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爬蟲類館殺人事件
爬蟲類館殺人事件

爬蟲類館殺人事件

约翰·狄克森·卡尔

  • 偵探推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27639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導讀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興盛的古典解密小說黃金時代,是很多推理愛好者心目中最嚮往的年代。那是個所謂的“Golden Age”。這當然並不僅僅是因為約翰·狄克森·卡爾、阿加莎·克里斯蒂、又或是艾勒里·奎因等寥寥幾位作者的創造高峰期都在這個年代,更是因為一批頗有創意的優秀作家構建了整個黃金時代的冰山,而所謂的古典推理三大家,只是露出水面並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冰山一角罷了。至於那些名氣略遜,沒等大紅大紫便匆匆謝幕,有的終生以撰寫評論為職業,大多數人只有兩三部佳作傳世。如果僅僅看到這幅景象,大概很難想像當年英國偵探俱樂部讓人羨慕的繁榮場景以及那個年代的種種逸聞趣事。 事實上,一個輝煌的時代絕不可能只有幾部“神作”堆砌而成,當時對同一個題材感興趣的參與者們,他們無時無處不在進行著的火花四濺的思想交流,才是這個繁盛年代的佐證,以及它之所以繁盛的內在推動力量。或者我們能說,若沒有同為美國不可能犯罪小說家代表人物的約翰·狄克森·卡爾與克萊頓·勞森的一封死人信封,世界推理小說就一定會缺少兩部構思精巧、創意十足的密室小說,以及過了數十年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

密室小說發展到20世紀40年代之初,熟讀並創作過多部佳作的卡爾和勞森,大概已對單純鎖上門窗、鑰匙或凶器置於屋外的設定,感到了某種厭倦。這樣的密室,估計他們兩個都能隨便搞出一摞解答方法。 1940年末,勞森曾向定居英國的卡爾致信,提出了一個幾乎瘋狂的創意:“一間普普通通的屋子,不僅門窗緊閉,而且所有縫隙都要被膠帶從內側封閉,兇手在室內謀殺完畢,便從房間消失。”卡爾當即回信,表示對這構思很感興趣,一定要寫出一部這樣詭計的推理小說。 1944年,卡爾果然拿出了一部長篇小說,從物理學的角度給出了一個解答;而勞森則是遲至四年之後,才發表短篇小說《來自另一個世界》,其解答思路頗具魔術表演之妙。 勞森的小說受篇幅所限,基本上是規規矩矩地答題,當然答案相當精彩;而卡爾不僅交上答卷,還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向擁有魔術師身份的好友勞森做了一番致敬。他將小說中一對“非常男女”的身份設定為來自敵對世家的兩位男女魔術師,書中摻雜了好幾段對魔術原理的闡釋、一個魔術大揭秘,而其中的核心理念又與這本小說最終的答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到底,不可能犯罪與魔術本就是一棵藤蔓上的兩朵並蒂花,各有不同的繽紛色彩。推本溯源,其本質是相近的。它們都追求一種表象與真相的落差,以顛覆物理上“不可能達到”的事件為表現根本,並且,往往是答案越簡單,就越能震撼讀者。

當然,魔術與不可能犯罪小說因表現形式的差異,存有不少區別。比如這本小說中的男魔術師,因考慮到或許要去朋友家表演“密室逃脫”,頗有先見之明地隨身帶了套開鎖工具,這種在偵探小說中必然會被視為犯規的工具,之所以在魔術中可以被允許,蓋因魔術的好壞的評判標準,完全係於觀者的眼睛,只要他開鎖的過程沒被發現,那麼表象和現實的落差就永遠存在。而推理小說中什麼可見、什麼不可見,全靠作者的一支筆。這一方面決定了作者的發揮空間更大,譬如一個詭計可以花數小時的時間完成,地點選擇也自由許多;但同時又意味著讀者對詭計本身的技巧性要求更為嚴苛,詭計本身更必須常常同故事情節或敘事手法相結合,以造成一加一超過二的效果。 平心而論,卡爾的這本小說從詭計本身來看,是非常“類魔術”的。小說的情節較為平鋪直敘,沒有他擅長的多轉折故事發展,所以他的密室解答也不可能特別複雜。和卡爾的許多詭異壯麗的早期作品相比,堪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品。

小品的好處是輕鬆幽默、簡單易讀。譬如在創造中後期,被卡爾越來越像老頑童的亨利·梅瑞威爾爵士,在本書中以一種爆笑的方式登場。而作為嗅覺靈敏的類型小說,1944年創作的這部作品及時地糅合了戰爭背景,以一種精彩異常的方式,和故事做了有機結合,亦是可圈可點。故事發生的場景也頗為另類,卡爾選擇了動物園裡的爬蟲類館,各種稀有罕見的爬行動物在他的筆下逐一湧現,讓我們無法不慨嘆推理小說作者對另類知識的興趣之廣。 討論膠帶封閉這種“純粹”密室的作品並不多,看到這樣的設定,我想你一定已經有了興趣想要一探究竟。而在閱讀與探秘的過程中,輕鬆愉悅的氛圍會一直陪伴著你,直至小說終章。你無須正襟危坐,只要回歸偵探小說最初的遊戲本質,就足以享受這部小說帶給你的快樂和驚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