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華高歌·走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44章 四三吳仁寶的境界——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吳仁寶

“我們一家要做到'三正'(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營廉政)、'三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三守'(守法、守約、守信譽)。凡是要求幹部村民做到的,我吳仁寶一家人先要做到;凡要求幹部村民不要做的,我吳仁寶一家首先不做。請各位村民認真監督我一家人的工作!” 2003年1月2日,吳仁寶率領全家祖孫四代28人,走上台,向全體村民作新年“誓言”!這是一個家庭的誓言,一個將全家人的品質、責任和使命與道義全都押在公眾面前的最莊嚴的誓言! 這樣的誓言,從2003年開始,吳仁寶一家每年都會在春節前後面對全村人莊嚴地說一次。吳氏家族現在已經是四世同堂了。而這樣的誓言後來也增加了更多的色彩:通常先由吳仁寶誓言,再由代表第二代的兒女們誓言,再由正值青春年華的第三代代表誓言,這中間還有兒媳、女婿上台誓言,甚至是已經走進了吳氏家族的孫輩的吳仁寶的孫媳、外孫婿等。最後是那些上學的甚至是牙牙學語的第四代吳氏小輩們的誓言。

“我要好好學習,做太爺爺一樣的永遠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華西的新一代華西人!”這是2010年春節期間的又一次華西村村民團拜大會“吳氏家族”作誓言時最小的一位吳家小主人說的話。 這景象分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值得繼承和光大的一個層面,它樸實、它時代,它形式、它又讓人心服口服! 君子慎獨,求大智,匯大德,有大悟,秉大情。 大智,是一種高度,一種力量,一種超越俗世、追求永恆的思維;大德,是一種風骨,一種境界,一種根底之德,一種天地之大、舍我其誰的德性;大悟,是一種智慧,一種品格,一種文化之悟,一種棒喝頓醒、淡泊名利的覺悟;大情,是一種激情,一種創造,一種赤子之情,一種提升自我、挑戰生命的真情。

吳仁寶一家人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心系華西,是吳仁寶一家人真實而美麗的寫照。從華西的老百姓來說,吳仁寶在村民中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威望,關鍵是他有著寬闊的胸懷、遠見卓識,不斷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正如李源潮同志在《學習吳仁寶》一文中說:“對一個黨員來說,做到一段時間先進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保持先進;對一個乾部來說,得到群眾的一時稱讚並不難,難的是長久地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 去過華西村的人沒有不佩服吳仁寶帶領華西村所創造的輝煌業績。也幾乎同時有人常常會竊竊私語:吳仁寶能做到這樣,靠的是他的幾個兒女,他的孩子們能像他一樣全心全意為華西村民服務和奉獻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吳仁寶的家人能像吳仁寶這樣無私和徹底地為別人和集體著想嗎?

吳仁寶不止一次這樣公開說:在我家,無論是兒女們還是孫輩們,在利益方面他們完全徹底地做得跟我一個樣,那就是把華西和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永遠放在第一位! 這樣的承諾不僅僅是說出來的,而且是有賬可查的!村民們不僅相信,而且心知肚明。 吳仁寶一家惟其如此,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選擇了犧牲個人利益以集體為重;惟其如此,當承擔與放棄置放於眼前,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承擔;惟其如此,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之時,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付出;惟其如此,當親情與責任交融在一起時,他們堅定地擔當起責任;惟其如此,所以所有的華西人都這樣說:“致富不忘吳仁寶,幸福不忘華西村。吳仁寶是苦了一個人,奉獻了一家人,幸福了全村人!”僅舉一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同志在《我們可以稱他是偉人——速記吳仁寶》一書中寫道:“如果有幾十億元放在你面前,可以合法合理地去拿,你有沒有這個勇氣說'不'?”吳仁寶敢說“不”!而且他會這樣坦言:“我拿這錢幹什麼?我不愁吃、不愁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馬克思那里報到的時候,你有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和幾百塊、幾千塊、幾萬塊都一樣。在這一點上,我早就想通了!”吳仁寶有一句經典語:“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佔—個床位。”這句話高高地鑿刻在華西村頭的一塊巨型標牌上,還印在所有對外的宣傳本子上。它像一面熠熠發光的鏡子每時每刻都在折射著吳仁寶一家的心境……

