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華高歌·走近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30章 二九鴨綠江畔的好人老鄭——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鄭仁東

丹東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萬里長城最東端的起點,早就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而人們對丹東最熟悉的莫過於它依傍著的中國與朝鮮的界河——鴨綠江。 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迫使美國將軍第一次在沒有打勝的戰爭中籤下了和平談判協議,使鴨綠江更令世人矚目。特別是橫跨鴨綠江連接丹東和朝鮮新義州的那座江橋,新義州一側的橋體當年已被美軍炸毀,如今只留下丹東一側鋼筋鐵骨鑄就的橋身,被稱為“斷橋”。這“斷橋”融進了歷史的記憶,述說著帝國主義侵略的罪行,已成為丹東市和平年代休閒旅遊的一處著名景觀。 一年前的早春3月,就在這丹東勝景“斷橋”附近,出現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丹東人親切地稱他為“好人老鄭”,他的出現,使鴨綠江,使丹東,又一次進入了關注這座邊境城市的人們的視野,人們說,老鄭這人好啊!他正像丹東這座美麗的邊境城市的一張名片,向世界呈示,丹東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老鄭是何許人?他有何魅力令傳媒網絡因他的出現而掀起一股股熱浪呢? 那是初春一個平平常常的早晨,老鄭像往常一樣出現在鴨綠江邊斷橋北的一段馬路上。手裡照例拿著掃帚、鐵鍬和撮子。早春的天氣乍暖還寒,他依舊一身冬裝,上衣外面罩著那件人們一見就會猜到他職業的黃色坎肩——他是這座江城振興區環境衛生管理處保洁員,他分工保洁的地段就是斷橋北的濱江中路。每天清晨到黃昏,他在這裡值班。 近些年,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湧向丹東,都要到斷橋和江邊的錦江山公園、江濱公園走一走,看一看。中央電視台錄播“心連心”藝術團閻維文等到丹東進行慰問演出,就是在江濱文化廣場上進行的。可以說,濱江路的環境與衛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丹東的觀感、印象。作為濱江中路的保洁員,老鄭深知這一點,所以從他擔任這段路的保洁員那天起,就將保持好這段路的清潔衛生當做最重要的事兒。不論是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還是在冰雪嚴寒的冬日,他總是早早地出現在這段路上,一段段地清掃保洁,一次次地巡迴清檢路面垃圾。住在濱江中路附近的居民都熟悉他敦實的身影、憨厚和善的面容,都深知只要他當班,這段路面總是清潔怡人,令人爽心悅目。沒有誰能說出他的全名鄭仁東,卻都能脫口而出地叫他“老鄭”。

這一天是2009年3月18日,在明媚的晨光中老鄭清掃過一段路面後,提著撮子準備將垃圾倒進丹東市第十三中學附近的垃圾箱,這時,他發現垃圾箱裡有人扔進兩個裝鞋的紙提袋,一個紙袋裡是垃圾,另一個袋子裡還有個鼓鼓囊囊的塑料包。 “誰這麼粗心,扔垃圾把東西也隨手扔了?”這麼想著,老鄭提起那個紙提袋,嗬,還沉甸甸的,壓一壓,裡面不像是皮鞋。他打開紙提袋看時,頓時驚奇起來,錢!一捆捆五十元人民幣大鈔,整整4捆。 誰能富得把整捆錢往外扔呢?老鄭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他仔細看時,那包著塑料、裹著封條的人民幣,每個封條上都蓋著銀行的紅色印章,分明是真錢。再細一數,每捆5萬元,4捆整整20萬元! 57歲的鄭仁東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五年前他從工廠下崗時拿到的買斷工齡錢也才不到3萬元。如今與妻子、兒子擠住在僅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過著清貧的日子。若有這20萬元,就可以為兒子買間房子結婚了。

