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56章 (一三)評司空圖《詩品》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1651 2018-03-20
(李商隱)《錦瑟》一篇借比興之絕妙好詞,究風騷之甚深密旨,而一唱三歎,遺音遠籟,亦吾國此體絕群超倫者也。司空表聖《詩品》,理不勝詞①;藻採洵應接不暇,意旨多梗塞難通,只宜視為佳詩,不求甚解而吟賞之。吾鄉顧蒹塘翰《拜石山房詩鈔》卷四有仿《詩品》之作②,題云:“餘仿司空表聖《詩品》二十四則,伯夔見而笑曰: 此四言詩也。因登諸集中,以備一體。 ”表聖原《品》,亦當作“四言詩”觀耳。道光時,金溪李元復撰《常談叢錄》③,村學究猥陋之書,惟卷六《詩品》一條指摘表聖,令人刮目異視。有云:“《詩品》原以體狀乎詩,而復以詩體狀乎所體狀者。是猶以鏡照人,復以鏡照鏡。 ”即以《詩品》作詩觀,而謂用詩體談藝,詞意便欠親切也。“以鏡照鏡”之喻原出釋典(參觀《管錐篇》115頁)④,道家襲之,如《化書?道化》第一云⑤:“以一鏡照形,以餘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 ”西方神秘家言設臂⑥,有相近者。後世詩人評詩⑦,亦每譏“以像擬象”、“以鏡照鏡”。李氏斯言,殊可節取;村塾老儒固未許抹摋也。吾國評論表聖《詩品》著作中似無徵引李氏書者。(371—372頁)①司空表聖:唐司空圖字,有《詩品》一卷。

②顧翰字蒹塘,有《拜石山房詩妙》。 ③李元復,清人,有《常談叢錄》九卷。 ④以鏡照鏡:《管錐編》115頁:“《楞嚴經》卷七:“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 ⑤《化書》:六卷,五代時譚峭撰。 ⑥西方神秘家:指邁斯特?埃克哈特,是十三、四世紀德國神秘主義哲學家。 ⑦後世詩人:指黑貝爾,十九世紀德國詩人。 這一節就李商隱《錦瑟》詩來評司空圖的《詩品》。錢先生認為,《錦瑟》“借比興之絕妙好詞,究風騷之甚深密旨”。錢先生在上引《錦瑟》賞析裡引杜甫、劉禹錫用玉琴比詩,錦瑟玉琴,殊堪連類。又如“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皆寓言假物,譬喻擬象,如飛蝶徵莊生之逸興,啼鵑見望帝之沉哀,均義歸比興,無取直白。

舉事宣心,故“托”;旨隱詞婉,故易“迷”。此即十八世紀以還,法國德國心理學常語所謂“形象思維”;以“蝶”與“鵑”等外物形象體示“夢”與“心”之衷曲情思。 加上“滄海月明”“藍田日暖”,這即是藉比興的絕妙好詞的具體說明。 錢先生又講《錦瑟》“究風騷之甚深密旨”,見於朱鶴齡《箋注李義山詩集序》: “《離騷》托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遂為漢魏六朝樂府之祖。古人之不得志於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遙情於婉孌,結深怨於蹇修(指媒人),以序其忠憤無聊纏綿宕往之致。唐至太和以後,閹人暴橫,黨禍蔓延。義山阨塞當途,沉淪記室。其身危,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則莊語不可而謾語之。計莫若瑤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間,言之可無罪,而聞之足以勸。其《梓州吟》雲:'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箋解矣。

吾故曰;義山之詩,乃風人之緒言,屈宋之遺響,蓋得子美(杜甫)之深而變出之者也。 ” 這是講李商隱詩“究風騷之甚深密旨”。朱鶴齡的序主要是講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有兩種:一種標明,一種以詩的開頭兩字作標題,這首《錦瑟》就是,也是無題。不過《錦瑟》裡的“甚深密旨”含蓄在“望帝春心托杜鵑”及“滄海月明珠有淚”裡,寫得更為隱約。 《錦瑟》詩就它的“借比興的絕妙好詞”說,錢先生指出“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擬象”,用這種寫法來表達情思,含有“風騷之甚深密旨”,所以有“一唱三歎”的“遺音遠籟”,成為此體“絕倫超群”之作。這是因為它富有情思和“甚深密旨”,使人體味不盡。司空圖的《詩品》,也是“寓言假物,譬喻擬象”。他是用來論詩,說明二十四種詩品,此外別無情思和密旨,所以不能與李商隱的詩相比。錢先生指出《詩品》是四言詩,用詩體來談藝,好比以鏡照鏡。詩是反映生活的,好比鏡是照形的,鏡中所見是影。用鏡照鏡,照出來的影中的影,似不如照形的親切。詩是反映生活的,《詩品》是從詩中概括出來的,詩論結合具體的詩來論詩品,比較親切。離開具體的詩,用形像比喻來描繪詩品,不夠親切,不能與李商隱的詩用形像比喻來作詩的相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