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華高歌·走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34章 三三銀橋的故事——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劉華國

銀橋是個乳品企業。 銀橋的掌門人叫劉華國。 以我個人的觀點,在劉華國所獲得的一大堆金燦燦的榮譽中最有價值、且讓我最為動心的一項榮譽,不是九屆和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不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全國優秀企業家,不是全國十大扶貧標兵、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中共西安市委候補委員、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十大傑出民營企業家。甚至也不是西安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具影響力勞動模範、陝西經濟十大風雲人物——所有這些榮譽,儘管個個沉甸甸,個個金燦燦,個個都來之不易,個個榮譽的背後肯定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然而,殊榮中的殊榮,當是劉華國當選了全國道德模範。 首屆全國道德模範與陝西無緣,這讓我作為陝西作家中的一員不免多少有些失望和失落,人們慣常說“道德文章”,也說“道德君子”,這實際是說文章也罷,君子也罷,世人看重的其實就是你文章中傳達的一種普世價值觀和一個人做人的德行與風範。毫無疑問,道德楷模是眾望所歸的一種極其特殊的榮譽。此番劉華國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據悉,道德模範共分五大類,即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西安銀橋乳業集團董事長劉華國榮獲的是“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光榮稱號。

我在那一刻怦然心動。 我怦然心動的是“誠實守信模範”這幾個字。 我想起一個故事,說的是唐朝的時候有兩個山東人進京辦事。那時候的京城是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不料發了大水,在隋朝時灞河上修的那座橋被水沖毀,兩個朋友中的一個溺水身亡。活著的那個山東商人悲痛萬分,在掩埋了朋友後發下誓願,一定要重修這座灞河橋,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商人從此再沒有回到山東,在長安做生意,積攢夠了銀兩後果真重修了這座橋,以此告慰了他的朋友。 這是古人一諾千金的故事。它的感人之處就在於這個山東人用了自己的一生信守了自己當初的一個諾言。講道義,守信用,的確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原則,不用說,它也是一個企業立足的根本——做到這一點難嗎?

如今,讓人不放心的就是吃到嘴裡的東西。 民以食為天,食品的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想,2008年夏末,正當全體中國人民沉浸在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巨大喜悅中的時候,從河北曝出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這是一次災難性的事件,對於我們每個人,或許也是這一生,都不能忘記的一個災難性的記憶。我們每天喝進肚子裡的牛奶出了問題!牛奶裡有了三聚氰胺!這種三聚氰胺會導致腎結石! ……記得9月11日那天,從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看到這條新聞,我站在客廳裡,驚呆了。不僅是三鹿嬰幼兒奶粉,涉嫌添加了三聚氰胺這種怪東西的有22家乳品企業,其中不乏名牌企業,我們無比信賴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等,居然也“榜上有名”!

那麼我們陝西的銀橋呢? 銀橋會不會也出了問題? 其實,相對於我們這些個人消費者,有人比我們還急、還擔心。這就是對百姓食品安全負有天大責任的各級政府和政府官員。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引發了連鎖反應,涉嫌此案的21名被告獲重刑,而包括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石家莊市委書記、副書記,石家莊市長、副市長等在內的多名高官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一時間山搖地動,但它的負面影響還遠沒有結束。 據媒體報導,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帶來的形象提升被“三鹿毒奶粉事件”摧毀。原來經常放在美國人辦公室裡的被“哄搶一空”的中國糖果,如今放了一年仍無人問津。美國人一邊極度浪費地消耗著中國產品,同時又極度地不信任中國產品的質量。中國商務部為此投入巨額資金在美國主流媒體播放“Made with China”廣告,但其效果卻被美國媒體鋪天蓋地關於毒奶粉等負面新聞所沖淡。而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有嬰兒為此中毒身亡,30萬嬰幼兒腎臟損傷。總理溫家寶在網上同網民交流的一句話表現了這位親民總理的心痛,溫總理說:“一個三鹿奶粉,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網民們大概不知道。我們普查了受到奶粉影響的兒童達到3000萬,國家花了20億。”

