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炫風·中國明星城市發展史

第24章 第一章你真的認識中山嗎?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也許並不奇怪。一個人要愛上另一個城市就不那麼簡單了。 廣東省中山市能讓許多去過的人都愛上她,足以說明這個城市的魅力。 我來自北京,從小在江南的蘇州長大,似乎讓我再去鍾情哪個城市並不容易,但我竟然也愛上了中山!這說明了什麼?我自己都有些詫異。然而,中山確實讓我深深地迷戀上了她。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連續去了四五次,這或許是一種說明。到中山,並非休閒,雖肩負緊張的採訪但仍感愜意。 這個小城,很美。 7月,太陽向地球狂熱地表達著她的激情!在中山小城隨處可聞的花木香氣和滿眼的翠綠,似乎讓你忘記了這是炎熱的夏季,空氣中總摻雜著海濱城市獨有的濕潤,讓你情不自禁地想張開靈感的翅膀,欲詩欲吟……漫步於靜穆的夏夜,溫情的晚風輕拂著一張張友善的面龐,好客勤勞的小城人此刻也放下了緊張的工作,或散步或隨著音樂在燈光如幻的公園廣場上翩翩起舞……怎能不愛小城? !

一位年輕人和我攀談起來。一問,他說他是剛來中山的,並且意外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太可能的事。單位的主管告訴我:只要我定下到這兒落戶,就會得到市政府、鎮政府和所在單位的幾十萬元的各種補貼,還可以每年有10萬至20多萬元的創業基金和每月1500元的生活津貼,另外還能有一套房子……這樣的好事哪兒去找?”一位年輕的博士說。他不慷慨激昂才怪呢! 另一位滿口廣東話的小伙子抿抿嘴,笑著匆匆地從我身邊走過,甚至連多說一句話的時間都不給:“對不起,我今天要趕去巴黎的航班,那兒的一個國際博覽會需要我去簽約……”他來自號稱“中國燈都”的古鎮。中山古鎮的燈飾市場名揚全球,每年有200多億產品銷售海內外。

感受一個城市的優雅與美,用不著別人指點和介紹,只要你去體味便是。 在當今中國,尤其是被稱之為“世界工廠”的珠江三角洲,你想感受哪一個城市還具有優雅和美,怕不容易。或許中山不是唯一的,但極少有誰可與中山相比! 在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的今天,我們在看待和衡量一個城市與地區時,總會首先詢問一下它的經濟發展指標。毫無疑問這並沒有多少錯。但詢問之後人們再去感受一下當地的社會形態時,就會有另一種並不舒服的感受,常常是GDP很高了,城市和環境卻無法叫人忍受……然而中山不是。中山的GDP同樣高速增長,2005年達到880.20億元,人均為36207元。一個人口不到140萬人的地級市,每年創下的財政和國民生產總值卻超過中西部地區不少省區的水平!關鍵是,百姓口袋裡的錢更多,生活的質量更是滋潤無比……

城市的優雅與美,可以產生一種令人舒服的心境。而中山的優雅與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建築物與生態環境,更是這兒的政通人和與人們的精神世界。 那是一個公休的假日。由市民成為“嘉賓”的“城市論壇”上,一位小學生在看到眾多大人們的一個個建言獻策,被市領導們接納後,忍不住也將自己的小手高高舉起:叔叔阿姨,我可以提個意見嗎?當然可以!論壇主持人笑著回答:你也是我們中山市的小公民,有什麼好建議、好意見,儘管說來聽聽。受到鼓勵的小朋友說:“以後建新公園,能不能也考慮一下我們小朋友,給我們建一些又好玩、又刺激的體育、游泳設施!”“好嘛,這意見好!”事後,決策者欣然接納了這位小朋友的建言。 這是中山“政通人和”的小小一隅。

每年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元宵節。這一天,中山有個與眾不同的傳統:全市人民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會自覺地加入一個特別的盛會,那便是他們持續了20年的“慈善萬人行”活動。 “富而向善,富而行善。”4個多億由百姓自願募捐的錢,表達了富裕起來的中山和那些在中山創業與打工的“新中山人”,一次次重新演繹著先哲孫中山先生的“博愛”精神的深刻與偉大。 文脈殷殷,城郭彰顯。 今天的中山人精神除了“博愛”兩字,還有“創新”、“包容”與“和諧”六字。毫無疑問,“博愛”是中山精神的魂與核,有了它,“創新”、“包容”與“和諧”將是自然和必然的。博愛,會使創新更具明確的價值取向;博愛,使包容變得更加溫馨與細膩;博愛,產生人性與和諧。