愛,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磨礪。 她的羽毛美麗潔白,她的舞姿優雅而動人,那是她最完美的舞蹈,在所有的表情背後,是她最純潔的心靈。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做女人難,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更難。電閃雷鳴之後,那雙被風雨淋濕的翅膀更加堅強。 吳仁寶在送走病重的母親後,應母親的囑託,在最貧苦之時與趙根娣走到了一起,結成了患難夫妻。趙根娣與吳仁寶結婚後,過著雖清貧卻幸福的生活。 “要不是窮,也不可能喪事、婚事放在一起。”這是吳仁寶後來的話語。如今,每當想起這件事,吳仁寶和趙根娣對“窮”字仍是刻骨銘心。用吳仁寶的話說:“正是因為窮的緣故,才使我們夫妻倆在以後的日子裡更加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當吳仁寶奔走田間、心系改變華西村窮苦命運之時,雖然趙根娣也面臨著普通家庭所黯然神傷的時刻,也要擔河泥,紡紗布,帶孩子,淚水漣漣卻又只能嚥下,但卻堅決支持丈夫的工作;當吳仁寶成為了被批鬥的當權派、備受冷落之時,賢妻良母的趙根娣悉心安慰丈夫:“全家人可以一起守歲過年,還不是全家的福?”趙根娣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支持著丈夫。 在家中,趙根娣是不折不扣的“後勤部長”。她不僅要照顧奔波不停的丈夫。還要照顧5個子女的衣食。這麼多年,她還給自己定了兩條規矩,叫做“兩問兩不問”。所謂“兩不問”:就是不問政務,不問村務。無論是誰託人、托情辦事情,她總是說管不著,有事找吳仁寶當面說。所謂“兩問”,就是一定要過問吳仁寶穿暖了沒有,過問吃飽吃好了沒有。這兩條看似簡單的規矩,卻映照出趙根娣身上樸實無華的光芒。

吳仁寶對工作要求非常苛刻,但是在生活上卻始終淡定如一,艱苦樸素。看著吳仁寶吃得心滿意足,又有力氣操持集體的事業,趙根娣十分快樂。如今,她雖然80歲了,依舊非常勤勞、節儉,在自家的庭院裡,自己種上了絲瓜、茄子等等。在吳仁寶受人矚目、已然成為農村基層帶頭人中的楷模時,她仍保持著這份豁達、淡定和從容。 趙根娣除了料理好家務外,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參加村里的公益活動。比如,到大會堂去打打雜、燒開水、掃掃地、拔拔草之類。在20世紀90年代華西的紡織工業剛剛起步的時候,趙根娣也剛好到了退休的年齡。當她得知一線擋車工新手多時,主動到車間當起教練,把自己積累了40多年的擋車經驗和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華西的紡織工人,趙根娣這個不計工資的“義務教練”,一當就是5年……

當然,正是因為這麼一位為自己解除後顧之憂的妻子,在吳仁寶幾十年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是在困難時期、創業時期、勝利時期、輝煌時期,妻子趙根娣從沒有一句埋怨,與兒女們一起支持他,使吳仁寶時刻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戰勝一個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關於吳仁寶的家族,在許多人的眼裡很神秘。其實這是一個簡單得跟天下所有家族一樣的家庭。這個家族在華西村是透明的,比任何一個家庭更具透明性,因為他們都在華西村工作,每天都在接受村民們監督。 吳仁寶有四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協東、協德、協平、協恩,希望4兄弟像自己崇敬的偉人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周恩來那樣,為完成中國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之大業而奮鬥。這份心思是吳仁寶夫婦倆的共同心願和“吳氏家庭文化”。他們是舊社會走過來的人,他們對毛澤東和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充滿著熱愛和感恩。他們又是農民,樸素的感情,淺知而深厚的傳統意識,解釋了他們為什麼給兒女們起這樣的名字的全部心態。

