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獨立調查啟示錄·馬家軍調查

第22章 三、鐵肩擔道義重手著真情

他出手極重,卻情真意切;他披肝瀝膽,卻又毫髮畢現。 這是作家趙瑜為人為文的品與格。十幾年來,他活躍在中國文壇上,他願把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犧牲奉獻給中國改革的祭壇。 如今,他又捧著用赤誠的心血熬煉的珠璣向我們走來。 十年前,趙瑜還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小伙子,他就將他不同凡響的報告文學作品《太行山斷裂》拿到了《中國作家》編輯部。稿子已排出清樣,在二校時因為當時的某些因素,我們忍痛將它撤下。於是,趙瑜與《中國作家》雜誌擦身而過。整整十年後,趙瑜又捧著他的《馬家軍調查》向我們走來。這一次還將擦身而過嗎? 毋庸置疑,這部以馬家軍的輝煌與悲愴為題材、長達四十餘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馬家軍調查》,是頗具風險性的作品。其風險在於,題材本身是大眾關注的題材,百密難免一疏;更由於在某些人眼里中國體育金牌的背後,是容不得條分縷析的。從80年代到90年代,記者、作家由於質疑了金牌的背後,遭遇風波者屢見不鮮。體育界的某些朋友,他們在收穫體育金牌的同時,也收穫了野蠻,收穫了好大喜功,有的甚至收穫了瞞上欺下,收穫了文化品位的低下,養成了極不健康的思維定式。任何一位有良知的體育記者,任何一位有道義感的作家,都無法迴避中國體育的嚴酷現實,都要求中國體育加快改革的進程。是的,我們無疑已經進入了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然而為維護正義、堅持公理、討回公道,我們仍需做出犧牲自己的決心與準備。而趙瑜就是一位知其險而上的作家,他敢寫。那麼,誰敢給他發表呢?

此次,《中國作家》雜誌不准備與趙瑜擦身而過了。 《馬家軍調查》是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文學作品,它是非凡的好作品,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走向了新的水準。也許到2000年之前的這最後兩年,再難產生這樣震撼人靈魂的作品了。是的,趙瑜的《馬家軍調查》出手極重,不是一般地將馬家軍的巨大成就寫出來,而是將馬家軍放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放在中國文化土壤裡進行解剖。它具有非常完整的報告文學特徵——有新聞的報告性而不追求純新聞性;有極強烈的文學性而不追求純文學性。 《馬家軍調查》將新聞與文學做了非常貼切的熔融糅合,使讀者對真實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有完整了解的同時,又有藝術審美的愉悅享受。作品的客觀性敘述,保證了作品的真實性,從生活邏輯到藝術邏輯伴著強烈的相生相隨性,讓人不能不由衷地信任作家引領我們走進的這個充滿血淚與汗水交織、坎坷與平淡相融、輝煌與悲愴伴隨的榮辱成敗與共的世界。趙瑜重手著出的是對馬俊仁這一個民族英雄的一片真摯感情,把他寫得鮮活、真實,真正是一個活的民族英雄。當然,正像其他的英雄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樣,馬俊仁也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英雄。讀著作品,我們也為趙瑜對馬家軍、對遼寧體壇上眾多的優秀人物的真情所感動,所感染。

就趙瑜的創作來說,他已沒有了80年代寫《但悲不見九州同》、《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以及《強國夢》、《兵敗漢城》時的偏激,而更充盈著歷史的、客觀的、文化的睿智。就我國最近二十年的報告文學創作來說,《馬家軍調查》也沒有了前期的強烈政治批判意識、中期的強大社會批判意識,而只是充滿近期凝重的文化批判意識。文化批判意識復甦,標誌著我國報告文學創作隨著中華民族自身的成熟而進入更深層次的反省。這是民族文化的反省,而這才是最根本的反省。這是中華民族成熟地進入21世紀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的本質基礎。如果說,趙瑜的《強國夢》、《兵敗漢城》和《馬家軍調查》是他的中國體育三部曲,那麼這第三部,才真正使我們讀懂了中國體育,並且走出了中國體育。

誠然,趙瑜現在的文化反省,和80年代後期包括趙瑜在內的一些報告文學作家的文化反省有很大的不同。那時,那些作家企圖以海洋文化批判農耕文化,並進而以海洋文化取代中華本土文化而復興中華民族。其實,這是一種幼稚天真的簡單反省。歷史早就做出結論,任何外來文化都取代不了中華文化,而外來文化只有被中華文化吸納改造後融入中華文化,才會對中華復興起作用。我們從《馬家軍調查》中讀出了趙瑜的這種成熟意識,因此也明確了這是一部成熟的報告文學作品。 90年代的報告文學作家們,這裡指真正意義上的報告文學家,孜孜不倦地探求著報告文學的創作方式,以社會學方式、新新聞主義方式等,努力探索和表現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而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然而,事實證實了大量探求的不成功或者說不很成功。

因為這類探求方式的作品受眾率極低,只在極小的範圍內被稱讚,被肯定。 我們《中國作家》就發過這類探求性的作品,是很不成功的。但是,報告文學這種紀實性的文學樣式,在20世紀下半葉就在世界範圍內被公認為是受眾率最高的閱讀樣式。如果受眾率不高,就證明作品不是傑出的作品,創作方式的探求也不是成功的。而趙瑜的《馬家軍調查》,我們切膚地感覺到,它肯定是一部讀者層面極為廣泛的作品,雖寫的是我國體壇上一支小小的隊伍,但卻包含著我國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包含著我國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因素,是我國現階段的現實縮影,它能觀照出我國社會種種現實矛盾,它能解析馬家軍為什麼能產生於中國,特別是產生於20世紀末期的中國。換句話說,只有中國,只有20世紀末期改革開放的中國,才能產生獨一無二的馬家軍。更嚴格地說,馬家軍只能產生於這個時代的中國東北地區,因為只有中國的文化,尤其是中國東北的地域文化,才能養育出馬家軍,捨去白山黑水這片土壤,馬家軍不會誕生。讀者無論是抱著深入探究的態度,還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都會對這部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它能夠告訴讀者許多個為什麼,這是由作品的廣闊涵蓋率和作品的豐富性所決定了的。我們相信讀者讀完《馬家軍調查》,會和我們一樣有酣暢淋漓、迴腸蕩氣的感覺,會和我們一樣有讀得很過癮的感覺,而絕不會有失望的感覺。因為《馬家軍調查》是一筆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真正的社會精神財富是不會讓讀者失望的。

既然《馬家軍調查》是一部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文學價值的作品,那麼,為什麼會使我們編輯發表這部作品時產生種種憂慮呢? 因為儘管我們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做了種種努力,發表它也恐難躲避某種詰難和人身攻擊,就像書中敘述的毛德鎮教練奧運會歸來後一樣。還有,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囿於思維定式和視野、品位的關係,書中所敘述的當事人,肯定會出現種種不同的看法,種種理解上的誤差,這都勢所難免,這些都是我們發表這部作品前的憂慮。然而,任由一部好作品無奈地從文學編輯手中、文學期刊中走失,那將是一個文學編輯的終生遺憾,那將是一家文學期刊編刊史上的遺憾。 《中國作家》無遺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