3000萬! 20億! 這個數字如果不是中國的總理說出來,誰能夠相信? 有乳製品企業的省市領導坐不住了,在2008年那個“多事之秋”,乳品成了一個敏感的和讓人膽戰心驚的話題,誰都害怕在自己的地盤上出現一個“三鹿事件”。陝西省副省長姚引良到了銀橋集團,對銀橋在奶源基地及整個生產環節的質量管控工作進行了檢查。緊接著,西安市市長陳寶根也來到了銀橋集團,要求各生產企業借鑒銀橋集團的成功模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乳製品。應當說,省市領導對銀橋的檢查讓他們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銀橋的乳製品沒問題! 而真正讓人能夠放下心來的,還是來自權威部門的權威檢測。

在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爆發後,從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長達五個月的時間裡,不敢掉以輕心的國家和省市質檢部門對銀橋的1000多個批次的所有產品,進行了跟踪檢測。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派駐專人駐廠監管。在這些極其謹慎和苛刻的目光監督下,結果怎麼樣?結果是這1000多個批次的所有產品,100%合格! 1000多個批次。 100%合格! 這樣的結果當然讓國家和省市質檢部門十分滿意。 就在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如同暴風驟雨般還在擊打著我們每個人敏感的神經,就在我們大家似乎還驚魂未定,人們紛紛猜測,處在風暴中心的這些乳品企業究竟會是全軍覆沒,還是能夠為我們留下幾縷陽光、幾分希望?就在我們大家突然變得相當無助和突然變得十分脆弱、十分需要撫慰的時候,2008年9月27日,中央電視台一套《新聞30分》播出報導,向全國推介銀橋集團確保產品質量的管理模式。僅僅幾天后的10月1日,中央電視台一套在《新聞聯播》裡播出了陝西銀橋乳業狠抓產品質量,真誠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保證市場供應的畫面……

呵,我們還有銀橋。 我們的乳品企業沒有全軍覆沒。 我們總算還有放心的牛奶喝。 那個時候,說心裡話,我感到了幾分欣慰,甚至,幾分感動。有一些如釋重負的感覺,也有幾分想要說出心裡的感激和感謝的話的情愫……如果說,我從前對銀橋的認識只是它是一個著名的乳品企業的話,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就對它有了幾分敬意。如果說,我從前相信的是廣告的話,那麼這個時候,我更相信的是中央電視台的權威新聞。 我自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改喝銀橋牛奶的。 我到商場去,問售貨員,哪個品牌的奶能夠讓人放心。 售貨員說,銀橋。 銀橋經受住了考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2008年9月那個夏末,當乳製品的質量問題成為舉國上下熱議的話題時,就是在這個時候,無數的普通人就像我一樣,開始選擇了喝銀橋的放心奶,銀橋乳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不錯,當人們為選擇放心的乳製品而思忖再三時,銀橋“品質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的理念才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知。據我所知,消費者對銀橋的產品更加放心,在緊接著到來的2009年,尤其是這年的春節期間,銀橋產品一直供不應求,甚至出現斷檔。

這種現象的確可以引人深思。 危機中挺立的銀橋,在一場來勢洶猛的乳品信任危機中不但沒有垮下來,反而在這場危機中成了中國乳品業的英雄——有人說,銀橋是這場危機中最大的贏家——這話也的確有一定的道理。沒有這次三鹿奶粉事件,銀橋可能就是雖然著名卻很普通的乳品企業,有了三鹿奶粉事件,銀橋就不再普通。因為無論如何,它的存在給備受打擊的中國乳品業帶來了曙光和希望,也給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帶來了消費乳品的信心—— 那麼,銀橋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 銀橋的掌門人劉華國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再問下去就是,為什麼對別人是一次災難而對劉華國和他的銀橋企業卻是一次機遇?為什麼比它強大的三鹿倒下了,而它,卻站立得好好的?