但老鄭壓根兒就沒往這方面多想。他想到的是另一個人:“失主”。 “一下子從銀行取出這麼多錢,肯定有急用!”老鄭猜想:“是在醫院住院動手術急需的押金?還是要買房急去付款?……”想到失主這會兒一定是心急火燎,老鄭望著上班高峰期濱江路上的人流,他感到手裡拎著的包裝袋,不僅僅是20萬元的分量,還有沉甸甸的責任。 “一定要盡快把這筆錢還到失主手中。” 於是,老鄭快步走進鄰近的第二職業專科學校收發室,急切地拔打110報了警。 武警丹東邊防支隊一經街派出所民警迅速驅車趕到了現場,看到老鄭提著手提袋站在路邊焦急地等待,便很快問明情況查看了老鄭撿到錢的垃圾箱,請老鄭一同回到派出所。 接到報料,丹東《鴨綠江晚報》記者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當時老鄭正向民警介紹撿錢時的現場情況。

看到記者來採訪,在場的民警都誇面前這位憨厚靦腆的老鄭是個好心人、活雷鋒;面對20萬元現金不動心。聽到大家的讚揚,老鄭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龐泛起了紅暈,他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你家庭富裕嗎?每個月收入多少?”記者問。 “我每個月掙600元,老伴也退休了,家里挺困難,不然我能掃大街嗎?” “你孩子條件好嗎?” “孩子在丹東造紙廠打工,29歲了還沒結婚,沒錢買房子。” “這20萬元錢是你在垃圾箱裡撿到的,等於被拋棄的垃圾,你撿到時也沒有人看見,你卻主動交給了警方,現在不後悔嗎?” “後悔我就不報警了,我現在就想盡快找到錢的失主。”老鄭坦誠地說。 聽了記者與老鄭的對話,在場的人們無不動容,在一些人都在狂熱追求物慾的今天,保洁員老鄭拾金不昧的行為,真正打動了大家的心。

撿過20萬元錢的事兒,回到崗位上老鄭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像往常一樣認認真真地在江濱中路保洁,清晨照例早早趕到這段路上清掃街路。 3月20日上午,老鄭在一段路上保洁,忽然一輛轎車停在他的附近,車上的人打開車窗看看他,用肯定的語氣對同車的人說:“今天報紙登的是他,肯定是他。” 過了一會兒,一位騎自行車的中年婦女也在老鄭身邊停下來,跳下車就向行人喊:“就是他,我看照片就是他!”見到老鄭有些驚訝,便又對他說:“是你撿到20萬元又歸還失主了?報紙都登出來了!” 這是真的。鄭仁東這一天成了省市傳媒關注的新聞人物。丹東市的《鴨綠江晚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通欄的消息:《垃圾箱裡撿到20萬》,副題是“月薪600元的保洁員拾金不昧交警方”。 5月18日在第一時間趕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的晚報記者李軍翰詳細報導了鄭仁東撿錢交給警察的經過,這一天的《遼沈晚報》也在社會新聞版刊發了消息:《環衛工每月掙600元,撿20萬報警》……

在鄭仁東報警後,一經街邊防派出所民警感覺垃圾箱內突然出現20萬元巨款很蹊蹺。可能是失主不小心當垃圾扔掉的,也不能排除與綁架、販毒或敲詐勒索案件有關,於是向上級作了匯報。很快,刑警趕到派出所提走了20萬元現金的包裝袋,進行了技術分析。還調取了濱江路、十三中附近的監控錄像,判斷案件性質。同時,派出所還派出多名民警在撿到巨款的垃圾箱周圍蹲守,走訪調查,尋找失主…… 經過緊鑼密鼓地徹查,3月19日這20萬元現金的失主找到了。 原來,3月18日早晨,在丹東市第十三中學附近居住的一位老闆,拿著這筆頭天取出的巨款下樓,他的司機幫著他拎著家裡的垃圾。在車上,裝垃圾的手提袋與裝錢的手提袋放在了一起。汽車路過垃圾箱時,司機下車扔垃圾,問老闆拿的那個手提袋是不是垃圾,老闆正忙著打電話,隨便點了一下頭。於是,司機便將裝有20萬元現金的袋子與垃圾一起扔進了垃圾箱。

