。”

徐樹錚立即收下辭呈,並發電報給段祺瑞,說張志潭乃是張國淦的死黨,和總統府互通聲氣,決不可以當秘書長,“我已叫他呈請辭職了”。 張國淦就是黎元洪時代的那個“千年和事佬”,其實也不能算是總統府方面的人,只是徐樹錚對他抱有成見而已。段祺瑞對徐樹錚的說法本不以為然,但他在公事上很少有不依著徐樹錚的,聽說張志潭的辭呈也交了,就沒太當一回事,說:“不讓他來就不讓他來吧。” 張志潭雖然是自己遞交的辭呈,可是剛剛到任一天就辭職,還得另換別人接替,總是說不過去,於是段祺瑞就安排了秘書方樞暫代。方樞親眼見到了前任秘書長的悲劇,從此以後就是徐樹錚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徐樹錚誘殺陸建章後,方樞即奉其命以政府名義寫了槍決令,一絲一毫都沒敢猶豫。

徐樹錚如此行事,效率固然高了,但也極容易給自己製造仇家和設置定時炸彈。張志潭就是這樣一個“定時炸彈”,由於對徐樹錚懷恨在心,他就倒向靳雲鵬,平時常將皖系內部的情報透露給各省督軍,對反皖同盟的捏和起到了一定作用。 還有想主動投段而不成的。比如吳光新下面曾有一個叫李炳之的混成旅長,因為和吳光新鬧矛盾,辭職不干了。他是段祺瑞的學生,於是就來找段謀事,段祺瑞表示同意,批了一個“交陸軍部任用”。徐樹錚看到批文,隨手寫上“此人無大用處”,就把李炳之的事給擱淺了。後來還是靳雲鵬派他為將軍府參軍,他才找到差事。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李炳之很快也走到曹、吳那邊去了。 吳佩孚保定集會,其實就是十三省反皖同盟的一次大示威,在會上,他們向皖系提出了一系列條件,要求予以滿足,其中核心的兩條是解散安福國會以及罷免徐樹錚。

消息傳出,京師震恐。徐世昌雖然暗中支持反皖,但他本人就是經安福國會選舉產生的,可以說無安福系,他就當不上大總統,而且這時西北軍第一師又與吳佩孚的直軍第一旅形成對峙,氣氛相當緊張,戰火已是一觸即發。 撥了半天火,卻發現火有可能會燒到自己,徐世昌心裡有些發毛了。他趕緊給曹錕、張作霖、李純下達電令,要三督入京共商大計,實際是希望說和各方,以便不讓事端越出自己可控制的範圍。 收到徐世昌的命令,李純稱病告假,曹錕則推說要撫慰歸來的部隊,不能輕離保定,最後欣然赴約的只有張作霖一個。 1920年6月19日,張作霖打著“調停時局”的旗號,在衛隊的前呼後擁下,乘專車抵達北京。 對張作霖來京的目的,徐樹錚看得很清楚,他認定靳雲鵬與曹錕、張作霖早就“狼狽為奸”了,現在張作霖名為調停,實質是要暗中窺探段祺瑞的動靜以及袒護曹錕。

徐樹錚急忙到團河找魏宗翰商量,並且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張作霖肯定要來團河見“老總”,十五師可就近派兵埋伏在團河附近,將張作霖截住和扣留在團河。 按照徐樹錚的設想,如果扣張成功,既能斷絕曹、張的聯合,又可以使曹知所警懼,俯首聽命。 魏宗翰卻覺得徐樹錚過慮了。在他看來,張作霖雖然與徐樹錚已經撕破了臉,但和“老總”並沒有到這種程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