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50章 左右逢源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418 2018-03-16
袁世凱時代的國會議員一年可以領到五千元薪水,這種收入水平在當時國家財政困難、百姓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算是比較豐厚了。後來袁世凱解散國會,議員領不到薪水,大多數人都過了一段苦日子。現在國會重新恢復,議員們就覺得自己的議員地位不保險,說不定國會什麼時候又要關掉,於是大家紛紛以議員的頭銜為階梯,踏上了獵官求官之途。 議員之中,以政學會議員對於求官最為熱衷。政學會是從國民黨中分化出來的一個政治團體,他們之所以從國民黨中分化出來,就是因為北洋係對國民黨的印像不好,繼續掛著國民黨的老招牌於做官不利,只有脫離了國民黨,才能更好地奔走於黎段之門。當時有人私下評論說:“政學會分子都是官迷!” 清末民初之際,想當官的人常常會走公館的門路,也就是託大官的夫人、姨太太、少爺、小姐甚至是僕人打招呼、說好話。可這在段公館卻走不通,因為段祺瑞的事向來由他一個人做主,即便是段夫人張佩蘅都不敢在他面前提一句公事,更不用說薦官收禮了。

偏門走不進,求官者們只好走正門。對於這一夥求官的議員,段祺瑞開始還能敷衍敷衍,後來看到來的人太多,胃口又都不小,便一律饗以閉門羹,以至於有些並非求官,真是來和他商榷政事的議員也連帶受到了冷遇。 黎元洪則不然。他對於議員求見向來是來者不拒,而且接待態度平易近人。如果對方談到求官問題,黎元洪照例會說:“只要你和段總理方面商量好了,我這一方面毫無問題。總理若不答應,我也沒辦法,因為現在是責任內閣制。” 相比於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段祺瑞,黎元洪左右逢源,得到了很多議員特別是國民黨、政學會議員的支持。重開後的國會仍以國民黨議員居多,他們多數擁黎反段,有了他們做後盾,黎元洪頓時覺得局面與先前迥然不同,也有了可以向段祺瑞說不的勇氣。

黎元洪的幕僚們趁此機會建議他掌握兵權,其理由是,雖然政府實行的是責任內閣制,但僅指政治而言,在軍事方面,總統既然名義上是全國海陸軍大元帥,就不能不管軍事——“大元帥沒有軍權,總統有什麼價值?” 想到同為大總統,與袁世凱的實際地位相差如此懸殊,黎元洪顧影自憐,對幕僚們的話很聽得進去。 黎元洪要兵權,段祺瑞不給。段祺瑞認為,袁世凱當年最大的錯誤就是成立統率辦事處以集中兵權,而且他現在之所以能控制住北洋系,穩住政局,靠的就是有兵權,如果兵權都沒了,國務院還能起什麼作用? 如果說徐樹錚擔任國務院秘書長開啟了黎段之爭的序曲,府院(總統府和國務院)權限之爭則成了黎段爭鬥的第一個回合。 黎段之所以爭鬥不息,而且愈演愈烈,根本原因還是彼此在北京政治主導權到底應該由誰來掌握這一點上,始終存在著難以彌合的分歧。在段祺瑞看來,既然政府實行的是責任內閣制,那麼元首就應該自覺地做一個不管不問的“蓋印總統”,而把政治主導權完全交給內閣。

實際上,從黎元洪的執政能力以及他所擁有的資源來看,居於“太上皇”的位置對他確實也比較適合。可問題是黎元洪能力不大心很大,自接任總統以來,他“由不問而要問,由要問而多問”,越來越不甘於無所事事。 如果黎元洪為了顧及總統的體面,只揀點兒芝麻綠豆般的小事過問一下,倒也罷了,偏偏他還認為小事可以不問,大事必須過問! 段祺瑞當初組閣時,原以為今後最難打交道的是國會,沒想到他所碰到的第一個攔路虎不是國會,反而是他全力扶持上台的黎大總統,而且總統比國會還要難纏,這讓他如何受得了? 有時被黎元洪“要問”和“多問”煩了,段祺瑞忍不住朝身邊的人發火說:“我是叫他(指黎元洪)來簽字蓋印的,不是叫他壓在我的頭上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