發現20萬元巨款丟失後,老闆和司機急忙驅車趕回垃圾箱尋找,發現裝錢的包裝袋已不見了。他們又趕到處理垃圾的同興垃圾處理站尋找,也沒見踪影。幾經周折,他們才與正在尋找失主的一經街邊防派出所取得了聯繫。 在派出所收到了失而復得的20萬元巨款,從民警口中得知是一位保洁員拾金不昧,老闆連連稱謝。並從現款中抽出兩千元交到民警手中,請民警轉交給好心的保洁員作為慰問金。 3月24日上午,民警將老鄭請到一經街邊防派出所,將失主請求代為轉送的兩千元慰問金交給他,老鄭接過錢,想了想,又要把錢交還給民警。 “你把這錢收下吧,這是失主真心實意感謝你送的慰問金。”民警說。 “這錢不是屬於我的,我花起來心裡不安。”老鄭真誠地說,“現在我自已還能掙錢,失主贈送的這兩千元錢,請你們代我捐給希望工程吧!”

但民警沒有代收老鄭的捐款,而是又把錢交給他,讓他想好了再做決定。 老鄭主意已定。回到家裡,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從紡織廠退休的老伴陳金林,老伴也支持他,他們都覺得做好事不為回報,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老鄭的家雖然貧困,卻是和諧之家,結婚三十多年,兩口子互敬互愛互相攙扶著克服了許多苦難。老鄭在五一八內燃機配件廠當鉗工時,老伴在紡織廠四班三運轉,且離家遠,他就承擔起全部家務活。積勞成疾的老鄭得高血壓,高壓常升到200mmHg,眩暈難以堅持正常上班,老伴就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五年前,老鄭因病從工廠買斷工齡回家,每年要自己交四千多元養老保險,兒子在工廠打工工資要攢著結婚用,全家生活主要靠著老伴陳金林的九百多元退休金打點,過慣了節衣縮食的日子。老鄭血壓高每天只吃幾元錢一瓶的降壓藥。夏天在江濱保洁,酷暑難耐也捨不得買雪糕吃;老伴每天跑幾趟菜市場,只為買點便宜菜……

但為了孩子學習,他們卻肯於付出。兒子沒能上大學卻喜歡學習,想買一台電腦,老兩口一合計,借錢給兒子買了一台組裝的電腦。為此,他們連續還了三年債…… 老鄭打聽了,兩千元捐給希望工程可以保證10名貧困家庭的小學生一年的學業。自己得的這慰問金捐給希望工程,值得! 老鄭向同事詢問,大家都不知道希望工程辦公室在哪兒。他就叫兒子在網上查,終於查到了。有了地址,這個幾十年從未因事請過假的老實人破例向班長請了一個小時假,專程到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捐款。 接待老鄭的團市委學少部的工作人員看看他的穿戴好像生活一般,卻要捐出兩千元,婉言勸他說:“為希望工程捐款要量力而行,工薪階層不必一次捐這麼多……” “我和家裡商量好了,捐兩千!”老鄭執意全捐。團市委的工作人員被這位憨實的老同志對希望工程的熱情感動,不再勸他,給他開了張捐款收據,真摯感謝他對貧困學生的關愛與資助。

走出團市委,老鄭那黑紅的臉膛上閃灼著愜意的微笑…… 老鄭向希望工程捐款是自己悄悄前往的,回到崗位上對同事們也是守口如瓶,卻還是被追踪採訪的《鴨綠江晚報》記者李軍翰把他捐款的經過給“摳”了出來,並迅速在報端披露。 恰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20日,省、市傳媒將鄭仁東拾金不昧的事蹟報導後,很快就成為丹東市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人們對老鄭的高尚行為表示由衷的欽佩,許多市民自嘆不如。有人說:“老鄭是好人啊,在他身上看到了丹東城市精神。”有人則坦言:“捫心自問一下,假如我撿到那20萬,未必能像老鄭那樣。” 