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113章 (一三)對偶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653 2018-03-20
王東溆《柳南隨筆》①卷三言此最親切。 “家露湑翁譽昌精於論詩②,嘗語予曰: '作詩須以不類為類乃佳。 '予請其說。時適有筆、硯、茶甌並列几上,翁指而言曰: '筆與硯類也,茶甌與筆硯即不類;作詩者能融鑄為一,俾類與不類相為類,則入妙矣。 '予因以社集分韻詩就正,翁舉'小摘園蔬聯舊雨,淺斟家釀詠新晴'一聯雲:'即如園蔬與舊雨、家釀與新晴,不類也,而能以意聯絡之,是即不類之類。子固已得其法矣。 '” (521頁)①王東溆:清王應奎號。撰有《柳南隨筆》六卷,續筆四卷。 ②露湑:清王譽昌字。 律詩講究對仗,必得“撮合語言”,使下句與上句相對,清王譽昌說:“作詩須以不類為類乃佳”。錢先生認為:“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談藝錄?蘀石萃古人句律之變》)何為類,何為不類?王譽昌舉例說筆與硯同是書寫工具,是為同類;筆與茶碗,一是書寫工具,一是飲茶容器,不屬同類。如果作詩者能將不類“融鑄為一”,使其相為類,則妙。他舉出杜甫的“小摘園蔬聯舊雨,淺斟家釀詠新晴”

為例,說明“以意聯絡”,將“園蔬”與“舊雨”、“家釀”與“新晴”,各用一“聯” 字、“詠”字兩個動詞,便撮合成一佳聯。再如杜甫《閬水歌》:“正憐日破浪花出,更複春從沙際歸”,“日”與“浪花”、“春”與“沙際”,亦皆不類,也是用動詞加以撮合。 《白帝》:“高江急峽雷霆鬥,翠木蒼藤日月昏”,“江峽”與“雷霆”、“木藤”與“日月”,各用“鬥”與“昏”動詞相聯,寫白帝城中傾盆大雨帶來的翻江倒浪之勢和濃雲遮蔽天日之態,讀之如臨其境。由此可以看出以不類為類的修辭法之妙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