從1961年建村起,吳仁寶就是華西村的黨支部書記,憑他的能耐與知名度,吳家祖孫四代幾十口人完全可以“深圳上海、漂洋過海”,可他們為了帶頭建設華西,一家人全部留在華西村當了農民! 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之於閨門之內;垂大名於萬世者,必先行之於纖微之事。作為智者的吳仁寶自然深諳其中之道。 當吳仁寶的兒女並不意味著光環和驕傲,而是承受著比普通人更重的壓力。吳仁寶對待子女的非常嚴厲,甚至讓村民們不能理解。 20世紀70年代,不滿10歲的阿四和小伙伴去鄰村游泳,摘了人家的瓜。蘇南有句土話,叫“偷瓜不算賊,專揀大的搬”。小孩子調皮搗蛋,大人一般並不會去追究。然而回到家,阿四卻被吳仁寶打了一記,並且讓他帶上錢和其他小孩一起送到戶主那裡。

1994年12月的一天,二兒子協德與唯一的女兒鳳英兄妹倆在雙方廠裡的生產上發生了矛盾,爭論不休。看到這個情況,趙根娣思前想後,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才能使他們化干戈為玉帛呢?晚上,她和吳仁寶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召開一家庭協調會(其實,每年吳仁寶都要召開多次家庭會議)來解決問題。當即,夫婦倆將二兒子、女兒召來,還叫來了三兒子協平做中間人,鳳英理直氣壯地說:“哥哥叫我廠子為他加工帶鋼,現在我廠產品供不應求,我不能為他加工。” 協德也胸有成竹地說:“以前都是你廠加工的嘛!” 鳳英又說:“以前我廠流動資金少,周轉不開,進的原料少,廠裡吃不飽,所以才給你加工;現在情況不同,我要給你加工,就不能按時給客戶供貨,這影響我廠和華西村的信譽。”

