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121章 (二一)窠臼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1160 2018-03-20
陳簡齋寫雨①,有一窠臼。 《簡齋詩集》卷一一《浴室觀雨》:“誰能料天工,辦此穎脫手”;卷一五《夏雨》:“天公終老手,一笑破日永”;又《積雨喜霽》:“天公信難料,變化真神速。”若卷一五《夏日》:“雖然不成雨,風起亦快哉。白團豈辦此,擲去羞薄才”;卷二八《大龍湫》:“小儒嘆造化,辦此何雄哉”;可以連類。放翁仿作稠疊②。 《劍南詩稿》卷一六《曉望海山》:“蒼龍下曳尾,卷雨灑炎熱。造物信老手,忽作萬里秋”,卷二五《夏秋之交久不雨,方以旱為憂,忽得甘澍,喜而有作》: “天公終老手,談笑活焦枯”;又《七月十七日大雨極涼》:“天公老手亦豈難,雨來黑云如壞山。瓦溝淙淙萬銀竹,變化只在須臾間”;卷四六《魚池水涸,車水注之》:

“試手便同三日雨,滿陂已活十千魚”,卷七八《喜晴》:“天公真老手,談笑功皆成。” 韓稚圭詩中早已屢道此意③,《安陽集》卷六《喜雨》:“始信雲龍施美利,豈勞功力費毫銖”;卷八《喜雨》:“立解焦枯非甚力,不知神化此誰權”;卷一八《喜雨》: “須臾慰滿三農望,卻斂神功寂似無”;卷一九《久旱喜雨》:“恩被無垠才數刻,盡思人力欲何為”;殊苦造語平鈍,惟“須臾”二句稍佳,皆不如簡齋之簡快令人眼明也。 (《錢鍾書研究》17—18頁)①陳簡齋:宋代作家陳與義號。撰有《簡齋集》十六卷。 ②放翁:宋代作家陸游號。撰有《劍南詩稿》八十五卷。 ③韓稚圭:宋代作家韓琦字。撰有《安陽集》五十卷。

陳與義的詩在南宋頗有名氣,他從學黃庭堅、陳師道入手,進而學習杜詩,在詩的形式上常得杜詩聲調宏亮、詞句清新明白之妙。他效仿前人之作,也多能脫胎換骨,而不是一味死模呆仿,如《題江參山水橫軸》:“此中只欠陳居士,千仞岡頭一振衣。” 句式和前句均從崔德符《看宋大夫畫山水》的“個中只欠崔夫子,滿帽秋風信馬行”得到啟發,而後句則是來自左思《詠史》的名句:“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這裡陳與義得崔德符顧影自憐之意,不是“滿帽秋風信馬行”,而是注入了左思的豪邁奇偉、不可一世的氣勢,便成了陳與義自己的詩,反映了他自己的精神,可以說是善於脫胎者,《談藝錄補訂》論析頗詳。 這一則指出陳與義寫雨有一個模式,總是從天工造化神奇的意義上去寫,言天工“誰能料”、“信難料”,極言天工的神奇是出乎人們意料的,“天公終老手”、“變化真神速”,皆明白如話,自然流暢,不雕飾,不造作,故能引起大詩人陸游的一再效仿。如“造物信老手”,“天公老手亦豈難”,“變化只在須臾間”,皆是仿與義的構想,落筆亦仿他的句式,甚至還有一字未改者,如“天公終老手”。陸游不知道天工造化神奇的構想並不是陳與義的發明創造,早在韓琦的詩中便是這樣寫雨,然而他的詩如“恩被無垠才數刻,盡思人力欲何為”,“造語平鈍”,意思也不精警,沒有陳與義的詩醒人耳目,所以韓琦的詩雖然寫在陳與義之前,卻並沒有引起陸游的注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