這是一個謎。 據悉,劉華國是我國乳業界唯一獲得“誠實守信模範”這一殊榮的企業家。 如果僅僅是一個個人獲此殊榮我不驚奇。因為個人的誠實守信相對於企業來講倒還好做一些,畢竟個人的德行問題完全在於個人的把握之中。 如果僅僅是一個企業家獲此殊榮我也不驚奇。因為中國和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家都有資格獲得誠實守信的光榮稱號,不如此,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說到底,讓我能夠動心的就是,劉華國是截至目前全國唯一獲得這一稱號的乳製品企業的企業家。我想,這才是我想要探究劉華國其人與其事的原因。 在陝西,據我所知,不知道銀橋的人不多。而知道銀橋,並且也知道銀橋的“出生地”是臨潼的人,也可謂多之又多。陝西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笑話,說臨潼領導人每年的工作報告中總要強調一條,這就是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要“一手抓牛,一手抓奶”——奶牛和奶製品對這個縣級城市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銀橋乳業集團對於臨潼當地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在人們的心目中,行政區劃上一直隸屬於西安、地理位置上也緊緊毗鄰著西安的臨潼除了有聞名於世的秦兵馬俑、驪山和華清池以外,那就是臨潼出了個在西北乃至全國著名的乳品業企業:銀橋。

劉華國出生在臨潼相橋鎮。 銀橋乳業集團最早也是從臨潼相橋鎮走出來的。 據說相橋鎮的得名源自北宋宰相寇準曾在此建橋,寇準是一個廉吏,他流傳於世的那句著名的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作為一種精神遺存浸潤著這片土地。寇準也為這片土地留下了一座橋。這就是日後銀橋的“橋”字的來歷。嚴格地說,劉華國在剛創業的時候就是一個農民企業家,而在今天,人們的心目中劉華國就是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這樣說並不能夠準確地描繪出劉華國內在的素質及其精神風貌。於是,我想從他的履歷中尋找到能夠嵌入他靈魂的一把金鑰匙,他的為人,他的做人原則,他的精神氣質,也就是說,是什麼養育和造就了劉華國,使他成為了今天站在我們面前的這樣一個劉華國。

我在他的履歷表中讀到了這樣一句話:2007年8月1日,劉華國作為全國八名、陝西省唯一一名特邀優秀復轉軍人代表出席了全軍英模代表大會。 劉華國曾經是軍人! 部隊是一個熔爐,不說它熔煉出來的百分之百的都是優質鋼,但就我的人生經驗而言,有過當兵經歷的人和沒有過當兵經歷的人的確是很不一樣的。我猜想,劉華國人生中重要的一步當是他在部隊的經歷,是這種經歷給他的人生打上了“底色”? 不錯不錯,你說得很不錯!沒有部隊的鍛煉我肯定不會做出後來那麼多的事情,眼光,魄力,性格,包括做人的原則、準則等等,都是當兵的磨煉所給予我的! 劉華國顯然眼睛一亮,很爽朗地笑著,神色有些激動。 我們一見面,他的屁股才剛剛落座,我馬上說出了我對他的這種猜測。我覺得,在那一瞬間,我顯然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一種深情:對滋養了他的部隊的深情和他對自己這段經歷的珍惜與驕傲。我們的交談從一開始就有些“投機”。劉華國告訴我說,1973年他高中畢業,本想上大學深造,但是那一年,中國發生了一件極其特殊的事情,出了個“白卷英雄”,中國中斷了千百年來的“科舉制度”,高等院校不再招生。劉華國說那時候他非常苦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該往何處去?像幾乎中國所有的農家孩子一樣,他羨慕“吃商品糧戶口”——我想在那個時候進城市當個城里人就是這個相橋鎮18歲青年的最大理想。當兵就是他的另外一條出路。第一年沒有如願,因為這個文采很好又兢兢業業在相橋公社徵兵委員會幫忙的小伙子當地政府捨不得,第二年再捨不得也得捨得了,你總不能耽誤人家的一生!劉華國當的是鐵道兵,在四川修襄渝線,以後又轉戰南北修了好幾條鐵路,是苦,非常苦,架橋樑,打隧道,鑽山洞…… 劉華國認為這樣的部隊鍛煉讓他學會了拼搏,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恆心和毅力,勇往直前,認准的事情絕對會拼到底,絕不輕易言輸。這在他後來創辦銀橋企業的艱難過程中成了他性格中的基點。 還有呢?我問。 劉華國認真的想了一會兒:見識廣了。