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25章 逼上樑山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112 2018-03-16
借款案的通過大長了袁派人馬的氣勢。 1913年5月6日,袁世凱下達一道命令,表示要“除暴安良”,矛頭直指國民黨。段祺瑞更是毫不掩飾,堅決主張在緊急狀態下對南方用兵。自出任代總理以後,除國務會議外,他幾乎從不到國務院,每天只在陸軍部的辦公室里處理軍務。 在一次國務會議上,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曾表示“專靠武力,總不能根本解決”,並提出應就政治解決南方問題進行討論。還沒等他說完,段祺瑞就板起面孔,很不耐煩地說:“軍事非你文人所知,不應干預!” 國民黨方面,雖然孫中山一再主張“速興問罪之師”,但由於裁軍後南方兵力不足、國民黨籍都督們意見不統一等原因而未能及時發動。趁此機會,袁世凱、段祺瑞加快了對國民黨勢力進行掃蕩的步伐。 6月間,袁世凱以反對借款、不服中央為名,先後下令免去李烈鈞贛督、胡漢民粵督、柏文蔚皖督之職。

國民黨被“逼上樑山”,終於不得不舉起反旗。 7月上旬,孫中山在上海召開國民黨會議,決定興師討袁。 7月12日,李烈鈞奉命由上海轉回江西,在湖口宣布起義,組織討袁軍。自江西獨立後,江蘇、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上海等地也先後響應獨立,“二次革命”由此而起。 袁世凱聞報立即發布“討伐令”。段祺瑞身為陸軍總長兼代理總理,或派兵,或直接指揮“清剿”,鞍前馬後,忙得不亦樂乎。 在北京政府已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國民黨的討袁之役一上來就出現極度被動的局面。不到兩個月,獨立各省全都一敗塗地,國民黨在南方的地盤盡失,孫中山、黃興也作為“亂黨”頭目遭到通緝,被迫流亡海外。 打敗國民黨之後,袁世凱還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在10月舉行的正式總統選舉中獲勝。

按照大總統選舉法,有資格參加選舉的議員須有三分之二出席投票,而獲勝者得票數應達到四分之三。當時國會中的國民黨籍議員至少有三百五六十人,這可都是一些堅決不買袁世凱賬的主。 選舉法規定,一輪投票達不到法定數,還可以再投第二輪。兩輪投票都無人當選的,以第二輪投票中得票數最多的前兩名進行第三輪決選,過半數者獲勝。 第一輪投票就當選,連袁世凱自己都沒有把握,他只能寄望於第二輪和第三輪,但一輪投票約需四個小時,三輪共需十二小時,一天是辦不了的,至少得兩天或三天。遇到這種延會的情況,國民黨人就很可能會以不出席進行抵制,從而使得選舉一再延期。 面對這些坐而論道的國民黨人,袁世凱及其幕僚必然會有一種有力也無處使的感覺——“亂黨”可以直接“剿滅”或通緝,國會議員卻有國家法律作為後盾和保障,輕易觸碰不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手無寸鐵的議員其實也並不比國民黨都督們更好對付。

選舉延期,不僅意味著夜長夢多,也會讓袁世凱的臉面受損,影響他在社會上的聲譽和權威,這是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的,袁派為此絞盡了腦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