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壁上紅旗飄落照·紅都志丹紀事

第40章 改善群眾生活

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主席博古一到志丹,就深人群眾和當地干部之中,了解到山大溝深的志丹縣交通不便,食鹽、布匹、火柴等生活用品十分奇缺。比如,吃鹽要冒著遭遇土匪劫掠的風險,去寧夏馱鹽;而布匹和棉花更缺,一塊棉被幾個人蓋,一件衣服誰出門誰穿。大多數人一年四季穿羊皮,冬天,羊毛朝里穿,天熱了羊毛向外穿。過去縣城裡有逢五逢十的集市,由於多種原因消亡了。縣城裡沒有一家能去白區進貨的商店,而白區的商人又因為封鎖不能進入蘇區貿易。根據這些情況,在1936年7月8日,以博古名義發出佈告,責成蘇維埃國家銀行西北分行設立營業部,進行布匹、食鹽等生活用品的調運和批發,供給各個合作社,改善群眾生活。 1936年7月13日的《紅色中華》報上,也刊登了題為“蘇維埃極力改善志丹群眾生活”的具體辦法。

蘇維埃政府為著改善志丹縣群眾生活,使廣大工農群眾以自己的生產出來的東西,能充分換得日常的必用品,所以特號召廣大群眾進行下列工作,以解決困難。 一、在志丹市(原保安縣城)恢復從前逢五、逢十的市集,並由蘇維埃政府幫助設立消費合作社與志丹市機關消費合作社,經常出賣食鹽、布匹等日用品,每天都有賣。 二、各區政府立即幫助群眾設立區消費合作社,分銷食鹽布匹,大批供給群眾。 三、國家銀行西北分行設立營業部,批發食鹽布匹等大宗貨物,以供各個合作社。 四、糧食部設立糧食調濟局農業品收買處,凡工農群眾要出賣的土產品——糧食、豆、羊毛、羊皮等,都可隨時拿到市面來出賣,如賣不出的由收買處一併收買。 五、凡買賣貨物都要使用蘇維埃政府發行之票幣,嚴禁“白票”在市面流行。

志丹城集市恢復後,有的商人從延安運進少量商品進行試探,慢慢地來的商人多了,貨物量也增加了。銀行營業部就用蘇區的出產品,與商人換得白區的布匹等日用必需品,以“配給制”的辦法分給機關工作人員。對群眾則限量平價出售(如每人只許買20支紗寬麵布7尺,可做一件上衣的材料)。另外,政府組織運輸隊,到西征前線的慶陽一帶馱運物資,進一步豐富了生活必需品種類,群眾的生活所需困難得到了緩解。 為了推動蘇區貿易流通,蘇維埃國家銀行印鈔所在志丹城北二里路的沙道子村,用道林紙印刷“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鈔票,面值為一元和二元,票面設計了“拿起武器,要求抗日”的圖案,還配以拉丁化新文字“為民主共和國而鬥爭”、“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這些貨幣,在金融史上是非常獨特的,可以說是政治性很明確的“抗幣”。

北方比南方冷,冬雪季節的志丹更冷,西北銀行行長林伯渠衣著單薄,住處沒有門簾,凍得連手都伸不展,卻把僅有的門簾等禦寒用品批給了印鈔所的同志。當時的中央機關生活很困難,一條毛巾或一支牙膏都算得上是奢侈品。 由於供給的人員增多,財政收入減少,不得不依靠發票子維持機關部隊的最低需要。到國家銀行離開志丹的時候,發行的貨幣(包括收回陝甘晉銀行的票幣)約有90萬元,物價飛漲,紙幣貶值,初到志丹時一元錢可以買一隻羊,離開志丹時一元錢只能買到一副羊下水。尤其是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兩黨形成了抗戰統一戰線,蘇區既可以用“蘇幣”,也可以使用國民黨的“法幣”。當東北軍讓出了延安、甘泉、合水、慶陽四縣後,國家銀行為了一到延安就能繼續工作,在1936年12月31日連夜結好賬務,整好東西,1937年1月1日早晨離開志丹,兩天就到達了延安城。

由於“蘇幣”和“法幣”兌換差別是6比1,為了不讓持有“蘇幣”的群眾受損失,銀行營業部採取用商品回收所發行的蘇維埃紙幣。專門派幹部到志丹,用牲口馱著日常用品到鄉下去收兌,從而減少了“蘇幣”貶值後給群眾帶來的損失。 斯諾來紅都志丹採訪的時候,幾次看到毛澤東隨意地走在街道上,和當地群眾交談。雖然,毛澤東夜以繼日地工作,但是喜歡在傍晚時分到城外、河邊去,在散步中思考問題,經常和遇到的農民交談,察訪老百姓的冷暖,傾聽民間對革命的看法和建議。 不久,毛澤東注意到了小院對面50多米的水井,經常站著一長溜排隊打水的人,走過去一問,才知道這口水井是北宋駐守的官兵打成的,有八九百年的歷史,老百姓都叫它“官井”。水質甘冽清甜,用官井的水做豆腐白嫩好吃,燒開的水放上幾天都沒有沉澱。但是由於中央機關的到來,人多吃水多,官井的水供不上了,排隊在後面的人只能打上來半桶混濁的水。