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我想人類進入21世紀了,在這話後面應加上一句:“今有中山”。中山之美,當與蘇杭相比,更勝人間天堂。 但中山人並不滿足。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的中山人…… 中山不是她的原名。中山原名香山。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時,轄現今的中山、珠海和澳門等的區域叫香山縣。香山建縣850餘年,歷史幾度變遷,現今的中山市則是香山的根基。 香山更名為中山,是因為20世紀的香山大地上出了個偉人——孫中山。 1925年,在香山的另一位名士唐紹儀先生的提議下,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將香山更名為中山,以志對已故中山先生之永久紀念。中山,因此成為全中國唯一以偉人的名字命名的地級市。

孫文何以起名中山,是件非常偶然的事:1897年,在日本流亡的孫文先生因投宿一家旅館,取名為中山樵。後革命黨人便稱他為中山先生。 “中山”二字,冠於一個偉大人物的身上,從此變得不凡。 中山先生生前並沒有對自己名字作過任何解釋。但從字義而解,可謂“中國之山”,這也許是筆者的淺見。然而中山確實顯示的是一種力量,一種端莊的力量,一種充滿正氣感的端莊之美與力感。 難道不是嗎?中山先生作為20世紀中國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全部偉大功績,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他關閉了幾千年的封建之門,他開啟了四萬萬人的新紀元。 他一生奉行的“天下為公”的博愛理念,正是中山精神的端莊之美的最高境界。 他矢志堅守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正是他從博愛理念,延伸至自由與平等,使人類的端莊之美向崇高之美昇華的一種永恆的追求。

他自行設計的“中山服”,也已成為人類服飾中最為經典的百年時尚。 中山先生留給中國和人類的遺產本身就如同中國的山一樣巍峨、浩蕩。同樣,中山先生留給故鄉人民的則更無法形容。中山的每寸土地,蕩漾和滋潤著這位先哲的浩浩恩澤……但在中山大地上,孫中山先生的偉人之氣還不是唯一和絕後的。 在現今的中山市孫文西路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內珍藏著一份毛澤東所寫的借書條:“泳昌先生: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頁。抱歉之至,尚希原諒,澤東敬白,正月十一日。”有史記載,毛澤東父親在一場訴訟中,由於對手在法庭上巧妙地引用了一句經書語而敗訴,由此深刻教訓,少年毛澤東要苦讀經書。一日,毛澤東從表兄處借得《盛世危言》一書,從此愛不釋手,並成為終身摯愛。 《盛世危言》作者正是中山人士,名曰:鄭觀應。此人比孫中山先生年長24歲,他的這部《盛世危言》竟然影響了20世紀中國的兩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

在喊出“盛世危言”和“振興中華”的鄭觀應與孫中山之前,香山還出過另一位高揚“西學東漸”的中國留學第一人——容閎。這位1854年就獲得美國耶魯大學文學學士的香山人,正是因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中國在19世紀就有了四批幼童出洋留學的歷史,也才有了後來的詹天佑、唐紹儀、蔡廷幹、唐國安等民族英雄和民主先驅…… 中山因革命先驅中山先生而得名。但中山絕非因一代偉人而失淹自己特有的本色。 站在珠江之口,遙望蒼茫海域,再回首中山這片臨洋之地,你會有種全新的感受,這感受源於自然對人類的影響。作為著名的中國門戶之一,中山從16世紀中葉開始,就成為華夏兒女了解世界和向外開拓的一個橋頭堡。而身處這個橋頭堡的中山人,懷著“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帶著冒險的衝動和致富的夢想,遠涉重洋,將東方的文化與陶瓷帶到異國他鄉,同時又將西方的文化與洋貨帶回香山。無論是“葉落歸根”,還是“落地生根”,中山人勤儉淳厚、敢為人先的印記,永遠地銘刻在歷史的傳承之中。

僑鄉的中山,交融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買辦與買辦階級的產生,平衡著兩個不同世界裡的物質和科技的進步與落後。從上世紀初始,中山人就已經習慣了那些拖著長辮、說著洋文的“老鄉”串巷走戶。在翠亨村,我們能看到孫中山自己設計的那幢歐式洋樓,與周邊充滿嶺南風情的民居如此和諧地牽手,便是中山僑鄉文化最典型的例證。 今日之中國,我們言必稱市場經濟,其實說的就是商道。而中國的近代,最重商貿之道、最精於商貿之術的即是中山人士。且不說像鄭觀應和孫中山這樣的名士所倡導的“商戰”、“商務”之道,是如何影響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單說當年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四大百貨公司的開辦者竟皆為中山人。他們是:先施公司的馬應彪,永安公司的郭泉、郭樂兄弟,新新公司的劉錫基、李敏周和大新公司的蔡興與蔡昌。現今街頭我們仍能經常聽到的什麼“明碼標價”、“顧客永遠是對的”、“有獎銷售”等等,都是中山商人在百年前就發明了的東西。

