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百團大戰·利劍劃破囚籠

第32章 《黃河以南剿滅共軍作戰計劃》出爐

隨著局勢的發展,形勢對於蔣介石來說是相對有利的。對於美、英、日蘇等國的爭相拉攏,讓蔣介石終於得以在日本軍隊的步步進逼之下看到了戰爭勝利的希望,也終於有了“閒暇”的時間來“冷靜”地思考一下目前正不斷壯大中的共產黨勢力對自己所產生的威脅。 1940年前後,斯大林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太弱不足以依靠,認為還得和國民黨勢力搞好關係,才能保障蘇聯的戰略利益,決定向國民黨提供包括150架戰鬥機、100架轟炸機、300門大砲和500輛汽車的軍事援助,要求蔣介石排除對日議和的可能。 10月16日,蔣介石接到斯大林援助的電報,摸清了蘇聯的底細,10月19日發電限令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開赴黃河以北。與此同時,蔣介石密令湯恩伯、李品仙等部30萬大軍及顧祝同所部,準備向華中新四軍大舉進攻。又將包圍陝甘寧邊區的軍隊增至20萬之眾。中共為了顧全團結抗日大局,同意將皖南新四軍部隊移到長江以北。

12月7日,蔣介石批准下達《黃河以南剿滅共軍作戰計劃》,並密令各部執行。計劃第一步,以顧祝同部兵力於1941年1月底以前“肅清”江南新四軍,然後轉用兵力“肅清”蘇北新四軍。第二步,以李宗仁所部於2月28日前“肅清”黃河以南八路軍。按照蔣介石的密令,顧祝同在皖南集結了7個師約8萬人的兵力,準備“圍殲”新四軍。並通過廣播電台向日偽通報“新四軍要渡江北上”,使日偽軍封鎖長江,焚毀渡船,每日派軍艦在江上游弋。 12月8日,國民政府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電令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令八路軍、新四軍限期北移。 12月9日,蔣介石發出手令,命八路軍、新四軍限期北移:“前令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各部,限期開到黃河以北作戰,茲再分別地區寬展時期。凡在長江以南之新四軍全部,限本年12月31日開到長江以北地區,明年1月30日以前,開到黃河以北地區作戰。現在黃河以南之第十八集團軍所有部隊,限本年12月31日止,開到黃河以北地區,希遵照何白正副參謀總長十月皓電所示之作戰地境內,共同作戰,恪盡職守,毋得再誤。此令。蔣中正。”

1940年12月10日,蔣介石向顧祝同發出了特急電報: (一)查蘇北匪偽不斷進攻韓部,為使該軍江南部隊不致直接參加對韓部之攻擊,應不准其由鎮江北渡,只准其原地北渡,或由該長官另行規定路線亦可。 (二)該戰區對江南匪部,應按照前定計劃,妥為部署並準備。如發現江北匪偽竟敢進攻興化,或至期限(本年12月31日止)該軍仍不遵令北渡,應立即將其解決,勿再寬容! 顧祝同接到蔣介石的特急電報後,立即召開高級軍事會議,擬定“進剿”計劃。他限期趕修重慶至上饒長途載波電話,積極調兵遣將,並決定由上官雲相擔任前線總指揮。 同時,白崇禧指揮李品仙在江北沿江布防,焚燒渡船,控制渡口,積極策應顧祝同部。

12月的皖南,寒風呼嘯,一派肅殺。皖南上空,陰霾密布,雷聲滾滾,腥風在前,血雨在即…… 皖南的新四軍,終於作出了向南撤退的決定。 1941年1月4日,清晨,下雨了,濛濛細雨中,成千上萬的人從羅里、雲嶺、新村、白果樹等地湧向新四軍駐地,皖南人民以他們特有的方式來為新四軍送行。群眾殺雞宰豬,家家擺開大小宴席,為即將離去的新四軍戰士餞行。一位老漢流著淚水對阻攔他殺豬的戰士們說道:“孩子們,你們走後,國民黨軍隊就要來搶糧搶豬,不如把它殺了,表表我們的心意……”老漢哽咽了,淚水與雨水一同順著佈滿皺紋的臉頰向下流淌。 戰士們再也抑制不住,風雨中,任憑淚水揮灑。戰士擁著群眾,群眾擁著戰士,千叮嚀萬囑託,說不完的道別話,流不盡的離別淚,敘不完的軍民情。

