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秘密檔案

第28章 第九章

秘密檔案 何建明 4352 2018-03-14
1937年,在33歲的黃汲清正式成為中國地質工作領導人的這一年,中國石油史上發生了一樁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重要油田——玉門油田的發現。這是個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和共和國誕生初期為中華民族立過大功的油田,今天在油田駐地還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紀念碑。這個紀念碑上刻著人們熟悉的名字,他就是油田的發現者、地質學家孫健初先生。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除了孫健初先生外,實際上玉門油田的發現,還有一位起關鍵作用的功臣,他就是黃汲清大師。他當時是玉門油田發現與開發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已全面展開,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日本天皇的關東軍佔領我東北地區,造成中國能源供應的極度緊缺。為了緩解這一大難題,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顧維鈞先生以顧少川的名義,串聯財界巨頭周作民,組織起一個中國煤油勘探公司,以求得一線希望。顧維鈞的公司雖然不乏財力,但缺少技術,於是就求助於中央地質調査所。所長黃汲清接到指令後,深感在中國大後方大規模開發石油資源非同小可,即與政府實業部國煤救濟委員會委員、勘探隊長史悠明商議。

“先生是專家,你認為我們的國土上真的找不著像樣的油田嗎?”史悠明問。 黃汲清搖搖頭,隨手鋪開一張地圖,說:“依據大地構造學理論,我認為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帶都有可能儲油。但目前東北、華北兩地已被日寇佔領,無法開展工作。西南地區雖發現油氣苗頭,但地理偏僻,交通運輸不便。因此開展以陝、甘、青三省為重點的西北部的石油、天然氣普査勘探為當務之急。” “那就乾吧!”史悠明迫不及待地說,“過去你和我想幹也乾不成,現在財神爺把錢撥了,時不再來呀!” 黃、史商定,組織一個以中國煤油勘探公司為一方、地質調查所為另一方的混合普査勘探隊,立即著手西北油氣普査勘探工作。 這是中國石油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策劃、並具規模的石油普査勘探,身為組織者與領導者的黃汲清傾注了巨大精力和熱忱。派誰去擔當技術負責人呢?對,應當讓孫健初去!黃汲清扳著手指將所裡的幾位大員輪番排了下隊,決定由對甘肅河西走廊及祁連山一帶做過地質工作的孫胖子孫健初擔此重任。為了慎重起見,黃汲清要求孫健初等先組成一個西北地質礦產試探隊,免得把中國石油之希望這錘子扎在大戈壁上拔不出來讓世人笑話。他的這一戰術得到了翁文灝等人的讚同。

就這樣,孫健初帶著西北地質礦產試探隊一行數人從蘭州南行,順洮河西進,過黃河而至青海。歸途中經玉門老君廟,在這裡發現了乾油泉源頭。由於當時包括孫健初在內的試探隊員對石油地質科學均缺乏一定實戰經驗,以為此類乾油泉無多少價值,便草草作了希望不大的結論後匆匆東返。 當孫健初帶著遠征隊伍,垂頭喪氣地回來將以上情況向所裡匯報時,富有石油專業地質理論與經驗的黃汲清聽後,高興地掄起拳頭,打在了孫健初的肩上:“孫胖子,老君廟油田有望啊!” “怎麼個有望?”孫健初很不明白。 “你不是說那兒是背斜構造嗎?” “那又怎麼著?” “嘿,那可是不一樣喲!”黃汲清來情緒了。 “胖子你不知道,美國的大峽谷油田也是在背斜構造地帶。論構造,論油苗相差無異,我們的老君廟肯定也能打出工業油!”