網友“南海”發帖:“我最相信一句話,世上還是好人多。人家能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報警,也許換了別人,肯定得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是報警還是自己留著,一個清潔工人能做到這一點真的令人敬佩……” 市民李先生對記者說:“務實、求美、自強、超越,鄭仁東拾金不昧的行為成為踐行丹東城市精神的一個典範。他求美,因為他心靈美,而對垃圾箱內的20萬元現金,在沒人知曉的情況下交警方,美得真實;他自強,雖然老鄭是一名街頭保洁員,但他不為意外之財所動,更靠自己辛苦的雙手掙錢,給人們啟迪。” 網友“悅寧媽媽”說:“真是好人呀,若是我撿到了,我得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怎麼處理。” 網友“源泉”說:“對失主說兩句,應該讓好心人有好報。” 網友“軌道之網”是遼F90980值班司機,他在報上讀到老鄭的事蹟後,專門到報社將一張百元現鈔交給記者,請轉交給老鄭,他說:“我就想讓好人能有好報,雖然我也是工薪族,但這點錢能代表我的心意。” 3月24日晚八點左右,一名出租司機給《鴨綠江晚報》記者打電話反映,一輛車牌為遼BL2913的黑色轎車在金地廣場附近,將一名騎自行車的人撞飛後逃逸。他馬上開車追趕肇事車輛,並將配合民警取證。這位司機對記者說:“若在以前,我會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鄭仁東的事蹟感染了我……我也要做個像老鄭一樣的好人。” 鄭仁東,一個普通環衛工,因做出了常人難以做到的善事,引起了丹東市民的強烈反響,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好人老鄭”。在老鄭身上人們看到了人性中的閃光點。作為這個城市的領導,丹東市委書記薛恆從老鄭的事蹟中看到了他的範本意義,他在批示中寫道:“老鄭的事蹟十分感人,應廣為宣傳;它代表我們這個美麗城市中美麗的丹東人,美麗的心靈!”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在民間不斷傳承,一代代相襲弘揚著一種淳樸、和諧、誠信的社會風尚。 “拾金不昧”最早源於《後漢書·樂羊子妻》:“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至清人吳熾昌的《客窗閒話·義丐》中“拾金不昧”已演為成語:“乃呼里長,為之謀宅於市廛,置貨立業且表之以額曰:'拾金不昧'。”千百年來,“拾金不昧”已成為普通老百姓的道德良知藏之於民。而今在鄭仁東的身上又閃耀出新的光彩,浸潤著丹東市民的心靈,讓人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會現像不斷衝擊下,誰都不願道德漸行漸遠,能有人堅守道德的本真,是城市希望的所在。所以,當草根道德顯示出力量,人們發現一種淳樸為人的品格真金時,就特別珍惜並重視其示範意義。 《鴨綠江晚報》就抓住這個時機,及時召開了由作家、教授、文化學者等各方人士參加的座談會,探討老鄭善舉的現實意義。 《丹東日報》自3月31日起,連續發表了《感動過後……》、《君子以自強不息》、《讓道德之光發揚光大》等五篇文章學習鄭仁東弘揚城市精神的評論。評論認為:“撿到20萬元,在需要錢的鄭仁東心中,只有一個簡單的信念:不是自己的錢不能要,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他的高尚之舉,是對丹東'務實、求美、自強、超越'這一城市精神的最好詮釋。”為此評論者希望,擁有鄭仁東這種“美麗的心靈”的好人、丹東人多起來,讓美麗的邊境城市同時擁有外在美與內在美,成為海內外人們心中最美的城市。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花逢春報發生。”