我們一個班十幾個人,全都來自五湖四海,一個戰士就是一個省,十幾個戰士就是十幾個省,有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大家在閒聊中就多了許多全國各地的知識,就像是跑遍了全中國! 見識廣了,心就大了。有一句話說,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劉華國在部隊的時候心靈已經走出了相橋,走出了臨潼,走出了陝西。他不再是相橋鎮的劉華國,他把他的舞台放在了全中國。在相橋鎮,他們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老廠區、如今他們叫做“北廠”的生產大樓的樓頂,我看到了一行巨幅標語:“秦俑牌奶粉從這裡走向世界”。據陪同我採訪的集團辦公室主任李嘯林告訴我,標語最早寫於樓上的時候有一個“將”字:“將從這裡走向世界”,那時,他們還只是地處陝西農村一隅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小的鄉鎮企業,劉華國就敢把這條標語豎在他們的樓頂,許多人看了,笑了,但劉華國不笑。他相信他會把他的企業帶出國門,走向世界。如今,他把樓頂上的那個“將”字取掉了,因為,他的確已經打開了走出國門的那一扇門。這一字之差,表現了劉華國當年的雄心和如今的自信。 這是一個心很大的劉華國。 劉華國還不僅心大,他還努力接受著文明和文化的熏陶。他笑著告訴我,當兵的時候他就跟著戰友學說普通話,他還接受了那時候只有城里人才穿的皮鞋。等這個會說普通話和穿一雙鋥亮黑皮鞋的小伙子五年後再回到相橋鎮的時候,他實際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形像到氣質到內心世界,他都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劉華國。劉華國穿著他的皮鞋走在村里的土路上,立即引來了村里人的一片笑聲,人們沒見過,也看不慣,這可是亙古以來相橋鎮第一個穿皮鞋的人啊,劉華國被鄉親們笑紅了臉,趕緊跑回家裡,把皮鞋藏了起來,再不敢穿出家門…… 劉華國的皮鞋是藏了起來,但他的雄心卻無論如何不可能藏、也藏不住。是金子總要發光,是金子就沉不下去,26歲當了五年兵又回到了相橋鎮的複轉軍人劉華國見過了外面的大世面,就不可能回到小農經濟的那種勞作中。劉華國是幸運的,他趕上了一個好時候。這年,是1978年。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個體經濟不再被作為資產階級的尾巴來割了。劉華國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他的創業。 這之後他的創業歷程幾乎像所有的創業者一樣,五口大鍋,白手起家,做了一年煉乳,從1981年開始生產秦俑牌奶粉,二十年後開始生產液態奶。 1992年,這個當時還叫“相橋乳品廠”的乳品企業與香港廣銀髮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西安銀橋乳製品實業有限公司。從“相橋”到“銀橋”,從“廠”到“公司”,企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了臨潼地區第一家合資企業。 1999年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西安銀橋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至今公司先後投資3.8億元在臨潼經濟開發區興建以液態奶為主的現代化綜合乳品生產基地。 2003年,銀橋集團在新加坡上市,成為我國首家在境外成功上市的乳品企業。 從最初的用2000元、10間瓦房起步,到今天擁有產值20多個億、銷售收入20個億。 從最初的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中國西部、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乳品企業。 從最初的單一生產煉乳到擁有“秦俑”和“陽光寶寶”牌系列奶粉、“銀橋”牌系列液態奶等三大品牌上百個品種的大型乳品企業。 劉華國走過了一個凡是成功的企業家都必然和必須要走的路。 問題就是劉華國在走著這樣一條企業家的成功之路的時候,他有著怎樣一種信念?又是怎樣用他的這種信念,一步一步,打造著和營造著他手下的這個乳品企業? 劉華國有一句名言:奶品就是人品。 就是說,一個乳品企業生產的奶製品就像一個人的人品一樣。這句話道出來了劉華國的一個人生信念,他相信人的道德修養至上,相信一個人的人品和人格會影響到他所做和所從事的每一件事情。做人要幹乾淨淨。做事要幹乾淨淨。做企業也要幹乾淨淨。對劉華國來說,那就是他的企業所生產出的奶製品每一滴奶都必須幹乾淨淨。如同一個道德高尚和高潔的人一樣,不能有任何一點品質污點與瑕疵。