開放務實,中西融會,與時俱進,中山人就是靠這樣的精氣神,凝煉出具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與氣質,並最終將“中山”兩字陶冶得金光燦爛。 中山的人文歷史充滿著無限魅力,她讓旁人無法比擬。但這不是中山的根本。中山的真正魅力,只有在你一步步深入了解她的時候,才更有味道,更知其意。 現今的中山面積共有1800平方公里,與舊時的香山轄地縮小了許多,作為一個縣級市直接升格為地級市,中山承載的歷史與現實的擔子絲毫沒有減少,反之變得更加突出和耀眼。 因為與歷史偉人的名字聯在一起,人們看待中山和中山人看待世界必須是另一種目光。這目光從四面八方向這裡聚焦,又從這裡伸向遠方…… 居珠江出海口之西,又與大海相連,江海交匯。於是中山把目光伸向東去、再東去…… 這一天,一個來自中山的聲音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城內迴盪: “在這裡,請允許我利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向各位介紹我的祖國、我的家鄉。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有著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創造出豐富燦爛的文化。她與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一起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是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源地。中華文明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她擁有13億人口,人均擁有資源量少。中國的經濟總量和資源總量除以13億就變為一個很小的數目,這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這意味著,中國要跨入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碰到的困難會很多。儘管如此,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基本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並逐步走向富裕……現在,人們在財富增長中追求幸福,在社會文明進步中享受自由,在不斷滿足物質和文化需求中安居樂業。期望各位更多地了解中國、關注中國。 “我的家鄉中山市,位於中國的南方,廣東省的中南部,毗鄰香港和澳門……今天的中山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城市發展成為以工業經濟為主體的中等城市。去年,城市綜合實力排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第十二位。現在,排名世界500強的企業在中山興辦了20多家企業,常住中山的外國人有1400多人,中山的經濟發展已經離不開世界,離不開國際市場。 “中山的發展為市民增加了財富,人們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目前城鎮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為38.5%,已經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富裕標準;居民平均預期壽命76.2歲,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健全,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人們生活在富裕安康的家園裡……1997年聯合國將全球人居領域最高獎項'人居獎'頒給中山,以表彰中山市政府在'人類居住區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近年來,中山獲得國家授予的多項榮譽,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等等。去年又獲得全國關於城市文明建設的最高獎項——全國文明城市。中山雖然是一個工業城市,但我可以負責地告訴各位,中山沒有煙囪林立,相反卻處處綠樹成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嘩——”台下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中山最近20多年的快速發展,大體上經歷了這麼三個不同的階段。 “一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這是中山經濟從封閉式發展走向開放式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關鍵詞就是'開放'。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山,還是以農業為主,局限於本市域內的發展,甚至與香港、澳門這些本屬同一個地理單元、同一個自然經濟區的城市,都少有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這種封閉發展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經濟落後、目光狹隘。我們發覺,中山的發展必鬚麵向國內、面向世界,封閉式的發展沒有前途。於是,我們開始用開放的思維來調整思路,用優惠的政策吸引投資。短時期內,香港、澳門、台灣和國外的資本不斷湧入,紡織、服裝、五金、燈飾、家電、食品等傳統產業產生了集群效應,醫藥、科技、生物工程、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電氣機械和汽車配件等裝備製造業開始興起。城鄉勞動力充分就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整個經濟開始活躍。到2005年,中山已經擁有工業企業2.2萬家。 “二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本世紀之初,這是中山全面推行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核心內容是'改革',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在這個階段,政府把資源配置的權力交回給市場,國有企業逐漸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同時財政加大投入,完善包括養老、失業、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改革過程中受影響群體如失業工人的利益。