“中,只要有希望,我們再遠征一次也不虧!”這位河南漢子孫健初,此刻也興奮了起來。 次年11月,孫健初再次帶上隊伍來到老君廟。此次他們吸取上次的教訓,放下舖蓋,搭起帳篷,在此安營扎寨。經過六個月在冰天雪地裡的艱苦踏勘普査,全面徹底地摸清了這一帶的生油層地質情況。剩下的就是打鑽見油了!當孫健初寫完甘肅玉門油田地質報告時,猛然發現自己仍是在紙上談兵,說找油找油,可連台鑽機都沒有呀! 這事也難住了黃汲清。地質調査所的家底他最清楚,論人才、論技術可稱世界一流,可論裝備卻是一個叫花子,窮得連最起碼的―台千米鑽機都沒有呀!他把玉門的踏勘結果和缺鑽機的情況一併報告了老上司、行政院秘書長兼經濟部長、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瀬,以求得幫助。

老蔣的家底你不是不知道,時下又臨全面抗戰,哪來鑽機可調? 翁的話使黃汲清大失所望。 “對了,有一個地方有鑽機!”黃汲清突然拍著腦袋,說道:“聽說延安那邊也在打油井,他們那裡有鑽機,不妨借來用一下!” 翁文灝點點頭,說:“是聽說過。不過共產黨肯不肯借又是一回事!” 黃汲清來了急脾氣:“試試總不妨嘛!再說,眼下不是國共合作嗎?玉門要是打出了油,對整個抗日是大貢獻呀!” “那我去試一試。”翁文灝說。 這件事後來真辦成了。翁文灝通過關係,找到了正在南京梅園村住的中共代表周恩來。周恩來將此事電吿了延安方面。經毛澤東同意,由林伯渠親自出面從油礦調來兩台鑽機和幾名鑽井工人,連人帶鑽機一起長途跋涉到了老君廟。當時具體負責延安油礦鑽井的隊長就是後來成為共和國石油工業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思。那時他還是個共產黨的連級幹部,可也是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位石油幹部。中國石油業從無到有,經過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成為中國現代史的組成部分。

黃汲清作為一名舊時代過來的知識分子、科學家,他本對黨派之間的事無多大興趣,但玉門調鑽機的這件事,使他對共產黨有了第一次的深刻認識。當時他對部下同僚這麼說:“共產黨人胸懷坦蕩,以全局為重,很講義氣,我佩服!” 四十五年後的1982年,當黃汲清在自己成為這個黨的一名成員時,他又談起了這件令他終身難忘的事。 有了鑽機,玉門油田的鑽井工作馬上開始。第一口井在鑽到130米深時便見油層,日產石油20餘桶。孫健初將這一喜訊報到南京。黃汲清高興得立即復電:繼續布井,直至黑龍昇天! 於是,第二口、第三口……直至第七口井,井井見油。更可喜的是在1941年4月21日打第8號井時,黑龍在巨大的地壓下,果真猛烈地躥出地面,挾著驚天動地的呼嘯,像長虹一般向天際升騰而起!

中國的第一個油田——玉門油田,就是這樣誕生的。它在抗戰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它仍在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著。 玉門找油的成功,給黃汲清以極大的鼓舞。此時,他不僅是政府的地質工作實業部門領導人,而且也是當時中國地學界的最高領導者。 1938年,他當選為第15屆中國地質學會會長,時年34歲。如果論年齡,論才幹,論實績,論在學術界的地位,黃汲清此時已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他的前輩翁文瀬和李四光。翁此時已從政,無暇顧及專業;而李四光則因不得志帶著他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遠在偏僻的桂林小城,閉門研究他的第四系冰川,特別是在幾年後黃汲清發表的中國主要地質構造單位專著和首次提出的多旋回構造運動理論,使他躋身於國際科學大師之列。他的這部專著至今仍被世界地學界視為經典。否則,在1946年中央研究院國民政府第一屆院士選舉中,他不可能成為最年輕的院士。

