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國色重慶

第23章 第六章江山多嬌

國色重慶 何建明 9159 2018-03-14
10年歲月,對一個城市的歷史來說,也許太短。 10年重慶直轄留給世人要說的話卻特別的多。也許我們用百萬文字來記錄她的成長經歷仍然不會滿足大眾本能的某種願望,但重慶的紅岩卻不能不說。 紅岩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晦的鬥爭歲月中錘煉形成的革命精神? 紅岩精神貫穿於南方局在國統區充滿艱難險阻的鬥爭歷程中,滲透於所創造的歷史功績之中,早已在群眾中傳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提出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198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又頗超同志題詞紅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紅岩精神的命題。

此後,紅岩精神的研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2002年5月,江澤民同志指出: 紅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屮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2002年10月,胡錦濤同志提出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岩精神。十六大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對加強南方局歷史和紅岩精神的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紅岩帶給重慶的無形資產沒人統計過,但在我看來至少超過1000個億的價值,而用1000個億的金錢打造出的一個城市形象,未必能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紅岩則不然,她讓重慶這個城市所張揚和標貼的革命歷史感與厚重感,隨著歲月風雨撲打得越久,其價值越會翻倍增長,並且永無止境只要我們的國家繼續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和共產黨人領導國家的執政形式不改變,那麼紅岩所能產生的價值將始終是箭頭向上的趨勢。

一部小說,支撐著一個城市的精神形象。 一個丁―作人員的使命,影響和改變了一種傳統資源的利用與傳播,從而使這個城市之外的人們將這個城市最閃光的靈魂帶進了心靈與生命之中。 一個不變的領導理念,又使這個閃耀的靈魂成為這個城市發展的獵獵旗幟,高揚著引領3000多萬人民向著共同的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 紅岩小說是一位從敵人牢獄中死裡逃生的革命者和一位作家共同完成的生命之歌。他們的名字應當被人們記住:羅廣斌和楊益言。因為有了他們的小說作品,才讓中國人認識了江姐和許雲峰,以及唱會了那首紅梅讚歌曲。 那個影響和改變了一種傳統資源的利用與傳播的人,便是20年來不遺餘力弘揚紅岩精神的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他叫厲華3是厲華和他帶領下的一群新紅岩人,讓紅岩在直轄市成長的歲月裡,多了一種精神財富,並且將這一財富給予了全國人民。

一個不變的領導理念,使重慶直轄市幾任市委領導始終如一地把紅岩精神作為強市、立市之本,並不惜代價,傾力把紅岩革命紀念館和歌樂山烈士陵園及紅岩村等打造成國家經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了共和國歷史上的另一種深刻的輝煌印記。 厲華,作為紅岩革命烈士陵園的一位忠誠的守墓者,他的記憶就像一部新聞紀錄片—— 直轄市才成立幾天,市領導到紅宕村後,就決定把常委會搬到這兒開,並第一次總結提出了愛國、團結、奮鬥、奉獻的紅岩精神。 賀國強書記來後,又一次把常委會搬到了紅岩村來開,並明確提出:要在直轄市的發展過程中,以紅岩精神帶動重慶建設。正是在那次會上,紅岩村的總體規劃被提了出來。之啟政府第一次大投人一2300萬元就這樣決定了。

黃鎮東書記到任後,來到紅岩村作專題調研,整合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和紅岩村的資源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認真地提出來的。 汪洋書記這屆領導,則以正式的文件,批准了整合紅岩革命資源的總體規劃,並緊抓了實施與成果…… 紅岩精神能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與直轄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堅持以紅岩精神強市、立市的理念有根本的關係。厲華下的結論,來自於他自身的感受和深切的體會。 紅岩,本是重慶市區的一個普通地名。此地原是地質上侏羅紀時代的紅頁岩。從嘉陵江上望去,紅頁岩突顯的地貌,宛如一隻動物的嘴巴,故有紅岩嘴之稱。 20世紀30年代,一位叫饒國模的愛國女士花錢將紅岩一帶的土地買了下來,開辦了一個大有農場。當地的老百姓又將這一農場叫做紅岩村。抗日戰爭爆發後,重慶成了戰時首都。我八路軍辦事處遷至重慶後,選址在紅岩村。此後中共中央南方局也秘密進駐此地,紅岩村便成了革命意味很強的地方。小說紅岩,講的是與真實的紅岩村相距10公里左右的地處歌樂山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個當年關押革命志士和烈士犧牲的地方。今天的紅岩聯線就是把這幾個地方聯結成一條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線路。這是重慶人的一個創舉,也正是這一創舉,使紅岩才真正意義上成了一張不朽的城市名片。