毛澤東看到此情此景,對大家說:“這樣的水,吃了要生病,要想辦法解決啊。” 等待打水的當地人黃銀匠說:“可能這個井的水眼被泥窒了,掏一掏大概水就旺了。” 毛澤東用手撫著黃銀匠的肩膀:“你是當地人,了解這口井,我請你負責組織大家,把井掏一掏。好嗎?能不能多安幾個轆轤?打水就不用排長隊了。” 得到毛主席的信任,黃銀匠很榮幸。第二天就聯絡了一些群眾和機關里的干部開始掏井。毛澤東中午看見了,也過來幫著絞轆轤,大家十分振奮,幹勁更大。經過兩三天的忙碌,從井裡掏上來十幾筐泥沙,向井下深挖了七八尺,給井底鋪了一層小石子。果然井水就旺了。黃銀匠又請來木工師父,就近取材,做了三個轆轤安在井上,從此四個轆轤同時打水,人們擔水再不用排隊了。

有一次,毛澤東和警衛員走到城外散步。正是秋天,原野一片金黃。有農民在唱民歌,是歌頌劉志丹的信天遊,就站下來認真地聽。 毛澤東停了腳步,神情凝重地聽完歌,問賀清華還有哪些歌頌劉志丹的歌?賀清華想了想,隨口唱了《歌唱劉志丹》: 民歌飽含著百姓對群眾領袖劉志丹的讚美和熱愛,在劉志丹的家鄉聽這樣的歌,讓毛澤東思緒萬千,對警衛員說:“劉志丹在群眾中的影響很大,很得人心。”就朝著唱歌的莊稼地走,看見幾個農民在挖洋芋,笑盈盈的對農民說:“你們的民歌很好聽,要好好歌頌劉志丹同志,他很了不起。”提起劉志丹,農民們活躍起來。 “劉志丹和我們窮苦農民好關係,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分牛羊。窮人才過上了好光景。”

“劉志丹愛窮人,沒架子,走到哪裡都和群眾打成一片。我們都叫他老劉。” “好人不壽長。劉志丹犧牲得太早了……” 毛澤東長嘆,說:“劉志丹是好同志,發動群眾、團結群眾、愛護群眾,和他的戰友創建了西北蘇區。他呀,把黨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的精神是不會磨滅的,我們要世世代代歌唱他。” 就此,毛澤東和農民攀談起來,當知道進步紳士陳定邦先生患重病時,馬上沉靜下來,對身邊的賀清華說:“陳老先生是位擁護革命的進步紳士呀,對革命有貢獻。” 賀清華問:“主席您每天那樣忙,你怎麼會知道陳老先生?” 毛澤東微微一笑,說:“你忘了?我們中央紅軍離開吳起鎮,路過保安城,當地蘇維埃政府和群眾隆重迎接我們。記得,陳老先生是高個子,代表群眾在歡迎大會上講了話,很有文采啊。”。

賀清華拍拍自己的腦門,說:“對對對。聽當地人說陳老先生是文拔貢,在社會上威望很高,還是劉志丹的老師。陝北蘇區很多幹部,比如馬錫五、曹力如、王子宜、劉景範都是他的學生。” “是的。我一到保安,機關的同志告訴我,中央機關居住的石窯院,有些窯洞是陳老先生家的,聽說我們要來,就主動讓了出來。”毛澤東望著遠山,繼續說:“紅大二科的同志在他家的村子辦學,陳老先生又把窯洞和房子讓出來,真是覺悟很高哇。” 聽毛主席和警衛員誇獎陳定邦老先生,幾個老鄉也七嘴八舌地講起來。劉志丹太白鎮奪搶時,陳老先生提供了槍支和騾馬。劉志丹創建了南梁游擊隊之後,陳老先生幾次給予經費上的援助,他家還是紅軍的秘密接待站。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陳老先生主動把土地和牛馬分配給周圍的窮人,一些窮人過去借陳家的錢、糧食,欠的地租,陳老先生全都免除了。

“哈呀,那數額可不小啊,老先生大氣,說免了就免了。那時候,陳家的光景也不行了,自耕自種,還缺勞力,讓我們心裡過意不去。”一個攏羊肚子手巾的老漢深情地說:“有些群眾馱了些糧食給陳家,陳老先生就生氣了,硬是讓馱回去,還給我們講道理,說,人人有地種、家家有糧吃,天下太平了,才是好社會。現在劉志丹領導大家鬧翻身,我要擁護,你們也要擁護,大家都要擁護,讓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 毛澤東認真的聽老人說完,點頭肯定,說:“劉志丹同志是群眾的領袖,可惜在前線犧牲了。他的老師我們不能忘記。清華,明天你和景範縣長聯繫一下,用我的生活補貼金,買些補品,代表我去看看陳老先生,好嗎?” 賀清華急忙說:“主席,放心吧。我們一定把你的問候帶給陳老先生。”

第二天,賀清華、保安縣長劉景範及其他人員,帶著毛澤東的囑託和補品,步行到柳樹坪,探望了陳定邦老先生。臥病不起的陳老先生聽了來意,很感動,同時也表達了對毛主席的謝意。 第二年夏天,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陳定邦老先生辭世而去,享年76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