像老鄭這樣具有美好心靈的丹東人,將會催開鴨綠江畔更多最美的文明之花綻放。 鄭仁東的事蹟在媒體披露後,許多市民前往鴨綠江畔濱江中路老鄭的保洁工作段來看望他,與他進行交流,老鄭憨厚的臉龐上總是露著由衷的笑容,有問必答。 “撿到不屬於自己的錢,再多也不能揣自己的腰包,必須想方設法還給它的主人,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誰都應該做到的事兒。想想看,丟了這麼多錢人家會怎樣?能過舒服嗎?而咱要昧著良心留下這筆錢,同樣一生不會安寧。我覺得做一個好人比什麼都重要。”這話,老鄭不知說了多少遍。 老鄭這麼說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每天在工作路段上保洁,手腳更勤快了,常從這路段走過的人說,這濱江中路比以前更潔淨更清爽了。 振興區環境衛生管理處江濱路保洁班班長孫曉翠對老鄭應聘當保洁員這幾年的工作最了解,她說:“老鄭工作踏實,認真,任勞任怨。他負責清掃保洁的路段是景觀路,車多,人多,來丹東觀光旅遊的人更多,他每天要在這條路上來回清撿十幾遍,要走十多公里的路,但不論是在夏天遊人多的時候,還是冰天雪地大冬天,這段路總是乾乾淨淨,在環境衛生管理考核時,從來沒被扣過分。” 工作時,老鄭總是及時地把行人隨手扔下的垃圾掃起來,而對有用的小物件他會撿起來放在垃圾箱的邊框上,比如誰不小心丟失的鑰匙、自行車上掉下的小零件,等等。當失主來找時,老鄭會歸還給主人。 逢年過節,需要清掃的鞭炮垃圾太多了,老鄭當不當班,只要領導打個電話讓他趕到,他總是毫無怨言及時趕到,不管鞭炮垃圾多到啥程度,總要清掃乾淨才回家。 2009年的大年初一他就是在湖濱路上清掃鞭炮垃圾的勞動中度過的。環衛處的領導和同事們都說:“把活兒交給老鄭我們放心。” 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鄭仁東還做了“三員”工作,既當保洁員,又當宣傳員、導遊員。在湖濱路上保洁,常有遊人向老鄭問路,問景點,作為土生土長的丹東人,看到這麼多來自海內外的遊人對丹東的山山水水有濃厚的興趣,雖沒有伶牙俐齒,他卻總是高高興興地給問詢的人指路,介紹景點。每當那些遠道而來的孩子們蘋果般的臉上綻出微笑,招著手向他說聲“謝謝叔叔”的時候,他心滿意足。 近幾年,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旅遊業的升溫,對城市環境衛生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環衛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有一次,老鄭還在保洁時,影響了路邊停放的轎車出行幾秒鐘,車主下車又罵又打,還打電話找人來一起對他謾罵。老鄭心裡委屈難受,但他沒有報警,也沒有向領導匯報。他想還是算了,我不能和他一樣,他沒覺悟,我不能沒有;他不懂事理,我不能不懂;他看不起環衛工作,我卻熱愛我的崗位。老鄭忍辱負重,因為他覺得做一名環衛工作,要用“一人苦換來萬人笑”。 事後,同事們都誇老鄭識大局,顧大體。大家說:“老鄭在國企待過,遇事常想大局”。 鄭仁東原是丹東市聞名的國企五一八內燃機配件廠的鉗工。從1974年他從知青點回城入廠到企業改革時因病下崗,他在這個企業乾了30多年。這個廠1957年曾研製出我國第一台拖拉機“鴨綠江一號”;80年代後是內燃機配件重點生產廠家。大企業,生產是流水作業,每道工序“一個蘿蔔一個坑”,不能缺人。鄭仁東入廠後不但勤於鑽研技術,很快成為生產骨幹,也養成遵章守紀的習慣,從沒遲到早退和請過假。 鄭仁東“拾金不昧”的事蹟在傳媒報導後,五一八廠曾與他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都說:“他為人忠厚老實,做什麼事都講究對得起良心,是車間裡有名的好人,他能把撿到的20萬元上交一點也不意外。” 給鄭仁東當過10多年班長的李寶和說:“老鄭撿錢上交不意外,卻讓人感到吃驚。