皖南風雨驟,山川同一哭…… 下午6時許,皖南新四軍部隊告別了雲嶺的父老鄉親,低吟著“別了,三年的皖南”,散發著《告皖南同胞書》,在風雨中踏上了征程。 軍部將9000人馬編成3個縱隊,分三路進發:第一縱隊為左路,轄原新一支隊老一團和新一團,約3000人。傅秋濤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趙凌波任副司令員,王槐生任參謀長,趙希仲任副參謀長,江渭清任政治部主任,由土塘到大康王集中,通過求嶺向榔橋行動。 第二縱隊為中路,轄原新二支隊老三團和新三團,約2000人。周桂生任司令員,黃火星任政治委員,馮達正任副司令員,謝忠良任參謀長,鍾德勝任政治部主任。由貢裡到鳳村集中,經高坦向星潭行動。 第三縱隊為右路,轄原第三支隊之第五團和軍部特務團,約2000人。張正坤任司令員,胡榮任政治委員,黃序週任參謀長,吳溪如任政治部主任。縱路部率第五團達章村、溪口和茂林附近地區集中,其特務團到銅山地區集中,準備控制樵山嶺、大痲嶺,佯攻太平,掩護大部隊前進。

軍直屬隊及教導總隊約1000餘人跟隨第二縱隊行進。跟隨軍部機關一起行動的,還有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 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猛,天地渾然一體,漆黑一片。部隊在泥濘的道路上前進。抵達章家渡時,一向平靜的青弋江卻奔騰咆哮、濁浪滔滔,猛漲的江水使預先架設的浮橋變短了。萬不得已,先頭部隊奮力加長了浮橋。然而,不同建制的部隊擁擠在橋頭,叫喊聲、器械碰撞聲伴著風聲雨聲亂成一片。剛剛通過千把人,浮橋便斷了。戰士們徒步過河,在寒風中戰栗,在冰水中發抖。 經過一夜艱難跋涉,戰士們又冷又餓,極度疲勞,40公里竟走了8個小時。天明後,新四軍軍部抵達茂林以南的潘村,第一縱隊抵達大康王,第二縱隊的老三團和新三團到達鳳村,第三縱隊的特務團到達銅山,第五團到達章村、溪口和茂林附近。

項英望著疲憊的部隊,臉上佈滿陰雲,軍部北移第一天就碰上如此惡劣的天氣,出師不利。 於是他決定在茂林附近地區休整一天。 茂林是個大集鎮,這裡的人民對新四軍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當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的遺骨就安葬在這裡。 1938年5月,陳毅率領一支隊去蘇南路過此地,為尋淮洲修墓立碑。今天,當新四軍拖著疲憊的步履來到茂林清晨時,鎮子被喚醒了,頓時熱鬧起來。人民為新四軍的到來而忙碌著,街兩旁的皖南小吃發出了誘人的香味:咸煮的花生、油炸糍粑、糖炒板栗、五香雞蛋……應有盡有。 皖南新四軍被茂林的熱情融化了。軍部決定晚上舉行軍民聯歡會,一掃前一天的沮喪情緒,鼓舞士氣,以便迎接以後的艱苦日夜。戰士們走上街頭,散發著《告皖南同胞書》,為鄉親們擔水、挑柴。文化工作隊的同志們將一張張宣傳抗日的紅綠標語貼滿街頭。

晚上,軍民聯歡會在茂林祠堂舉行。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演出了精彩的節目。會場內外掌聲、口號聲、歡呼聲渾然一片。茂林聖公會會長陸紹泉老人致歡迎詞。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代表新四軍致告別詞:鄉親們,我們新四軍以民族利益為重,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離開皖南,進軍敵後,在前進的道路上,縱有千難萬險,我們也誓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而鬥爭。鄉親們別難過,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熱烈的氣氛中滲透著幾分悲壯。 與此同時,國民黨7個整師、8萬餘人,遵照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和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兼前線總指揮上官雲相的命令,正日夜兼程向新四軍皖南部隊進逼。 皖南新四軍在茂林地區休整了一天,消除了疲勞。然而卻給國民黨“進剿”部隊贏得了緊縮包圍圈的時間……

1941年1月6日開始,顧祝同所屬上官雲相等部8萬多人包圍伏擊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9000餘人,經七晝夜殊死的戰鬥只有2000餘人突圍。 蔣介石乾了這樁血腥勾當之後,竟於1月17日,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名義發出命令,宣布新四軍“叛變”,已將“其全部解散”,決定“撤銷”新四軍番號,將葉挺交軍法審判,依法懲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