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60章 沒法幹下去了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429 2018-03-16
段祺瑞的鼻子歪掉了,氣歪的。 1917年3月4日,他率全體閣員直接來到總統府,請黎元洪在絕交案和節略上蓋印。黎元洪瀏覽了一下絕交案,看到有“對德絕交”幾個字,馬上拒絕蓋印。 段祺瑞和內閣不干了,雙方大吵了起來。這是一種互相疊加的情緒反應,你給我九分厲害,我就還你十分顏色。一向顯得窩窩囊囊的黎元洪也一反常態地發了火,聲音非常嚴厲。 黎元洪強調依照臨時約法,他有宣戰媾和的特權。內閣亦不示弱,說你有特權不假,但我們實行的是責任內閣制,約法有明確規定,總統必須尊重內閣的決定,你現在這樣輕易推翻內閣的決議案,不是目無內閣嗎? 一名閣員說到激動處,甚至拍了桌子:“總統簡直優柔誤國!” 這句話算是道出了段祺瑞的心聲,他對黎元洪說:“總統既然不信任我,事事和我作梗,國會又處處找我麻煩,和我背道而馳,這樣的國務總理我是沒法幹下去了。”

段祺瑞憤而辭職,並於當晚坐專車去了天津。 得知段祺瑞出走,黎元洪那些不知輕重的幕僚們都樂壞了,他們紛紛慫恿黎元洪趁機改組內閣,換一個聽話的總理上來。 對於換人,黎元洪內心裡求之不得,他徵詢了徐世昌和王士珍的意見,準備請二人中的一人出任總理。可是徐、王均為政治場上的老手,誰也不願跳這個火坑,另一邊,各省軍民長官則發來通電,要求挽留段祺瑞。 壓力一大,黎元洪照例又撐不住了,只得請馮國璋親自到天津勸段返京,同時承諾不再乾預內閣確定的外交方針。 馮國璋到天津後告訴段祺瑞:“只要國會能通過對德絕交案,總統當會依法執行,決不會加以乾涉。” 見黎元洪已經讓步,段祺瑞也趕快見好就收,隨馮國璋返京重新辦公。回京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國務院、外交部名義致電日本政府,提出“加入協約國條件節略”。日本政府的答復是中國政府應先行對德絕交,至於絕交後的權利義務問題,到時可與協約國方面協商解決,中國不必事先提出條件。

接下來,段祺瑞親自出席參眾兩院秘密會議,提出對政府外交政策的信任案,此案在兩院分別以多數票得以通過。 1917年3月14日,北京外交部正式照會德國公使,宣布對德絕交。 與德絕交之後,中國隨即接收天津、漢口德租界,停付德奧庚子賠款,同時封存德國在華公產,接收德國在華輪船及其他軍用財產,算是獲得了加入協約國的陣營的一些初步利益。 在段祺瑞的計劃中,絕交只是第一步,宣戰才是最關鍵的那一步,但黎元洪認為絕交是他在對德問題上的底線,反對採取進一步的宣戰步驟。 這時不僅黎元洪,朝野各界從中央到地方,絕大多數人都反對宣戰。當然具體到每個派別和實力派人物,在出發點和考慮角度上都會有所不同——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人主張中立,目的是不希望段祺瑞在外交政策上再取得成功,從而提高其威望;西南諸侯擔心,段祺瑞取得協約國的同情並獲得日本的援助後,會對西南貫徹武力統一政策;北洋系雖被段祺瑞倚為靠山,但包括馮國璋、張勛在內的北洋軍頭或不真心支持參戰,或直接把電報打給國務院予以反對,其真實理由卻是害怕拋棄地盤,以及帶兵到遙遠的歐洲去送死以及消耗實力。

就連向來與段祺瑞保持一致的徐樹錚,也出人意料地與幕主唱起了反調。徐樹錚雖非留德學生出身,卻非常崇拜德國。他認為德意志民族優秀,科學進步,絕無戰敗之理,因此屢次上書段祺瑞,主張不可參戰,應嚴守中立。段祺瑞大怒,曾當著徐樹錚的面,將他的報告書扔到地上。 徐樹錚素為段祺瑞之靈魂,此前別說扔他的報告了,連重話都不會有一句。這一罕見的舉動,也表明了段祺瑞所面臨壓力之大。 就在段祺瑞感到孤立之際,梁啟超突然登門拜訪,再次以實際行動支持段祺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