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大博弈:中國的“太極”與美國的“拳擊”

第20章 第十九章沒有“零和”:更為成熟的雙邊關係

現今的中美關係已經與冷戰前大不相同,也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有質的區別。現今的中美關係已經是更為成熟的雙邊關係,這樣的雙邊關係本身就為兩國避免衝突、尋求合作創造了強大的動力。中美之間的利益已經相互交織,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之間已經沒有零和遊戲,要么是雙贏的正和遊戲,要么是雙輸的負和遊戲。此外,雙邊關係的成熟,也使得兩國交往、接觸、溝通、了解的程度加深,雙方更容易了解相互的戰略意圖和利益,從而盡可能避免互相傷害。 問:您怎樣看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 答:就中近期來看,美國集中精力打反恐戰爭,那對美中關係來說是很好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在布什政府任內,美中關係是最好的。很多人得出結論,中國將不是我們的問題。中國實力上升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所以對中國來說,有巨大的機會。這段時間內,中國不是我們的威脅。中國是解決問題的力量。中國正以某種方式採取合作政策。所以有共同利益。在北朝鮮問題上,共同利益戲劇性地出現。我看,如果北朝鮮掌握核武器,中國比美國的損失還要大。所以我說,美國、韓國、中國有很密切的共同利益。各有不同的風格,它們能夠解決北朝鮮問題。中國是個好夥伴,因為我們有共同利益。

另一件事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因為中國正成長得如此龐大,如此之快,對感受到這一點的人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領導人要考慮到這種因素的作用。比如,美國許多人正因為中國而失去工作。需要非常小心,不要推動這種刺激如此快地發展。雖然這裡面有共同利益,但是普通人卻受到中國商品的傷害。 就長期來說,我認為美中關係極大依賴於中國國內政治如何發展。我確信中國將來在實現內部統一上沒有問題。我確信中國會變成一個更開放的社會。不過,我不認為那就是民主。民主還會影響到台灣問題的解決。對居住在台灣的人吸引力越大,就會有更多的台灣人願意回歸中國。我認為,那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如果變得更民主,兩岸關係就變得更密切。美國將對中國領導人有更多的信心,將願意同中國合作。那將是個很好的進程。

要給冷戰後的中美關係進行定位,不能再沿用冷戰時期以及此前的單線或平面思維方式,將國家間的關係看成是“非敵即友”的關係。冷戰後的國家間關係已經發生了質(至少是部分質)的變化,國家間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相互交織,簡單地用敵人或朋友已不能準確描述它們。美國著名戰略家約瑟夫·奈用三維棋盤來描述現今的國際力量結構,對人們認識國際政治的真實面貌很有啟發。考察中美關係,也應當設計一個多維棋盤。就目前中美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來看,最起碼應該有安全、經濟、政治和文化四個領域,而安全又應該包括軍事安全、地區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三個方面。從這四個領域、六個方面來考察,可以看出,當今的中美關係完全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中美之間有很廣泛的共同利益,在經濟、反恐防擴、文化、地區安全等方面,兩國的合作日益深入。如果中美走向對抗,也會損害美國的利益,這不利於美國實現其全球戰略。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認為:目前的中美關係在三個方面同時深入發展,即經濟、安全、文化。他把這稱之為“三腳凳”,三隻腳的長度差不多。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中美關係比過去任何時候,包括20世紀70-80年代,都要成熟、穩定。而在70-80年代,三隻腳是長短不一的,安全這只比較長,而經濟這只則很短,文化這只略長一點。著名國際關係理論家華爾茲認為,儘管未來世界格局將走向美中兩極,兩國關係前景不容樂觀,但是,由於中美關係與中蘇關係有很大的不同,兩國之間的合作領域遠比當年的美甦之間寬廣得多,所以,中美關係不會惡化到美蘇關係那樣。

問:如何看未來的中美關係?兩國關係能否保持良好的勢頭? 答:首先,我認為,兩個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國在發展雙邊關係時會經常遭遇困難。不時地,經濟摩擦、在對第三國政策、在聯合國安理會內的政策上,兩國存在分歧,使得雙邊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動盪不定。但是,美國同歐盟、日本的關係也有波動,這是自然狀態。至於在反恐戰爭結束,同時中國的綜合國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後,美國是否會把中國看成威脅,當然,沒人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即回答有關20之後的事情的問題。正像20年前,沒人會夢想中國會像今天這個樣子一樣。你還記得30前,即在鄧小平1978年實行改革之前,沒人想到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五大貿易國,第二或第三大經濟體,吸收了美國的大量直接投資,還有6萬學生在美國。中國沒人想到,這裡也沒人想到。我的意思是,未來是很不確定的。沒人能確切地說出,在20年內,我們會有和平的關係,還是敵對的關係。我們不知道中國領導人將是什麼樣,也不知道美國領導人將是什麼樣。