紅岩所在的歌樂山,是重慶郊區的一片非常普通的山巒,但正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前,這裡有個軍統集中營中美合作所,正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裡發生了一場對革命者的滅絕人性的屠殺,使得紅岩成了帶血的紅岩,成了悲愴的紅岩,成了革命者為信仰而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的聖地。 紅岩,因此屬於重慶,也屬於全中國;厲於昨天,也屬於今天和未來。 紅岩既是一個地名,更是一種精神和一個民族的偉大靈魂。 在白公館和渣滓洞前,我們能有的只能是沉默、悲痛、眼淚和震撼。 ……從1985年12月到歌樂山烈士陵園工作以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去烈士墓前祭拜烈士,向九泉之下的英靈講講他們最想知道的重慶和祖國的變化發展;每年的1卜27烈士殉難日,我都要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去白公館、渣滓洞,向在天之靈匯報我所做的工作和想法。踏著烈士墓的每一寸土地,那些偉岸的身軀總浮現在我眼前;走過每一間牢房,有無數的聲音縈繞在耳旁……長期積澱的情感使我對先烈的崇敬發自肺腑,積極作為的追求使我對先烈的熱愛情不自禁。從那些寂靜而浩瀚的天空中我常能得到來自先烈的許多啟示,從那凝固而綿延的歷史裡我獲得先烈給予的勇氣。為烈士守靈,與他們交換一個微笑;為先輩守墓,與他們心靈一脈相通。讓那些生命意義上的人格不朽成為現實,是守靈之所在,是守墓之根本。

紅岩之所以能在物慾橫行、時尚浮躁的今天,仍然不失價值並反而越來越閃耀光芒,與這裡有厲華這樣的忠誠守墓者、精神守靈者密不可分。 在與重慶人的深人接觸中,你會發現一個突出的現象:在他們的精神世界裡,紅岩情懷其實遠遠超過了任何一種信仰力量。當然我知道,紅岩精神,其實就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無私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主義精神。 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義的戰士,我要永遠永遠為人類的自由幸福而戰! 這首宣誓是獄中歌手古承練的詩篇,也是白公館、渣滓洞烈士們對革命理想的激情展現。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紅岩烈士們的英靈和他們對革命理想的情懷,在重慶人的行為中一代一代地傳承著。 真理的信徒,多麼高尚而偉大的境界。直轄市10年創業,10年奮鬥,10年進取,正是因為有了一批批真理的信徒的新重慶人和他們不懈的努力。而單就重慶人能把紅岩之歌唱到今天,並且依然那麼嘹亮豪邁這一點,如果不是真理的信徒,我想是不可能的。

厲華便是這樣的真理的信徒之一。 大家都知道,中國革命紀念地在神州大地上多如繁星,但能像重慶把紅岩做得如此完美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怕是獨一無二的了。更可貴的是,重慶人在做紅岩文章時,不僅僅是將其作為一種簡單的傳統政治宣傳,而是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特點,從機制上和動作上進行大膽的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生存與發展的路子,並且在這條發展的路子上始終順應革命愛國主義基地的教育與宣傳的特有功能,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使之不僅沒有偏離方向,反而獲得史無前例的張揚和效果。 厲華他們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將以紅岩魂為主要品牌內容的紅岩精神,組成系列精神產品。直轄10年來,紅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接待參觀學習者達3000多萬其中肯少年佔近1/3,在全國以多個城市舉辦了紅岩魂展覽,觀眾達3500萬;在全國40個城市進行了紅岩魂報告劇巡演750場,作紅岩魂報告900場,發行銷售紅岩魂書刊光碟資料5000萬冊。總收人超過1.5個億。這樣的業績,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絕無僅有。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紅岩精神巳被重慶人宣傳到了全國的幾乎每個角落、每個人的心目中和平時期,將一種歷史的革命精神宣傳到如此廣泛而深人的程度,除了重慶人還有哪兒的人做到過?