劉華國的這一信念無疑影響到了他的銀橋企業,也影響到了他手下的每一個員工。 不能不說,這樣一種人生信念和劉華國這個人以及和他最早的創業經歷有關。 劉華國有過“提籃叫賣”的經歷。 20世紀80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還是計劃經濟的一統天下,“秦俑”牌奶粉是生產出來了,但卻是“有貨無市”。奶粉的銷售屬於計劃內產品,實行“統購統銷”,國家政策規定你生產出的奶粉必須要經過當地的糖菸酒公司代銷。既然讓人“代銷”,你就不能不接受別人中間環節的“盤剝”,不能不接受別人的“不平等條約”。這是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的企業家初創業時都不可能遇到的一種特殊情況。劉華國想要打開市場,於是就在1981年的時候挎著他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軍用帆布包,“單刀赴會”去了。這是在河北省邯鄲市舉辦的一次全國范圍的春季糖菸酒交易會。最後是蘇州的糖菸酒公司和他一次就簽訂了180噸的奶粉採購合同。 蘇州人怎麼敢要他的奶粉? 蘇州人怎麼敢要他沒有國家計劃內批號、屬於“黑人黑戶”的奶粉? 這是蘇州人對他們的企業進行了認真考察、對他們的產品質量進行了嚴格化驗以後決定的。東西不騙人。東西貨真價實。東西吃了讓人放心。是真金不怕火煉的產品質量讓蘇州人敢於給他們一個大訂單。這件事有沒有給劉華國心裡造成一次震撼?有沒有給劉華國一個重要的啟示?我想一定會有震撼,也一定會有啟示!夾縫裡求生存的嚴酷現實讓他明白了,你一個出身不明的乳品企業,你一個沒來由、國家沒有給你頒發出生許可證的乳品企業,靠什麼活下去、靠什么生存和發展下去? ——沒有別的,只有產品質量! 就像當初劉華國最想吃上商品糧、最想當個城里人一樣,創辦了這個企業的劉華國從這個時候起他所有的情感和所有的努力就是想要他的秦俑牌奶粉有一個合法的出身,能夠真正地和徹底地被社會、也被消費者所認可。從這個時候起他須臾都不敢忽視他的產品質量。他把產品質量當作企業的命根子、他本人的命根子。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開始了幾十年的長途跋涉,對奶品質量追求百分之百合格的長途跋涉…… 我梳理了一下。 對劉華國和他的銀橋1988年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是一個命運發生轉折和值得永遠紀念的年份。這一年在生產秦俑牌奶粉七八年後,秦俑牌奶粉評上了省優和部優產品。劉華國想起這一幕臉上洋溢出了孩子般幸福的笑容,笑得很甜,笑得很開心,笑得也很真心,他告訴我說:我們是敲鑼打鼓從臨潼出發去給省政府報喜! ……不容易,的確不容易,整整用了十年光陰,他們用一個省優和部優終於為他們的產品打開了市場的大門——當然,對陝西而言,陝西從此擁有了第一家省優和部優的乳品企業。 劉華國並沒有因此而止步。就像人一樣,企業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了部優省優,劉華國的目光又盯住了國家認證。他打聽到,國務院每年給農業部有對乳品企業的國家評級,他想要一個國家級的企業。 又過了三年。 用劉華國的話說就是“又奮鬥了三年”,他的這一夢想實現了。 1991年銀橋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二級企業”。銀橋成為了西北地區食品行業首家“國家二級企業”。 有了“國家二級企業”這塊金字招牌,劉華國又在琢磨著把他的企業帶到國際上去。要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有一道坎你必須跨過,這就是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認證。別人告訴劉華國說,ISO9001讓無數的企業望而生畏,毫不誇張地說,那就是檢測你產品質量的一個金字塔!你的許多綜合指標都必須達到國際對乳製品要求的標準! 劉華國認定了。 他就是想要上這個金字塔。 於是又過了五年。 1996年,銀橋在全國乳品行業中第一家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認證,拿到了打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於是也是在這一年,銀橋生產的“秦俑”牌奶粉正式走出了國門,出口到新加坡、菲律賓和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 此後,銀橋的腳步就更加穩健—— 2002年,“秦俑”牌奶粉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實現了三秦大地中國名牌零的突破。 