不過,如果問我的想法是什麼,我認為,當中國變得更強大時,美國有可能看到這是更大的威脅,但我同樣也認為,當中國更強大時,有兩個事情更有可能發生。一個是中國更有能力去幫助別國,更有建設性。比如,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向泰國、印尼、IMF捐款,一個貧窮的中國是不會這樣做的,而一個強大的中國能這樣做。中國在“9·11”後向阿富汗贈款。一個強大的中國鼓勵巴基斯坦同美國合作,鼓勵北朝鮮採取更靈活的政策。所以我認為一個強大的中國更有幫助。一個軟弱的中國在某種情況下遠離這一點。所以,一個變得更強大的中國,會變得更有能力去幫助別國,會更有建設性。 另一個事情是中國更需要國際穩定。現在不穩定的原因越來越大。不穩定是市場的敵人,是投資的敵人。中國現在石油進口成本達到30%,20年後會達到60%。因此,在產油的中東地區,你們需要穩定。你們可能通過合作並維護世界秩序來保持穩定。

我看不到任何理由,美國將選擇把中國變成敵人。當然,在我們的國家,有很多不同的方面。有一些人相信中國現在是個敵人,可能越來越壞。但他們基本上是少數,而不是多數。所有的麻煩都是因為新保守主義。我認為他們已名譽掃地。 所以我認為,我們基本的政策可能是假定中國將變得更強大,並更有合作性。那是我們的基本假定。當然那隻是一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中國變得更強大,如果它變成我們的敵人,將是更強大的敵人,所以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對付中國。我們的基本政策是把中國變成朋友,但是中國有可能轉變成敵人。因此我們將小心地確保:如果中國不是一個朋友,我們將保護我們自己。 冷戰結束後,中美共同對付蘇聯的戰略合作基礎喪失,導緻美國對華政策的重大轉變。然而,中美關係並未因此而止步不前或完全倒退。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經貿逐漸成為維繫兩國關係的重要紐帶。 90年代以來的一個奇特現像是:在中美政治關係齟齬不斷的情況下,雙邊經貿關係卻穩步快速發展。而越來越密切的經貿關係反過來又構成兩國政治關係發展的強大動力。從克林頓政府決定讓最惠國待遇問題與中國人權問題脫鉤、與中國達成WTO問題協議,到布什政府批准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國待遇,都體現出經貿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穩定中美關係上的作用。美國亞洲協會主席卜勵德先生稱經貿是中美關係的“壓載艙”,這是很有道理的。正是有了這個“壓載艙”,中美關係這艘大船才能穩步前進,而不被突然襲來的狂風巨浪掀翻。

目前,美國已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美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按中國海關統計,200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744.7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21.2%,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增24.5%,為521億美元,從美國進口上升14.8%,達到223.6億美元,中國順差300億美元。按美國商務部統計,2000年中美貿易總額為1163.1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22.5%,其中美對華出口增23.9%,達162.5億美元,從華進口上升22.3%,達1000.6億美元,美逆差800多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按中方統計為20.9%,按美方統計高達40.2%。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3年,美對華貿易赤字為1241億美元,占美對外貿易總額4894億美元的25%;2004年的赤字為1300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對美進出口總額為1696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4.3%;其中出口1249億美元,比上年增35.1%;進口447億美元,比上年增31.9%;中國出超802億美元。在投資方面,截至2000年11月底,美國在華投資項目達到31003個,投資總額為292.41億美元,協議金額超過599億美元。除香港、台灣地區之外,美國居各國對華投資的第一位。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已有一半以上在華投資。現在,新經濟已經興起,預計新經濟在21世紀的地位和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而美國則是新經濟的龍頭。

經貿關係除了滿足雙邊的直接經濟利益並由此構成發展雙邊關係的直接動力外,客觀上還間接地為發展中美關係構築基礎。就拿美國來說,政府決策是受到利益集團和公眾輿論的製約的,影響這兩種力量是發展中美關係的基礎工程。首先,密切的經貿關係促使美國的企業界重視並支持政府發展中美關係,現在企業界已經成為美對華實行接觸政策的最主要支持力量;其次,經貿關係會帶動人員的交往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這有利於促進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了解,進而破除反華勢力對中國的“妖魔化”宣傳,同時也有助於減輕政府在發展對華關係時所受到的國內壓力。對中國來說,也存在著類似的效應。總之,中美經貿關係越密切,中美關係的基礎就越堅實,總體的中美關係就越穩定。

