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十大華人企業家財富傳

第45章 第六章“華人鉅子”王嘉廉

十大華人企業家財富傳 李鹏 1845 2018-03-16
上帝是仁慈的也是公平的,他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會給每一個人成功的機會,但是能否經受得住命運的考驗,那就要看你自己了。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一個卓越的人物背後總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1944年8月19日,王嘉廉在上海出生。 8歲時,他與父母及兩個兄弟拋下所有東西來到紐約。到那兒以後他進入了一所白種人為主的學校,被安排在三年級,但他一句英文也不會說。於是又被放回到一年級。 3個月後,他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終於回到原來的班級。極不適應移民生活的王嘉廉無論在小學還是在布魯克林技術高中,都是深受種族歧視的人。 在當時種族歧視的現像是很嚴重的。王嘉廉的母親上夜校,成為一名圖書管理員。父親獲得了哈佛國際法學位,卻不允許在美國執牌從業,只能白天教書,晚上在聖約翰大學從事工作。辛勞的父母成了他學習的榜樣。

進入中學高年級,父親將哥哥托尼送入耶魯大學,後又送入康內爾法律學院。而王嘉廉則在當地的皇后大學畢業後就結束了學習生涯。 由於中國傳統觀念都是將希望寄託到長子身上,王嘉廉是老二,一切都要靠自己。當時,王嘉廉還不太爭氣,他的專業是數學和物理,在學校他表現平平,無論是成績還是表現都毫無出眾之處,沒有人會對他寄予厚望。 王嘉廉說,“移民生活對我的影響很大。”而且他對正規教育一直不感興趣,卻十分嚮往獨立創業。他曾很直白的表達過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歡傳統的學校教育,那是浪費時間。” 移民的生活異常艱辛,王嘉廉常做一些被人瞧不起的活,經常連32美分一頓的午飯都吃不上。許多年後,回憶起早年的痛苦,他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只是常說自己比比爾·蓋茨經歷的磨難多。

在回頭看自己的過往的時候王嘉廉說:“我的優勢是懂得餓肚子的滋味,而比爾·蓋茨不懂。”“如果有人問我,我將來的規劃和遠見是什麼?我會說:'我正想方設法使自己在下週能夠存活得下來。'” 由上海灘隨夫婦移民到美國的王嘉廉,受了不少的苦,但也正是這份苦難之旅在他的性格里增加了這樣的詞彙:積極進取、堅定不移、桀驁不馴、溫情柔和、激情冷靜、精力旺盛、鬥志高昂。 許多人創業時都是貧窮的,有些人甚至在年幼的時候就經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挫折和困難。 “窮則思變”,因為貧窮,他們比別人更想致富,因此,在創業過程中,他們能夠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挫折。 就是憑著早年在挫折困難中的磨練,這些草根浙商都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就像小草一樣,無論把它放在哪裡,它都能生長。

“看人家有錢人多好,看洋車,住洋房,話錢那叫個痛快。我要有了錢,就蓋個好房子,老婆、孩子、熱炕頭,天天待在家裡享受。”很多人都會這麼想。 “人前要顯貴,被地能受罪。人要想獲得持久的成功,在每一個階段都很艱難,只是艱難的程度不一樣而已。”這確實優秀企業家的真實生活。 外人只看到老闆們一擲千金,往往看不到他們大多“能睡洋房也能睡地板”,隱藏在背後的是他們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的精神。 有一個商人,成功之前,幾乎嘗盡了生活的辛酸。在火車硬座底下睡過,在碼頭露宿過,不慎被人騙去錢財後,在磚窯裡棲息過。他出身於農民,當上老闆後也從不避諱自己的身份。 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因為從小種過地吃過苦,學了很多別的老闆所沒有經歷的東西。

他自己舉過這樣一個例子:“1992年的時候,我在試制衛星天線,那時室外氣溫有40多度,有員工講,老闆你要不要出去?我說沒關係,我覺得我現在比種地好得多了。我一直有這樣的心態,所以我做什麼都不覺得苦。” 事實上,身體上的苦並不算什麼,許多富豪在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這種心靈上的苦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但是,他們卻能夠默默的背地裡忍受。在他們心裡,為了自己心中的事業,他們可以忍受別人無法忍受的苦。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里,都離不開兩個字——吃苦。”

1987年,後來的娃哈哈集團總裁、時年47歲的宗慶後還拉著“黃魚車”奔走在杭州街頭,推銷冰棒。 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今天的成功,白手起家創業,需要的是忍耐、堅毅、果敢和聰慧。被創造財富的激情所驅動,他們會義無反顧、矢志不渝,最終走向成功。 可能有些自作聰明者認為,吃苦不過是那些不動腦筋的笨的行為,有腦子的人不需要埋頭苦幹。往往持這些觀點的“靈光”人士都是些眼高手低之輩。到頭來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不要忘記,往往復雜的事業成敗都係於一些原本很簡單的法則,那就是積累。只有將“勤勞”積累起來,財富才能找上門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