厲華和紅岩基地的同志們為直轄市所創造的價值,絕不亞於一個重鋼、一個太極和一個嘉陵。 今天,人們總是在講五星紅旗是烈士用鮮血染紅的,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地忽略了其豐富的內涵。參觀了歌樂忠魂、世代英華展覽後,許多人表示由此深切地明白了今天的祥和寧靜與昨天的艱苦卓絕緊密關聯。 中華民族的英雄以鮮血創造了新中國,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應如何去做,這是必須回答的。歷史讓我懂得了今天。 有人說,烈士們生得偉大,死得併不划算。因為死並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可是在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需要有戰士流血,需要有英雄獻身。 獄中八條意見,回味無窮。革命勝利至今,此八條建議對我們的工作和現實仍特別適用,這難道不該令我們痛心和重視嗎?

他們或許都有自己幸福的生活,他們也都有對天倫之樂的嚮往,但為了追求希望,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英勇獻身,奏出了一曲動人心魄的英魂之歌! 珍惜今天的生活吧那是在尊敬死難的革命者也是在尊敬自己。 珍惜自己的生命吧難道烈士們對生命的熱愛和體現出的生命價值不深深震撼你我嗎? …… 在展覽館,在白公館,在渣滓洞,在紅岩村,這樣的觀眾留言,隨處可見,隨處可聽。這就是紅岩魂和紅岩魂的力量…… 紅岩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靈魂的蒼白與自私,不能再空虛下去了!人只有為超越金錢之外的理想而奮鬥才會充實起來。 我們這一代的迷茫,就在於平時空談人生、理想,卻不知真正在追求什麼。今天,我們看到了這裡的一切,才真正感到,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生存價值。