問:您是中國人熟知的中國問題專家。您能否談談中美關係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如果美國的反恐戰爭結束,會給中美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嗎? 答:我不認為反恐是導致目前中美關係比較好的主要因素,我也不認為未來20年內將是主要因素。兩國之間在反恐上有一些合作。在過去的2年間,中國在“9·11”後頭幾個月是很有幫助的。在國際恐怖主義問題上,中國繼續站在美國一邊,同時中國在新疆也有自己的恐怖主義問題。但是,那不是今天美國與中國相處得好的主要理由。在“9·11”之前,雙邊關係已開始轉好。不是“9·11”將中國和美國拉到一起。早在2001年夏,關係就開始改善,實際上開始於2001年春,在錢其琛2001年3月訪美時,我們看到關係開始在4月份改善。不幸地,4月份有了撞機事件,對中美關係起了很消極的作用。但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1個月後,兩國立即開始互相接觸,非常迅速。所以,從初夏開始,即從6月初到9月,兩國政府間採取了許多不同的步驟,以穩定雙邊關係。更大的改進是2001年7月鮑威爾訪問北京,但那隻是在夏季採取的若干步驟之一。到了“9·11”,雙邊關係已經改善。 “9·11”發生後,中國表達了同情之心,中國領導人第一個同布什通電話。還有合作。中國對反塔利班的戰爭給予了實際的支持。中國打算贊成聯合國通過對阿富汗使用武力的決議。還有很多其他事情,如情報分享,對香港銀行的核查,戰後對阿富汗的援助。中國在反恐上的合作,推進了已經改善的關係。布什在10月份去上海參加APEC會議,與江澤民會見,這是個很好的會見。他於2002年2月又回到北京,基本上是很好的會見。當然在台灣問題上有困難。不過,中美關係繼續改善。首先一點是反恐,但那隻是促使中美關係穩定的許多因素中的一個。經濟因素是另一個。

我同意你的看法,恐怖主義問題可能會逐漸消失,比如4-5年,不過,它已不像開始時那麼重要。所以問題是中美關係那時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經濟肯定是一個主要基礎。雖然中美間存在許多經濟摩擦,而且在很多年內不會解決,但基本的問題是,兩國現在有1600億美元的相互貿易,而且還在以20%的速度上升。那將持續5-10年甚至15年。那將變成最重要的經濟關係。那是雙邊關係基礎的最牢固部分。 雙方社會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聯繫。它們也是基礎的一部分。現在不光是政府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有社會之間的關係。今天你在這裡並已在美國呆了幾個月這個事實,就是例證。你只是上千個傑出的每年來美國的學者之一。每年有6萬個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許多中國人不回到中國,而是留在這裡。環顧一下,兩國之間有許多飛機、電子郵件、股票交易,等等。我們必須理解,雙方社會關係特別密切,雙方政府的關係也是比較密切的。所以現在,兩國政府的每一個部門接觸都比較多,如貿易部、國防部、外交部。他們都有對應的機構之間的關係,有著很好的工作關係,他們定期互相見面。部長們之間的接觸非常密切,很有合作性。兩國元首之間的接觸也很頻繁。胡錦濤與布什見了4次,布什與江澤民見了4次。 3年中,兩國最高領導人見了8次。至於通電話,就更多了。雙方政府層面和社會層面的關係基礎是複雜而深刻的。在我看來,那不是技術性的,不是暫時的,而是真實的,是戰略性的,會長久持續下去。所以經濟是一個領域。戰略合作在幾個領域進行。兩國在反恐、北朝鮮、亞洲穩定安全上有一致性。雙方都同意,台灣問題應和平解決。雖然它們有不同的政策,但在和平解決這一點上有共識。所以有許多理由維持雙邊關係。目前的關係很穩定。我相信在許多年間它將繼續朝那個方向走。

另一個好的理由是,美國人自從90年代中期就開始爭論對華政策,現在結束了,因為共和黨總統布什決定他的政府要同中國接觸,而不是對抗。所以,那些要同中國對抗的共和黨人,在布什政府治下,已輸了這場辯論。所以布什的政策非常像民主黨的政策,像前6屆政府的政策。因此,少數派的觀點是,中國是個問題,中國是個威脅,中國需要反對。我相信,基本上,他們輸了辯論。那不意味他們改變了他們的觀點,他們仍然認為中國是個問題,是個威脅。他們總是這樣想。他們是特別少數的,不是多數的。我這樣想,中國是不幸的,中國的分析家誇大了這小部分人的能量,因為他們的聲音很大。但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新保守主義者、反華派傢伙們製造許多噪音,但他們絕對會輸。他們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那是對未來雙邊關係樂觀的另一個理由。 展望10到15年,只要兩個條件具備,美中關係就會穩固。第一個條件是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第二個是中國不尋求將美國逐出東亞,如果中國這樣做,就會遇到麻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