因為老鄭太缺錢了,他在我們班做維修工時,花錢有名的仔細,家裡生活困難。那時我們儲蓄都是攢1000元才存銀行,他攢二三百元就去存銀行。職工存小額儲蓄,每月存20元,只有老鄭算得清利息是幾塊錢。” 車間工會主席馮德芳說:“老鄭人緣好,大家選他當維修班工會小組長,班裡的班費放在他手里大家放心。” 李寶和說:“把活兒交給他幹更放心。他有力氣,機床配件要兩個人抬,他一個人就能抬動,從不偷懶耍滑。車間加班加點是常事,搶修生產設備經常乾到晚上九、十點鐘,老鄭總是乾到最後。” 鄭仁東的工友高峰說:“那時候老鄭的媳婦在五龍背紡織廠上夜班,老鄭寧可把很小的孩子託付在親戚家,也毫無怨言地在車間趕任務。” 工會主席馮德芳說:“老鄭不但讓人信任,還有一份熱心。車間裡老工傷趙志田常年在家病休,老鄭作為工會小組長經常去照顧他,能幫能幹的都幫他幹,一幫就是十幾年……” 老鄭還是技術能手,常搞些小改小革,他設計焊制的曲軸架現在還在用著,作為維修鉗工,車間購進先進機床,他總能最先掌握維修技術,還無私地傳授給別人,他帶的三個徒弟現在都是技術骨幹…… 積勞成疾。當鄭仁東在工廠幹到30年時,心髒病、動輒超過200mmHg的高血壓,使他這個當年身強力壯的漢子經常眩暈,不得不時常病休在家了……而今,當他成為新聞熱點時,又喚起人們的美好記憶,大家都說:“老鄭這個好人啊,在哪兒都會幹得不錯。” 3月18日晚上,鄭仁東撿到20萬元現金上交警方後睡得很實、很香。但一個月後的晚上,老鄭躺在鋪滿月光的床上卻輾轉反側睡不著,他失眠了。 4月17日下午,丹東市委副書記李樹民到鄭仁東家走訪慰問,當李樹民副書記代表丹東市委市政府將一套新房鑰匙交給老鄭時,毫無心理準備的老鄭一家又驚又喜。 李樹民握著老鄭的手說:“你拾金不昧的事蹟在丹東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你面對巨款不動心,這種精神值得全市干部群眾學習。隨著新聞報導的展開,在你的事蹟鼓舞下,丹東市掀起了做好人好事的小熱潮。你拾金不昧的行為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生動實例,有助於市民素質的提高。市委、市政府決定獎勵你住房,是想解決你的實際困難,讓好人有好報,弘揚這種精神,通過榜樣的力量打造丹東城市名片,通過榜樣的力量建造美好城市。” 不善言辭的老鄭難耐心中的激動,緊握住李樹民的手說:“感謝黨和政府的鼓勵,我一定好事繼續做,好人繼續當!” 李樹民帶著老鄭兩口子一起來到新房,位於綢二新區11號樓2單元507室的這套廉租房寬敞明亮,令老鄭笑不攏口,妻子更是淚光閃閃,她說:“20萬現金如果我們昧下,雖然也夠買房子給兒子結婚,住上心裡卻難安寧。沒想到市委市政府能獎勵我們房子,真打心眼兒裡感謝黨和政府啊!” 丹東市委、市政府獎勵老鄭一套廉租房的消息在丹東迅速傳開了,又掀起一波熱議。人們說,老鄭住上新房,是大家的心願。老鄭,一個人感動了一座城市。而今,感動了這座城市的老鄭有了新房,政府給的,這是鼓勵,是褒獎,更彰顯了黨和政府的主張,達成了民意——好人好報!房子有價,精神無價。獎勵一套房子,更是獎勵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使“好人老鄭”有了特定的符號意義。為此,市民熱議此舉時,為好人祝福,也為市委、市政府的公僕們為老百姓辦了實事鼓掌。 好人老鄭獲獎新房的消息也火暴了全國媒體,僅僅一天,《遼沈晚報》、《華商晨報》、《北京青年報》、《武漢晚報》及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40餘家媒體及知名網站都轉載、報導了這一消息,引發大江南北的熱議。 騰訊網轉載這一消息後,24小時內網友評論達1500餘條。 “該獎!現在做好事的人不斷減少,獎勵好人好事是樹立正氣的最佳辦法!”一位網友評得乾脆。 廣東網友評:“東北人就是活雷鋒!” 安徽滁州網友:“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我的學生聽,希望能感動他們。