此時,經過兄妹倆的兩番輪戰,吳仁寶終於弄清了原委,心中有了一本明白賬。當村書記的吳仁寶給女兒負責的華西帶鋼廠,1993年下達了完成利稅500萬元的指標,卻完成了700多萬元,超額200多萬元。 1994年,村里下達給她的利稅指標是720多萬元,現在由於市場形勢吃緊,女兒的廠子必須要想辦法多掙一分是一分呀。二兒子吧,也不容易。今年村里下達給他們廠的利稅指標是1000萬元,就是要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現在,他將房子和家庭財產都抵押了啊! 鳳英說:“吳仁寶的子女難當啊!我在外邊一直講,在家庭,我是吳仁寶的女兒,在業務往來中,你們不要把我看作是吳仁寶的女兒,我是華西的一個村民,一個廠長,因為市場是只認我廠的產品。但話又說回來,作為吳仁寶的子女,無形中又給我們增加了巨大的壓力,那就是只能比別人幹得好,不能比別人幹得壞,可在市場競爭面前,人人是平等的,給每個人提供的機會也是均等的。這就要求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今天是承包人,明天如果乾不好,也是玩完,爸爸會把我們一擼到底,下去當工人的!”協平如是說。 鳳英說:“爸爸,我講句心裡話,先請你不要生氣。小時候,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小孩父疼母愛,你不問我們的事,靠媽媽一人把我們帶大,我們對你有意見,感情也不如對母親深,長大後,我們才逐漸理解了你的事業,理解了你的一顆為集體的心。但感情上還是不如媽媽親,我很愛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我退休後,我要寫回憶錄,重點寫我的母親,其次才是你!” 協德說:“妹妹講的是真情,妹妹真厲害,鬥敗了哥哥,又來說爸爸。” 鳳英說:“我們現在都撲在自己承包的廠子上,我們的孩子不僅是只對爸爸有意見,恐怕連'世上只有媽媽好'也不願唱了!” 吳仁寶說:“你們責任心強,市場經濟意識強,強過了親情意識,為了廠子的利益,為了完成集團公司的承包指標,不講親情,六親不認,一母同胞之間也展開了競爭,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講,這是一種好現象,也是思想觀念進步的表現。但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在廠與廠之間,既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又不要忘記了發揚互助協作的精神。” 鳳英說:“爸爸,您放心,哥哥們到我家,我會和從前一樣,遞煙、泡茶、喝老酒都行,但牽涉廠子之間的利益,該競爭的我還要和他們競爭。” 一個小小家庭會,讓人看到了吳仁寶一家為集體、為人民、為事業的熱心和責任心。 仁者愛人。仁者,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情是一種廣度,也是一種深度。生命的過程注定由激越歸向安詳,由絢爛歸向平靜,但一切彩色的喧嘩絕不會消隱。因為大情,因為赤子之心,生命才有返璞歸真的體悟,才會有冷然的清醒和超逸的豁達。 早在20世紀60年代,華西搞新農村建設的時候,其他村民都讚成和加入,但孫家基的木匠孫阿才,不相信新農村能集中起來,執意不去。並在自己的老屋基上造了兩間房子。過了兩年,他看到大家都去了,自己又想來了。當時,吳仁寶並沒有多說什麼,不僅沒有嫌棄,反而雙手歡迎。同樣在60年代,華西規劃建設新農村時,正好經過吳仁寶家的房子,並與他家的屋角碰到了。吳仁寶一聲拍板,擲地有聲地說:“不能因為自家的房子影響了新農村的建設!”於是把影響到的那間屋子椽子截掉了一段。在過去農忙的時候,華西請別人來幫忙,不但提供伙食,還付給人家工錢;而華西人出去幫忙,不僅不要工錢,而且自己帶糧食。 70年代,華明村為了感謝華西一貫的幫助,每年都會送幾十擔山芋給華西村,而吳仁寶卻送了他們拖拉機、汽車等。按吳仁寶的話說:“人家送我們一尺,我們要還人家一丈!” 長期以來,吳仁寶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了集體和個人共同富、健康富、長壽富。華西村積極營造平等的就業環境,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使村民在充分就業中實現增收。村里70多家企業提供了近3萬個就業崗位;並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統一規劃、規模經營、效率管理的原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從2001年6月開始,吳仁寶對周邊20個村實施“一分五統”。 8年來,中心村為大華西支付鋪路修橋、綠化植樹、糧食補貼、老年保養金等各種費用,總共有8億多元。 2006年初,吳仁寶又提出了“村幫村、戶幫戶,核心建好黨支部,最終實現全國富”的新思路,花5年時間為全國培訓5萬名村支書。目前,全國各地前來華西進行互學交流的共有23個省、自治區,500多個縣,3800多個鄉鎮,10000多個村的代表,累計10多萬人。 吳仁寶個人歷經了“三跌”、“三摜”、“三不倒”,但任何時候都挫傷不了他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性。他樹立了“志當存高遠”的理想和抱負,保持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毅力,胸懷著“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膽略和氣魄。他對待集體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超越了自己的生命。這種強烈的進取心,這種克服困難的信念,這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勇氣,也鑄就了華西人堅忍不拔的精神,再困苦、再艱難的工作,在華西人手上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一個人做事,要做到最好,必定穿越三個階段:一是忘利,二是忘名,三是忘我。