2004年,“秦俑”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5年,“秦俑”牌奶粉和“銀橋”牌牛奶雙雙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你說,人的追求有止境嗎? 沒有。就像人的慾望沒有止境。 你說,劉華國的追求有止境嗎? 也沒有。就像我前面說過的,這是一個心很大的人。這種人只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追求。這是我們人類中很少的一部分人。是這樣一部分人的一種生存狀態。你不可能不讓他這樣活著,不這樣活著他們可能會憋屈死!問題是劉華國這樣的追求對企業有什麼好處?也就是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是什麼?你還真別說,他對企業的影響十分巨大。每一次的追求都是一次品質和質量的提高,因為每一項認證的背後對產品的品質和質量都是一個新的高度。劉華國把它們一個一個設定為企業的階段性目標。人有了目標才會奮鬥。企業也一樣,企業有了目標也才會不停息地奮鬥。 我發現,這正是劉華國的過人之處。 但你說,別人也會這樣做。是的。別人也可能會這樣做。但我現在就要告訴你的是劉華國的另外一個過人之處。這就是劉華國非常早地就發現,保證優質、穩定的奶源是乳品企業能否良好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把好奶源關,則是一個乳品企業保證質量不出問題的關鍵。換句話說,乳品企業要出問題,一定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奶源出了問題。這個道理,其實,別人也都明白。因為,在奶製品生產的所有環節中,只有奶源這一個環節類似於“露天作業”,而進入生產線以後則基本是“封閉式作業”,誰要想做手腳的話,也唯獨能在奶源上做得了手腳。三鹿毒奶粉事件中,二十多家“榜上有名”的企業、全國幾家著名的大型乳品企業在國家質檢總局抽檢中“紛紛落馬”,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奶源出了問題,收購來的鮮奶中添加了有毒的化工產品——三聚氰胺。 把好奶源關,這是一件說起來並不難的一件事情。可是,就是這麼一件說起來並不難的事情,為什麼三鹿就沒做好、那麼多的企業甚至是那麼著名的乳品企業就沒做好?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特,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複雜,最複雜的事情往往又最簡單。簡單和復雜之間就是一個人心的問題,良知的問題,做人的問題。對人而言,就是人品。對企業而言,就是對社會的責任和道義,對他人生命與健康的尊重還是蔑視。 奶品就是人品,質量就是市場,質量就是生命。 品質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 以質量求發展,靠誠信鑄品牌 做人要有社會責任感,做企業更要有社會責任感。 你可以騙消費者一次,但消費者會記住你一輩子。 吃了沒問題的是健康的產品,吃了壞的有毒的食品你就是在坑害人!不坑人不害人這是最起碼的做人水準。 這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人”字。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筆,做好一個人卻要一生。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這些都是劉華國的“經典語錄”。 他知道乳品企業事關人的生命和健康,為此,他付出了幾十年的時間和心血,在奶源基地的建設上,在奶源的把關問題上,可謂是用盡心思,費盡心機,而且是警鐘長鳴,絕不鬆懈,絕不掉以輕心,也絕不手軟。 他把奶牛牽到農民手裡。 1986年,劉華國用銀行貸款買回了15頭奶牛,讓農民試養。結果卻是沒有一個農民願意養牛。原來,臨潼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是陝西著名的產糧區,這裡的農民沒有養奶牛的傳統和習慣,而當時的一頭牛價值兩三千元,相當於一個農戶全部的家產。牛養死了,農民也就傾家蕩產了。所以農民不敢冒這個險。據說,這15頭牛就是日後這個西北最大的奶源基地和最早的奶牛存欄數。在劉華國的提議下,廠領導和黨員幹部每人牽回一頭牛自己養。等到農民看到了養牛所帶來的好處,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收入,明白了奶牛就是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頭頭會生金蛋的“金牛”,農民願意養牛了,養牛的積極性高漲了。