同時,大量精簡機構,規範工作程序,政府由指令型、審批型向指導型、服務型轉變。經過這一階段的改革,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地位真正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符合國際慣例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中山經濟社會發展開始充滿活力。 “三是本世紀初期開始,這是中山進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推進'和諧'。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城市,必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是一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不但要能滿足本代人的需要,還要給下一代人留下足夠的資源和發展空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上,真正讓全體市民成為城市發展的主體…… “我們對中山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期望在未來的5至10年,將這座城市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成為能夠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城市……” 這聲音發自地球的另一端,此時,中山市委書記崔國潮正出席墨爾本大學高級顧問的受聘儀式。 中山!中山讓我們嚮往! 墨爾本再次為遠方來的中山人歡呼、鼓掌!那一雙雙激動和興奮的目光裡充滿著敬佩與羨慕…… 於是中山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她屬於所有關注她的人們心目中的一個嚮往之地。 啊,中山,你雄踞偉大民族改革開放之前沿的珠江三角洲之首,你湧動起的每一波浪潮,擁抱著大海,拍打著陸岸,震撼著天與地! 那是一片什麼? 在海與岸的連接之處,在水與陸的相嵌之地,生長著一片茂密的小樹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它叫紅樹林。你折一根看看它們的芯吧,是紅的,它由此而得名……紅樹林只能生長在海陸交界處、海岸低潮線和高潮線之間,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彙的地方。可別小看這其貌不揚的紅樹林,它對保持大陸架免受海水侵襲的作用可不一般哪!”一位老鄉如此告訴我。 原來它就是紅樹林啊!真的其貌不揚,可又真的獨具韻味,無法替代! 大海啊,你時而洶湧,時而激盪,時而放縱,時而低吟……你釋放的是力量與張狂,包含了對陸岸的所有愛恨。你總想在陸岸前表達自己所向披靡的浩瀚,你總想嘲弄陡崖脆弱的筋骨,可你在紅樹林前變得如此調皮無奈,繼而轉為柔情萬般,端莊無限。於是陸地更加蔥鬱,陡崖變得更加堅固。 誰還會懷疑大海與人類保持如此和諧與平衡的功勞,竟是那片其貌不揚的紅樹林? 紅樹林讓我想起了中山,想起了中山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中山在珠江之口,在中國陸地與大海的相匯之處……蔥鬱而富有生機的中山,不正是具有紅樹林性格與精神的中華民族之寶嗎? 於是我的耳邊響起又一個中山人的聲音: “主角當然會令眾人矚目,但一齣戲不可能有那麼多主角,有時當一個名配角也很好,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每座城市都會精彩……” 你想體味這段話的“中山精神”,你就得了解下面的背景—— 我知道廣東人對自己的幾個你追我趕的城市有個排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之所以有這樣的排名當然首先要看的是它們所擁有的經濟總量和對國家的貢獻。這種排名雖然從簡單的GDP數字上很容易叫人明了,但它絕對並不具有公平性。像廣州、深圳、佛山,都是擁有一千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並管轄著數個區縣級地區。中山不同,中山是個縣級地區直接升格為地區級的小城市,它所轄的面積和行政地域只有24個鎮區,加之外來人口,也僅有200多萬人。但排名時,人們通常並不考慮這些因素,實力和速度是唯一的基本標準。 “輕量級”的中山,與“重量級”的廣州、深圳,需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奔跑和測速,沒有理由,沒有解釋,只有“名次”。 於是廣東“十城市”、“四小虎”一直在比賽著,你追我趕,暗裡明里較著勁。中山在幾個不同的方陣裡,都不具備天時地利的優勢——論個頭,幾乎最小;論量級,也是最輕……但既然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的“發令槍”已經響起,沒有誰會刻意照顧這些因素,人們只看你的速度,只看你的姿態,只看你所處的位置。 於是中山人只有拼足力量,奮力向前。 他們拼搏,他們不卑,他們更不屈。他們走具有自己特色的路…… 忽地有一天,廣東人發現“輕量級”的中山,成為赫赫有名的“四小虎”之一。 2005年,經濟總量位居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第5位…… 它,連續三年創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工業增長速度之最; 它,一年裡有365天空氣質量達到優和良的紀錄; 它,是全省唯一拿到“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的地級市…… 這樣的紀錄和水平,只有中山人創造和擁有它們。於是中山在人們的心目中變成一個刮目相看的巨人了。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人民和全國人民希望中山成為創造奇蹟和輝煌的歷史主角——然而,中山人在這樣的期待和熱盼中溫文爾雅地告訴人們: “當一個配角也很好。” “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座城市都會精彩。” 你該了解中山和中山人了吧? 中山是什麼?中山是個不張揚的城市,但它銳意創新和開拓;中山是塊沸騰的熱土,但它始終平和與理性;中山臨海迎風,但它穩重堅實,一鳴驚人! 中山人保留了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中和間保留著自我的本色又不斷收他人之長;在中和間平衡地前進又在前進中不斷創新求索。一切順其自然,又在自然中不斷探求著改變自然的各種可能,並與時俱進。 啊,這就是中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