眾所周知,吳仁寶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從20世紀70年代起,吳仁寶就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多年來,吳仁寶一家人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贏得了乾部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吳仁寶提出:“只要我們做到'有福民先享'。老百姓也不會讓我們做乾部的窮到哪裡去;只要做到'有難官先當',當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老百姓也一定會支持我們的。”“欲人誠於己,必先誠於人”。近幾年,上級組織獎勵的獎金,他分文不取,全部交給了村里。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全心全意地為老百姓服務。 華西的村民曾幫吳仁寶算了一筆賬:他今年已經82歲,從不講節假日,沒有禮拜天,每天工作12—13個小時。就算他工作50年,每天按12.5小時計算,與5天制的8小時相比,每天延長了4.5個小時,再加上節假日和雙休日,實際上多乾了59.375年。因此,吳仁寶的實際工作年齡已經超過了100年。在他的帶動下,一家人都不計較個人得失,以身作則,淡泊名利。大兒子吳協東秉承父志,勤懇實幹。他所負責的農建總公司業績年年都創新高,僅2007年就為華西創造了4.3億元的可用資金。多年來,他已經累計奉獻了1.0218億元,而新書記吳協恩已經奉獻了1.9489億元!在此種意義上,“吳仁寶是華西村最窮的,也是華西村最富的人”! 筆者認為,一個有覺悟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一個人把所有“覺”的瞬間與一生的“悟”結合起來,那才是大智慧,才能有大作為。這麼多年,我跟隨吳仁寶到過全國各省及部分國家,參加過很多會議和活動,每到一處都會引起很大的反響。吳仁寶雖然只是斷斷續續念過3年私塾,但他的語言既幽默辯證,又富有哲理,這與他的勤奮、認真是分不開的。去年,我陪吳仁寶到北京錄製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一天一個來回,一天三頓吃了15個茶葉蛋。今年,我陪他到北京參加“五一”勞模表彰大會,一天活動下來十幾個小時都不感到累,晚上還召集我們開會。我感到,像我這樣30多歲的年輕人都趕不上他這麼快的節奏。現在,他每天還要為來自海內外的賓客介紹華西情況3—5次。他確實是“五快”、“五不”。所謂“五快”,說話快、做事快、吃飯快、走路快、反應快;所謂“五不”,只要心臟不停就是腳步不停、腦子不停、事業不停、為民服務的思想不停。吳仁寶一直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做事情始終說乾就乾、雷厲風行,有事不過夜,凌晨二三點起來開會也是常事。在吳仁寶身上,體現了“三個真正”:真正信仰中國共產黨,真正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共同富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71歲的老村民何鳳壽就說:“看到吳仁寶這樣艱苦樸素、忘我工作,我們都捨不得,但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希望他能夠活千歲!” 吳仁寶說:“對於名利和地位,我是滿足了。從榮譽來說,我是小代表、中代表、全國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都當過;小勞模、中勞模、全國大勞模也都當過……我的一家讓我比較愉快。我的子女都在勤奮工作,為集體、為老百姓工作,真心實意地工作,我很欣慰,很高興,很自豪!” 18年前從蘇北鹽城來華西打工的孫海燕,有幸在吳仁寶身邊工作10多年,耳聞目睹了社會各界人士對華西村和吳仁寶的讚譽。吉林省通化縣委書記王振才看了華西後說:“我們那裡,山也好,水也好,就缺一個吳仁寶!”很多國外的賓客看了華西後,也紛紛表達了敬仰之情。像埃及民族民主黨書記處書記馬吉德·謝爾比尼參觀華西時,對吳仁寶說:“華西村的經驗和理念,是全人類的財產,全人類都能從中獲益。初見到您,感覺您就像一個樸實的農民一樣在工作、經營;在跟您交談以後,覺得您就像一個高人、聖人。歷史,只會記住第一名。問世人哪一個是世界最高峰,人們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所以,人們也只會記住你們這個天下第一的村莊!”美國遊客來華西參觀時說:“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要!”美國康奈爾大學愷寧博士說:“美國雖然科技、經濟很發達,但是就缺少一個華西村!” 回首華西走過的60年風雨滄桑、鳳凰涅槃、巨龍騰飛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華西如何變化,無論華西怎樣發展,所有的華西人都堅信:正是因為吳仁寶一家人的無私奉獻,華西才創造了今日之輝煌,才擁有了現有的成就。正是吳仁寶用畢生的心血,孜孜不倦地追求——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華西的具體實踐中獲得運用,並讓老百姓獲得真正的實惠和幸福。每每說起華西村的變化和偉業時,吳仁寶總是平淡地說,這一切歸功於組織,歸功於乾群。在他去年被評為“感動中國100位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和“時代領跑者”之時,他為了百姓幸福所傾注的那份情愛與仁德,也正在感動中國和世界……讓我們真誠祝福吳仁寶和他的一家人,並期待有更多的人具有吳仁寶那樣的情愛與仁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