一兩年之後,劉華國就把從世界銀行貸來的500萬元貸款,加上企業自有資金250萬元,一共750萬元,全部“貸”給了農民買牛,每戶2000元。劉華國又制定了一條規矩:所有貸款不收一分錢的利息,等奶牛產奶後再用農民贏利的奶費來償還買奶牛的錢;而且每次從奶費中只扣取30%的比例。 如此的一種“優惠政策”,如此一種貼心的和福澤鄉梓的“以奶還貸”的惠民政策,當然深得人心——實際上,這也是劉華國對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和父老鄉親的一種深情回報。當初告別軍營回到家鄉,當初白手起家進行創業,劉華國就從來沒有想過只是一人富。他的“銀橋”,就是想為老百姓架起一座致富的“銀橋”。 劉華國說:要讓農民致富,就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土地外的收入。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為鄉親們尋找一條致富之路! 劉華國還說:興廠是我的職責,富民也是我的責任,這兩樣事情任何一樣做不好,對我來說都是失職! 這就是劉華國。 這就是共產黨員劉華國、復轉軍人劉華國。 這也就是我說的心很大的劉華國。 這個世界上實際沒有傻子。就像電視劇《劉羅鍋》裡所說的“天地之間有稈稱”。這稈稱,就是世道人心。一個人活著,僅為一己私利,僅為一己年私利,別人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你這個人,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窄。你心很大,你心裡有別人,有鄉親,有社會,別人也會看得清清楚楚,你的路也會越走越寬,而你付出的真情也會得到別人的真情回報。 有數字表明,“十五”以來,劉華國的銀橋乳業集團僅支付農民鮮奶費一項就達20多億元,帶動了20多萬農民致富。有人說“銀橋人”並不僅僅包括銀橋的員工,還包括它周邊的二十多萬農戶。這二十多萬農戶,實際就是銀橋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它的基本隊伍,它打天下的一支鐵軍和老基本。這二十多萬農戶共同為銀橋支撐起了一個沒有污染的可靠的奶源基地。 這裡有著一種深深的感情紐帶。 這種感情紐帶甚至不是一朝一夕產生和培養起來的。 我到了相橋鎮申東村,這裡就是他們五口大鍋起家的地方,也是秦俑牌奶粉的誕生地和他們如今叫做“北廠”的老廠區。在一片農田中,農戶的屋舍中,矗立著80年代建起的廠房、車間和大樓。夕陽給樓頂上那行大字“秦俑牌奶粉從這裡走向世界”塗上了一層金色的釉彩,在金色的光影中,你會嗅到這片撒滿了牛糞的土地有著一種特殊的泥土的芬芳。時光匆匆,時間也許會帶走許多記憶,但有一些記憶卻會永存在你的心靈深處…… 在相橋鎮北王村我見到了一個叫盧春龍的人,如果用時下人們對一些人的時髦稱謂,比如“油老闆”,“煤老闆”,那麼,我該叫他做“牛老闆”。陪同我採訪的銀橋奶源事業部經理王秀峰卻口口聲聲叫他“盧老師”,一問,盧春龍果然曾經是王秀峰的盧老師。盧春龍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是相橋鎮姚家村的民辦教師。民辦教師的生活在那個時候極度拮据,1986年,銀橋無息貸款給當地農民提供奶牛,盧春龍便是這第一批養奶牛的人,他說開始他養了一兩頭牛,很快便發現養牛比他當民辦教師的收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從此便一心一意地開始養牛。到了2003年,他已經有了七八十頭牛。現在,2010年,他已經是一個擁有了180多頭奶牛和一個奶站的獨資的奶牛企業老闆。 今年大概五六十歲的盧春龍站在他的臥著一大群“花花牛”的牛欄裡,臉上溢滿了幸福的、滿足的和開心的笑容。他告訴我說,他的奶牛叫“荷斯坦牛”,至於他為什麼把他的奶牛場、奶站和家,全都從姚家村搬到了北王村?他說,姚家村和北王村相距大約五六里路,是他當了養牛專業戶以後,在積累了一些資金後,“收購”了銀橋在北王村的一個奶站,他也就隨之搬遷到了北王村。 盧春龍一生的事業、他的命運都和銀橋緊密相連。 他當然感謝銀橋讓他走上了致富的路。 說起銀橋這幾十年來與他的關係,盧春龍非常激動地說:幾十年銀橋沒欠過我一分奶錢! 即使是在2008年夏末那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中國的乳品業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危機中,一度時間銀橋也深受其累,在國產各類奶製品消費者停止或減少購買四到六成的嚴峻形勢下,銀橋也發生了產品滯銷,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銀橋的奶農們一點也不擔心企業不再收購他們的鮮奶,也沒有欠下像盧春龍這樣的奶農們的一分錢。