看到這條消息,我的心情很愉快。” 新浪廣西網友:“好人有好報,丹東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 21CN網網友:“全國人民向丹東人民學習,這樣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好!” 民間道德楷模更具示範性與可學性,蘊藏在老百姓內心的道德力量,通過政府扶持與媒體的張揚將會放大為強烈的主流社會心理,使精神價值的人格魅力,促進形成溫和淳厚的民風。鄭仁東的事蹟所掀起的一波波熱流又一次驗證了這個趨向。 就在4月21日這天,老鄭被團市委請到振興區一所小學,他親手將捐給希望工程的2000元助學金送到10名貧困家庭的小學生手中。 從兒時鄭仁東就一直記著母親的一句叮嚀——不是自己的東西咱不能拿。這父母的教導,老鄭又向欽敬他的小學生轉述了,他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誠實,奉獻,將來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而同學們受到他的感染,紛紛表示:要像鄭爺爺那樣做個好人。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與孩子們在一起的老鄭深感自己也是快樂的。 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鄭仁東以自己的美好心靈,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而後,一串串意想不到的“驚喜”,竟讓感動他人的老鄭長久地處在感動之中—— 9月11日,鄭仁東榮獲“遼寧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9月20日,鄭仁東在全國7000多萬張有效選票的評選活動,榮獲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殊榮,並在北京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受到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9月27日,鄭仁東的兒子因父親喜得廉租房,終於結束了戀愛“長跑”,舉行婚禮。在婚禮上,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宣布:“新郎官的父親鄭仁東作為遼寧省的群眾代表,已被特邀進京參加國慶60週年觀禮。” 10月1日,鄭仁東與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本溪的武秀君作為遼寧僅有的兩名群眾代表在天安門前觀禮台上觀看國慶60週年閱兵式、群眾遊行和國慶晚會…… 參加完觀禮活動,老鄭沒在北京多待,他想到自己分工保洁的濱江中路,他不在時還需別人替班,便很快趕回丹東上班了。穿著人們熟悉的一身樸素的保洁服,操著掃帚出現在鴨綠江畔遊人如織的路面上,當有人問起進京的觀感時,他一臉的憨笑說:“近幾個月來,意想不到的事兒實在太多太多,而能到北京參加國慶60週年觀禮,卻是最最想不到的,我一定要把黨和人民給我的榮譽,永遠珍藏在心裡。在今後的路上,用自己的善行義舉,傳播精神文明,帶動更多的人,把我們丹東、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世界是在變化著的,但善心是永恆的。好人老鄭,用他的善行感動著社會,而社會對好人的回報同樣感動著每個人。這就是發生在我國最美麗的邊境城市丹東的“鄭仁東現象”。我想通過這一現象,人們乃至全社會將對好人精神發出更強烈的關注和呼喚。 願好人精神永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