懷著一種沉重仰慕的心情,走進烈士被害的地方,我有一種悲壯感。享受烈士們用鮮血和淚水創造出的幸福生活,我覺得有愧…… 人總要有點精神的,革命烈士憑著一種信念為革命而死,換來了新中國。一個民族的振興同樣需要一種精神。 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英雄的革命精神永存。讓我們活著的人,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不懈奮鬥吧! 你聽,你看一紅岩精神難道不比浩浩蕩蕩的長安轎車、嘉陵摩托和涪陵榨菜更影響中國人的生活和生命嗎? 這就是紅岩帶給當代中國的財富與力童。 重慶人民推薦厲華同志並最終獲得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筆者在北京工作,作為國家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首都的任何一種政治現象和文化現象,都反映了一個民族與時代的印記。北京的文化和政治現象,通常都很敏感,你輕輕地撥動一下,可能某一根神經就會讓這個國家和時代發生巨人的迴響。但北京的政治和文化又太宏大了,你無論怎麼揮動大鼓棒,也可能泛不起半點兒漣漪……這就是北京。 重慶人在近10年中有兩次讓北京這個地方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迴聲,這兩次都是因紅岩而引發的。第一次是1996年的紅岩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鬥爭事蹟展覽。這次展覽據說完全是厲華他們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的同志們想入非非做出來的,而它卻掀起了後來轟動全國甚至讓外國人都吃驚的紅岩革命潮。 展覽是8月20日開始的,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老實說,在北京的文化活動中,尤其是展覽一類的文化活動,紅岩魂的這個時間與地址,都不怎麼好。大熱天的,又是北京人通常不太會去的博物館。可紅岩魂出現後,完全改變了北京人以往的4慣。每天,浩浩蕩蕩的群眾和學生自發地湧進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其情景叫人有些不可思議。 經濟日報用了紅岩魂浩氣震京城的標題來報導其盛況:在名目繁多的各類展覽競相登場而觀眾寥寥無幾的今天,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裡,一個來自重慶的全國巡展卻震動了京城。近日來,四面八方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匆匆趕來,含著熱淚依依不捨地離去。 8月25日這天,參觀人數達到髙峰,有一萬多人。近300頁的留言簿寫得滿滿噹噹…… 真正的參觀高峰是在後來。 光明日報記者在9月5口發表題為抹不去的紅岩魂的文章說紅岩魂出人意料地吸引了數不盡的觀眾,掀起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9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數以0計的參觀者正隨著長長的人流湧進紅岩魂的展廳。據了解,截止到目前,觀眾累計已達十一二萬人,平均每天都有數千人。來參觀的人大多是自發的,他們中間更多的是家長帶著孩子。有的是第一次來,有的是第二次,有的甚至已經是第三次了…… 誰也不會想到,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展覽能吸引如此多的自發觀眾。所以這事越傳越熱乎,北京城裡的人都在說重慶的紅岩展覽好看、震撼人,於是單位就出面組織職工幹部們看了,這一傳十、十傳百地整個京城都熱鬧起來了,大有誰不去看重慶紅岩展覽就很以為恥的那麼一種態勢。好傢伙,輪到我們單位去看時,天安門東側的人群真是如潮水一般,半個天安門廣場快被佔據了似的,而且規定時間,不能長久地待在裡面不走,那樣其他單位就進不來了工作人員—再在旁邊喊著話。 紅岩魂火遍了京城。後來這個原本展覽10天的活動據說又延長了半個月,仍然讓不少人感到遺憾沒有多看幾遍。 中國的事情就這樣:北京一熱乎,全國就跟著熱起來了。於是,厲華他們的紅岩魂就迅速在全國鋪開,據說各省市之間搶得不行,厲華和重慶一時成為香餑餑。 時隔不到4年的2000年6月,這厲華也實在太心急地又一次重返北京城。這回他拿出的還是紅岩魂,只是形式上由圖片實物展覽,變成了舞台形式的報告劇紅岩魂。哎喲,好你個厲華,好你個重慶人! 一台由厲華他們紅岩紀念館工作人員自編自演的劇目,又一次把北京鬧了個翻天覆地! 紅岩魂演出場場爆滿,座無虛席,而且場場讓觀眾淚流滿面,掌聲雷動。這實在是了不得的事情!在京城,在當下浮躁的時代,一場既非經典劇目,又非專業演員的藝術舞台劇,能在京城獲得如此大的反響,確實太了不得了。經典劇目不是沒上演過,名演員的強大陣容的戲也幾乎天天在演,可有多少人去看嘛!沒有。 