在科學的長河裡,任何一種正確的預見和偉大發現,常常需要經歷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才能得以證實。關於中國是否有石油的問題,早在我們尚無自己的地質學家時西方的諸多權威就不止一次咬定中國貧油。 1915年至1917年,享有盛名的美孚石油公司為了探個究竟,出資300萬美元,在當時認為中國惟一可能有油田的陝北一連打了七口井,結果才沾了一點油腥兒。美孚石油公司總栽得知後,大發雷霆,發誓絕不再踏進太平洋東岸一步。 300萬美元在當時可不算是個小數,洋老闆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換回一肚子氣,他自然不願做這等賠本買賣。 玉門雖然打出了油,但中國到底是否真有大油田,是否真需要將極為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大海撈針般的石油地質普査中去,當時地學界和社會上對此分歧嚴重,有人甚至稱在中國找油是玩兒戲,說什麼大敵當前,玩此等兒戲,誤國殃民。作為大地構造學理論的創始人和奠基者,黃汲清則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和堅不可破的科學理論為依據,指出:世界上重要油田的地理分佈可以分為兩大區域:一是東半球的古地中海區域,大體是東西方向延展;二是西半球的太平洋山地區域,大體是南北方向延展。兩者油田的生成都在白堊紀和第三紀時期,而以第三紀為主……則吾國石油前途,雖不及美、蘇,但亦可達到自給自足之境地!這一番話在今天看來,似乎很平平。然而讀者應當特別注意,黃汲清說此番話的時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1942年(見國民政府國防研究院煤與石油)其意義就非同小可了!它的意義在於不僅否定了西方權威們的悲觀論調,而且從戰略上為中國在二十世紀的崛起指出了影響社會國民發展的石油工業革命方向。我將它引於本文,其目的是想說明,把中國石油之父的桂冠安在黃汲清頭上是當之無愧的,以及它與後來發生在大慶油田發現問題上的名利之爭有其一定程度上的內在聯繫。

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誰在起主導和權威的作用,絕不是長官意誌所能決定的。它是需要堅不可摧的理論依據和十次、百次的成功或失敗的實踐。在可以把扼殺了幾十年不能說的真話說出來的科學春天裡,在政治的以及包括科學在內的神壇可以被推倒的實事求是的開放年代,黃汲清勇敢而坦蕩地站出來說大慶油田是他和謝家榮等一批科學家用大地構造理論發現的話時,我之所以堅信,其原因也在於此。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中國,正值日本法西斯殘酷奴役中國人民的最艱苦歲月。黃汲清出於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對石油地質科學的至誠至愛,克服重重困難,致力於研究與實踐。 1937年10月,抗日的戰火已燃燒到華東地區,黃汲清不得不丟下手中的羅盤與錘子,組織地質調査所員工,將圖書、儀器、設備全部遷往長沙。剛落腳不久,日寇逼近武漢,地質調査所又一次大搬遷,先是在陪都重慶,最後落腳北碚小鎮。當前方戰火紛飛時,後方的黃汲清則在他的那塊熟悉的故土上大舉組織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質調査和礦產普查工作。其中突出的重大發現有聞名於世的陸豐自貢恐龍動物群發現,威西大鹽礦和渡口寶鼎山大鐵礦即現在的攀鋼的發現。除此之外,還有一項令黃汲清一直引以為自豪的重大發現,那就是威遠氣田。

黃汲清在威遠這一中國第一個大型天然氣田發現上有著無可爭辯的功勞。為了實現天然氣在中國的首次重大突破,早在1938年,他就曾帶隊在威遠勘探,獲得了氣田的詳盡地質資料。六十年代,石油工業部四川石油勘探局從黃汲清處借得這份寶貴地質資料,並大舉進行了鑽探和開發工作,後建成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天然氣工業基地。目前以該氣田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天然氣田已發展到七十多個,年產量達六十多億立方米。國家配合這些天然氣田,鋪設了五千多公里的輸氣管道和輸氣管線。如今不僅四川省的大部分城鎮和工業企業得益於天然氣,鄰近的雲南、貴州省也因此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1995年3月31日,我參加了黃汲清的遺體告別,我看到在林海一般的花圈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川、滇、貴地區的官員和百姓送來的。我特意記下了一個落款為成都市民的輓聯,那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大師當年一指定氣田,百姓今日萬家用明電。

威遠氣田發現之後,黃汲清對中國的石油地質科學研究與實踐已趨成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