就像當初把奶牛無息貸款給農民一樣,銀橋在各種危機來臨的時候都寧肯企業受損失也絕不讓奶農受損失,這一點,我發現,銀橋和劉華國的確贏得了民心…… 盧春龍經營的是一個機械化擠奶站。 像這樣的奶站北王村一共兩個,相橋鎮40多個,臨潼地區97個,而在全國一共有440多個。 “奶站”的概念是什麼?從2000年開始,銀橋就對奶源基地實行了“集中飼養、集中擠奶、統一防疫、統一管理”。奶牛們一天三次定點被牽進這種機械化奶站,由公司派駐的專職收購員和化驗員把關,把鮮奶直接擠進專用的儲奶瓶。常駐奶站的化驗員這時對鮮奶進行第一次化驗。 接下來出場的是公司冷藏鮮奶運輸車。到各奶站收奶的車一律是外觀統一印有“銀橋”標誌的冷藏車。它們24小時巡迴每個奶站拉一次奶。由公司的車統一拉奶,就是為了防止運輸途中有摻假的可能。隨冷藏車一起來的還有公司的化驗員。他們負責用快速檢測試劑和設備對鮮奶進行現場檢測,這就是銀橋的第二次檢測。 冷藏車進入廠區後,由公司收奶車間再次檢驗,對化驗員的檢測數據進行核實。這是銀橋的第三次檢測。 第四次檢測,是在公司總部的質量檢測中心完成的。這回,由公司檢測人員抽取樣品進行蛋白質、乾物質、脂肪、抗生素、菌落總數等指標的全面檢測。 經過這四次嚴格檢測,收購來的鮮奶進入生產線。 從奶牛被牽進機械化擠奶站,鮮奶進入儲奶瓶,再到冷藏車,再到生產錢,與外界實行全部“絕緣”,全面“封閉”。這麼嚴格和嚴厲的措施,這樣的層層檢測,又層層把關,當然是為了防止和杜絕摻假。銀橋為此付出了多少? 銀橋有500多名工作人員常年入駐所有奶站。 僅此一項,這500多名工作人員的工資,銀橋每年的成本投入超過5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建設每個奶站至少50萬元的成本投入。 所有這一切,實際只為一個目的——從源頭上,把好奶源這一關。 正如三鹿奶粉事件中所有涉嫌的企業都是奶源出了問題,收購來的鮮奶中被添加了三聚氰胺,鮮奶收購也就成為所有乳品企業的“心腹之患”,或者“軟肋”。銀橋在它的發展中實際上也長時期地為這一問題所困擾。負有把好奶源入廠關這一重任的銀橋奶源事業部經理王秀峰對我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他說,這世上最可靠的是人,最不可靠的還是人。 當我問到摻假的問題,那位奶牛養殖專業戶老闆盧春龍笑了,他說,誰不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問題當然就是你要有嚴厲的措施加以杜絕! 摻假的問題也是“魔高一丈,道高一丈”。據盧老闆告訴我,一開始有些人所謂摻假摻的是水,麵粉或尿素。隨著一些昧了良心的“科學家”發明出了這種化工產品“三聚氰胺”,受利益驅動,有人販毒,有人就把這種有毒物質添加進了鮮奶裡——鮮奶的收購是以質論價,蛋白質越高,意味著奶的質量越好,價錢也就越高。而三聚氰胺可以提高鮮奶的蛋白質含量,但它卻不是真正的蛋白質,而是假蛋白和有害蛋白。銀橋從來沒有鬆懈過對奶源收購的管理,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他們最早發現奶農們有人摻假——當時還處在摻假的第一個階段,即摻的是水、麵粉或尿素——銀橋就投入了力量來解決和對付這個問題。從奶農提著奶桶到奶廠散交,改為設立奶區、奶點,由簽約的代理人給奶廠交奶。而到了21世紀初,則進一步發展出了對奶源基地的一整套科學化管理辦法。 這套管理辦法,不用說,費人,費力,費時,費錢。 500多人的一支隊伍,每年500多萬的成本投入,辦法也許笨了一些,也許簡單了一些,但在目前來說卻是最有效的,它讓銀橋在2008年夏末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經受住了市場考驗,也為劉華國和他的企業贏得了“誠實守信”的美譽。 做企業其實就是做人,劉華國說,做人要有社會責任感,做企業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奶品就是人品。三十多年前,當劉華國從部隊的大熔爐裡回到家鄉臨潼這片沃土,當26歲的劉華國站在故鄉的土地上心中激盪著一股創業的激情,那個時候,我想,想要改變自己命運,也想要改變家鄉面貌和父老鄉親命運的劉華國,想到的不僅僅是要創業,更多的是要做人。用自己的一生一世寫好一個“人”字。劉華國努力這樣做了,他的企業也努力這樣做了。 這就讓我們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銀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