紅岩魂讓北京人再一次瘋狂一那是對革命先烈和紅岩精神所產生的崇拜,是人們對今天自身和社會所出現的諸多迷茫與不解的反思及從對比中爆發出的一種精神需要,或者說紅岩革命先烈們的壯舉和犧牲精神,激盪與衝擊了時下人的心靈深處。 新華社記者為此次紅岩魂進京演出獲得的巨大成功而寫的一篇題為薪火相承光耀千古的啟示錄上這樣說: 台上,一位位革命志士拖著沉重的腳鐐慷慨赴死;台下,一雙雙淚眼激起一片感情的波濤。由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推出的紅岩魂形象報告展演,從6月7曰首場演出至今,已在京城連續上演40多場,場場座無虛席,在首都各界觀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步出劇場,透過一片讚揚聲,人們不禁要問:一場普通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展演,何以得到群眾這麼高的評價? 文章分別用了淚眼漣漣和中途無一人退場昭示:老百姓渴求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走進生活,貼近群眾,形象報告成功表明:當代思想政治工作天地廣闊、經久不息的掌聲凝聚~個最強音:時代呼喚三個代表的生動教材3個標題,闡述了厲華他們新一輪紅岩魂報告劇展演的成功。 重慶市委、市政府為表彰厲華他們紀念館同志的傑出貢獻,特意為紀念館記集體一等功。這在直轄市歷史上也是首例。 紅岩魂報告劇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其實不是偶然。首先當然來自直轄市領導始終把紅岩精神作為強市、立市之本,大手筆整合紅色資源的正確決策,其次關鍵是厲華他們自身工作的創新和努力。 與其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樣,紅岩管理區域也曾走過不同尋常的道路。歌樂山雖不大,但綿綿幾十里綠蔭山區,在重慶可是個寶地,尤其是直轄市成立後,城市建設的開發,使得像歌樂山這樣的寶地不斷升值。因此如何保護好這塊教育基地,成了厲華他們這些年經常要去搏殺的無硝煙戰鬥。渝懷鐵路建設是直轄市成立後一項影響國家中西部戰略和重慶直轄市與外界連接的重點工程,可原計劃的線路正好越過歌樂山的紅岩區,鐵路要從白公館、渣滓洞上面穿過。聽到此事後,厲華他們差點急出毛病來。這絕對不行!火車飛越紅巖頭頂,對整個基地的保護將是毀滅性的災難,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方案通過!厲華簡直是拼了命一樣去找有關部門陳述、懇求,並且找一個個領導說明,甚至不惜採用上訪、靜坐的辦法……最終還是感動了上帝。現在的渝懷鐵路線繞過紅岩而走,雖然政府多花了一個多億的工程建設費,但紅岩被完好保護了。 紅岩區域有3000多畝綠水青山、宜建別墅等豪宅的寶地,許多單位一直在打這塊地的算盤,但幾年來從沒一個房地產商說動過厲華。有人曾用領導來壓厲華他們,結果是厲華他們用文物法和個人對紅岩烈上的感情給頂了回去。 我紅岩現在很富有,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產權,有每年1000多萬元的財政之外的收人,有一支非常專業且對紅岩充滿感情的專業隊伍。厲華開口閉嘴都是我紅岩,看得出,這位曾經是軍人出身的紅岩人,在他生命的每一個細胞裡都滋長著紅岩基因。他的這個紅岩基因,也在影響著所有紅岩人,所有重慶人…… 我知道,紅岩不只是厲華一個人的,他僅僅是眾多紅岩精神的傳播者之一。其實,重慶曆屆領導和所有重慶人都是紅岩精神的傳播者,而在這眾多的紅岩精神傳播者中,有一個人我無法忘卻—— 他叫張魯,一位英俊的電視文學藝術工作者,重慶人頗能引以為自豪的人物。認識張魯是前幾個月的事,但知道張魯卻有很多年了。那是我在寫落淚是金的時候,這部第一次揭示當代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報告文學作品發表後,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期間,筆者經常應邀在電視上做節目。有一天在電視台看到了張魯事蹟的電視片,當即有一種非常感動和遺憾並存的東西烙在我心上一感動的是張魯不屈的精神,遺憾的是沒有能採訪到張魯這位在擔架上施愛播恩的紅岩人。 小說紅岩中的英雄許雲峰、江姐式的人物,影響了中國幾代人,我們都是屬於在紅岩精神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共產黨人和新中國的後生。因此當時看了張魯的事蹟報導後,一下聯想到紅岩和紅岩里的英雄。張魯無疑是新時代的紅岩人。 2007年2月8日下午,我終於在重慶的一個鬧市區的宿舍樓裡見到了坐在輪椅上的張魯一還是那麼英俊,還是那麼樂觀的張魯。 無法想像一位如此英勇、如此豪情滿懷的鐵骨錚錚的漢子竟然在輪椅上度過了整整20年!一1987年3月11日,是張魯不幸遇車禍致殘的日子。這一天、這一年的張魯才34歲。清晨,意氣風發的張魯正像往常一樣,沿著公路在晨跑,突然被身後的一輛急馳而過的小長安車,攔腰猛地撞倒在路邊,導致他下肢全癱,從此失去了一個男人可以站著揮灑豪情的全部體能和全部生活…… 之後的7年,張魯沒有出過一次門,像一具只知呼吸不知生命的活殭屍一那種孤獨與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牛.不如死的滋味,讓張魯全都飽嚐了。 有一天,同事們來看他,說張魯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樣你張魯就不是個男人了!巳經絕望的張魯,一聽這話,頓時像斷了肢的雄獅一樣號哭起來我本來就早已不是個男人了!我不如死了算了!嗚……那斷腸的哭聲能讓長江和嘉陵江倒流,能讓大巴山和巫山頃塌。 哭過之後,張魯笑了,說:那我就听你們的,出去看看我還能幹什麼。 同事告訴他:你是咱們重慶電視台的名編,有的是你可以乾的事。 1994年的一天,張獸第一次在致殘後走出了家門一家門外的世界比他過去所看到的天要藍得多、景也美得多。張魯選擇的第一件事是到距主城區百里外的江津山村看看孩子們一要強的他不習慣別人用滑竿抬著他走看著人家光著膀子,汗流浹背地抬著自己,從此我內心發誓:什麼時候都可以不管天不管地,可我張魯必須禁得起考驗,要在意誌上站立起來做人,做一個對得起同事們,對得起重慶百姓的人。張魯這樣告訴我。 20年來,我雖然天天坐在輪椅或坐在別人抬著的擔架上,但我想自己仍然是個在信仰和行為上都站著做事的人,是個能為直轄市建設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的人。張魯用這樣樸索的語言評說著他詩化的人生。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重慶是一座站著的城市,而在他看來其他的城市都是跳著的。 重慶當然是座站著的城市。而重慶像張魯這樣的人一定是頂天立地站著的人,如紅岩巍峨挺立地站在歷史和現實的經緯上堅強豪邁行走著的人。 十幾年來,張魯一直是位倚仗擔架而站著的人。他用自己的全部愛和智慧,完成了一部部經典式的電視藝術作品,傳播著這個時代裡的文明與進步,他的50多集電視片跨世紀希望,寄託的是重慶山村教育的希望;他的紀錄片母親則是對故鄉重慶的一片深情……他用電視的手段傳播著自己的愛,點燃著所有重慶人對未來全部的希望。張魯在輪椅和擔架上實現著人生的輝煌,大山深處的無數山村孩子因他而獲得重新匕學的機會,一個個紅小雨和陳小梅在他的心雨下茁壯成長著…… 重慶是個大城市、大農村,重視城鄉的統籌協調進步,是每一個重慶人都應當盡力去做的大事。我是一個殘疾人,但這並不影響我力所能及地為這件事盡一份力量的心願。近幾年的張魯,心中一直想的是大直轄市的今天和未來的發展。他在武隆運用電視影像教學片給當地的農民傳播科學種田的知識,該縣由此廣泛開設的農民培訓資源站就是他一手策劃和經營搞起來的,如今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個平台。 已經走了19個國家貧困縣的張魯欣喜地告訴我:現在我到下面去,看到山區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孩子們穿的衣服都是鮮豔的新衣服,家長們用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望子成龍。千萬別小看了農民們的這句話。他們有瞭望子成龍的意識,農村下一代就有了希望。農民們自己有這種意識,是自覺的,遠比政府下力氣動員孩子唸書重要得多。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農民們個個望子成龍,就會自覺自願去做好計劃生育,就會把地種好,就會爭取豐收,就會把收入提髙,然後送自己的孩子上大學,做有出息的人。如此長期下去,重慶的大農村還愁沒有前途?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能對今天的直轄市有如此的希望和信心,難道不是對那些能夠站立著生活的人的一種激勵和鼓舞嗎?難道不是紅岩精神在今天的一種延伸嗎? 2004年7月,張魯作為重慶的代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他是8個發言代表中的最後一位發言者。張魯上台發言講的都是他經歷的一個個山村小故事,卻讓全場藝術家們感動得流淚……會後,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專門找到張魯住的房間,激動地告訴張魯:我是在會務處查到你房間的,我要專門為你演奏一段曲子。 小板凳上,藝術大師深情地為張魯演奏了一曲川江。兩位藝術家如痴如醉……張魯,我要到你們重慶去,我去不是為了演奏,是想用我的實際行動為川江,為重慶,為所有像你一樣的新一代紅岩人高歌一曲! 閔惠芬的話雖然說得不多,但表達的卻是國人對千千萬萬個張魯式的重慶人的那份敬意。而藝術家從內心迸發出的這份敬意,難道不是對新時期紅岩精神的一種最高褒獎嗎? 文明火種需要傳承,時代精神則需要賦予更新的內容。厲華和張魯等無數重慶人以其不同的方式傳承著的紅岩革命火種,是新直轄市崛起和快速發展的真正動力,這動力可移山倒海,這動力可斷江逆流,這動力同樣可以助山巒更巍哦挺拔,使江河更洶湧澎湃……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